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厅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中央大厅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7.1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中央大厅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本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护壁桩、桩顶冠梁、土方开挖、锚索施工,需要的主要设备包括旋挖钻机、锚索钻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罐车、吊车等,此外还包括测量仪器、电焊机等一般施工工程需要的设备。机械设备中对本工程工期起控制作用的设备包括:旋挖钻机和锚杆钻机。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内容,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列于下表:

表4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表

1、2#厂房西侧在护壁桩施工前,首先将02地块原有钢板桩连接成整体(重新施工钢板桩长度为30m),然后回填土方并夯实,最后施工护壁桩。

(1)详见旋挖桩施工工序图

T/CECS541-2018 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2)现场做好标准试块。

1、锚索施工主要施工工艺见施工工艺如下:

锚孔定位编号→钻机就位→造孔→清孔→探孔→下锚→注浆→设置锚墩→张拉锁定→封孔灌浆→外锚头保护。详见下图3:锚索施工工艺图

图3桩上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锚孔位于两桩中间,通过腰梁将锚固力传到支护桩上。土石方开挖出锚索位置并平整出锚索施工作业面后,对锚索位置进行复核,施工前严格检测钻具轴线方位角及倾角,使锚孔方位角及倾角满足设计要求。

②标志:用红油漆在所测放的孔位处标明锚孔中心点及编号。

为使锚孔在施工过程中及成孔后其轴线的俯角、方位角符合设计要求,必须保证钻机就位的准确性和稳固性,并严格检测开孔钻具的轴线与设计锚孔轴线方位是否保持一致。

调整钻机立轴轴线和边坡面的接触点的高程与标定孔位一致;调整钻孔立轴的轴线,使其与锚孔设计中心轴线的俯角及方位角保持一致;由技术人员测校开孔钻具轴线,使其与锚孔中心轴线方向一致,然后才能开孔。

用卡固管件使钻机牢固卡牢紧稳;试运转钻机,再次校测开孔钻具轴线与锚孔中心轴线,使其保持一致,拧紧紧固螺杆;必须随时保证施钻过程中钻机的稳固性;施工过程中设置护正器保证钻孔方向。

锚孔中心轴线的方位角及倾角为25°;锚索准确定位,钻孔中心误差≮2㎝;孔斜误差≯1%;钻孔倾角误差≯1°;锚孔孔径参数:孔径为200mm。

各锚孔深度均按设计要求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有效孔深:+△L≮50cm。

③钻进工艺:采用风动潜孔冲击跟管钻进。

钻进压力:开孔时,使冲击器能紧贴壁面,低压力冲击,平稳缓缓推进即可,钻进过程中Pf=2~4kN;开孔转速n=0,钻进转速:n≯50r.P.m,风量:Q风=9~20m3/min,风压:120~150kPa。

扫孔:待灌浆段水泥浆凝固后,用同级钎头扫孔;清孔:指终孔后的清孔,采用>0.8MPa压缩空气冲孔排碴,保证孔底残存岩渣符合设计要求;测孔:钻进过程中及时测定钻孔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否则及时校正。

钻孔应匀速钻进,严格控制钻孔速度,保证钻孔铅直和孔径一致;锚孔采用跟管冲击成孔工艺,锚索下入钻孔后方可拔出套管。

钻孔完成后应及时下入锚孔中,下锚时应保持锚索顺直,匀速、缓慢地送入孔内,遇到阻力时,不得强行加力贯入,应将锚索适当回拔再送入,反复多次仍不能下放时,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取出锚索,采用空压机重新清孔。

(1)锚索安装完成后,压力注浆前,再次采用高风压清孔。

(2)浆液材料采用P.O.32.5硅酸盐水泥纯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0.5:1,为增加水泥浆的流动性,可适当加入减水剂;为提高注浆体的早期强度,应加入适当比例的早强剂。一次搅拌的水泥浆应在初凝以前用完。

(3)注浆体浆体材料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30。

(4)注浆压力控制在0.4~1.0MPa,确保浆体灌注密实。

(5)注浆方法为孔底注浆法,注浆管与锚索绑扎同时放入孔内,注入的水泥浆自孔底逐渐返回孔口,自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初凝后进行孔口补浆。

(6)注浆过程中,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均匀并过滤。尽量减小注浆压力,适当延长注浆时间,并对基坑壁变形进行观测,如发现有向基坑内变形迹象应立刻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监理和设计。

(7)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灌浆泵及其管路,水泥浆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在初凝前用完。

(8)在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注浆前用清水润湿泵和注浆管线。在注浆完毕后或距下一次注浆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将注浆管线清洗干净。水泥浆硬化后未能充满锚孔时,应进行二次补浆并封孔。

注浆后,在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方可进行锚索张拉,锚索张拉工作沿支护桩逐段进行,以保证支护桩受力均匀。张拉时,应加强路基和墙体变形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锚索张拉按相关规范执行。

基坑支护为临时性工程,使用时间较短,不进行锚头封闭。

放线→分层开挖同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锚索施工→分层开挖同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锚索施工→分层开挖同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基坑收尾开挖。注意:基底收尾开挖时,等到基础快施工时才用人工挖除,防止基底被水浸泡。遵循先深后浅及退行法挖土的施工工序。

(1)清除开挖区域内的障碍物,用白灰撒出开挖线位置。

(2)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做好放坡控制工作,对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加设标志,以防机械损坏;结合建设单位确定高压电缆及临时水线的具体位置;挖边坡时由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设专人监护电缆及临时水线情况,以防机械损伤。

(3)准备好施工机具,做好设备调配,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

(4)夜间施工时,要准备灯具等照明设施。

(5)从最早开始施工的桩身开始进行同条件试块检测,检测强度达到70%以上进行土方开挖。

①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先支后挖”的原则,从上往下按边坡白灰线均匀放坡下挖。(详见出土通道及平面布置图)

②待基坑开挖出一定范围之后进行人工刷坡,依照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情况确定坡比,人工刷坡与机械同时进行。

③白天开挖后的土方挖掘机装自卸车转运至3#厂房后侧临时存放场地,夜间用挖掘机装车外运。

④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施工人员需根据技术部门的具体处理措施执行,不得随意填平。

⑤挖土前做好基坑内外的截流措施,以保证坑内良好的施工条件。土方开挖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开挖。并严格遵循“有组织分层开挖、严禁“超挖乱挖”及“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本工程边坡处平均开挖约13米深,边坡非常陡,开挖时按设计规范要求坡度开挖,周边超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限制条件,同时派人工进行边坡土方挖除,保证边坡不失稳。当挖至标高接近基础底板标高时,边抄平边配合人工清基底,防止超挖,当挖至最后挖机装土死脚处时,用人工开挖并挑至基坑边,然后用挖机装车外运。

⑥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因特殊情况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可预留15~20cm厚覆盖土层,待下道工序即将施工前再挖去。

⑦基坑边角部位、桩的周围等机械开挖不到的部位,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和清底、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装车运走或在旁边堆放。

⑧土方开挖到基坑底部时,人工将已完成桩基础底部混凝土凿除、并切断桩身钢筋,用吊车将桩身钢筋混凝土吊出,装车外运。

⑨土方开挖完成后在3#厂房北侧开挖斜坡道,方便后续施工。

(2)基坑施工的安全防护

②栏杆的固定可采用钢管打入地下50~70cm深,钢管离坑变的距离不小于50cm。

③钢管及密目网均有合格证,并由专人搭设。

土方开挖完毕后,在基坑四周采用钢管搭设不小于1.2米的防护栏杆,并挂设密目安全网及安全警示标志,边坡及防护由建设单位等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做好处理记录,处理后,进行复检,达到合格。

(1)施工排水:地面排水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施工前先做好地面排水,地面排水随地形坡势沿基坑开挖外边缘设30cm高土体阻水带,再用M7.5水泥砂浆砌筑宽0.5m、高0.3m的排水沟排水,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坑内排水沿基坑横向中线向东西方向挖4个集水坑,用潜水排污泵将水抽出。

(2)夜间照明:采用镝灯作为主要照明灯具,固定在场地适当位置,保证整个施工场地有较好的照明。在其他部位施工采用碘钨灯作为临时可移动照明灯具,作为固定是照明的补充。夜间施工时,各项工序或作业区的结合部位要有明显的发光标志,各道工序夜间施工除当班的安全员、质检员必须到位外,还要建立安质主管人员巡查制度。

1、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影响的目的;

(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

(4)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5)通过跟踪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需要,主要采用仪器设备有:

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3倍以上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

2#、3#、4#厂房垂直位移监测;

冠梁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

垂直位移监测使用天宝DiNiS05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控制。

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3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这些高程基准点与施工用高程控制点联测,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

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按轴线法结合极坐标法进行观测。

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测出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同时测出各点的坐标值,每次分别按E值与坐标值进行较差。

垂直位移监测点尽量与水平位移点相结合到一起。

2#、3#、4#厂房垂直位移监测点布置在近基坑侧柱子上,每三根柱子布置一个点,把膨胀螺丝安装在柱子上作为控制点。

冠梁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观测点沿基坑边缘方向按大约20m的间距进行布设。

1、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施工

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来控制施工进度,做好各工序衔接,管理人员根据总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月、周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工序搭接。上道工序不影响下道工序,对影响进度的关键部位,项目经理亲自指挥。如遇特殊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延误某项工序的进度,项目部将千方百计抢时间、充分调动各级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一切施工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进度抢上来。

⑴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确保指令畅通、令行禁止;同甲方工程师密切配合,统一统一指挥协调,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全面负责,从组织形式上保证总进度的实现。

⑵建立生产例会制度,每天早晨召开工程例会,围绕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生产安全等内容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⑷关键工序24小时连续作业。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详细制定施工计划横道图,采用长计划与短计划相结合,通过节点目标控制来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本工程涉及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张拉作业、施工用电等项内容,作业人员多且个工序之间交叉作业较多,对各项安全隐患需提前做好防范,因此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生产副经理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工长、安全员、质量员、设备管理员、班组长组成。

副组长负责了解事故原因,决定应急对策;向组长及时报告事故性质;执行组长事故处理措施,对事故或重大事故及时组织救护;并为事故调查处理提供条件。负责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负责对救援资金调配和合理使用工作。

预防事故应急预案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

㈡事故、重大事故的救援处理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食物中毒、大型机械设备倾覆造成事故、重大事故,项目部应作如下工作:

2、划定事故现场保护范围,设置安全戒备区域,控制事故险情,保护好现场,拍照或摄像,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拆除现场。

项目部成立现场救援小组,并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劳资员、安全员、设备员、质量员组成。

其任务是: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在现场抢救伤员,先救后搬,按伤势的轻重采取相应的救护方法,进行紧急救护,同时拨打120请求医院救援,或将伤者及时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安质部、工程部、物资设备部组成事故勘察小组。

其任务是:协助上级机关勘察人员认真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收集掌握相关原始资料,为事故的调查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⑶重大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①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肃查处事故有关责任人,使公司员工受到教育。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公司和所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②要积极做好“重大事故”伤害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③积极、切实解决受伤员工生活的困难,维护社会稳定。

㈢深基坑土方护壁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预防施工现场深基坑土方坍塌事故的发生,并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便紧急情况下做出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情况或事故可能带来的职业人身安全方面危害,为了加强管理,公司特制定本预案。

a、安质部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

b、工程部、综合办及项目经理积极配合。

(3)大雨对基坑护壁影响应急预案

a、对于由基坑四周流下的地面水必须进行有效阻隔,由临时引水道引排到指定的安全排水处,所有排水设施必须畅通。

b、土方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开挖断面泥土暴露于空间,如无法避免,临时斜坡必须以板墙保护,并密封所有边线。当斜坡暴露较长时间时,必须加上适当的表面保护层。

c、在斜坡或附近开挖,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且要十分小心。每次开挖尽量采用较短的切面,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水流入及积存在壕内。

d、所有土方必须有斜坡,确保地面水顺利通过。

e、派专人进行巡视基坑周边雨水的流向,尽量让更少的水流入基坑,避免流水直接冲刷护壁,同时检查基坑周边排水管网排水情况,防止排水管网破裂,水流直接涌入基坑护壁致使基坑护壁垮塌。

(4)降水及基坑开挖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影响应急预案

为保证基坑在施工及允许暴露期内的稳定,根据基坑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观测点,用以监测基坑的变形位移,评价基坑安全性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确保该工程安全。监控措施具体安排如下:自基坑开挖始前测的观测点的初始值,土方每整体下挖一层观测至少一次,土方停止后4天内,每天均进行变形观测,如情况正常后,每4天观测一次。发现异常,应加密观测周期。土石方完工后,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每15天观测一次,直至基坑回填。把观测的数据制作成表格及曲线,及时提交建设单位,以控制基坑变形,为信息化施工提供数据资料。

变形观测点的设置:本基坑初步设置25个观测点,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增设和调整位置。保证观测点的有效、不被破坏。

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监测工作,并及时反馈设计。

该工程基坑深度较深,基坑周边有建筑物等,计划监测项目:边坡坡顶位移,地面沉降、锚索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其监控报警值为:支护桩顶位移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地面沉降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锚索应力警戒值:相应工况应力设计值。

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对比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保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d、变形过大的应急措施

当某一段护壁观测数据接近报警值或出现检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土方向下开挖速度或停止开挖。并加密检测频率,若变形继续发展,应立即回填坡脚,并移走该段坡顶所有堆载,检查是否有水体深入该段土体,并采取有效阻隔措施。同时根据变形情况调整加密支护锚索的间距,以保证待变形数据趋于稳定后,在逐层挖除土体,分层继续下挖,并加大该段观测频率。

e、软弱地层的应急措施

细砂层:开挖出露后,该层土体为不稳定土层,需采用一定应急措施:

1)减小该层开挖深度,每次开挖深度不超过0.5m,且预留距离上层护壁面0.2~0.3厚度的土体进行人工清除,避免机械扰动过大;

2)及时封闭,人工清除虚土后,应及时采用素细石混凝土喷射一次,厚度2~3cm;

3)铺设钢筋网,焊接主筋;

4)二次喷射细石混凝土某建造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厚度8~10cm;

5)喷射混凝土24小时后,进行下一层开挖,继续支护。

(四)基坑维护应急预案

1、作好基坑监测,加强基坑安全预警工作。施工期间对基坑周边建筑进行监控量测,主要有位移和不均匀沉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详细监测方案见附件。

2、设专职安全员巡查,查找并确定危险源,分析不利因素,一旦发现基坑周边有异常情况SLT 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3、配备铲车、钩机等机械设备;砂土灌袋等材料,一旦发生重大安全危险,可立即采取回填等技术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