地道开口及围蔽施工方案

地道开口及围蔽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13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道开口及围蔽施工方案

施工期间工人出入站台、材料进出工地均由河堤道路场地道开口部分通行,所有施工工人均佩戴好站台作业出入证、穿好黄色反光防护服。

①施工范围严格防护,现场设专职安全防护员,确保行车安全。

②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员不断巡视、检查,机具、材料放置NB/T 47019.3-2021标准下载,堆码牢固,严禁侵入铁路界限。

③每次有客运列车停降二站台时,现场安排2人配合车站客运员进行旅客安全疏导及指引工作。

④施工现场挂好警示标志及指引标志。

施工完后,需拆除围蔽。拆除围蔽严禁使用机械拆除,均采用人工拆除,拆除期间要做好防护。

附图2:站台封闭平面布置图

七、地道开口的施工方案

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实地放样;定出地道的轴线,用红油漆画出地道基坑开挖范围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2、开挖前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

地道口开挖前请各个设备管理单位对地道开口的位置进行管线探测,影响地道开口的管线,应请设备管理单位进行迁改。

3、站台外侧既有挡土墙补缺

在既有挡土墙基脚开挖石碴0.5m深,按照地道U型槽底部坡度放线并安装模板,在30m栈桥立柱灌注C35混凝土的同时将挡土墙补缺灌注混凝土完成。

4、既有涵洞内钢结构临时支撑

由于考虑旅客乘降问题,既有框架顶需要提供足够的通道给旅客行走,因此在地道开口位置的横梁制作时不能将既有框架顶完全卸载。为此,需要在既有框架内对顶板进行临时支撑。

人工(风炮机)凿除站台面混凝土并开挖土方,每开挖0.8m后开始以人工拆除一层片石挡土墙,片石挡土墙向站台内拆除防止对既有栈桥结构损伤。按照如此6次循环完成基坑开挖,出土尽可能由站台面以人工挑转运或小推车转运出去。

当基坑开挖深度至1.5m,既有框架顶部露出时,在既有框架顶部制作片石挡土墙并预留足够制作横梁位置。

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原制作既有框架时的混凝土挡土墙,增加人工以“风炮机”连续凿除(24小时连续凿除)。

6、地道出入口框架制作

地道出入口框架结构采用C35、P8防水钢筋混凝土。出入口总长15.84m,总宽4.6m,通行宽度4m:通行高度2.5m:出入口台阶中间设0.4m宽斜坡道,踏步宽320mm,踏步高130mm。

出入口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口部为U型结构,在出入口接既有地道南侧墙位置,需对既有地道南侧墙开洞,开口四周设置加强梁和加强柱。

施做临时挡土墙,挖除通道结构顶覆土。凿除地道南侧开口处的钢筋砼结构,对既有结构的顶、底板及边墙需伸入加强梁柱内的主筋进行保护,并预留锚固所需长度,同时需对新旧结构相接处既有防水材料进行保护。凿除地道侧墙前,先对原有结构进行检测,并进行临时支架支撑,凿除过程中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施工,对结构进行补强。绑扎洞口处加强梁柱钢筋,对新旧结构处的砼面清除浮灰,充分清洗后一起浇筑。

基坑开挖完成后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基底换填铺砌,安装底板钢筋灌注底板混凝土,与此同时将既有框架顶板边缘凿除露出顶板钢筋后制作钢筋混凝土横梁;

按照施工图设计安装边墙钢筋,安装边墙模板及支撑后灌注混凝土;安装框架顶板钢筋,安装顶板模板与支撑,灌注混凝土;最后制作楼梯、踏步。(见附图1:地道出入口结构立面图)

7、地道出入口框架防水施工

①本地道出入口主体采用结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层全包形式防水。(见附件2:地道出入口结构防水示意图)

②新旧结构防水接口节点搭接参照“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搭接示意图”。

基底处理完后,在C15混凝土垫层厚150mm找平层,并要求表面平整密实。在铺好1.5mm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表面抹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待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施工底板工程。

地道侧墙用20mm厚砂浆找平层,待强度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顶板拆模后即可抹80mm后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待保护层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附图1:地道出入口结构立面图

附件2:地道出入口结构防水示意图

主筋采用HRB400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PB235钢筋。

1)构件主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外侧40mm,内侧30mm。

钢筋连接采用焊接,单面搭接长度不小于10d,双面搭接焊长度不小于5d。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应大于钢筋总数的50%,且接头应错开35d(d为钢筋直径)。

通道结构既有钢筋应锚入开洞梁、柱内,锚入长度不小于35d。

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情况,所有钢筋均在加工厂制作,制作完后运到施工现场。

钢筋绑扎安装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强度不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垫块数量每平方米不小于4个。

框架等各部位混凝土按照内实外美的要求,立模前认真清洗模板,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不得混用,以保持混凝土外表色泽一致。严禁使用废机油、塑料薄膜、油毛毡等材料代替脱模剂。模板安装完毕,检查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垂直度、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灌注混凝土。重复使用的模板加强清理、保养,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任何翘曲、隆起或破损的模板,在重复使用之前必须修整,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模板在运输、拆卸过程中,一定要轻拆轻放,防止变形。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如基础、框架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时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以浇筑混凝土时同期制做的混凝土试件经试验结果确定。

拆模顺序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拆模时用力宜轻缓,拆下来的模板及时清理、刷洗,以利于模板周转次数和加快施工进度。

采用为C35防水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重新上报监理单位,在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做抗渗试验,抗渗等级P8。

一、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1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2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3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1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l59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烧失量不应大于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当水胶比小于0.45时,粉煤灰用量可适当提高; 2硅粉的比表面积≥15000㎡/㎏、二氧化硅含量≥8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一5%;

1宜选用坚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洁净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石子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有关规定; 2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有关规定。

二、防水混凝土现场施工

地道混凝土采用拌合站统一搅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利用泵车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对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和验收,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施工。

混凝土要连续灌注,混凝土浇注的分层振捣厚度要严格控制,易薄不宜厚,控制在40cm左右,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以利于混凝土中的气泡及时排出,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气孔。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消除混凝土分层明显和色泽不一的外观质量问题,以免出现蜂窝、麻面、离析等现象。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设有专人值班,观察支架、模板、脚手架及作业平台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或停止施工。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1、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序进行,对照各相关图纸。

2、地道施工是非常精细的工作,如不注意,容易留下隐患,造成水毁等事故,因此要求按“精心施工、注意细节、局部动态调整“的原则实施。

3、施工完后,应注意清理地道上下游施工过程留下的土堆、杂物等东西。

4、在施工中,严禁机具、材料侵入铁路界限。

5、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备联系一台泵车,防止施工中泵车出现故障后,能及时联系备用泵车来继续施工。并预备2台振动捧,预防因振动机械故障而影响混凝土施工。

八、地道口工程施工监测

①既有铁路线路、站台设备由第三方监控,施工中对铁路线路、路基沉降、围护桩桩身变形、桩顶水平位移进行全过程监控量测。以确保地道口工程顺利的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②监测注意事项:

(1)基坑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铺。

(2)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2次。

(3)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时段,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见附图: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4)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测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5)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盖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6)应及时编制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式、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施工过程中根据检测资料判断支护状态。

③当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作日报表;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监理,会同业主、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并及时提交应对措施报告。

附图: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B、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C、发生紧急情况后,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保持与上级和当地政府的联系。

D、安排寻找受伤者或失踪者。

E、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安全的集中地。

F、在上级主要管理者到达前承担起救援组织指挥的职责。

G、负责宣布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和终止。

B、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负责实施厂外应急计划(救援的联系等)。

C、指导设施的操作,指挥现场人员撤离。

D、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E、在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

F、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

G、在紧急情况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

指挥部成员:由项目部各部管理人员组成。

指挥部指挥中心设在坪石火车站旁。

2、成立相关专业应急救援组织

组长:副组长:相应作业队长:组员:相应作业队人员

主要负责伤员的抢救,险情的排除。

组长:总指挥组员:各部有关人员

主要负责事故的调查取证、分析、定性和初步处理意见。

组长:项目物资设备部负责人:

组员:由项目物资设备部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应急物资设备的及时供应到位。

负责伤员救护和转送、疾病预防、治疗与环境消毒。

救护设备:担架2副;氧气袋4个;常用药箱1个。

负责治安保卫和灭火抢救组织,抢险区域的警戒、人员清点和疏散等工作。

负责应急救援生活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安排好饮食生活。

3、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和相关专业抢险队

①、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总指挥:副总指挥:作业队队长

②、应急救援专业抢险队

抢修器材配备:线路常用工具;线路防护标识牌双线的2套。

汽车1辆,挖机1台,液压起道机4台,拨道机3台,道镐20把,土箕50担,砂袋100包,照明灯4盏。火炬2根,响墩12个,喇叭4个。

312国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负责土石方的抢运、填筑。

抢救组到达出事地点,在项目经理指挥下分头进行工作。保卫组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首先抢救组和项目经理一起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商定抢救方案后,项目经理向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请示汇报批准,然后组织实施。防护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离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对外注意礼貌用语。工地值班电工负责切断有危险的低压电气线路的电源。如果在夜间,接通必要的照明灯光。抢险组在排除无其他危险源的情况下,立即救护伤员:边联系救护车,边及时进行止血包扎,用担架将伤员抬道车上送往医院。

事故应急抢险完毕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项目经理立即召集全体同志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人以及制订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整改措施,并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修订。技术组进行事故现场评审,分析事故的发展趋势。组织技术人员制定恢复生产方案。向公司安质部书面汇报事故调查、处理的意见。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⑥、媒体机构、信息发布管理

综合管理部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人员包括,综合管理部届时将起到项目部的媒体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道,向内部报道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公司的报道等,外部报道主要是向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报道。

北京市某办公楼群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⑧、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抢险救援结束后,由监理单位主持、业主、设计、咨询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恢复生产会,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步恢复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项目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恢复生产:

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等能处理及时,将安全、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底限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