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客运专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28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客运专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2、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充分湿润,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堵,防止漏浆。

3、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GB 50382-2016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pdf,严防漏振。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凿除。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修补。

防水层破坏,混凝土有裂缝、裂纹,混凝土沉降缝、施工缝未处理好。衬砌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1、安装模型、浇筑混凝土等作业时,注意保护防水板,防止损坏。

2、施工中处理好施工缝,并按设计、规范安装止水带和排水管。

3、采用防水混凝土,振捣密实。

1、灌注水泥浆液堵水。

2、凿槽、埋排水管,疏导水进入排水沟。

局部混凝土砂浆、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确,或用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碎石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混凝土,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空隙未堵好或模板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1、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经常检查计量系统和自控制系统。

2、混凝土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最短搅拌时间符合规定。

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

4、混凝土分层振捣。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5、振捣混凝土拌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拌和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6、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振捣时间。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7、浇注混凝土时,经常检查模板、支撑、接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处理。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应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骨料清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湿透,再用细石混凝土补好捣实,加强养护。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或蜂窝特别大。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未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离析,碎石成堆或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

4、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造成孔洞。

5、有木块和杂物等掉入混凝土中。

6、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出现特大蜂窝和孔洞。

1、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捣:

b、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3、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项目经理部和工区共同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外露。

1、混凝土浇筑时,个别砂浆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注部位缺水泥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固定好砂浆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合适的碎石。碎石最大颗粒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采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保护层混凝土振捣密实。

5、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接缝。

6、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或溜槽。

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件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8、施工中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处理。

把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露筋较深时,质量差的混凝土凿除,用水冲洗并湿润,用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捣实,加强养护。

9.3安全保证综合措施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根据施工要求配备专职安全员,工地管理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安全员佩证为红色,以示醒目。

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岗作业。对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不仅进行安全处理,责令其重新学习,并进行考核。

施工人员配足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中检查佩带情况,不按要求佩带时,进行安全处罚。

每一工序开始前,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严格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同时加大安全教育及宣传力度,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路道设“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生产记录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施工总平面图。

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开工前期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

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

风、水管路安设及养护制度;

有关乘坐车辆的安全专项规定;

防雷电、防洪、防火的安全专项规定。

针对重点工程项目及关键工序,编制专项安全措施和专项作业指导书,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督与落实。

9.4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认真做好预测预报,采用地应力、岩石强度进行宏观预报预测,进行岩石强度室内试验,判断岩爆的可能性,并制定采取释放能量、及时支护、减少应力集中、加强防护等措施快速封闭成环的详细施工方案,加强监控量测,迅速反馈信息,及时修正支护参数,防止岩石弹射、塌落、掉块等破坏性事故的发生,确保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

9.5险情发生时应急预案

灾情发生后,由架子队向——工区——项目部——监理、业主或有关部门逐级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

发生特大灾害,可以越级向上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内容主要包括:灾情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损失及趋势,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9.5.1应急反应机构

各队伍均有两名工作小组成员值班,随时和上级部门、业主保持联络。

发生险情后,立即报告现场总值班。

值班负责人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险,派人到防灾器材专用仓库提取器材,布置就位。值班负责人有权调动当班上岗人员和抢险机动人员。

负责人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抢险。

将通讯工具分发到现场主要抢险负责人。

各级抢险负责人进行分工、协调工作。

实施抢险,组织转移安置公私财物和人员。

项目部、工区和架子队应根据本段工程和工地的实际情况,配齐配足木材、钢材、砂袋、片石、蓬布、止水材料、发电机、大功率抽水机、消防设备等应急抢险器材、设备。

配备一定数量的挖掘机、自卸运输车,越野车等随时接受项目部的调遣。

成立救护队及医疗抢救站,配备急救和抢救设备,并指定专人保管,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抢救设备不得挪作他用。

9.5.6灾情、事故搜集和报告

灾情、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在监理的指导下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核查统计汇总灾害损失情况,并逐级上报。

发生建设工程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事故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达到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抢险预案,全力协助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妥善保管有关物证,配合有关部门收集证据。

应急状态终止后,各有关单位、部门及时做出书面报告。

9.5.7隧道危险源辩识及预防控制措施

洞体支撑未按技术要求支设

运输机械倾斜、人员挤伤

铁路行车抛下、掉下运动物危害

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Ⅲ、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

Ⅴ、定量评价(LEC法)。

9.6施工救援应急通道

为完善隧道施工应急预案,确保隧道施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要求正在施工的隧道内均应设急救通道,详细内容满足《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88号)的要求。

管道纵向设置范围:管口距掌子面距离不大于12m,另一端延伸至已施作衬砌段外1~2倍洞径。

掌子面应设应急救生包:内存放10人左右一天应急食物及饮用水;箱内备包扎纱布、消毒药水,常见外伤用药等。

救生通道需跟随掌子面的前移而移动。应急管道结合施工工法妥善设置,确保在紧急状况下畅通。

对“应急管包”由安全员专职负责。

2、洞内应急通风管道设置(确保通风):

⑴隧道内作业用通风管必须连接到掌子面,并备用一节通风管;随着风管道前移,一旦发生塌方堵住出口,马上将风管接上,确保掌子面的作业人员能有氧气,争取抢救时间;

⑵隧道内的通风管道必须采用防火材料制品,遇到火灾,确保通风的畅通;

⑶隧道内通风管每隔500m,必须设置一处硬连接装置,在通风管遇到被刮或损坏时能得到及时的更换;

⑷必须有确保供风的备用风机和发电机,一旦发生事故,电源中断时,备用设备必须立即启动供风。

第十章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0.1.1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永久性用地范围内裸露地表用植被覆盖。工程完工后,拆除一切临时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和临时生活设施,搞好租用地复耕,绿化原有场地,恢复自然原貌。

(3)、开挖边坡坡面,严格按设计要求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4)、切实搞好隧道内的预注浆,防止山体大量失水。同时加强对涌水段及浅埋地段的地表沉陷监测、地表水连通性监测及对当地居民房屋裂缝监测和饮水状况监测。有异常时,会同业主、监理、设计商量处理。

(5)、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布置在征地线以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不随意砍伐树木,并在其周围植草或植树绿化,创建美好环境。

(6)、做好生产、生活区的卫生工作,定时打扫,定点投放杀虫剂,防止蚊蝇鼠虫滋生,传播疾病。

10.1.2水环保措施

(1)、为了保护环境和洞外水源不受污染,在洞口设污水处理站,采用隔油沉淀池、气浮设备和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设专人值班管理,对沉淀池打捞浮油,以及对隧道污水进行处理,直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再排放。

(2)、生活、生产区设污水处理池,生活、生产污水经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后,再排出。

(3)、控制施工注浆使用的水泥、水玻璃、高分子化学材料的泄漏,并对进入隧道排水系统中的注浆废液做净化达标处理,避免浆液污染洞外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4)、施工期间生产场地和生活区修建临时排水渠道,经废水池处理后,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接,不至引起淤积冲刷。

(5)、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溪流的侵蚀,防止沉碴进入河流或小溪。

10.1.3大气污染及粉尘、噪声污染防治

(1)、对施工现场和运输便道等易产生粉尘的地段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勤洗施工机械车辆,使产生的粉尘危害减至最小程度。

(2)、对隧道内施工人员发放口罩、防毒面具等,并定期进行体检。

(3)、对易松散和易飞扬的各种建筑材料用彩条布、蓬布等严密覆盖,并放于居住区的下风处。

10.1.4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噪声和污染

(2)、隧道内内燃机械加设空气净化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改善施工环境。

(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证油污不渗漏;机械修理产生的少量污油采用木屑吸湿后进行焚烧;大量污油采用化学法处理。

10.1.5固体废弃物

(1)、隧道弃方或场地清理物运到指定地点弃置,不乱弃乱倒。

(2)、弃碴场碴脚采用M10片石混凝土挡墙挡护,坡面植草皮。

10.2.1文物保护目标

无文物流失、无文物损坏、所有施工现场被发现文物能得到及时保护和及时上报。

10.2.2文物保护保证体系

按照国家、铁道部、地方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规定对发现的文物进行保护和上报,对保护文物不力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处罚。

10.2.3文物保护措施

组织全体施工人员深入学习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铁道部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同时进行文物基础知识教育,提高自觉保护文物意识和文物识别能力。

开工前调查当地文物古迹、地下遗迹分布范围,并针对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文物保护方案,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并严格执行协议条款。

项目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把文物保护措施落实到每个工班、每个人,签订文物保护包保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施工中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文物保护法规和条例,对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现场并通知业主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私自占有、破坏和非法买卖文物等行为的,需要时可请当地公安部门担任警戒,加大力量保护现场,并积极配合文物部门对文物进行抢救和处理

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某商场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放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创建项目“安全文明工地”。

弃碴场位置的周围为林地,附近有民居,所以必须严格按设计指定位置弃碴,并做好防护和绿化,防止弃碴对耕地的侵占和对民居的威胁,具体措施如下:

(1)、工程施工前,首先就弃碴场向当地环保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在取得许可证后再开始弃碴。

(2)、隧道弃碴坚持“先挡后弃”的原则,碴脚采用M10片石混凝土挡墙挡护,挡墙埋入地面以下不小于2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确保挡墙的强度,防止弃碴的滑坍。

(3)、在弃碴场顶外缘设环形截水沟,弃碴场顶向外做不小于3%的排水坡,按设计要求在底部每10米铺设一根φ100透水软管,保证排水畅通,防止雨水冲走弃碴,填塞河流。

(4)、施工所产生的废碴、废液均应按国家有关环保法进行处理DB41/T 1458-2017标准下载,不得随意排放和弃置。

(5)、弃碴符合地方环保规定,施工过程中保护碴场四周的植被,工程竣工后对碴场进行填土恢复、平整、绿化、还耕,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