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项目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方案 --

沈丹项目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方案 --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0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沈丹项目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方案 --

挡台中心与底座模板内侧距离

(4)模板安装操作要点:

①安装前检查: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模板接口处是否顺直、清洁,基础面模板位置控制边线是否清晰。

②检查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有无因碰撞而造成变形和质量缺陷韩婆垭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如有破损缺陷应及时补焊、整修。

③钢模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联接紧密,接缝密不漏浆。

④模板安装就位完后,用螺栓联接稳固,调整其他紧固件,然后检查整体模板的外观尺寸及平整度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的具体时间以拆模时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为准。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严禁各种车辆在底座上通行。

在模板倒运时,为了防止模板在运送过程中受力不匀而变形,应将侧面连接的螺栓拧松。

(6)模板拆除操作要点:

①在拆模过程中严禁用重物敲击或强硬拉拽模板,避免影响模板的几何尺寸,如有变型,需及时进行整修。

②模板拆除过程中,应注意缓慢拆除,特别注意底座边角部分,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边角破坏。

③伸缩缝模板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对中间夹板进行松动,避免混凝土强度过高时,造成夹板难以抽出。

④凹槽模板拆除时,应用橡胶锤同步敲击模板对侧,模板松动后,在模板对侧安装吊环,用压杆同步缓慢将凹槽模板抬起。

8.2.2.6底座混凝土施工

底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由3号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泵车泵送入模或吊车配合漏斗灌注。浇筑混凝土前,用高压吹风机清理模板范围内的杂物,并对基础面进行润湿处理,以保证新浇筑混凝土与基础面的良好接触。

1)混凝土配料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通知单进行,试验人员需在现场进行控制。

2)混凝土原材料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每班前要校核电子称及其他计量器具,根据施工配合比调整用料,并由试验人员复核如施工中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校核。

3)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至现场,配置数量根据现场运距、便道情况、混凝土方量确定。

1)混凝土罐车在运送过程中以2r/min~4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罐车到达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s~30s,再将混凝土送入输送泵料斗。

2)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润滑和清洁管道,然后再压入砂浆润滑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3)泵送混凝土泵应先慢后快,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后,逐步加速,并观察泵压及各部分运转情况,待确认工作正常后再以正常速度泵送。

4)泵送过程中,料斗内混凝土不能排空,斗内混凝土面应高于泵料口200m。混凝土从泵送管口自由落差小于1m,泵送过程中,混凝土始终连续输送。

1)浇筑前应做好开盘检查,并做好记录。

2)混凝土模板温度宜在5~35℃;入模温度应为5~30℃。

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核,重点复核模板标高,复核结果超差的模板,应在调整完毕后,再予以浇筑。

4)底座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整平、收面等关键工序控制:

②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模板,发现螺栓、支撑等松动应及时拧紧和打牢;发现漏浆要及时堵严。钢筋如有移位,应及时调整并保证位置准确。

③混凝土初凝前人工收面整平一次,初凝后进行二次收光压面,二次收光压面的时间不宜过早,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具体时间以用手指按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出现微小印记为准。特别注意底座板两侧边缘线向内350mm范围表面设7%的排水坡,便于排水通畅。

④浇筑过程中,注意检测防水坡的坡度,相邻板伸缩缝位置处的平整度,避免成型的底座表面出现错位现象;人工收光压面时,应加强对底座边角部位(凹槽四角、板间伸缩缝位置)的压面,避免拆模时边角部位的破损。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适当措施进行养生,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混凝土洒水养生时,洒水时间不宜过早,应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洒水养生的标准,以充分润湿混凝土面为准,同时,针对温度变化情况,增减洒水的频次。洒水养生时,应在底座凹槽内存水,以保持底座表面的湿润状态。为确保底座凹槽四角不出现裂纹,采取适当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等措施加强对底座的养护,强度达到5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底座及限位凹槽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数量:

相邻凹槽(凸台)中心间距

8.2.2.7底座伸缩缝施工

①首先将相邻底座板伸缩缝间杂物及底座板上表面临近伸缩缝位置处浮灰清理干净;

②根据成型后底座实际厚度,用篦子刀对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尺寸进行微调,然后,将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安装就位;

③在相邻两块底座板横向边缘位置,粘贴塑料胶带,形成聚氨酯灌注前的简易模具;

⑤待聚氨酯达到强度后,揭除塑料胶带。

8.2.3隔离层及弹性垫层施工

8.2.3.1隔离层的安放

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间设置的隔离层应采用土工布,保证对自密实混凝土层与底座间的良好隔离效果。在摆放前,首先清理掉轨道板面突起、不光滑的部位,将表面清扫干净,铺设人员要脱鞋将裁剪好的土工布按制定位置摆放整齐,对应凹槽四周进行裁剪,将裁剪部分放置于凹槽底部,并配合弹性缓冲垫层进行封闭。土工布黏贴或采用小钉固定于底座板顶板,要保证平整无褶皱。

隔离层土工布不宜在大风及风雪条件下进行。轨道板范围内土工布不得搭接、缝接或焊接。隔离层铺设速度要与轨道板铺设速度相适应,铺设后要避免日晒、雨淋,土工布铺设至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天。隔离层土工布较自密实混凝土层四周边缘宽出5cm,拆模后对宽出的隔离层进行切除处理,使其四边与自密实混凝土侧面平齐。

8.2.3.2弹性橡胶垫层的布置

隔离层及弹性垫板铺设前,底座表面应该清理干净,达到施工要求。在轨道板对应自密实混凝土层的限位凹槽位置应采用胶粘剂粘贴弹性垫板及泡沫板固定于凹槽四周,弹性垫层的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泡沫板与土工布及弹性垫板间采用胶带密封。

弹性缓冲垫层安装流程:凹槽内部清扫→凹槽四周刷胶→A2型弹性垫板安装→A1型弹性缓冲垫层安装。

弹性缓冲垫层安装要求顶面与底座表面平齐,周边无歪斜、弯曲、封口不严等缺陷。弹性垫层与限位凹槽侧面应黏贴牢固,并贴住凹槽内侧整齐铺置,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移位。

弹性缓冲垫层安装控制重点:

①进场的弹性缓冲垫层和挤塑板必须经检测合格,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②安装前用扫把将凹槽内部清理干净,如四周表面存在凸起的混凝土残渣,需提前用角磨机磨平。

③凹槽四周涂胶时,应均匀涂刷,胶的厚度不宜太厚。

④安装弹性缓冲垫层时,应将弹性垫板镶嵌在挤塑板内一起安装,并注意先安装短边后安装长边,安装过程中用橡胶锤轻击弹性垫板,使其与凹槽四周紧密的黏贴。

8.2.4.1轨道板的存放运输

①轨道板装卸时利用轨道板上起吊装置水平起吊,起吊时要平稳;四角均匀受力;把吊环安装在插入螺栓上时,应注意充分上紧螺栓,不使螺栓损伤;

②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轨道板倒塌或产生三点支撑,不要使其遭受过大的冲击;

③装卸轨道板时严禁碰撞,轨道板不能纵向起吊;

④轨道板的存放以垂直立放为原则,并采取预防倾倒措施;临时平放时,堆放层数不超过4层;

⑤轨道板运到铺设地点后,由铺板质检人员检查每块轨道板的质量;包括:核对轨道板的编号;轨道板表面边缘是否有损坏;承轨部位是否有损坏;锚穴表面是否有缺陷,轨道板是否有裂纹。运输过程中轨道板间要设置合适的垫木,防止轨道板破损。核对设计文件,确定轨道板位置。

8.2.4.2钢筋焊网的铺设

自密实混凝土层纵横向钢筋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网片,工厂化生产;凹槽中采用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可以通过现场绑扎或预先制作钢筋笼现场安装。轨道板铺设前通过绝缘塑料卡将一根CRB550级直径12mm的冷轧带肋钢筋固定在门型筋内侧。设置保护层厚度为40mm的混凝土垫块,垫块混凝土等级同自密实混凝土C40。

8.2.4.3轨道板粗铺

轨道板铺设前,复测底座标高,并将底座表面清理干净,保证无残碴、积水等。吊装前应仔细检查轨道板及起吊设备的状态,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准备好所用固定轨道板的支撑垫木、精调器及粗铺小车等工具,底座表面上放置4个粗调小车。采用吊车与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吊装,启用粗铺小车进行下一步的粗铺工序。粗铺小车能避免人为粗调时对轨道板板底的钢筋网片及门型筋发生干扰。待粗铺小车粗调结束后,将精调器安装上,按照粗铺小车调整好的标高进行调节,以满足脱离小车的控制时,标高不会有变动。

轨道板粗铺时尽力按照测量人员对轨道板中心线的位置对齐,纵向距伸缩缝间距根据不同型号底座设计量调整,底座与轨道板间距大致10cm,避免轨道板精调工作量加大,减少了大量占用门吊粗调的情况,提高了粗调的效率。落板时要缓慢落位防止撞击,并保证轨道板中心线与底座中心线基本吻合。轨道板粗铺应注意轨道板放置方向,轨道板接地端子一侧应靠防撞墙一侧。

8.2.4.4轨道板精调

精调前再次检查粗铺精度,对明显偏差的轨道板,先调整到一定精度范围内,再进行测量调整;粗铺完成后在轨道板四个角安装四个轨道板精调设备。CPⅢ测量及精调系统进行测量平差及轨道板精调。将线路参数三维坐标、CPⅢ坐标及轨道板结构输入全站仪手簿的精调系统中,利用已经布设好的CPIII控制点8个作为后视,完成全站仪自由建站校正螺栓孔速调标架后进行轨道板精调,轨道板精调作业采用棱镜标架法测量定位。

精调器固定预埋件在底座施工时埋设,使精调器爪垂直与轨道板用螺丝杆固定到预埋件上,根据精调系统显示的调整数据用活口扳手调整精调器把轨道板中线和轨道板顶面标高偏差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架设全站仪位置处的轨道板严禁踩踏,避免出现因全站仪架设不稳定而造成精调数据不准确。精调过程中遵循先横向后高低的调整顺序,通过偏差显示器上的偏差值,人工完成对轨道板几何状态的调整。轨道板精调时,主要调整轨道板的中线位置和高程,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听从技术员的指挥,密切合作,两侧相对进行调整。

精调完毕后将防上浮设备上紧,曲线段内侧再加设两个防侧滑装置,固定牢固后复测轨道板精度变化,超出设计范围的重新精调再检查直到合格。

轨道板铺设精调定位允许偏差

相邻板平面位置中线偏差

8.2.5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8.2.5.1施工前准备

(1)施工前,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合实验,还要进行现场工艺性揭板实验(特别是曲线地段揭板实验),并通过验收。

(2)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工艺工装、施工组织、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等施工技术方案与保证措施。

(3)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专业化施工作业队伍。

(4)建立健全实验室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上道工序不达标,下道工序不准进行,并按规定记录在案。

(5)正式施工前,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开盘鉴定,检验其工作性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8.2.5.2自密实混凝土模板安装

自密实混凝土模板采用专业厂家制作的钢模板,要有排气措施,模板设计应重点考虑精调器部位,并在施工中优化模板设计。到场后与设计图纸进行校核,并试拼装,检查模板尺寸及强度等,经验收合格后再批量生产使用。模板采用打磨机进行打磨,再采用模板胶将透气模板布粘贴密实、平顺,模板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横向采用压扛与底座板拉杆进行锁定牢固,要求压扛不少于5道,四角设四个排气孔也是观察孔,模板间要密实,避免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轨道板复测。

①模板和轨道板接触位置设间隔装置,粘贴土工布保证模板与轨道板之间留有间隙,保证浮浆和气泡外出。

②模板间隔位置设置支撑,支撑顶部设置顶丝,保证模板和轨道板密贴,支架紧贴在混凝土底座上。

③模板上在板角处设置4个观察口,便于对混凝土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观察口设置封堵插板,用于在灌注充分后切断混凝土。

④压紧装置采用精调器固定。在混凝土底座顶面预先设计好的位置上钻2个可以容下精调器垂直方向的2个道钉。将精调的连接主体靠在轨道板的侧壁上,通过2个道钉与吊装螺栓孔相拧紧。在主体上部有一个顶丝用来和轨道板竖直贴紧,防止轨道板浇筑时上浮。

⑤移动漏斗下料口设置手动阀门,可以随时中止灌注。

8.2.5.3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①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流程:自密实混凝土搅拌运输→漏斗清理润湿→自密实混凝土现场检测试验→混凝土下料→吊车吊装漏斗上桥→漏斗对位→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灌注孔清理。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的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浇筑时仅靠其自重作用而无需振捣便能均匀密实成型,并具有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要保证底座顶面及凹槽内无积水、杂物、灰尘等;轨道板上覆盖塑料布,防止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污染轨道板。同时对底座施工质量、轨道板的精调质量、自密实混凝土层厚度进行复检,保证各项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夏季施工时,灌注前采用旋转喷头润湿轨道板底面和隔离层表面。

灌注之前必须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扩展度、含气量和T50等性能指标现场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灌注作业。灌注过程中随机抽取混凝土做标准养护试件留置,每施工50m³混凝土至少做1组28d抗压强度试件,不够50m³混凝土也做1组。每施工500m³(或一个车站不足500m³时)或每个配合比至少做1组弹性模量试件和1组抗折试件。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技术要求(试验室参考指标)见下表:

L型仪充填比,H2/H1

2h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大于650mm

自密实混凝土采用漏斗灌注方式从轨道板中间灌注孔进行灌注,四角预留排气孔。灌注时混凝土通过下料管注入。自密实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宜过快,采取先快后慢方式灌注,且保证下料的连续性。采用推拉式阀门,并设置在下料管底端,曲线段下料管高度不小于100cm,直线段下料管高度不小于80cm。若采用中转料斗转运,自由倾落高度要小于1m。

通过轨道板两观察孔,观察混凝土在板下流动情况。观察灌注料斗内混凝土液面和模板四角排气孔浆体情况,待四角排气孔内混凝土液面全部超出轨道板面时,关闭灌注料斗阀门,停止灌注。

在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观测轨道板状态,不得出现拱起、上浮现象,严禁踩踏轨道板。当混凝土灌注至2/3左右时,要降低灌注速度,以便空气排出,直至完全充满轨道板下空隙,轨道板地面气泡基本排除后,停止灌注。灌注期间适度对流入灌注漏斗的混凝土进行搅拌。

轨道板灌浆孔、检查孔的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后的顶面要高出轨道板底50~110mm,在自密实混凝土凝固前,N4号“S”型钢筋按设计要求插入轨道板灌浆孔、检查孔自密实混凝土内。轨道板灌浆口采用掺加膨胀剂的C60补偿收缩混凝土,其膨胀率按0.020%~0.060%控制。在当天最低温度时浇筑,且环境温度不应大于25℃。

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尽量减少两侧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土工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轨道板两侧模板带模养护不得少于3天。

当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以上后,且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可以拆除轨道板四周模板。模板拆除时,依次拆除辅助扣压装置、精调器、横向限位装置、模板顶推锁定装置、横向模板、纵向模板。拆除过程中严禁强硬拉拽模板,宜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轨道板四周混凝土,避免影响模板的几何尺寸,如有变型,需及时进行整修。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避免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接触界面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其包覆(裹)完好。

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确保不漏喷。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宜大于7天。

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8.2.6.1揭板、切板

自密实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人工配合吊车将轨道板吊起,翻板使轨道板面往下放置在旁边的木方上。使用切割机等设备把自充填混凝土层两个对角和中部分别切块。

8.2.6.2检验自充填混凝土层

自充填混凝土层表面密实,断面骨料分布均匀无气孔裂纹,力学及耐久性试验符合要求。

自密实混凝土揭板试验验收指标与检测方法

表面密室、平整,无离析、露石、露筋以及蜂窝等现象。

无面积大于50c㎡以上的气,面积6c㎡及以上气泡的面积之和不宜超过底面积的2%。

采用钢尺或百格网板量测

自密实混凝土与轨道板和底座的四周接触良好,充盈饱满。

切开断面上骨料分布均匀,无骨料堆积、浆骨分离、上下贯通气孔、蜂窝现象。

沿长方向切2个断面、宽长方向切1个断面,目测

灌注口、轨道板的四角无泌水现象。

充填层表面没有明显的流水痕迹。

8.2.6.3线下自密实混凝土试验段验收

工区进行线下自密实混凝土试验段揭板成功后,邀请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

组员:王茂晨李忠郄晓红陈红张长亮赵军谢长武

9.2安全方针及指导思想

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以安全促生产”的指导思想。

9.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以工区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施工氛围。

9.4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佩带胸牌并持证上岗。

9.5坚持安全检查制度

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活动,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严查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企业对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9.6.1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9.6.2各架子队设置1名专职安全员,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控、指导。对Ⅲ型轨道板施工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9.6.3作业中的起重设备旋转作业半径内任何人员不准靠近,操作人员和防护人员必须做好观察及瞭望,杜绝碰伤、刮伤、挤伤事故。

9.6.4底座钢筋网片吊装前一定要检查吊车的钢丝绳、吊链及吊具的安全状况。

9.6.5严禁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带“病”作业。设专人指挥、专人防护,没有指挥人员明确的手势及信号不得进行作业。

9.6.6用电要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制度,闸刀箱接线要按规定走进出线口,不准直接从箱门处接线,闸刀箱做到关门上锁。

9.6.7对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9.6.8吊装作业时,应有专人进行指挥,要经常检查钢丝绳、吊钩、夹具等的安全状况,吊臂下及吊装范围内严禁站人。

9.6.9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保养设备。

9.6.10夜间施工时应保证照明亮度,防止损伤人员及设备。

10.1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加强质量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施工技术水平。

(2)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认真执行质量检验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

(3)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工程所用钢筋、钢绞线和锚具夹片、支座、泄水管等产品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材质和物理、化学性能进行采购,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质量检验报告书,进场后进行取样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混凝土所用石料、砂料、水泥、外加剂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业主、监理的要求进行选购,加强进场质量检验和控制。

(4)重视工艺装备的投入:工程所用模板、辅助结构、钢筋机械、振捣用具、张拉设备等工艺装备的性能、技术指标和数量满足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的要求。

(5)完善施工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施工工艺,下达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6)建立内部三级检查制度:首先由作业班组自检,对照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逐项检查,合格后交由下道工序的作业互检。下道工序作业班组在接受上道工序时认真检查,对上道工序不合格的项目和对本道工序作业有影响的地方要求对方进行整改,或请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整改。工程技术人员在每一次工序交接时,都要到场进行验收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坚决要求返工处理,合格后方可允许下道工序施工,或按监理检验程序办理。

(7)严格遵守监理检验程序:由专人负责本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执行监理检验程序的施工单位自检工作,测量和试验工作也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工作。

(8)加强技术资料管理:施工技术员认真作好施工原始记录,专业工程师及时填报质量检验单,办理检验签证,工程部负责收集和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某公司中海油工程装修施工组织设计.doc,做到已完成的工程资料齐全并符合要求。

十一、施工环保、文明施工措施

11.1建立完善有效的施工环境保护自控体系,加强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11.3施工模板应堆放整齐,并及时清运,不得随意放置。

11.4对于现场散落和遗留的混凝土碎渣要统一回收、统一处理,禁止随意乱倒。

11.6临近生活区施工时,应注意避开夜间施工,避免施工产生的噪音,影响居民休息。

11.7清洗提浆整平机及混凝土浇注漏斗时,应集中进行污水处理。洗涤水的沉淀应采用多级沉淀某医院大楼中央空调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沉淀过程中应加入絮凝剂或点解剂,保证沉淀后的排放水符合环保排放要求。

11.8废弃混凝土及水泥浆液必须按照规定集中统一处理,严禁随意排放污染环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