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房建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市政、房建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8.4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市政、房建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漳州市南靖县某市政道路工程

漳州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南靖金圆路B标项目经理部

本标K3+278~K3+478,K4+128~K4+783段水田、果园、池塘遍布T/CECS731-2020 装配式支吊架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所处地段有1.3~8.8m淤泥③层,该层天然含水量高,地基承载力低,因此特殊路基处理工程量较大,主要采用水泥搅拌桩,其中水泥搅拌桩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每根桩用量为60~65kg/m。

主要工程数量:水泥搅拌桩252533m、水泥16414.6t,砂垫层:18760m³,单层土工格栅54143㎡,挖除淤泥16762m³,换填中粉砂73332m³。

施工进度安排:2013年6月10日~2013年10月10日。

1、人员、设备按时进场,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到位;人员数量满足大面积连续作业的施工要求;施工机械做好开工前的保养工作,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因机械原因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保证。

2、做好进场便道及水、电接通等工作。

3、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防止雨季雨水浸泡基底。

4、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中桩坐标及轴线方向,已将轴线测放出来,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无误,轴线上的控制桩已列出并已保护好,可随时复核其平面位置。

5、试验:水泥、砂、石料等各项原材料,试验室已经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了检验,均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用配合比已批复,可用于施工。

1.2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42.5R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和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

1.3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现场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

1.4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水泥搅拌桩施工是通过搅拌机械的搅拌钻头将水泥浆和软土强制拌和而成桩。一般来说搅拌次数越多,拌和越均匀,水泥桩的整体强度也越高。但是搅拌次数越多,施工时间也越长,工效随之降低。试桩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用量、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我合同段的试桩数量为5根。在试桩完成后28d将试桩挖出(露出桩头),取芯以进行桩体强度检测;以及单桩承载力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总结施工工艺和控制要素,以指导水泥搅拌桩的施工。

我公司搅拌桩施工机械采用双搅拌轴、中心输浆方式的搅拌专用机械。桩体采用“四喷四搅”的方法施工;

严格按照试桩确定的参数控制喷浆量和搅拌提升速度,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水泥浪费,应尽量连续施工。输浆阶段必须保证足够的输浆压力,连续供浆,如因故短时间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到停浆点0.5以下,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搅拌。如停浆40分钟以上,必须对输浆管全面清洗,防止水泥浆在管路中凝结影响施工。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关闭高压注浆泵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4.1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4.2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施工时桩位水平偏差不应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0%

4.3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

4.4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5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4.6在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采用“叶缘喷浆”的搅拌头。这种搅拌头的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片的最外缘,当浆液离开叶片向桩体中心环状空间运移时,随着叶片的转动和切削,浆液能较均匀地散布在桩体中的土中。长期使用证明,“叶缘喷浆”搅拌头能较好地解决喷浆中的搅拌不均问题。

4.7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4.8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4.9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

A.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

B.喷浆深度、停浆标高;

C.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

F.钻进速度、提升速度;

H.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

5.1严格控制水灰比,对含水量变化较大的土层,要求及时调整水灰比.

5.2钻进、提升时管道工作压力要求控制在0.1~0.2Mpa,喷浆时管道工作压力要求控制在0.4~0.6Mpa。

5.3最后一次喷浆提升宜采用慢速提升,当喷浆口至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10~20秒,以保证桩头密度均匀。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与信誉所在,本项目将以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为核心,在组织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水平高、施工管理严格、工程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基础上,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有效地开展TQC教育和QC小组攻关活动,各质量控制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按合同文件的要求实现质量目标。

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最终落实到现场,现场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项目经理部将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发出纠正措施通知,限期进行整改纠正,每个施工点都坚持有施工员旁站监督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对工艺精益求精;规定应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格;做好施工日志和各种施工原始记录。交流、联络工地现场保息,协调解决施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

现场管理:施工时技术员、质检员和施工员在现场监督管理,专业工程师做好施工日志和各种施工原始记录,项目经理部定期组织对本实体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质量的优劣进行奖罚,不断激励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创优意识。召开工地会议,交流、联络工地现场信息,协调解决施工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

文件和资料的管理:施工中形成的各种施工记录,试验检测资料、工程技术文件和质量管理资料,客观反映了工程施工和管理的过程及工程的实体质量,也是工程质量评定和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专职资料员负责工程文件和资料的管理,认真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管理。

(1)水泥试验内容:细度、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及胶砂强度试验,执行现行标准。

①钻芯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在成桩28天后进行,试验按总数的0.3%进行检测,且不少于3根,采用轻型钻机,对桩体进行全桩长取芯,并把芯样制成标准试件测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在钻芯取芯过程中,对各段芯样进行直观分析,作好芯样颜色及均匀性记录,以掌握全桩体质量。

②桩体施工完成一个月并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填筑路堤或施加其化荷载。桩身2d龄期的击数N10达到15击(含15击)或7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原天然地基击数的N10的一倍以上。

1、料场进行硬化,水泥采用散装水泥,作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工作。

2、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管理人员且应佩带胸卡。

3、各种原材料和施工机具、工具应堆放整齐,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4、基坑周围设置标志牌、防护和警示灯GBT 16895.31-2008标准下载,防止施工人员不慎掉落基坑。

七、环保措施及文明施工

1、施工区域行人、车辆出入畅通,同时在施工区和便道处设立明显隔离带,危险地段及容易出现事故处,设立指示灯和警告牌,提醒注意来往行人及车辆。

2、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风,爱护群众,保护群众利益。

3、施工现场及时完成“三通一平”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文明工地。施工现场做到整洁有序、文明施工、工完场净,保护当地水资源和建筑物。

4、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增强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文明施工形象,坚决杜绝违章蛮干。人员挂牌上岗。

6、施工现场设置工程标识牌,标明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单位名称和责任人。

7、施工现场内施工用电安装规范、安全、可靠,排水设施畅通。各种材料堆放整齐YD/T 3392-2018标准下载,标牌明确,不同材料不混放。

8、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清洁,施工机运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要遵章守纪,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保证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施工便道经常洒水保持湿润,避免过往车辆扬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