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工业区陆域高边坡支护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海港工业区陆域高边坡支护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93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海港工业区陆域高边坡支护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为便于脱模,安装模板前要刷脱模剂,并在横、竖梁交接处夹一小方木(2cm×2cm)。

拆模时间根据气温而定,一般浇筑后10~12小时拆模,拆除的模板应除净灰碴、修整、刷脱模剂、堆码整齐,循环使用。

4.4边坡监测(第三方)

4.4.1边坡监测内容

考虑该边坡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特点建筑安全施工方案.docx,设计提出以下监测项目:

表4.4.1边坡监测项目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最上一级格构顶背后5m范围内

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

1.变形控制值和预警值

场地平整边坡临空面高度0~26m,沿线边坡开挖后预计高度0~49.8m,本边坡坡顶最大水平位移按0.25H%控制,预警值按0.20H%控制。

表6.3.2变形控制精度要求

根据本边坡分级的特点,在每一级边坡施工完成后及时布设监测点,监测频率为每周监测1次,监测2个月;边坡施工结束后每15天一次,监测4个月;待变形稳定后监测周期改为每月监测一次,监测至边坡竣工后满两年。

⑴观测前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核;

⑵每次观测,必须先联测基准点,检测基准点的有无损坏及变形。按规范要求,基准网复测周期为每三个月复测一次,预计复测7次。

⑶水平位移测量,本工程采用极坐标法,采用双向监测的方法。具体要求:全站仪测距不少于两测回,每测回读数四次,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见下表。

⑷测距边的测线宜高出地面且离开障碍物1.3m以上,离开高压线5m以外。

⑸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任何野外资料经验算合格后,不得涂改,封存交室内计算。

水准观测采用二等水准规程观测,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绝对值不得大于0.5mm。每次观测,必须先联测基准点,检测基准点的有无损坏及变形。基准网复测周期为每三个月复测一次,预计监测7次。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⑹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⑺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⑻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⑼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

⑽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建设方、监理、施工方和设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当边坡变形达到控制值时应停止施工,报请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⑴锚索测力计用于观测预应力锚索预应力的形成和变化。具体安装步骤如下:观测锚索张拉前,将测力计安装在孔口垫板上。带专用传力板的测力计,先将传力板装在孔口垫板上,使测力计或传力板与孔口垂直,偏斜应小于0.5o,偏心应不大于5mm;安装张拉机具和锚具,同时对测力计位置进行校验,合格后,开始预紧和张拉;只做施工监测的测力计,应安装在外锚部的上部;观测锚索应在与其有影响的其他工作锚索张拉之前进行张拉加荷。张拉程序一般应与工作锚索的张拉程序相同。如有特殊要求时,可另行设计张拉程序;

⑵测力计安装就位后,加荷张拉前,应准确测得初始值和环境温度。反复测读,三次读数差小于1%(F.S),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基准值。基准值确定后,分级加荷张拉,逐级进行张拉观测。一般每级荷载测读一次,最后一级荷载进行稳定观测,以5分钟测一次,连续三次读数差小于1%(F.S)为稳定。张拉荷载稳定后,应及时测读锁定荷载。张拉结束后,根据荷载变化速率确定观测时间间隔,进行锁定后的稳定监测;长期观测锚索测力计及电缆线路应设保护装置。

7.地下水、渗水与降水关系监测(泄水孔监测)

对下水、渗透与降水关系的监测主要通过巡视及对边坡泄水孔的观测进行。首先对场地边坡进行调查,巡查边坡坡面及其周边是否有出水点,是否有有出露的泉眼;根据场地勘察报告,边坡场地地下水不丰富观测期间主要为短期降水在雨后12小时内,长期降水应连续多天巡视观测,观测的主要内容有:观测一次降水后的坡面是否存在明显的出水点、泄水孔的泄水情况;观测持续雨天的坡面泄水情况及泄水孔的泄水情况。如发现坡面出现新的出水点,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8.监测结果分析及应用

利用计算机对各项监测的结果及时给予处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暂停开挖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边坡工程应设计提出监测要求,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监测目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

边坡工程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⑵监测仪器的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

⑶监测各阶段原始资料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⑷数据整理和监测结果评述;

⑸使用期监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⑴注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的数量每30根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6个。

⑵锚杆基本实验,实验锚杆数量不得少于3根。

⑶锚杆验收实验,取锚杆总数的5%,且均不得少于5根。

2.锚杆及锚索的检查项目

按锚杆数1%,且不少于3根

用尺测量每两肋间距3处

有经纬仪定出轴线每肋1处

用水准仪每个交点测量1点

⑴框架梁及锚固板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

⑵锚杆头防锈漆涂层无损伤。

⑶锚索封头砼牢固,锚头不外露。

5.1质量组织管理措施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交验合格率100%,工程质量隐患和问题整改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5.1.2质量管理体系

1.以项目经理牵头的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合同段进行质量监督、控制,形成一个三级的、呈三角形分布的结构稳定的、效率高的质量保证体系。

3.施工区由作业队负责人任组长,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成立质量自检小组,把好质量自检关,形成第一级质量监督、控制、保证体系,各机构隶属关系见《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4.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见《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对施工中的多生产要素在施工前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对施工过程的多个环节多道工序进行过程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良品质。

5.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框图如下:

5.1.3质量管理职责

1.项目经理质量职责:

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和完善,明确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项目内部各种责任制;负责对承包的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进行有效控制,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履行承包合同;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实施及修改工作;组织制定项目其他各项规划、计划。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协调项目经理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

2.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职责:

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工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工程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工程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参与制定纠正措施;负责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编制技术处理方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负责监督、检查单位工程试验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统计技术的选用。

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规范,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巡回检查,随时掌握工程质量的情况,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有现场处理权,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作好施工检查质量记录,并针对检查的发现的问题,监督整改,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工程负责人,参加制定处理方案,并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行使现场质量处罚权。负责施工过程的质量标识和可追溯性;负责本有限责任公司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工作,参与分部工程和竣工工程质量检查工作。

4.施工工长质量职责:

施工工长作为施工现场的直接指挥者,首先其自身应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作业组进行质量检查,随时指出作业组的不规范操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施工内容,督促其整改。施工工长亦是各分工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编制者,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负责项目部材料管理,根据预算提供的材料计划,实施采购,确定合格物资供应商,对采购物资厂家进行考察评价;负责对顾客提供产品的监督管理,办理相关手续;对进场物资验收(包括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现场材料的标识情况;对现场施工设备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满足生产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对施工现场材料的搬运、贮存进行管理;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定期检定。

6.技术部门质量职责:

组织并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负责执行和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措施。参加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分析会,负责各项检验和实验,正确选择取样、送检工作。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测量工作。做好各项计量器具验收、登记、统计、送检工作。负责建筑安装施工过程控制。负责工程技术文件资料、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5.1.4质量管理措施

1.实行各单项工程和施工工序、工艺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使责任创优落实到每个人和各项具体工作中,做到上道工序不优,下道工序不开,分层负责。实行质量否决制,确保工序质量优良。

2.运用TQC方法,切实抓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组织技术人员、施工员等有关的管理人员熟悉设计标准和相关施工规范,并进行经常性的全员质量教育,提高员工整体质量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制定施工细节和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办法,确保工程一次合格,同时加强因素控制,确定各特殊工序、关键环节的管理重点,实施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

3.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实施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认真落实、相互监督、善始善终。

4.施工全过程中严把“三关”。一严把图纸关,首先对图纸进行认真反复复核,彻底了解设计意图,并对施工难点进行讨论解决,其次严格按图纸和验收标准要求组织实施,并层层组织技术交底;二是严把测量关,对各测点采取坐标和相对几何尺寸双向控制,并建立高程控制网,坚持测量复核制,采用高精度的光学测距仪及水准仪,确保位置正确;三是严把检验关,对每批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认真进行质量检验,精心试验选择配合比,无合格证及检验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予使用。

5.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效,确保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与分配挂钩,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以使创优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下进行。

6.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和避免不合格项的发生及重复出现。

7.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及保证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管,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手段。根据不同的工种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进场进行质量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计划按施工计划,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由质量、监理部门监督,对采购项目依据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对施工过程按质量控制程序实施,设立质量控制点,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督,建立和保存各类检验和实验记录。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对施工记录和各种资料进行管理。

5.2.1土石方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开挖应分级进行、完成一级,支护一级,上级未支护完,不得开挖下级。待上级边坡锚固工程全部实施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有效可行的临时加固或预加固措施)方可进行下级边坡的开挖施工,遵循“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的原则,以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

2.护坡开挖时,应检查坡面的稳定。发现有裂缝和塌方迹象或有危石、危土时应及时处理。

3.分层开挖时,作业面应互相错开,严禁重叠作业。开挖工作与装、运作业等应统筹安排、协调布局,减少交叉作业影响

4.对已经开挖的路堑地段要按防洪要求,坚持“雨前、雨中、雨后”三检制度及时处理溜坍,保证排水畅通,发现危及行车安全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施工前,将爆破器材的存放地点、数量、警卫、收发、安全措施及施工方案编制报告,并在爆破器进入工地28天前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时将运入路线和时间报有关部门批准。

6.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指定的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对比较松软的岩石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松动开挖,对比较坚硬的岩石采用钻爆法施工。

10.边坡力求平顺光滑,无明显的局部凹凸差,边坡突出的个别欠挖部分,人工浅孔爆破凿除清理。边坡上出现的坑洼凹槽人工清除松动岩石,将基座凿平一定宽度的基座面后砌筑嵌补,要做到嵌体稳定、表面平顺、周边封严。

11.在施工中加强对边坡坡度的检测,随着开挖进度及时修整边坡,以免因边坡坡度控制不严而造成路基断面的偏差。

5.2.2预应力锚杆(索)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锚杆材质检查:确保每批锚杆材料均附有生产厂商的质量证明书,并按施工图纸规定的材质标准以及监理人指示抽检锚杆性能。

2.注浆密实度试验:选取与现场锚杆的锚杆直径和长度、锚孔孔径和倾斜度相同的锚杆,采用与现场注浆相同的材料和配合比拌制的砂浆,并按与现场施工相同的注浆工艺进行注浆,养护7天后剖管检查其密实度。

3.拉拔力试验:按设计要求对边坡支护锚杆,按作业分区在每300根锚杆中抽查三根进行拉拔力试验;如锚杆抗拔力达不到设计值,采用扩大钻孔直径,增大早强砂浆与围岩接触面积加以解决。

4.施工过程中,对锚杆孔的钻孔规格(孔位、孔径、孔深和倾斜度)进行自检,作好记录,并配合监理人员进行抽验。

5.同监理人员现场参加各项试验和检查,并将各项试验记录和成果以及验收报告经监理人员验收,在签认合格后作为支护工程完工验收的资料。

⑴岩土锚杆所在的特定介质环境和高拉应力特点,使未经防腐或防腐不当的锚杆发生腐蚀,甚至导致破坏。根据钢筋腐蚀的不同机理,一般分为应力腐蚀、氢脆、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⑵要求对腐蚀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防腐方法必须适应使用目的,对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应分别对待,规定永久性锚杆必须进行双层防腐,当腐蚀环境特别严重时,临时锚杆也应采用双重防腐。

⑴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段灌浆体宜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0MPa。压力分散型锚杆锚固段灌浆体抗压强度不宜低于40MPa;

⑵锚固段内的预应力筋每隔1.5~2.0m应设置隔离架。永久性的拉力型或拉力分散型锚杆锚固段内的预应力筋宜外套波纹管,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临时性锚杆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

⑶自由段内预应力筋宜采用带塑料套管的双重防腐,套管与孔壁间应灌满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

⑷预应力锚杆体内的绑扎材料不宜采用镀锌材料;

⑸灌浆料采用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

⑹当采用自由段带套管的预应力筋时,宜在锚固段长度和自由段长度内采取同步灌浆;

⑺当采用自由段无套管的预应力筋时,应进行两次灌浆。第一次灌浆时,必须保证锚固段长度内灌满,但浆液不得流入自由段。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对自由段进行第二次灌浆;

⑻永久性预应力锚杆应采用封孔灌浆,应用浆体灌满自由段长度顶部的空隙。

8.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中的材料要求:

⑴塑料套管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且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

⑵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他对杆体无害的材料组成,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

⑶防腐材料应满足∶在锚杆服务年限内,应保持其稳定性;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得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不得与相邻材料发生反应,应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任何限制;

⑹水泥浆中氯化物的总含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1%,一般不宜采用膨胀剂。

5.2.3格构梁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通过测量放线控制好框架基础及横、竖梁的位置。

2.通过施工辅助措施,保证框架体线条直顺,大面顺直。

表5.3材料检测试验计划表

同厂、同规格、同一来源、同一生产工艺每60批次/吨

袋装200T,散装500T

同牌号、同规格每60t为一批

C25(格构梁1型、2型、3型;顶梁和底梁)

截洪沟1、2、3、4;排洪渠、盖边板、截水沟

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为一批。每一楼层及250m3砌体为一批

DB45/T 1976.1-2019 左江、桂江、都柳江—融江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第1部分:左江锚(索)杆注浆体M30

每30根锚(索)杆不应少于一组

现场检验:以5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5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

住宅小区防腐木亭子专项施工方案锚(索)杆极限抗拔试验

锚(索)杆按材料参数有10种做法

按地层条件、杆体材料锚杆参数和施工工艺必须与工程锚杆相同,且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