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有渣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双线有渣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2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双线有渣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方案设计

喷射机的工作风压严格控制在0.3~0.5Mpa范围内。严格控制好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与受喷坡面垂直,有钢筋时角度适当放偏30°左右,喷嘴与受喷坡面距离控制在1.0~1.2m范围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料束呈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纵向按蛇形状移动喷射。

喷射混凝土由专人喷水养护,以减少由于水化热引起的开裂,发现裂纹用红油漆作上标识,进行观察和监测,确定其是否继续发展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对不再发展的裂纹,采取在其附近加设土钉或加喷一层混凝土的处理办法处理,以策安全。

用预埋钢筋标尺法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法律法规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第 37 号令).pdf,不够设计厚度的重新加喷补够。

5.4.9.二次衬砌主要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注时使拌和物充满整个模型,同时注意拌和物入模的均匀性,保证不离析。拌和物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2m内,超过时,采用φ150mm的软管接长下料,软管沿纵向每3m布置一道。

(2)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捣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50mm。

(3)试验室按规定要求在灌筑混凝土现场做试件,并详细填写施工记录。

(4)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不大于1:3;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小于15%;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坍落度为180~220mm。

(6)采用钢结构全断面衬砌台车,保证尺寸准确,二次衬砌混凝土用高压混凝土输送泵浇灌混凝土,确保拱顶部位压满混凝土;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不漏振。

5.4.10.保证二次衬砌拱顶填充密实的措施

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含砂率来保证混凝土中砂浆质量,降低孔隙率。尽量减小水灰比,水灰比不能大于0.6,砂率为35~45%,灰砂比为1:2.0~1:2.5。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计量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为±1%;砂、石为±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在模板台车上预留观察(注浆)孔,间距4~5m,观察孔用φ50mm的锥形螺栓紧密堵塞,混凝土初凝后拧开螺栓,探测拱顶是否回填密实,如果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压浆回填。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顶回填不满,采取二次插管浇筑的方法,首先在挡头板位置预留排气孔,然后由内向挡头板方向压灌混凝土。在挡头板处,拱腰线以上预埋注浆管,间距3m,如果发现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压浆回填。

5.4.11.隧道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

5.4.11.1.隧道衬砌开裂的基本原因分析

5.4.11.2.衬砌防开裂施工技术措施

(1)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抗渗性有关,耐抗渗性又与抗裂性有关,而解决混凝土的抗裂性,提高耐久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理配合比,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从而起到防止和避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干缩和冷缩裂缝)。

水泥的用量多的混凝土的收缩大;水化热大的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大。

集料的矿物成分、形状、表面结构和级配会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热膨胀系数、干缩、刚度、徐变和强度。集料中含有粘土等杂质会引起混凝土的高压缩性而开裂。

某些外加剂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用水量、收缩和徐变从而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

泌水集中在大颗粒集料和钢筋的下方会形成内部裂缝。

浇筑条件和浇筑速度会通过泌水、模板内的离析、温度、模板变形等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

足够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会缓解混凝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化,增加抗裂效果。

从最初几个小时当混凝土变成固体时确定了混凝土的基长,随后冷却时应从这个长度产生收缩,这就是温度对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影响。

(2)选择低水化热、耐腐蚀、耐久性好的原材料,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基础,因此施工中必须从原材料抓起,严格控制。

(3)选用高效减水剂,是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灰比、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有效措施。

(4)选用合理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用量、水灰比、外加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砂的细度模数、混凝土坍落度、早期强度、混凝土体中心温度等,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控制水灰比,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混凝土开裂。

(5)采取保湿措施,要求混凝土表面不能失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产生干缩裂纹。隧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当空气湿度不能满足养生要求时,必须进行喷洒水雾从而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6)控制拆模时间,根据隧道衬砌进度安排,每节衬砌拆模时间安排在5天以上,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0%以上,洞口地段承受围岩压力较大时,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控制拆模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混凝土强度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另一个是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混凝土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之差<20℃,这两个指标必须同时满足。

(7)隧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当空气湿度不能满足养生要求时,必须进行喷水养护。

(8)控制衬砌混凝土与开挖面的距离,洞身开挖放炮时间与衬砌混凝土尽量错开以防止混凝土受爆破震动开裂。

(9)严格控制衬砌混凝土的施作时间,本标段隧道采用整体衬砌,在开挖后及时进行,控制围岩变形;复合式衬砌,须待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拆模,以确保衬砌结构质量,防止开裂。

5.4.12.通风降尘技术措施

5.4.12.1.机械净化

无轨运输洞内废气污染主要为大功率的内燃机械,且主要集中到装碴运输工序,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必须加强通风除尘的工作。

(1)加强对进洞机械的维修保养。定期检查空气滤清器是否堵塞、进、排水是否畅通,喷油嘴及时更换,使喷油效果好。雾化程度高,使柴油充分地燃烧。

(2)掺柴油添加剂。为了节油和消烟掺加(30~30柴油添加剂)

(3)部份机械进行机外净化。主要给装载机装配上带有催化剂的附属箱,连接在尾气排放管上,把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用催化剂和水洗的办法来降低其中有害气体。

5.4.12.2.水幕降尘

在距掌子面30m处边拱两侧各设一台水幕降尘器,在放炮前10分钟打开阀后,放炮后半小时后关闭,打开后高压水在高压风的作用下,雾化程度高,射程远,水雾使隧道面封闭,充分降尘。

5.5.隧道防灾、减灾、救灾措施

5.5.1.隧道防灾、减灾、救灾的原则

项目经理部定期、经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情的事故源进行检查、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定期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将相关物资、设备、设施列入工程成本。

5.5.2隧道防灾、减灾、救灾方案及措施

隧道涌水、突泥、坍塌及其它机械伤害

施工区失火、库房失火、森林失火

弃渣占用土地、对植被的破坏以及溶洞地表地下水流失等

不当饮食或人为造成引起的食物中毒

传播迅速、后果严重的传染病

5.5.2.2应急方案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要求,按过程分为:接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

①汇报程序:责任区负责人→项目经理部调度→项目经理→建设单位、监理、地方相关部门。使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险情的动态变化,以给予帮助指导。在特殊情况下联系不上时方可越级汇报。

灾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灾情单位的行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灾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灾情的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灾情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协助灾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项;灾情报告单位、签发人报告时间。

重大灾情发生后,灾情发生单位必须保护灾情现场,凡与灾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随意挪动和破坏,因抢救人员为防止灾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体的,应当通过拍照、绘制灾情现场图等方式对灾情现场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书证、物证等证据。

(2)事故情况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程序,对施工情况分析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3)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指挥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设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展开事故现场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在本级无法有效控制,向相邻标段、监理、建设单位甚至地方政府应急中心请求更高级的应急响应。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灾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5.5.2.3紧急情况响应措施

突水段施工时,掌子面施工作业人员配备救生服,遇突水时,所有抢险人员必须穿救生服。

当洞内出现突水时,突水量大于正常抽排水能力时,首先现场负责人组织指挥作业面施工人员撤离,并随时切断掌子面的电源,以保证撤离人员和抢险人员的安全,启动洞内涌水处的备用抽水设施,启动泵站备用水泵,以增大排水能力。

当此时仍不能满足排水时,由施工队长组织尽快启用洞外移动泵站进洞,再次增大排水能力。当洞内积水继续增长时,由项目经理组织增设排水管路和移动泵站数量,关闭小型水泵,采用泵站大扬程,大流量水泵直接抽排水。当出现人员伤亡时,启动“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程序。没有人员伤亡,积水下降时,由地质工程师对积水浸泡段、隧道初期支护进行检查,组织队伍对有裂纹、松动处壁墙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初期支护因长时间浸泡软化产生脱落伤及作业人员。

突泥能量释放后,再组织抢险人员进洞,用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用草袋、坑木进行封堵缺口,用喷射砼将其封闭,并将周围洞身加固。

清除现场淤泥,采用直径Φ50或80长6~8m的无缝钢管,必要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能力。

由测量工程师在断面附近设置监控测量点,收集围岩的收敛变化情况,待稳定后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有下述现象发生时,由安全质量部部长组织指挥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发现险情的人员立即向安全质量部部长报告;并在需要时,切断电源;召集抢险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由施工队队员上报项目部调度,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技术人员对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各小组按职责实施方案。

发现火灾后迅速拨打119报警,报警后迅速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火场道路。项目部消防小组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后,分析火势发展变化情况,根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等具体任务的需要有计划、适时准确地向火场调集灭火力量。

针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采用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抑制法迅速有效扑灭火灾,或援助消防队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的损失。

贯彻执行救人重于灭火的原则,组织人力和工具尽早尽快的将被困人员抢救出来,以最快的速度将救出的伤员护送到附近医院。

针对现场的人员情况对人员、物资进行疏散。

与公安消防部门紧密配合,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4)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由项目经理下达发出警报令,进入抢险救灾状态,抢险队及全体人员投入抢险工作;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由项目副经理及时、有序地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由安全质量部部长负责重要物资撤离危险区;由施工队长负责危险区隔离,标出警示;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定出抢险的方案,调动必要的机具、设备、材料等资源;各抢险组长根据抢险方案,将具体任务下达给各小组成员,各小组成员按要求完成;由调度负责接收媒体或气象部门有关事态后续发展的预测报告,密切跟踪灾害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5.6.安全设施施工方案

5.6.1.安全设施清单

人和动物及车辆等触电,变电系统雷击,山体滑坡破坏变电站

营区及施工区周围防洪沟

山洪暴发破坏营区及施工场所等

洞内行人、行车触电,围岩坍塌。

洞内坍塌,爆炸、失火等

在危险地带无防范意识和防护措施

5.6.2.安全设施施工方案

(1)洞外变电站安全设施

避雷针设于距变电站不超过5m,确保覆盖面积有效,避雷针安装时先挖不低于1.0m深坑,并用混凝土浇筑,避雷针接地良好,确保其稳定。

变电站周边设防护网,采用20×20×200cm混凝土立柱,8号铁丝网固定在混凝土立柱上,进行封闭。混凝土立柱间距2m,其外露1.5m,埋设0.5m,防护网距变压器站2.5~5m。

设于坡面上的变压器站,四周山体边坡用7.5号砂浆砌筑足够强度的浆砌片石挡墙进行防护,防止边坡坍塌对变压器站的破坏。

(2)施工区防洪沟设施

在施工山坡上方,距离不小于50m范围内设置高1m,宽1m的浆砌片石防洪沟,并引入下游山谷;在施工区与防洪沟之间设置高2m,宽4m的粘土防洪墙,确保雨季山洪暴发时生活区及生产区的安全。

(3)火工品库安全设施

防护墙:火工品库四周设高2.5m的防护墙,墙顶拉设不低于1m的铁丝网。

避雷针:在火工品库中央设置避雷针,确保其覆盖面积有效,接地良好。

自动报警系统:库房内安设红外线探测报警装置,并与火工品库、洞口值班室及派出所联通。

6.无碴道床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本标段设计有15.21km无碴道床施工,那吉隧道施工完成后由无碴道床施工队施工。

根据本标段铺轨架梁工程量情况及总工期、阶段工期的要求,无碴道床施工分八个工作面平行组织施工。

模板采用槽钢加工,每块长3m,直线段采用微调式钢模板,曲线段采用槽钢组合式可调节模板,两槽钢间加橡胶板以防漏浆。

混凝土灌注前,隧道底板混凝土面拉毛,并冲洗干净,混凝土由2号拌合站集中供应,利用混凝土罐车运至工地。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⑺施工前对导线网进行复测,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⑻对施工测量、检测和试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有效性,从而保证测量、检测和试验结果的正确有效。

⑼严格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分项工程的优良率确保分部工程的优良,以分部工程的优良率确保单位工程的优良。

⑽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保证使用的材料全部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坚决落实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序“三检”制度、工序交接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测量复核制度、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仪器设备标定制度、施工资料管理制度、质量预控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质量保证奖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明确,赏罚有据,使质量管理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9.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

9.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工期跨越两个冬季,施工中应充分做好冬季施工安排。隧道洞门等洞外工程尽可能避开冬季施工,不得已在冬季施工时,必须采取冬季施工措施。隧道工程冬季施工时,重点做好混凝土的拌合、运输以及机械设备的保温。为了保证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减少冬季对施工的影响,编制专项的冬季施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0.1冬季季施工的一般措施

10.1.1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选用水泥强度等级4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其技术质量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且水泥用量不低于400kg/m3。

采用级配良好的硬质、洁净的中砂,不含有冰块、雪团,含泥量不大于3%,贮备场地,选择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

采用级配良好,硬质洁净、强度较高、抗冻融的石料,含泥量不大于1%,并存放在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

采用高效复合早强防冻剂,防冻剂的掺量为3~4%。防冻剂等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室检验并试配验证性能良好稳定的产品。

采用FDN高效减水剂。

10.1.2砼的拌合输送及保温措施

(1)拌合用水的加热及保温措施

利用蒸汽低压锅炉直接向水箱内通蒸汽加热,加热温度为50~60℃,水箱四面及顶口用岩棉被保温。

(2)砂、石料的上料及保温措施

砂、石料的上料均采用皮带输送机分别从砂、石料暖棚内直接输送到拌合站的砂、石料自动计量料斗内,整个输送带焊接钢筋骨架,并用3层草袋及一层毛毡进行全封闭保温。砂、石料暖棚设置在离拌合站最近的地方,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及保温材料的用量。

砼的拌合以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为原则,避免水泥发生“骤凝”,砂、石料的上料做到随上随用,中间不积压。其投料顺序为:砂石料→水→防冻剂→水泥→高效减水剂。

砼拌合站固定设置在有暖气的拌合站棚内。拌制砼前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较常温砼施工延长50%。

(4)砼的运输及保温措施

砼的输送车采用棉被包裹,运输过程中不得长时间停顿。砼输送管用5cm厚岩棉被包裹保温。

10.1.3砼浇筑技术保证措施

(1)砼浇筑前,将模板上冰、雪清扫干净,必要时利用蒸汽进行融化清除。浇筑前对模板、钢筋进行预热。

(2)砼从上料拌合及输送到浇筑地点灌注,每小时砼的灌注量不低于30m3,尽快浇筑,减少热量损失。

(3)砼浇筑时,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并有应急保障措施。

(4)砼采用机械振捣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cm左右。

(5)砼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10.1.4结构物的封闭及保温养护方案

(1)综合蓄热法封闭保温养护方案

沿模板四周紧贴模板全部铺设5c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并往下搭设一个施工段的钢管外挑架子,四周设置5cm厚的棉被,使下部处于全封闭。上部用棉被覆盖,并加盖帆布。模板外部利用已有的模板支架,采用双层尼龙编织布全封闭挡风。结构物内部采用吊架铺盖棉被,保证热量不往下散失。整个施工段形成一个密封的暖棚通入蒸汽管进行适当的内部蒸汽养护,但温度不宜超过30℃。

(2)综合蓄热法施工中的技术保证措施

①根据选定的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认真详细的热工计算,以确认所选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可靠、可行、经济、合理。

②施工中原材料的加热温度、砼出罐温度、入模温度必须满足方案要求,并经常检查温度情况。

③施工中,尽量减少砼的拌合、输送、浇筑时间,以减少热量损失,操作时动作要熟练、迅速,砼的入模温度控制在5℃以上。

④选择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保温性能效果要好,满足设计要求。

⑤砼防冻剂及高效减水剂的综合应用是综合蓄热法施工的重要措施,所选用的防冻剂、高效减水剂必须防冻效果好,减水率高,早期强度增长快,满足气温、强度增长及可泵性的技术要求。

⑥浇筑砼之前,对各项保温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浇筑砼时,随浇随盖,尽量减少散热面。铺盖保温材料时互相搭接之处及边棱角处特别严密,严防出现空洞,使冷空气侵入而造成质量事故。

⑦施工中经常与气象部门联系,掌握每天的气温天气变化或大风情况。如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和防风工作。

⑧养护期间不得洒水养护。

⑨砼拆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相应的抗冻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⑩砼与环境的温差不大于10℃,当温差在10℃时,拆除模板后的砼表面采取临时覆盖保温措施。

(3)蒸汽加热综合蓄热法养护方案

①采用低压饱和蒸汽养护砼,其工作压力小于70KPa,以防止砼表面出现脱水和产生裂纹,加热要均匀,并在下部预留孔洞,及时排除冷凝水。

②加热升温速度不超过10℃/h,降温速度不超过5℃/h。

③蒸汽加热养护的砼结构,拆模时在砼冷却到5℃以下时进行。如果砼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超过20℃时,拆模后立即用毛毡或帆布加以覆盖,以使砼表面的冷却缓慢进行。

④养护时,结构物外侧与箱内蒸汽温差不大于5℃。

⑤养护温度不低于10℃,但也不高于50℃。

(4)隧道内温度控制方案

冬季时,采取在洞口挂门帘(开活动门)的保温措施一般能保持砼浇筑时温度在5℃以上,必要时在洞口设保温棚,以满足隧道砼冬季施工条件。

10.1.5冬季砼施工质量控制

①检查防冻剂及高效减水剂的质量和用量。

②测量水、砂、石料的加热温度及水泥的预热温度。

③测量砂、石料暖棚、水泥暖棚内以及拌合站暖棚内的环境温度。

④测量砼自搅拌机卸出的温度,浇筑时的温度以及综合蓄热法养护过程的温度。

⑤检查砼表面是否受冻,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有无受冻痕迹。

①砼自搅拌机卸出的温度,实际浇筑时的温度,以及水、砂、石料、水泥装入搅拌机的温度,每班至少测定4次。

②综合蓄热法养护砼,养护期间每昼夜测温4次。

③蒸汽加热养护砼时,升温期间每小时测温1次,恒温期间每2小时测温1次,降温期间每小时测温1次。

④砼在终凝前每4小时测温1次。

⑤室外及周围环境温度,每昼夜测定4次。

⑥砼的测定温度记录真实、可靠、连贯,以便及时掌握所采取的保温养护措施的实际效果。

工程所在地每年7~9月份为雨季,为保证该项目按计划实施,雨季期间,积极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随时掌握天气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雨季施工安排与防护。

10.2.1雨季施工准备

(1)对员工进行雨季施工和防洪抢险的教育,对施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增建必要的避雨棚,设置有关的卫生设施等。

(2)对主要材料工具要估计在雨季期间的储备量,并增建必要的防雨防洪设施。

(3)机电设备及其电闸箱要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安装接地保护装置。对钢材、木材、粉煤灰、水泥等原材料及半成品要采取防雨措施,须放入棚内或屋内,垫高码放并要通风良好。尤其是水泥库要做好防雨、防潮保护。

(4)雨季来临前,加固、疏通施工现场附近的沟渠及河道等排洪设施,保证其畅通,防止洪水对施工产生影响。

10.2.2雨季施工措施

(1)隧道施工前,先做好地面排水设施,对洞顶的洞穴、深坑要进行填实,天沟、截水沟几何尺寸要满足排水要求,同时距开挖边坡线不小于5m。

(2)在隧道开挖时,洞内设排水沟、集水坑,备足抽排水设备;反坡开挖要防止雨水倒灌。

(3)加强边仰坡支护工作,防止边仰坡滑坍。

河道砌石护坡施工方案.docx(4)机械设备、物资材料要做好防雨措施。

10.2.3防洪渡汛措施

(1)加强与气象部门、水文部门联系,掌握雨情水情,按当地政府和建设方的防汛要求,组织好防汛队伍,备足防汛物资和器材,安排专人24小时防汛值班,确保通讯联络畅通。

(2)施工中注意保护好防汛设施,不损坏沿线排水系统,不因施工而削弱河流、堰塘、堤坝的抗汛能力,不因施工引起雨水冲刷路基或引起既有排水设施的淤塞,并注意疏通河道沟渠,不削减过水断面,确保水流畅通。

(3)汛期到来前将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物资转移到高处人防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方案.doc,并昼夜巡查,发现险情迅速消除。

(4)顾全大局服从当地防汛部门和建设方的统一调配,不论何地发生险情,我方将按照命令全力投入抢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