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扣式支顶架施工方案

轮扣式支顶架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15.9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轮扣式支顶架施工方案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5×0.25×0.2+0.5×0.25=1.375kN/m;

奥得到会小区建筑(含景观)施工组织设计全文(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6.5×0.25=1.625kN/m;

均布荷载q=1.2×q1+1.4×q2=1.2×1.375+1.4×1.625=3.925kN/m;

最大弯矩M=0.1ql2=0.1×3.925×0.92=0.318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318×106/83333.33=3.815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00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3.815N/mm2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3V/2bhn<[τ]

其中最大剪力:V=0.6×3.925×0.9=2.12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3×2.12×103/(2×50×100)=0.636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τ]=1.4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636N/mm2小于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4N/mm2,满足要求!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q=q1=1.375kN/m;

最大允许挠度[ν]=900/250=3.6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163mm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3.6mm,满足要求!

托梁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采用:钢管(双钢管):Ф48×3;

I=21.56cm4;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3.533kN;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1.157kN·m;

最大变形Vmax=1.429mm;

最大支座力Qmax=14.017kN;

最大应力σ=1157039.12/8980=128.846N/mm2;

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28.846N/mm2小于托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为1.429mm小于9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五、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58×6.8=1.075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模板的自重(kN):

NG2=0.5×0.9×0.9=0.405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0.2×0.9×0.9=4.05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5.53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6.5+2)×0.9×0.9=6.885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1.2NG+1.4NQ=16.275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l0=h+2a=1.2+0.2×2=1.6m;

l0/i=1600/15.9=101;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58;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6275.096/(0.58×424)=66.18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66.18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k1k2(h+2a)=1.185×1.01×(1.2+0.2×2)=1.915m;

Lo/i=1914.96/15.9=12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45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6275.096/(0.452×424)=84.922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84.922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fg=fgk×kc=120×1=120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120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16.275/0.25=65.1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6.275kN;

基础底面面积:A=0.25m2。

p=65.1≤fg=120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副组长:黄志昆、周广洪

成员:蒋文成、赖华辉、林海其、刘天华、王名科等;

副组长:负责技术方案制订,监督三防措施的落实,

负责工地全面安全管理;

现场指挥:负责工地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协助事故调查、整改工作。

3、四防应急救援联络方式:

2、突发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方法

2.1事故发生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发生。

2.2事故发生,安全管理组长应根据职责明确分工,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3如事故涉及有关动力用电,应立即控制电源。

2.4设置危险区域,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2.5保卫、门卫、综合治理员坚守岗位,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2.6指挥疏散的负责人应选择无危险途径撤退区域内人员逃生。

2.7应使用现场一切车辆运送伤员,如现场没有车辆,应请用社会上其他车辆或120急救救护车抢救伤员。

3、急救技术及常备药品

发生伤亡事故出现人员伤亡时、首先在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性急救。以减少伤亡。现将一般常用的急救知识和常用的急救药物简述如下:

3.1.1口对口人工呼吸。

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顺畅。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1.2口对鼻人工呼吸。

伤者因牙关紧闭或外伤等原因,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只是把捏鼻改为捏口,对住鼻孔吹气,吹气量要大,时间要长。

3.1.3胸外心脏按压。

由于电机、窒息及其他原因所致心博骤停时,应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急救。

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偏左,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注:此法不适宜用于胸骨骨折、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伴有内脏损伤、内出血、肋骨骨折等。

降血压、治高血压、冠心病

4、事故应急救援及上报程序

报警人在报警时应清楚叙述如下几个万面的内容:

报告施工现场所在地的地址;

报告施工现场的进入方式;

报告发生事故所处的方位(是东面或西面,临近哪一条街等);

报告事故严重程度(估计面积),人员伤亡情况等。

5支模拆除意外事故应急措施

5.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5.2设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按规定设防护措施。

5.3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严禁阻塞通道。

如使用某机具拆除时,过程中机具不得带病运行。

5.5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员工疏散。

5.6在倒塌、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救,有危及用电安全的,立刻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坍塌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集体财产。进行抢救工作时,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5.7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5.8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6、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

6.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要求

6.1.1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验,合格后方可上岗。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可从事高处作业。

6.1.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及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安全帽、安全带必须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安全帽有效期为30个月,安全带每18个月进行抽检验,不合格不准使用。安全带不得随意拆除某部分零部件。

6.1.3高处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不可赤膊裸身,脚下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操作过程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6.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6.2.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2.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6.2.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6.2.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6.2.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6.2.6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

6.2.7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6.2.8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未婚子)。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放松0.5~1分钟。

6.2.9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的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7.1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7.1.1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带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7.1.2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对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7.1.3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7.2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应急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7.2.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7.2.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模板、木枋等材料和加工场按平面布置等有关要求堆放和设置,配置足够数量的环保型灭火器材和设施及安装临时消防供水系统。

现场用电使用三相五线制,按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电闸箱、发电机等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强化岗位培训工作,严禁超负荷用电及违规使用机械等危险情况。

控制和消除火源,在有堆料场和加工场及施工现场等危险的环境中应严禁吸烟、焊割作业和使用喷灯,否则应有洒水等相应保护措施。使用的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爆规程,定期检查、检修。

材料堆放和加工场与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和厨房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模板和木枋材料加工及安装应及时归堆和清理干净,有防止木碎飘散的措施。

每月组织各施工班组进行防火安全培训、安全交底和消防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在堆场和加工场张挂特别注意防火处防火警示标志。

发生木碎等影响环境时T/AOPA 0006-2020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评定规则.pdf,应立即进行洒水和归堆及清理等环境保护措施。

3)对火灾应急后现场的环境保护处理

4)高支模施工环境控制措施

优先选用低噪声的机具。

合理安排噪声较大的工序,如吊装、工人拆模板、打凿作业、机械挖掘、钢筋搬运、混凝土振捣等;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夜间施工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

噪声较大的工种选择在对周围环境噪声影响较小的位置施工,对发声源(如木工房、泵机房等)采取隔音围蔽措施。

对处于环境敏感区域的工程,开工前完成降噪安全围蔽。

视施工进度而定御苑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至少每月一次监测现场施工噪声。

认真对待和处理相关方投诉,并及时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