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7号线9标交大站明挖基坑及顶板施工方案

成都地铁7号线9标交大站明挖基坑及顶板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48.19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成都地铁7号线9标交大站明挖基坑及顶板施工方案

换乘节点处临时钢管柱桩细部防水大样

穿墙管细部防水做法(一)

穿墙管细部防水做法(二)

NB/T 42159-2018 三电平交流直流双向变换器技术规范车站与区间连接变形缝纵剖面细部防水构造

10、防水施工质量标准

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预埋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坚实、平整,不得有漏筋、蜂窝等缺陷。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3)、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卷材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卷材防水层搭接应黏贴或焊接牢固,密封严实,不得扭曲、折皱、翘起和气泡等缺陷。

2)、卷材防水层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80mm。

3、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结合紧密,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1)、涂料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及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涂料防水层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3)、涂料防水层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预埋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涂料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涂刷均匀,不得流淌、鼓泡、漏槎。

2)、侧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结合紧密,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1)、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预设件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预设件鼓噪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1基坑监测的目的

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层、支护结构的动态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监测及分析工作,通过监测分析,掌握地层、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以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合理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指导施工,其目的包括:

(1)了解水土压力及变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基坑开挖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地段和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2)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3)了解基坑开挖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确保它们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4)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步施工。

(5)将现场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以优化设计,达到工程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根据基坑周围环境以及施工方法,确定监测内容,基坑监测详见《成都地铁7号线工程施工监测实施方案(二环路交大路口站)》。

变形测量精度采用二等变形标准,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为+0.5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为+0.3mm;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3.0mm。

沉降观测的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0.3m;累计视距差≤1.5;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为+10mm。

11.4施工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实测数值与初始数值,绘制各种时态曲线,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位移、应力变化趋势推算最终结果,与控制值相比较,确定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分析意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反馈,以调整施工参数,并提交成果报告。

11.7控制地面下沉、防止建筑物下沉开裂措施

在开挖过程中,对地表及周围建筑物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采取以下控制保护措施:

(1)详细了解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基础类型、埋深、管线材料、接头情况,并分析确定控制其不变形的措施和方法。

(2)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特别是支护结构的凹凸转角,保证围护体系的安全稳定。

(3)加强现场监测,及时整理和分析施工信息,确保施工安全和对保护对象的变形控制在预控安全值范围内。

12.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1)建立项目部安全组织机构,机构成员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安质部长、专职安全员、各主管工程师及各工种班组的班组长组成。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总工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的安全工作的落实,督促工人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生产。从项目经理至事故班组层层明确安全岗位职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2)建立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3)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部门、各工种的各自特点制定相应当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全员组织督促检查,加以落实,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5)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和每日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安全总监主持定期的安全生产例会,协调安全与生产之间的矛盾,督促班前安全讲话活动,检查活动记录。

12.2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基坑开挖采用履带式挖掘机进行放坡法和台阶式开挖,边挖边运,挖运前各种设备要置于坑内安全稳定的地基上。

(2)开挖时,安排专人负责指挥挖掘机和运土车辆,基坑内配合施工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3)在开挖作业前,对司机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司机在操作过程中,精力集中,严禁挖掘机臂撞击支撑。

(4)夜间施工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若遇有暴雨、大风、地面发生下沉、滑坡等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做好防汛措施。

12.3基坑开挖分级预警制度及应对措施

根据明挖基坑监测情况,建立分级预警制度,将明挖基坑安全风险分为3级。

第一级:“黄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60%;或单日变形量达到控制基准;或在现场巡视显示工程结构及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级:“橙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80%或单日变形量连续两次达到控制基准时。

第三级:“红色”预警。累计值达到控制基准的100%或单日变形量连续三次达到控制基准时

接到基坑报警预报后,立即对预警项目进行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对预警项目加强监测频率。

(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先开挖基坑边动、静荷载小的一方土体,后开挖动荷载及静荷载较大一方的土体。

(3)基坑边尽量少堆积材料,防止因突增荷载使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产生位移、沉降。

(4)围护桩位移或倾斜速率预警,立即在预警部位增加支撑。同时检查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是否超过8小时,开挖段土体长度是否过长等,进一步优化施工工序衔接。

12.4具体安全保证措施

12.4.1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管线应根据各自位置与埋深的关系,分别涉及到改迁(永久改迁、临时改迁)、悬吊保护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各种管线应由各产权单位根据具体位置,能一次改迁的,按有关规定改迁,需要临时改迁的管线,在顶板回填过程中恢复到位。

主要是指横穿基坑,不能迁改出土方开挖施工区的管线,应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刚性管线,可利用简支组合钢梁支托保护。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格的柔性管线,如电力、电信线等,可采用型钢简支梁支托或钢丝绳悬吊保护。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邻近围护结构的管线,应根据不同管线的要求,进行监测,发现危及管线安全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管线进行保护。

12.4.2临近建筑物防护措施

据现场调查,基坑北侧紧邻老年协会和加州智业办公楼房;基坑南侧紧邻二环路交大立交桥。

1)、积极配合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用地范围及范围内必须保护的管线、构筑物的移交工作,并签署移交文件,采用量、测、拍照、录像等手段作好原始记录。

2)、建立责任制,将地面设施、构筑物的保护落实到人。

3)、施工中加强对周边构筑物的监控量测,以掌握构筑物动态的沉降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基坑周边土体位移,控制对构筑物不利沉降。

4)、加强地表沉降监测,根据地表沉降信息及时调整基坑土方开挖和施工方案,将地表沉降值控制在容许值内。

5)、控制好围护结构施工质量。

12.4.3场区防排水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不受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

1)、基坑开挖期间,为防止地面水流入,预先在四周开挖临时导水沟;基坑边加高,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2)、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3)、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适当加大明排水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4)、雨施期间,建筑物应增加沉降观测次数,做好观测记录。

12.4.4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1)、开工前,工程部应深入工地做好调查研究,了解施工区域内原有地下建筑物、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分布情况,按要求对需拆迁改移的先进行拆迁改移,需悬吊保护的,应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方案妥善进行保护后,方可大面积开挖。

2)、首先对开挖的基坑进行防护隔离,施工过程中,不得利用基坑防护设施靠立施工机械机具,堆放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3)、在基坑土方开挖前,要在基坑顶面边坡以外的四周开挖排水沟,并保持畅通,防止积水灌入基坑,引起坍塌。

4)、基坑采取分段、分层的方法开挖,边开挖边及时网喷、安装钢支撑等临时支护系统,确保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

5)、基坑顶面安设机械、堆放料具和弃土,均应在安全距离(1~1.5米)之外,引起地面振动的机械安全距离更要严格控制,一般在(1.5~2米)。

6)、在使用挖掘机开挖基坑时,要按照有关机械操作规程和规定的信号,专人指挥操作,监督开挖的全过程。吊机扒杆和土斗下面严禁站人。

12.4.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安装、维修、拆除由取得特殊工种上岗证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

3)、变压器设置围栏,设门加锁,专人管理,悬挂“高压电危险、切勿靠近”的警示牌;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4)、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设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各类电器开关箱和电器设备,按规定设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禁止电源开关箱内存放工具、杂物。电源开关箱应加锁。

5)、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应挂有“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派人看管,严禁带电作业。

6)、生活照明用电,严禁个人私自拉接线路,私自安装插座和大功率电器。

7)、露天照明,采用防水灯头,残缺的灯头、灯炮应及时更换,防止发生电击事故,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12.4.6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

1)、车辆驾驶员和各类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规定的教育。

2)、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车辆严禁超载、超高、超速驾驶,禁止使用带病的车辆、机械和超负荷运转。

3)、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应集中停放,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

4)、指挥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蛮干作业。

5)、起重作业应严格执行《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6)、应对所有用于提升的挂钩,挂环钢丝绳等进行定期监测,检查和标定,对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必须定期进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在运行中禁止工作人员跨越钢丝绳,用钢丝绳起吊、拖拉重物时,现场人员应远离钢丝绳。

7)、设专人对机械设备、各种车辆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副组长:李新福、秦西光

成员:杨立武、魏衍睿、李玉强、朱传伟

救护行动组:李晓伟、何跃斌

抢险救灾组:张效岭、张根岭

后勤保障组:李熙刚、刘振兴

成员: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抢险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各抢险小组落实排险、抢险,应急救援的具体措施,并及时向组长报告应急救援小组的工作情况。当组长不再现场时,自动承担组长的一切职责。

通讯联络组:接到组长的通知后,立即与事发现场保持畅通的联系,根据险情和需要与地方政府、医院、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如组长决定需要外部资源援助,接到指令后迅速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报告有关情况并派人到指定定点接车、接人、接物,引导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到事发现场。

救护行动组:接到组长通知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抢救受伤者脱离事故危险区域,同事根据具体情况通知医疗机构前来救治,在专业医疗人员到来之前对伤者进行简单的医疗救助。或者根据伤者人数或伤情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通知医院做好救护准备,务必使人身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抢险救灾组:接到组长通知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做好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进行人员搜救、疏散受灾人员、现场侦查和组织抢险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排险抢险,抢救物质财产,使企业的财产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把事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后勤保障小组:接到组长通知后,应立即准备必须的物资材料,工器具、设备等,以确保抢救现场的需要。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知处于危险状态下的其他人员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并尽可能切断危险源,立即向救援小组办公室报警。

3)救援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出警报,通知各相关小组成员及救援作业队伍赶赴现场,并上报公司救援指挥中心,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4)救援小组及救援专业队伍到达现场后,由救援小组组长暂时接替指挥长行使指挥职权,组织各作业队进行援救。

5)在指挥中心人员到位后,立刻进行现场抢险工作,当事态发展不能控制时,立即向友邻单位或其他单位发出请求支援令。

13.3.1土方坍塌应急措施

1)、发生塌方后,应先检查塌方处是否还有可能的塌方危险,当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抢救,如还可能造成二次塌方,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采取插打钢板桩、木桩等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壮大,制定专人负责监护边坡状况。

2)、清理坍塌土方不可使用工具,应人工清除,避免对伤员的二次伤害。立即组织向事故现场调配所备用的抢险机械设备、抢险物资及人员,以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工作。当险情危急重大设备及人身安全时,人员设备应尽快撤离。

3)、土方坍塌伤害的人员可能造成内伤、脊柱伤害和骨折,因此也不可急速摇动或移动伤员。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伤亡事故发生。

4)、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平坦的地面上。

5)、止血和人工呼吸处理同上。

6)、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当坍塌段有渗水时,采用塑料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坍方土体,引起连续坍方事故。

13.3.2地表沉降应急预案

1)、在基坑开挖前,对周围建筑物和围护结构之间采取截水、隔水措施,防止因开挖而产生地表沉降和周围建筑物失稳。

2)、建立监测系统,在开挖全过程中进行围护结构、周围地面、建筑物等沉降、变形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支护加固处理。

3)、会同监理、设计、业主及建筑物产权单位根据监测资料,分析沉降、变形发生的原因,有针对地采取调整开挖部位、加强支撑等措施,确保安全。

4)、施工时,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案及施工方法,及时进行支护,以防地表下沉。

5)、迅速通知煤气、电力、自来水等部门,关掉阀门,防止漏电、煤气泄漏甚至爆炸、火灾及漏水事故,伤及人员。

6)、根据现场情况,迅速通知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或实施救援。

13.3.3管线破坏应急预案

1)、开挖前认真核实地下管线资料,调查清楚管线分布的类型、规格、埋深,做好详细记录。

2)、对悬吊保护的不同管线建立与产权单位的联系卡片,对可能破坏的各类管线,结合施工现场及工程施工阶段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及应急处理措施,并取得相应产权单位的认可,经监理批准后实施管线悬吊保护。

3)、根据管线的分布及其特点,建立相应的安全区域,挂牌标志,严禁机械设备碰撞。

4)、确保各类管线闸阀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一旦出现渗、漏水等异常情况,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5)、加强与管线产权部门的联系,对于由产权部门负责迁移的管线,积极配合,确保管线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

13.3.4防伤害应急措施

2)、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部管理人员、抢救小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伤亡伤害应急响应小组现场指挥中心。

3)、应急响应小组现场总指挥负责现场组织工作。

接车人员迅速到路口接车,引领急救车从具备驶入条件的道路迅速到达现场。

对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出现事故要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高空坠落不仅产生外伤,还产生内伤,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应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平坦的地面上。发现伤员呼吸障碍,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发现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伤口近心端结扎,但应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应用指压大腿根部股动脉止血。

13.3.5防触电应急措施

1)、抢救人员必须首先保证自己不被伤害,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如在附近有电源开关,应首先采用切断电源,如附近无电源开关,应寻找干燥方木、木板等绝缘材料,挑开带电体。

2)、触电者摆脱带电体后,应立即就地对其进行急救,除非周围狭窄、潮湿,不具备抢救条件,可将其转移到另外的地方。

3)、对触电者仰面平躺,检查有无呼吸和心脏跳动。

4)、触电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应立即给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6)、触电的不良影响,不是一下子表现出来的。因此,即使触电者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得继续工作,应使其平躺,保持安静。同时,保证周围空气流通,由医生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13.3.6防机械伤害应急措施

1)、相关在场人员迅速切断机械动力。

2)、人员救出后,立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进行止血,止血方法同上。

3)、有切断伤害的地方,应寻找切断的部分,将其妥善保留。

4)、在急救中心医生到来之前,应尽最大努力,进行自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在急救医生到来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2.3.5 保护现场

现场总指挥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派人保护现场,为今后的事故调查提供真实依据。

13.3.7防火应急预案

1)、当工地发生失火,最先发现火情的人员应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某某地点或某某部位失火!”,将信息准确传出。

5)、接车员迅速到路口接车,引领消防车从具备驶入条件的道路迅速到达现场。

6)、做好火情现场人员的撤离,应用衣服堵住口鼻,弯下腰,以最低的姿势迅速撤离失火地点。义务消防队电工负责切断电源。并迅速开启灭火器,用灭火器灭火。根据现场情况,使用消防桶提水、用铁锹铲土(砂子)灭火。

8)、物资疏散:火场上物资疏散,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和扩大.首先疏散的物资是那些可能扩大火灾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例如起火点附近的油桶、液化气罐和有毒物品等物资。再次疏散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

14.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本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详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4.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认真学习和领会图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审查和发现施工图中待完善的问题,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2)、编制好施工方案,在总的施工布置原则指导下,依据施工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好、快、省、安全、优质、高速、低耗地完成。

3)、把好原材料、辅助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验,组织材料计划进场,并做好保管工作。材料分类归放整齐,水泥、钢材、成品、半成品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单,过期水泥及原材料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所有材料必须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报验手续,经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4)、施工机具设备投入使用前应检修完善。并坚持制度性的保养、检修,确保其正常,不得因机械故障影响工程质量,测量仪器须经有关部门年检合格。

14.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做好开挖施工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他施工规范规程进行施工,除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外,应认真履行技术交底程序,将设计意图、设计变更、操作规程、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向各工种及各级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交底,让作业人员真正做到心领神会,施工时准确无误。这是创优质工程的根本保证。

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严格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减少和避免返工现象,抓好一次成优。

3)、严格控制轴线、标高,布置好轴位布置图和标高控制点,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对开挖边线及高程控制点及时进行校对复核,设立观测点对基坑边坡和周围建筑物的变形实施严格监控,确保基坑边坡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4)、喷射砼等半成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配制或经试验确定其配合比,并遵照配合比严格控制下料。

5)、施工过程如发生严重的质量缺陷和事故,应及时上报,不得随意自行处理。

6)、每日开工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都要向操作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挖土的区位、深度、宽度以及与支护作业的协调进行详细的布置和安排。对现场区域不明确的市政管线及其它重要设施,必须探明方可进行施工。严禁擅自超前开挖,同时对已挖出的作业面用人工修平,以保证钢筋网和喷射砼的平整度。

7)、严格按施工规程和设计图纸进行支护作业,同时应针对现场的情况,随时与设计方案对照,加强信息反馈,做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对钢筋网的间距以及喷射砼的厚度与强度实行工序管理;专人负责材料试验、工序监控和施工记录签证工作。

8)、严格按设计方案和监测规范实施监测,每天组织有关人员分析监测结果,及时绘制各监测点的时间~位移曲线,并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调整和修改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安全。

9)、按设计应急方案准备好各种应急材料,随时备用。并组织抢险队进行应急预演,确保应急操作熟练。

14.4施工质量的动态控制

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从作业班组入手,组织建立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本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均有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严密的动态跟踪。保证全部分项竣工验收时,达到鲁班奖标准,具体办法如下:

1)、保证本工程所有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各检查项目均达到合格。

2)、各施工班组均应建立和完善班组内部的自检制度,做到工程质量在班组内有控制、有检查、有记录。

3)、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和种规定及进行各分项工程检查验收工作。

4)、坚持质量检查制度,坚持每月一大检,每周一小检,项目组每天进行一次分部分项工程的跟踪检验和验收,对不合格的坚决推倒重来。

15、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1)、环境保护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并符合成都市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

2)、做好土方调配,避免乱取乱弃,破坏自然环境。

4)、施工现场出入口设洗车槽、三级沉淀池,出场地的车辆必须先冲洗干净。

5)、材料、机具分类堆放,摆放整齐,符合安全要求,并设标识牌。

6)、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应佩带胸卡上岗,工地设专职保安值勤,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非施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以确保施工安全。

7)、弃土运输应进行遮盖,以防污染环境。

8)、将日常整理列入文明施工管理的日常工作,做到活完场清。

9)、主动协调好周边关系,减少因施工造成不便而产生的纠纷。

10)、建立健全环境工作管理制度,制定环境保护内容,对路面沉降进行跟踪观察。

12)、施工废水需经沉淀后才能排放,防止污染地下水和环境DB35T 1948-2020 集中消毒餐(饮)具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技术规范.pdf,以及防止淤塞市政下水道。

13)、对地下管线妥善保护,不允许野蛮作业。

14)、施工中发现文物应马上停工,采取有效封闭保护措施,立即通知上级部门。

15)、对空压机、备用发电机等采取围蔽、加消音装置等措施GB 51359-2019-T:石油化工厂际管道工程技术标准(无水印,带书签),降低噪音污染,控制在《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标准内。

16)、夜间施工时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措施减轻噪音。

17)、有毒料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市政下水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