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章)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章)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1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章)

压实采用CA25D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先弱振后强振。压路机直线进退,纵向碾压轮迹相互重叠不少于50cm,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搭接长度不少于2m。

为确保达到基床表层填筑压实标准,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前DB29-104-2010标准下载,先铺筑一段试验段,测定虚铺厚度及机械组合、机械性能等因素;

拌和好的级配碎石成品料要尽快运输到现场摊铺,避免水分大量流失;在运输、堆卸、整平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级配碎石离析。

级配碎石摊铺精平时,要进行跟踪测量,严格控制层面标高、平整度及线路纵横坡。施工全过程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填料摊铺平整合格后,应及时碾压以防填料水分散失。

碾压过程中安排一个测量小组进行跟踪测量、检测。摊铺速度控制在1.5~2.0m/min,超过30min时应设置施工缝,将已卸车的级配碎石及时整平、碾压。

对于基床表层下层,先静压2遍,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最后静压2遍收光整平;对于基床表层上层,先静压2遍,再弱振1遍、强振2遍、弱振1遍,最后静压2遍对表层进行平整收光。

4.3.3.1.9.3.确保达到路基工后沉降标准采取的工艺措施

路基施工前,修建并完善临时排水系统,确保流水畅通。

路基基底处理严格按有关规定、通知要求办理,对不良地质地段,探明地质后,与设计、监理会商,采取稳妥措施处理。

根据选择好并经试验合格的填料种类,试验确定其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的最佳含水量范围、松铺厚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检验方法等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并在每一填层碾压完成后,采用双指标对压实标准进行检测控制,以确保每一填层压实度符合要求。

不良地质的路基施工要避开雨季,分段快速作业,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埋设观测桩,加强沉降观测。

路堤填筑中严禁同层采用不同种类填料混填,以确保路堤的均匀沉降。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面层做成向两侧倾斜的2%~4%的横向排水坡;非渗水土填在渗水土上时,接触面可为平面。当上下两层填料的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在分界面上铺设垫层。不同填料接触面处理方法见图4.3.3.4。

图4.3.3.4 不同填料接触面处理方法

基床底层及以下部分压实采用CA25D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先弱振后强振。压路机直线进退,纵向碾压轮迹相互重叠不少于50cm,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搭接长度不少于2m。

基床表层碾压过程中安排一个测量小组进行跟踪测量、检测。摊铺速度控制在1.5~2.0m/min,超过30min时应设置施工缝,将已卸车的级配碎石及时整平、碾压。

台后基坑以混凝土或级配碎石回填,分层填筑压实,并做好横向排水,台背2m范围内掺3%~5%的水泥。

路基与桥台尾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选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砾石填料填筑,每层高度根据试验参数确定,但不超过30cm,且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与路基连接处应刷去松土,开挖出宽度不小于1.2m的台阶。路堤基底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过渡段路堤同与其连接的路堤和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紧靠台背处大型机械碾压不到位时,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充分压实,填料的松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内,碾压遍数由试验参数确定。

4.3.3.2.路堑开挖

4.3.3.2.1.施工原则

路堑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开挖前首先做好路堑顶天沟,再自上而下开挖,分段流水作业。先挖覆盖土方,再挖下部石方。施工中做好临时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和边坡稳定。

DK251+189~DK251+195段浅路堑,采用全断面法开挖;DK241+830~DK241+930、DK248+728~DK248+750(长链前)、DK248+548~DK248+577(长链后)深路堑采用分层开挖法。

路堑土石方和爆破后的石方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卸至填方段或弃土场;

土质路堑边坡采用人工挂线清刷,石方路堑采用深孔梯段爆破或浅孔台阶松动爆破,边坡采用预裂爆破,用于填方的超标大石块需经改小后再推运或装车运输至填筑工作面。路堑基床采用小排炮爆破,人工整修。

石方爆破要实测地形,根据地形、地貌、岩性及周围环境做出爆破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后再施工。先做爆破试验,再展开施工,确保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4.3.3.2.2.路堑开挖施工工艺

4.3.3.2.2.1.土质路堑

开挖前,按设计资料放样,定出开挖面边线,先做好堑顶天沟后再开挖。

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和施工顺序,对深路堑地段采用纵向分层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开挖,人工清刷边坡。根据运距采用推土机推运或自卸汽车运输。土质路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3.5。

根据测设边桩位置,采用机械开挖,并留0.2~0.3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时边坡逐层控制,每10m插杆挂线人工修刷。边坡上若有坑穴,采用挖台阶浆砌片石嵌补。

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开挖至路肩设计高程以下0.6m时,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表面以下地层不得扰动和泥化,可预先保留10~20cm厚不开挖,待基床表层施工时,将其挖除。

图4.3.3.5 土质路堑施工工艺流程图

4.3.3.2.2.2.石质路堑

4.3.3.2.2.2.1.一般石质路堑开挖

表层土方开挖前堑顶排水系统先行施工,以拦截地表水并随时注意检查,用人力配合推土机施工,石方地段采用浅或深孔爆破,两侧边坡线采用预裂爆破,以确保边坡稳定,坡度符合施工设计,对于较长路堑,采用分段施工。对于平缓、短而浅的土石路堑采用全断面开挖。推土机配合反铲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

施工方法以钻爆为主,开挖前按要求清理场地,复测地面标高,复核填挖断面。

人工清理危及施工安全的所有危石及树木。

工地布置时尽可能增加开挖工作面和运输线,充分利用和保持装运地势高差,加快装车速度。

开挖深度在5m以下时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每次钻孔深为2~3.5m。当路堑较深时,采用深孔爆破,钻孔深度5~7m。

现场进行爆破施工前,应先对该段石质进行爆破试验,确定适当的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使每次爆破产生的岩石大小满足装运机械工作要求,并适于路基填筑。

图4.3.3.6石质路堑爆破网路设计示意图

4.3.3.2.2.2.2.石方控制爆破施工

本标段白果车站DK241+830~DK241+930段为深路堑开挖,由于两侧均有居民居住,因此,需采取控制爆破。按照“密打眼、短进尺、弱爆破、强覆盖”的原则,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对距离居民居住地较近的区段,采用浅孔薄层剥离和小台阶法开挖。

浅孔薄层剥离及小台阶法控制爆破施工:主要是利用小装药量、小抵抗线和小炮眼间距进行剥离控制爆破,力求岩石原地龟裂松动,避免石块的扬弃。

4.3.3.2.3.施工安全措施

爆破设计和现场指导由一名爆破工程师负责,并建立设计审批制度,爆破设计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在爆炸品的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条款操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爆炸品管理严格落实专人专管、专人领取和专人登记的制度。

爆破前加强警戒,警戒范围为半径200m。受爆破影响的既有设备,在开工前迁移或做好防护。设置明显的爆破警戒信号和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标志。

放炮前由工点负责人指派专人检查符合要求后,待防护和警戒工作一切就绪,方可发出点炮信号。

4.3.3.2.4.爆破技术措施

炮孔的布孔误差不大于5cm,炮孔底部参差长度不大于10%,同类炮孔的不平行误差不大于8cm/m。

每个炮孔的实际装药量由现场验收的炮孔位置、方向、深度等实际量测结果经计算确定;药量调整必须由爆破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不能擅自增减药量。

每次爆破进行炮孔编号,各炮孔所用毫秒雷管段别、装药量要能明确区分,并做好装药记录,严禁混装、错装、漏装及出现段别差错。对爆破后的效果加以统计分析,及时优化钻爆参数。

上一次爆破循环形成的预裂裂缝处不再进行预裂钻孔。

为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平整度,坚持采用预裂爆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大边坡保护层。在进行深孔爆破时,要减少梯段高度,实行多段别微差,严格控制最大分段装药量。不采用大爆破,以免给验收后的边坡稳定留下潜在的隐患。

4.3.3.3.路基附属工程

4.3.3.3.1.复合土工膜铺设

对每一批进场的复合土工膜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不准使用。复合土工膜在运输、贮存过程中,采用帆布进行覆盖,防止紫外线辐射而产生老化。

铺设之前首先将路基面做成向两侧4%的排水坡并压实平整,再人工铺设10cm厚砂垫层,碾压密实,清除可能刺破土工膜的尖锐杂物和碎石。

铺设时首先将复合土工膜一端固定,沿线路方向人力推卷展开。铺设应做到平整无褶皱,铺设后及时铺砂层覆盖,并拍打压实。

复合土工膜的连接当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当采用粘接或焊接时,接缝宽度不小于10cm;同时要求高端压在低端上。

4.3.3.3.2.M10干砌片石护肩

砌筑前首先将路肩土夯实,选择较大片石,人工挂线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铺砌。砌筑时将较大的石块置于底层,石块间交错咬搭,不得松动,所有空隙用碎石填塞密实,表面平顺,无垂直通缝。干砌时先中后边,先外后里,并做到外高内低,防止石块松动。

4.3.3.3.3.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

路基边坡加固与防护紧跟路基施工,按照合理穿插、科学安排、尽早展开、及时防护的原则,适时组织全面作业。本标段路基边坡加固及防护的主要类型有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挡土墙、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桩板墙、液压喷播植草等。

4.3.3.3.3.1.干砌片石施工

砌筑前,将基底土夯实,选择较大片石,人工挂线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铺砌,砌筑时将较大的石块置于底层,石块间交错咬搭,所有空隙用碎石堵塞密实,表面平顺,无垂直通缝。干砌时先中后边,先外后里,并做到外高内低,防止石块松动。

4.3.3.3.3.2.浆砌片石施工

选料:石料要经过挑选,质地均匀,无裂缝,其抗压强度符合规范规定,厚度不得小于15cm。

砂浆拌制:砂浆采用磅秤计量、机械拌和,斗车运输。拌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并做到随拌随用。

砌筑:砌筑前先用木杆及细铁丝按设计坡度和标高挂线,进行复核,无误后才可砌筑。采用挤浆法砌筑,砌筑要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厚30~50cm,分段点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位置。分层砌筑时,先砌角石,然后砌边石和面石,最后填腹石。面石和角石要选择表面较平,尺寸较大的石块,浆砌时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咬紧,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砂浆饱满,浆砌灰缝不大于4cm,也不得小于1cm。砌体较高时,搭设钢管脚手架施工。

勾缝及沉降缝处理:勾缝前先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湿润,然后用1:1.5~1: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抹。勾缝采用平缝压槽,并注意做到深浅一致。浆砌片石沉降缝一定要上下断开,不得咬错,用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填塞密实。

4.3.3.3.3.3.挂网素喷混凝土施工

检查路堑断面尺寸及边坡坡度,保证开挖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清除受喷面松动岩石及浮碴,并用高压风清洗岩面。检查和试运转机具设备及三管二线。

制作钢筋网片时,首先清除钢筋污垢锈渍。安装的钢筋网片距受喷面不小于3cm,紧贴边坡坡面,与锚杆联结牢固。

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埋设喷厚控制标志钉,以保证受喷面喷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地面上应铺设铁板或其它易于收集回弹料的设备。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工地。

喷头与受喷面宜垂直,其距离以0.7~1.2m为宜。喷射作业面由下向上,呈螺旋形逐层喷射,喷射厚度宜为5~7cm。喷射地段有漏、滴、渗水现象时,及时采取堵、截、排等手段进行处理,使喷射面无淋水、滴水现象,保证混凝土与边坡坡面的粘结。

混凝土终凝后2h立即开始洒水养护,养护日期不小于14d,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充分湿润为度。

4.3.3.3.4.支挡结构施工

4.3.3.3.4.1.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

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和放样准备工作,路基浸水地段挡墙要在旱季施工。在松软地层或坡积层地段施工挡墙时,基坑要分段跳槽开挖,并做好支护,防止土体坍滑。当挡墙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先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进行上部砌体的砌筑。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的灌筑、养生、拆模与混凝土墙相同。其中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超过填放石块处结构最小尺寸的1/4,石块的最小尺寸不得小于15cm。石块在填放前应用水冲刷干净,不得淋洒水泥浆或粘附其它污渍。石块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的净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的间距不宜小于25cm。在最上层片石的顶面应覆盖不少于25cm的混凝土层。

泄水孔按设计要求布置,一定要做到内高外低,不得堵塞,反滤层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按要求厚度设置,保证排水通畅。

挡墙背后填土需待片石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才可进行。填筑时采用合格填料分层夯填,夯实机械距离墙体不可太近。

4.3.3.3.4.2.桩板墙施工

用4mm厚钢板制做钢模,周围用角钢紧固,模板壁涂SIKA脱模剂。由于板面大而薄,施工时严格控制粗骨料粒径不大于4cm,混凝土坍落度3~5cm。每块板一次浇筑成型,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板上标明生产日期及编号,并及时养护。

采用分节开挖,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每节高度视不同地质而定。在土石层变化处不得分节,首节护壁应高出地面20~30cm,以免地表水流入孔内。开挖桩群从两端向中间间隔开挖。施工中,随时检查护壁受力情况。若发现护壁开裂、错位,孔下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待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开工。

钢筋笼采用现场集中制作,挖至孔底后,检查桩孔的锚固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钢筋笼长度相应采取孔口焊接或整体吊装,混凝土连续浇筑。

挡板安装:挡板用自卸汽车运至现场,采用吊车安装就位。安装时,板与板之间铺水泥砂浆,以利调平板缝。及时回填板背反滤层和片石。对于路堤式桩板墙,应分层交替回填路堤填料。压路机距墙面板的距离一般不少于1m,靠近墙面板处土石方采用振动打夯机加以夯实。填筑过程中,墙面板外侧设临时支撑,以确保稳定。

桩板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3.8。

4.3.3.4.绿色防护

喷播植草要安排在本地区草木易于生长的季节施工。首先要选用适合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根系发达、茎干低矮、枝叶茂盛、生长能力强的多年生草种。其次要修整坡面,使其平顺湿润。最后要加强洒水养护管理工作。

喷播植草采用液压喷播的方法:即将草籽与高效肥料及水土混合后,用高压泵均匀喷洒在边坡上。施工控制的要点是配料准确、喷播均匀、厚度适中、定时洒水,以确保种子发芽。幼苗长出后定期浇水施肥,成坪后注意防治病虫害,并定期施肥,确保成活率。

4.3.3.5.排水设施

浆砌片石天沟、侧沟、排水沟除遵守路基防护的浆砌片石施工规定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基坑开挖时,位置、尺寸、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浆砌之前,基坑内的积水要疏干,淤泥要清除。

浆砌的水沟要大面平整、平顺,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路堑侧沟泄水孔与基床换填渗水土要贯通,以保证排水畅通。

4.3.4.涵洞工程施工

本标段设计有4座单孔盖板箱涵,计163.77横延米。基础、翼墙、边墙均为M10水泥浆砌片石,钢筋混凝土盖板。

涵洞的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放坡开挖,挂线挤浆法砌筑基础及墙身片石,钢筋混凝土盖板在第一项目队预制场预制。盖板箱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4.1。

4.3.4.1.基坑开挖

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放坡开挖,岩石地基采用风镐破碎或浅孔松动爆破。放坡坡度根据现场地质、地下水及坑顶有无动静荷载等情况,按施工规范要求选定。有水时做好抽排水系统,抽排出的水严防倒流回基坑。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核对地质资料,若地基承载力不够或与设计不符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清理整平,地基处理完毕尽快砌筑基础,防基底被水浸湿泡软。

4.3.4.2.砌筑基础、墙身

基坑开挖成型后,进行基础片石砌筑,砌筑采用挤浆法施工,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果基底为土质,直接座浆砌筑,如果基底为石质,将其润湿后座浆砌筑。

边墙、中墩片石采用挤浆法挂线砌筑,以沉降缝为界分段、分层进行,砂浆在现场采用机械拌制。靠外露面预留深2cm的空缝作勾凹缝处理,砌块安放稳固、砂浆应饱满、咬合牢固。砌筑上层

砌块时,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在已砌筑好的砌层表面加以清扫和湿润。砌筑完毕或当天收工后,及时覆盖麻袋片,洒水养护。砌筑用片石要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厚度不得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稍加修凿。

片石砌筑时以沉降缝为界分段、分层进行,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面的水平缝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相互错开,不得贯通。沉降缝做到竖直贯通,缝宽上下一致。

4.3.4.3.沉降缝

沉降缝要竖直贯通设置,墙身与基础上下对齐,砌筑时为保证宽度并防止砂浆流入缝中,施工中采用宽约50cm、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的沥青浸制木板放置在缝中,随砌体上下移动,每移动一层,用粘土将沉降缝填实,再继续上层砌筑。

4.3.4.4.盖板施工

涵洞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运至现场后,汽车吊安装。

4.3.4.5.防水层施工

涵洞盖板的防水层设计为甲种类型,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施作,边墙外侧采用粘土或其他不透水土壤做成15~20cm厚通长保护层,确保不渗、不漏。

4.3.4.6.涵洞附属工程

按设计要求选用砂石或碎石填料,在涵洞两侧分层、对称、水平填筑夯实,及时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做好其它附属工程,根据地形和沟渠实际情况,做好上下游铺砌及与原沟渠的顺接。

4.3.5.轨道工程施工

4.3.5.1.施工准备

选定底碴及面碴的供应地点。对碴场的石样调查、采集并报送道碴检测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积极调动机械和人力资源,为线下主体完工后进行铺碴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按设计标准对隧道、桥梁、路基状况认真检查整修,特别是桥头路基和涵洞缺口路基,发现问题必须彻底处理,直至符合验标要求,防止因路基不实引起的路基下沉。

4.3.5.1.1.技术准备

线下主体完成后,由项目总工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竣工测量,并与相临标段贯通。编制竣工贯通测量报告,交付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铺架单位。

4.3.5.1.1.1.轨前测量

轨前测量对路基、隧道线路中线(直线段每25m,缓和曲线段每10m,圆曲线段每20m一点)用木桩铁钉(或油漆点)定出,曲线的五大桩及中线控制桩采用混凝土包桩,并加设护桩。弹出桥梁墩台的中线、桥梁工作线(支承垫石中线、锚栓孔十字线、梁端线),并复核跨距和锚栓孔的直径是否符合铺架要求。

路基在台后、涵缺段线路左、中、右侧布置沉降观测点。按月、周、天进行观测,将观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对沉降较大的路基段进行及时处理,以免耽误铺架。

4.3.5.1.1.2.准备线下工程有关技术资料

将路基、桥梁、隧道的中线、水平测量资料与设计资料比较编制成册,由项目总工复核后,报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铺架单位审核并配合铺架单位进行现场复核。

4.3.5.1.2.队伍及劳动力安排

从第一项目队及单位范围内中选取有经验的线路养道工组成一支轨道施工作业班组,配备40名技术工种并配足其他劳动力。

4.3.5.1.3.材料准备

4.3.5.1.3.机械、机具准备

4.3.5.2.轨前预铺道碴

4.3.5.2.1.测量放线

根据竣工测量结果,每10m进行加桩,按照不同路基道床设计断面图,放出道碴铺设边线,并用石灰线现场洒出。再根据路基实测高程加上预留沉落量,算出实际填碴高度,并用木桩标识在路基边线上。

4.3.5.2.2.预铺底面碴

预铺底碴:根据底碴边线铺设底碴,摊铺厚度按试验选定的摊铺系数确定,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4.3.5.3.补碴整道

铺轨过后,迅速用起拨道器按线路中心将轨道拨到正确位置,使线路方向基本达到直线平直,曲线圆顺,轨道中心与线路中心在±2cm范围内。同时对线路局部不平整地段补碴、串碴、找平,使线路在铺轨通过后一周内达到线路平顺,确保铺架列车顺利通行。

4.3.5.4.确保开通速度达到80km/h的措施

4.3.5.4.1.组织措施

所有施工人员开工前先进行80km/h开通速度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的学习,使每个施工人员熟悉80km/h开通速度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保证各工序质量标准满足80km/h开通速度的技术要求。

开工前做好质量预控方案,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指导力度和工序作业质量的过程控制。对施工测量、路基填筑、桩基施工、悬灌施工、隧道开挖支护等工序实行“工序管理点控制”;将工艺流程中影响该工序最终质量的关键环节作为工序管理点,并制订严格的项目施工与验收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措施,将质量标准层层分解落实。项目经理部、项目队、工班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质量奖罚制度,增强职工责任心。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施工过程中,根据开通速度80km/h的技术标准,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自觉接受他们的质量监督检查,共同研究提高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形成四位一体共同实现质量要求的局面。同时加强与铺架单位的联系,密切与他们的配合,严格按轨道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施工,确保80km/h开通速度的实现。同时项目经理部加强对各项目队之间的组织与协调,千方百计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4.3.5.4.2.技术措施

为了确保开通速度达到80km公里/小时,根据铁道铁建设[2002]6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特采取以下技术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法:

路基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严格按设计进行,确保基底处理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分层施工,重型压路机压实,核子密度仪跟踪监测,确保路基密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边坡采取机械压实,确保路基稳定。

道碴采用Ⅰ级道碴,道碴材料符合《铁路道床底碴》(TB/T2897)及《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的有关规定。

预铺碴前对路基、桥涵、隧道等轨下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路基、桥涵、隧道等轨下建筑物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后方可进行。

预铺碴前,路基表面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不少于3遍,桥梁及隧道全长范围内可不予碾压。

预铺碴时,双层道床地段预铺道碴厚度宜为200mm,单层道床地段预铺道碴厚度宜为150~200mm。预铺道碴后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一遍,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无碴道床与有碴道床等地段碾压次数不少于3遍,碾压长度不小于30m。

每次捣固及稳定作业前,保持枕端及枕盒内道碴饱满,并按预计道床沉落量备足道碴。

4.3.5.5.与铺架单位配合

按《测规》规定组织全段线路中线贯通测量,并设置好线路控制桩、起道水平桩,按铺架单位要求现场交桩,提前向铺架单位提供线路坡度、曲线表、桥梁表、道口表、车站表等技术资料,对大桥的跨度、支承垫石标高、预留孔位置和支座中心线进行检查,并做好标识。

桥头备足道碴,并配足、配齐劳动力,随机架梁进度及时上足桥上碴,保证架梁顺利进行。

4.3.5.6.大机养道配合

向铺架单位提供直线每20m,曲线每10m的线路中线外移桩橛、线路中线桩(直线200m,缓和曲线10m,圆曲线20m,),起道水平桩5m。现场实施时,根据甲方及大机养道单位要求办理。

大机养道前上足钢轨两侧道碴,并在路肩上间隔备碴。

提供其他使大机养道顺利进行的服务保障工作。

4.3.5.7.线路有关工程

小型预制构件提前在第一项目队预制场按标准图集要求制作,线路标志做到色泽鲜明、醒目,字迹、图象端正清晰。埋设安装时做到牢固、埋设位置、深度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4.3.5.8.备齐资料准备验交

根据铁路工程技术文件归档(铁道部118号文)要求编制竣工文件,准备竣工验交。

4.3.6.站场房建工程

4.3.6.1.基础工程施工

4.3.6.1.1.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验槽→浇筑混凝土垫层→绑扎基础钢筋→立模→绑扎柱钢筋→浇筑基础混凝土→拆模板→砌体→基础验收→回填土方。

4.3.6.1.2.片石条形基础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验槽→铺砂浆垫层→砌体→基础验收→回填土方。

4.3.6.1.3.施工要点

基坑开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防止地基土被雨水浸泡或扰动。

及时分层回填土并夯实,密实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3.6.2.主体结构施工

房屋主体施工顺序为:绑扎构造柱钢筋→砌墙体→立构造柱模板→立单梁、圈梁模板→绑钢筋→浇构造柱、圈梁、单梁混凝土→支立梁板底模或架空心板→绑钢筋→浇梁板混凝土→养护。

砌筑墙身前,混凝土基层上必须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找平,砌筑砂浆采用水泥砂浆。

预应力空心板在构件厂定购,轻质保温夹心板采购成品。

水电等专业应与土建配合,严禁凿打墙面,沿砖墙埋设的水、电等管线用切割机开槽。

4.3.6.3.门窗安装工程

门窗制作材质及规格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门窗框的墙体连接点处均采用在墙内埋设防腐木砖。门窗扇开关要灵活,缝隙严密均匀。

4.3.6.4.装饰工程

装饰工程项目多、工序复杂,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返工。隔墙砌筑、门窗安装、水电专业的暗装管线和预埋件应在装饰前做好。所有湿作业均尽可能向前安排,干作业及油漆工程最后安排。各工序施工严格按施工规范办理。

4.3.6.5.地面工程

4.3.6.5.1.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

清扫、清理面层→弹面层线→冲筋→润湿基层→扫水泥素浆→铺水泥砂浆→木杠压实、刮平→木抹子压实、搓平→铁抹子压光(三遍)→浇水养护。

4.3.6.5.2.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

清扫基层→弹线→冲筋→抹砂浆找平层→弹分格线→粘贴分格条→养护→扫水泥素浆→铺水泥石子浆→清边拍实→滚压→补拍→养护→头遍磨光→擦水泥浆→二遍磨光→擦二遍水泥浆→三遍磨光→清洗→擦草酸→打地板蜡。

4.3.6.6.屋面施工

找平层、保温层及防水层必须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3.6.7.安装工程

水、暖管道及设备安装工艺流程:结构施工阶段预埋套管→安装主管道→安装支管道→洁具、设备安装→通水调试。其他设备安装按设计要求进行。

4.3.7.站场给排水工程

主要工程项目:敷设钢管、PE管给水管道,敷设控制电缆,修筑钢筋混凝土、玻璃钢蓄水池,敷设钢筋混凝土、铸铁排水管道,各种检查井,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4.3.7.2.施工方法

以给排水管道为控制工程,给排水管道采用明挖铺设。主要施工工艺如下:

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沟槽开挖(岩质放炮)→管基础→下管安装→水压试验→回填→施工收尾

沟槽开挖:采用人工结合机械开挖,遇到质地岩层采用控制爆破,管沟排水采用明沟排水。

管基础:管材铺设应将沟槽底面整平,无突出的尖硬物。管基坡度与管道坡度相同。

管道铺设及安装:管道铺设安装前应按施工图对已开挖的沟槽、管基础进行检查,检查平面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下管采用人工下管法施工,普通钢管接口采用焊接。给水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排水管道应进行闭水试验。沟槽回填采用人工分层夯填。

管道附属构筑物:沟槽开挖至水表井、检查井等位置时,保证井室的施工作业宽度,在施工中保持无水状态。施工前清洗基础表面,然后进行砌砖。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施工工艺:

单位(楼宇)智能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基坑开挖→底板施工→池壁→顶盖→注水试验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结合机械开挖的办法。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如发现地基松软或有障碍物时,应进行清除,并以砂砾石回填。

模板工程: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支设应垂直,拼缝严密平整,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涂刷脱模剂,使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平整度。

钢筋工程:钢筋绑扎顺序要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绑扎要牢固。每次钢筋绑扎完毕,须经自检合格。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由现场拌制。混凝土浇筑前,详细安排,提出浇筑部位及顺序。在浇筑时,设专人指挥统一调配,使混凝土有序地进行浇筑,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注水试验:注水试验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量为全池容量的三分之一,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严禁一次注满。若发现渗漏应及时修补处理。

5.质量目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