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施工工艺标准

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6.2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施工工艺标准

(1)钢筋加工参照“桥梁钢筋加工及安装”的相关规定施工。

(2)钢筋绑扎程序及方法

1)在盖梁两侧安装悬吊梁立柱,立柱顶设可调顶托。

2)片状钢筋骨架就位,在骨架下垫以方木以免损坏模板商品住宅小区基础施工方案,并将骨架临时固定以防倾倒。

3)将横梁穿过骨架并支撑于悬吊梁立柱上。

4)旋紧顶托,横梁吊起骨架,使其距模板距离不小于200mm。

5)按图示尺寸调整骨架间距,安装主筋及箍筋并对所有交叉点进行绑扎。

6)安装梁底保护层垫块并将钢筋落于底模上。

7)绑扎腰筋及其他构造筋。

8)安装侧模保护层垫块,安装抗震墩钢筋或抗震锚栓。

1)钢筋安装前,对柱顶进行凿毛清理,凿毛程度满足“桥梁混凝土施工”关于施工缝处理的有关规定。

2)悬吊梁立柱应与支架联结牢固,立柱及横梁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其间距视骨架重量及悬吊梁所用材料规格而定,一般不宜大于3m。

3)钢筋骨架宜加工成型后现场安装就位。

4)靠模板一侧所有绑丝扣应朝向盖梁混凝土内侧。

5)保护层垫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底板宜使用混凝土预制垫块,必须严格控制其配合比,配合比及组成材料应与梁体一致,保证垫块强度及色泽与梁体相同;侧面宜使用塑料垫块;垫块设置宜按照梅花形均匀布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m。

6)绑扎过程中要注意预应力孔道的预留,以免钢筋成型后孔道预留难度增大。

7)钢筋绑扎的其他要求参照“桥梁钢筋加工及安装”的相关规定。

7.预应力体系安装定位

(1)按照设计要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孔道预留施工,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预埋波纹管的方法预留孔道。

(2)波纹管安装定位程序及方法

1)依据图纸中孔道中心到底模及侧模的距离,用粉笔在模板及钢筋上划出波纹管纵横向位置。

2)将定位筋及轨道筋与骨架筋焊接或用双扣绑扎牢固。

3)安装波纹管并设置排气孔及泄水孔。

(3)预应力孔道施工要求

1)定位放线时,曲线孔道除应放出波峰、波谷控制点外,还应放出所有井字架或架立钢筋位置。

2)固定波纹管应用钢筋井字架或架立钢筋绑扎或焊接,钢筋井字架或架立钢筋间距按设计进行,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大于0.8m,曲线段应适当加密。

3)排气孔应设在孔道的波峰或最高点,排气孔宜用PVC管做成,排气管底座即带嘴塑料弧形接头板应用胶带与波纹管缠裹严密,PVC管安装完毕后在管内插入钢筋一根,以免堵管或因受外力而折断;泄水孔宜设置在波谷处,泄水孔可用胶管或PVC管做成,管端要引到模板外侧。

4)波纹管与普通钢筋位置发生矛盾时,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未规定时,应调整普通钢筋位置,确保预留孔道位置准确。

5)波纹管接长应保证波纹管接口平顺,使用大一号波纹管做管箍进行联结,其长度为被联结波纹管孔径的5~7倍,且要用胶带缠裹严密,波纹管接头不宜设在孔道弯起部位。

(4)锚垫板安装及要求

1)在模板上准确放出锚垫板位置,然后在其中央打孔,孔径略大于波纹管孔径,以便穿束或做拉通准备。

2)用木螺钉将锚垫板固定在模板上,锚垫板与模板夹角应通过计算确定。

3)安装模板,将波纹管伸入喇叭口内,将接头位置用胶带缠裹严密,检验合格后将模板固定。

4)要求锚垫板位置准确,垫板平面应与预应力孔道轴线垂直。

5)螺旋筋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其轴线应与锚垫板平面垂直。

(5)预应力体系安装定位的其他施工要求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规定执行。

(1)预应力筋制作及要求

1)搭设工作平台,平台离地不宜小于300mm。

2)按施工方案要求的长度切割预应力筋,切割时采用砂轮切割机,应在工作平台上进行。

3)将切割好的预应力筋在工作平台上逐根理顺并编号。

4)按1.5m绑丝间距将预应力筋绑扎牢固,端头2m范围内间距不大于0.5m,以防止松散及相互缠绕。

5)穿束牵引端应做成圆顺的尖端,不应做成齐头,以免穿束时阻力增大或被孔道卡住。

1)检查锚垫板及孔道的位置是否准确,孔道内是否留有杂物。

2)将穿束牵引钢丝穿入孔内。

3)人工搬运预应力筋至工作面。

4)将预应力筋牵引端与牵引钢丝拴接,并将牵引端放入孔内。

5)通过卷扬机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当孔道较短时,也可人工穿束。

1)穿束牵引时应慢速进行,操作人员应在入孔端手扶配合进行,以减小阻力及避免预应力筋磨损。

2)穿束行进过程中,应逐个将绑丝解除。

3)后张预应力盖梁,两端设锚垫板的孔道可以先穿束,也可以后穿束;一端张拉一端设固定锚的预应力束,必须先穿束并且使用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等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防渗成孔材料成孔。

(4)预应力筋制作及安装的其他施工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规定执行。

(1)侧模宜采用定型钢模板、压缩多层板或竹编胶合板,定型钢模板应由专业生产厂家设计及加工。

1)将钢模板清洗并刨光,刷脱模剂。

2)在侧模与底模拼缝处粘贴弹性止浆材料。

3)用汽车吊将钢模板就位。

(3)木质模板加工及安装

1)先按拼装方案要求尺寸将模板切割好,然后在模板上次龙骨固定位置用手提电钻打眼。

2)将次龙骨与模板紧贴的一面用电刨刨平,用铁钉将次龙骨固定在模板上。

3)在侧模与底模拼缝处粘贴弹性止浆材料。

4)人工搬运将模板就位,然后将其与钢筋临时固定,避免其倾倒。

5)在拼缝处粘贴弹性止浆材料,然后将相邻模板就位。

6)进行主龙骨安装,可用铁钉或铁丝等将主次龙骨固定。

1)钢模板不应有水平接缝,在吊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少设竖向接缝,接缝以企口为宜。

2)为增加侧模刚度及整体稳定性,宜上、下各设一排拉杆,上排拉杆宜走盖梁上方,下排拉杆宜走底模下方,即拉杆不穿过混凝土;拉杆及垫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宜采用侧模包底模的施工方法。

4)主龙骨竖向设置,次龙骨水平设置。

5)墩柱位置下侧无法设拉杆,其左右各1m范围内主龙骨应适当予以加密。

6)侧模安装的其他施工要求参照5款有关方法施工。

(1)混凝土浇筑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1)使用压缩空气对模内进行彻底清理。

2)对模板、钢筋、预应力体系及预埋件等进行全面检查,将预应力孔道及预埋件设置明显标记,以免浇筑时损坏。

3)测量放线,标明浇筑高度。

4)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墩台中线、标高及各部位尺寸进行复核,无误后浇筑。

1)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一般要求见“2.3桥梁混凝土施工”。

2)盖梁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方法应水平分层,纵向压茬赶浆,从中间开始向两端阶梯推进。对于两端高低不一的盖梁应由低端开始向高端推进。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因锚区钢筋较密,浇筑时应人工配合机械振捣。

3)若采用后穿束,混凝土浇筑前宜在波纹管内穿入铅丝棉球做拉通准备,混凝土浇筑时设专人由两端往复拉通,采用先穿束时,混凝土浇筑时可用卷扬机由两端往复拉动预应力筋,防止渗入水泥浆凝块堵孔,直至混凝土初凝后停止。

4)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检查钢筋、模板、波纹管、锚垫板、预埋件等,出现位移、松动时,及时纠正修复。

5)浇筑完毕后将混凝土顶面整平,并用木抹拍实、压平。

6)除按“桥梁混凝土施工”要求制作标准条件养护试块外,还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以确定张拉时间。

7)对于非预应力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拆除底模强度后,可以拆除底模;设计无要求时,宜按以下规定实施:跨度小于等于8m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5%;跨度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8)垫石宜采用二次浇筑,以保证其位置高程准确;垫石浇筑前应对基面凿毛清洗,钢筋除锈去污。

9)混凝土盖梁上的抗震墩施工时,抗震墩与梁体必须保持设计规定的间隙,保证梁板安装后的自由伸缩。

宜采用覆盖洒水养生法,养生时间不少于7d,预应力混凝土养护至预应力张拉,养生期间应保持梁体湿润。

(1)首先逐段松开并拆除拉杆,一次松开长度不得过大。

(2)逐块拆除模板,拆除时注意保护模板。

(3)将模板及支撑码放整齐。

13.预应力张拉、锚固

1)对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进行检验。

2)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摩阻检测。

3)按预应力筋编号安装工作锚,不得出现预应力筋绞结现象。

6)施加预应力:张拉程序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普通松弛力钢绞线0→初应力→1.03σcon(锚固);

低松弛力钢绞线0→初应力→σcon(持荷2min锚固)。

注:1.σcon为张拉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2.初应力宜取10%~20%σcon。

(2)施加预应力的施工要求

1)施加预应力前,应对盖梁混凝土外观进行检查,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

2)施加预应力前,应对千斤顶及压力表进行配对校验,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情况及检修后,应重新进行校验。

3)张拉时的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4)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5)张拉端设置按设计进行,设计未规定时,对曲线预应力筋及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同一截面中有多根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交叉设在构件的两端。

6)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应力与应变“双控”。

7)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划线、测伸长等工作应基本同步。

8)预应力张拉的其他施工要求执行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1)孔道压浆程序方法

1)切除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但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

2)用高强度等级砂浆将锚头封严。

3)用高压水冲洗孔道。

4)按配合比要求配制灰浆。

6)依次封闭排气孔,保持一定稳压时间(不少于2min,压力0.5~0.7MPa)。

(2)孔道压浆施工要求

1)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压浆,一般不宜超过14d。

2)预应力筋切割应采用手提砂轮切割机,严禁使用电焊或氧气—乙炔切割。

3)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不低于30MPa,对截面较大的孔道,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细砂;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级。

4)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40~0.45,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

5)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泌水应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

6)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

7)水泥浆的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

8)波纹管管道必要时应进行冲洗,若孔道内可能存在油污等污物,可采用对预应力筋及孔道无腐蚀的中性洗涤液或皂液用水稀释后进行冲洗,然后用不含油污的压缩空气将积水冲出。

9)压浆时,对于曲线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当孔道有多层时,压浆顺序宜先压注下层管道。

10)压浆应从灌浆孔压入并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和出浆、从排气孔流出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

11)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畅,在压满孔道后封闭排气孔及灌浆孔。

12)不掺膨胀剂的水泥浆,宜采用二次压浆以提高压浆的密实性,第一次压浆后,间隔30min左右再由另一端进行二次压浆。

13)当气温高于35℃时,孔道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14)压浆时,每一班组应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养护及试验。

15)孔道压浆的其他要求执行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1)将接触面充分凿毛。

4)将锚具周围冲洗干净并湿润混凝土接触面。

1)凿毛时不得振动锚头。

2)封锚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应不低于盖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80%。

3)封锚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控制梁体的长度。

2)撤除主龙骨、次龙骨并逐块拆除模板。

4)自上而下拆除每根钢管或构件。

(2)模板及支架拆除施工要求

1)盖梁脱模及卸落支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设计未规定时,应在张拉前拆除侧模,张拉后拆除底模。

2)拆除时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对支架材料及模板的保护。

1.6.3.3季节性施工

(1)雨期施工中,盖梁支架地基要求排水顺畅,不积水。

(2)模板涂刷脱模剂后,要采取覆盖措施避免脱模剂受雨水冲刷而流失。

(3)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气预报信息,避免雨中进行混凝土浇筑。

(4)波纹管就位后要将端口封严,以免灌入雨水而锈蚀预应力筋或波纹管。

(1)应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的各环节进行热工计算,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有关规定,确保混凝土在达到临界强度前不受冻。

(2)混凝土的搅拌宜在保温棚内进行,对集料、水泥、水、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应进行保温存放。

(3)视气温情况可考虑水、集料的加热,但首先应考虑水的加热,若水加热仍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再进行集料加热。水和集料的加热温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有关标准的规定。投料时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4)混凝土运输车应采取保温措施。

(5)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气预报信息,浇筑混凝土应避开寒流。

(6)根据气温情况可以选择使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及暖棚法进行混凝土养护。

(7)孔道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8)冬期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得大于15℃,否则应继续覆盖,使混凝土缓慢冷却。

1.钢绞线锈蚀严重时不得使用,轻微锈蚀的在使用前应进行除锈。

2.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棱角线平直。

3.盖梁如出现蜂窝、麻面,必须进行修整。

4.盖梁不应出现非受力裂缝,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

1.钢绞线及锚、夹具等预应力材料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

3.张拉时,单根钢绞线不允许有断丝现象。

4.千斤顶与压力表必须配对校验。

5.钢筋、电焊条及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

6.盖梁混凝土及孔道灌浆的配合比必须按有关标准经过计算、试配,施工时按规定配合比进行,使用预拌混凝土需有合格证明。

7.盖梁混凝土在浇筑前,必须先检查预埋件、锚固螺栓等,须保证位置准确,埋设牢固。

8.盖梁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应有蜂窝、孔洞,混凝土及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6.1拆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不得强力拆除,以免损伤混凝土棱角。

6.2注浆完毕后,及时将喷洒到盖梁上的水泥浆冲洗干净,以免影响美观。

6.3波纹管堵塞。混凝土浇筑前,对波纹管进行全面检查,在振捣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防止振捣棒破坏波纹管。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反复拉通,以防堵管。

6.4混凝土裂缝。应采取合理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养护及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差等措施控制裂缝出现。

6.5梁体出现冷缝。要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且分层浇筑,覆盖上层混凝土时间不得超过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振捣时,振捣棒需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50mm~100mm。

6.6张拉时锚垫板陷入混凝土中。因锚区钢筋较密,振捣时需人工用钢筋棒配合机械振捣密实。处理时可剔除不密实的混凝土,重新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张拉强度时再行张拉。

6.7蜂窝、麻面。要求脱模剂涂刷均匀并避免流失,施工时振捣适宜,避免漏振或过振。

7.1.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均应佩带安全带。特殊工种按规定要佩戴好防护用品。

7.1.2、根据各工种特点,有计划按时配发保护用品。

7.1.3、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雷电等安全规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布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施工现场的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等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7.1.4、施工现场在醒目的地方设置齐全的安全宣传标语牌、操作规程牌。

7.1.5、施工现场要与便道及外界设置隔离设施。

7.1.6、用电施工机具应配触电保护器。

7.1.7、模板应支设牢固,周边应设1m钢管围栏,并满挂安全网。

7.1.8、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施工。

7.1.10、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1.11、建立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7.1.12、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7.1.13、电器及各种用电设备严格禁止非电工人员操作

7.1.14、电工经常检查线路

7.1.15、现场设立专职安全员

7.1.16、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7.1.17、多人抬运长钢筋时,负荷应均匀

7.1.18、上下传递钢筋,不得站在同一垂直线上

7.1.19、雷雨天气应停止露天作业,以防电击伤人

7.1.20、掌握砼施工常识和使用的机具性能,作业对象的技术要求

7.1.21、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的环境、安全状况、安全防护设施等

7.1.22、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确认完好方可使用

7.1.23、检查作业场所电气设备安装是否符合用电安全规定

7.1.24、使用震动泵应穿胶靴,湿手不得接触开关

7.1.25、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7.1.26、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

7.1.27、易燃、易爆场所应用防爆灯具

7.1.28、工地照明尽可能采用固定照明灯具

7.1.29、严禁非电工人员从事电工作业

7.2.1、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有足够泄水断面的临时排水渠道,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不引起淤积和冲刷。

7.2.2、严格按照规定征用土地。修建的临时工程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坏,施工结束时清除临时租地上的所有临时设施,并进行平整高喷、帷幕施工组织设计,做到复耕。

7.2.3、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

7.2.4、在施工中,无论何种情况下,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干扰河道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

7.2.5、清理场地的废料,不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按照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加以利用。

7.3.6、施工期间,施工材料如水泥、油料、化学物品等应堆放和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季节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梁。

7.4.7、为减少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采取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降尘。

7.5.8、易于引起粉尘的细料或松散料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采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

城市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测量复核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