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2.8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

6.2.2.1导墙结构

6.2.2.2导墙施工顺序

某群塔(框筒结构与钢筋砼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导墙基础换填→测量放线→导槽开挖→导墙钢筋绑扎与模板支护→导墙钢筋、模板、轴线验收→导墙混凝土浇筑→拆除模板与安放导墙支撑→导墙混凝土养护→槽段划分

6.2.2.3导墙基础换填

(1)导墙基础换填开挖以地连墙轴线为中线,宽度为3m,深度为2m。

(2)换填采取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为30cm,保证压实度在95%以上。

6.2.2.4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放出地连墙轴线位置,然后以地连墙轴线为中心线,放出1.24m宽的导槽开挖边线。在开挖过程中,给出导槽开挖的底面标高,保证导槽开挖深度。

6.2.2.5导槽开挖

导槽开挖使用挖掘机,人工配合修槽。导槽开挖过程中,机械开挖宽度要比开挖边线窄10cm,宽度为1.34m;机械开挖深度比导墙底标高浅10cm,深度为1.5m,测量人员对开挖的底面标高、开挖宽度进行跟踪观测,然后人工进行修整,做到不超挖,使导墙底部与侧面为原状土,保证导墙的承载能力。

6.2.2.6导墙钢筋绑扎与模板支护

(1)导墙进行分段施工,每段长度80m。

(2)模板安装前,要在钢筋上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垫块以梅花状分布均匀,保证导墙保护层厚度。

(3)模板使用前要检查表面是否清除干净,并涂抹脱模剂。

(4)模板采用复合竹胶板制作而成,采用槽钢做三道横向支撑,脚手管每隔80cm做一道竖向支撑,两侧模板之间采用支撑支牢,保证模板不会变形。

6.2.2.7导墙钢筋、模板、轴线验收

(1)导墙钢筋与模板绑扎安装完毕后,施工人员要严格进行自检,主要检查钢筋的型号、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模板是否牢固等。

(2)施工技术人员对钢筋与模板进行技术复核完毕合格后,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6.2.2.8导墙混凝土浇筑

(1)导墙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进行检查,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浇筑段的两侧要进行封堵,确认具备浇筑条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2)导墙两侧混凝土浇筑应沿导槽方向同步进行,使两侧模板受力平衡,减小位移和变形。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及时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导墙混凝土在竖向要分三层振捣,且振捣要充分,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6.2.2.9导墙混凝土养护

导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收面,用土工布覆盖,浇水润湿养护。

6.2.2.10拆除模板与安放导墙支撑

(1)当导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即可拆除模板。

(2)模板拆除后及时用素土回填,防止导墙位移、变形。

6.2.2.11槽段划分

测量人员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将施工槽段划分在导墙上,槽段之间钉上钢筋头做为槽段起始、结束位置的区分标志,用红油漆做好记号,并编写出槽段号。

6.2.3.1泥浆制备流程

6.2.3.2泥浆配合比及标准

本工程成槽施工采用膨润土进行泥浆护壁。泥浆制备的主要材料:水、膨润土、纤维素、纯碱,本工程泥浆配合比暂定为水87.4%、膨润土12%、碱0.5%、纤维素0.1%,施工前对泥浆进行试配,并根据试配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好配合比后采用泥浆搅拌机进行新鲜泥浆的制备。

6.2.3.3泥浆制备与循环系统

(1)泥浆采用两个型号为NJ18.5的泥浆搅拌机进行制备,并配备两个搅拌斗,容量为2m³。

(2)泥浆储备采用20个容量为30m³的泥浆箱,泥浆斗用1cm厚的钢板加工制作而成,规格为6m*2m*2.5m。

(3)每个泥浆斗都配备一个型号为3PNL的泥浆泵,作为泥浆的输送动力。泥浆泵用倒链固定在预先搭好的脚手管架上。

(5)泥浆制备区设置10mx6m原材料堆放场地。

6.2.3.4泥浆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中的泥浆应具备以下标准

(2)泥浆用量计算(标准槽段):

①理论用量V0=35m×6.8m×0.8m=190.4m³

②新浆储备量V1=V0×1.2=228.5m³

③泥浆池容量为600m³>228.5m³满足施工要求

(3)配制后的泥浆在泥浆池内需存放24小时,经充分水化溶胀后方能使用。

(4)为了防止泥浆沉淀离析,每隔1~2小时用空压机对泥浆池底部进行搅动。

6.2.3.5泥浆质量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泥浆进行检测,保证泥浆的施工质量,具体检测频率见表11:

6.2.3.6泥浆回收与弃运

(2)当成槽过程中进行泥浆置换时;钢筋笼下放入槽结束后下放接头管的过程中和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泥浆分离器对槽内回收的泥浆进行筛分处理,减少泥浆的废弃量。

(3)用泥浆分离器对回收的泥浆进行处理,处理后合格的泥浆排放到新浆池,不合格的泥浆排放到制浆斗经调制合格后继续使用,泥浆调制方法见表13。

6.2.4.1施工准备

(1)根据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槽段,对该槽段导墙两侧进行封堵,清除导墙内杂物,用作泥浆储备,保证成槽过程中泥浆面的稳定。

(2)施工场地设置泥渣堆放池,成槽过程中的泥渣用泥渣车卸到堆放池内,并配有挖掘机进行堆整,每天专门时段用自卸车运输至场外指定地点。泥渣堆放池规格:10m×15m×2m,底部开挖整平,四周用砖砌围墙。

6.2.4.2抓斗机就位

(1)为便于抓斗就位,在导墙上放置30c

m长钢筋做横线标记,指示出抓斗入槽时的边缘。

(2)成槽机回转中心线距导墙中心线距离为3.5m。并保证抓斗的中心线与导墙的中心线重合。

6.2.4.3抓斗成槽

6.2.4.3.1开挖原则

本工程地连墙施工采用金泰SG40液压抓斗,抓斗每斗开挖长度为2.8m,抓斗宽为0.8m,需要合理的采取开挖顺序,保证抓斗两侧阻力平衡,才能确保成槽质量。

6.2.4.3.2标准槽段开挖(标准槽段为4~6m):

根据开槽顺序,先抓长边后抓短边,在有接头管,先抓实体部位后抓有接头管位置,异形段根据施工顺序确定抓槽顺序,原则是保证抓槽的垂直度的抓槽顺序。

(1)标准槽段长度小于5.6m,因此采用两抓法就能够进行标准槽段施工。先开挖接头管位置2.8m,第二抓进行剩余部位开挖。具体见图8:

(2)本工程开槽点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开挖时考虑两个接头管位置,比原尺寸宽1m,开挖宽度为6.2m,具体见图9。

6.2.4.3.3异型槽段开挖:

(1)“L”型槽段以先挖短边后开挖长边为原则进行施工,为了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与吊装安全,将“L”型钢筋笼分为一个“L”型笼和一个直型笼下放,然后一同浇注混凝土,保证地连墙施工质量。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2)“Z”型槽段先开挖两个水平方向槽段,然后开挖竖向槽段的方法进行,为了保证钢筋笼加工质量与吊装安全,将“Z”型钢筋笼从中间断开,分为两个“L”型笼下放,然后一同浇注混凝土,保证地连墙施工质量。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6.2.4.3.5成槽过程控制

(1)成槽时泥浆应随着出土量补入,以保证泥浆液面在导墙顶面下30cm的高度,并控制掘进速度,防止槽壁失稳。

(2)成槽机就位使抓斗平行于导墙,抓斗的中心线与导墙的中心线重合。挖土过程中,抓斗中心每次对准导墙上的孔位标志,保证挖土位置准确。

(3)每斗进尺深度控制在0.3m左右,上、下抓斗时缓慢进行,避免形成涡流冲刷槽壁,引起塌方。

6.2.4.4洗壁、清槽

(1)当单元槽段成槽完毕后,装刷壁器,反复对接头弧面进行清刷,待洗壁器上无泥后,再进行三次清刷,保证接头处的清刷质量。

(2)洗壁完成后,对槽底沉渣进行清理。清槽从槽段的一头往另一头移动进行,将槽底泥渣清除彻底。当采用抓斗机清槽后沉渣厚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采用泵吸反循环将泥浆泵下放至槽段底部进行清渣处理。

(3)对槽底沉渣清理至少二遍,控制沉渣厚度小于200mm。

(4)在对槽底清理的同时,对泥浆性能进行检测,如果不合格,进行泥浆置换,置换后的槽底泥浆比重应≤1.2。

(5)泥浆置换采用泵吸法进行施工,并将新浆排放到槽内,抽出泥浆用泥6.2.5钢筋笼的吊装入槽

6.2.5.1钢筋笼的加工

(1)钢筋笼在加工前应根据施工图提前分别备料,所采用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均符合设计要求,且材料需经过取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笼制作全部采用焊接形式,主筋接头采用对接焊。钢筋笼焊接在加工平台上进行。制作时预先考虑混凝土浇筑导管的位置,及时调整钢筋笼架立筋。

(3)钢筋笼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为防止在搬运、起吊过程中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制作钢筋笼时适当增加加固钢筋和吊点加强筋。

(4)钢筋笼上的混凝土保护层钢板按设计要求焊接在规定位置上,保护层钢板设置要求为:水平方向2块,均匀布置;纵向间距为3m;钢筋笼两侧保护层设置相同。

6.2.5.2钢筋笼的吊点及加强措施

钢筋笼起吊各种参数具体计算见附件

6.2.5.3钢筋笼的吊装

(1)钢筋笼的吊装由1台150t和1台80t吊车配合进行,用8点平吊法将钢筋笼吊离地面。

(2)钢筋笼起吊由1台150t和1台80t吊车共同完成,使整个钢筋笼在空中成竖直状态,平顺就位。副吊车脱离钢筋笼,由主吊车将

钢筋笼送到槽口位置,钢筋笼下放时正对槽口,并紧靠前一片地连墙的工字钢板,保证钢筋笼的下放位置与垂直度。

(3)钢筋笼在吊运和入槽过程中应缓慢、平稳,避免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

(4)钢筋笼将要下放到位时,测量人员要对导墙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根据沉降量来确定竖向吊筋插杠下的垫块厚度,进而保证钢筋笼的下放精度。

(1)槽段之间采用接头管连接方式,接头管长36m,直径宽0.8m,共计由三节组成。

(2)安放时,接头管两翼与导墙上所做标记对准线中。

6.2.7起拔器的安放

(1)钢筋笼安放结束后,放置起拔器。起拔器安放一定要保证水平,并保证起拔器与接头管之间的距离相等,确保接头箱在起拔过程中,受力均匀,顺利拔出。

(2)接头箱起拔前对起拔器机械性能进行检查,防止起拔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

6.2.8混凝土导管的安放

(1)当起拔器安放完毕后,就可以放置灌灰架子与混凝土导管。先将灌灰架子放于钢筋网片预留混凝土导管位置之上,然后利用灌灰架子安放混凝土导管。

(2)导管在第一次使用前,在地面先作水密封试验,试验压强不小于3Kg/cm2。

(1)本工程地连墙标准幅单片浇筑量为据实际计算量,选用两家搅拌站进行混凝土供应,选用较近的一家作为主要的供应站,另一家作为备用搅拌站保证混凝土的供应。

(2)灌注混凝土前,应测槽底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100mm。否则应进行二次清槽,至满足规范标准要求为止。

(3)灌注混凝土时应先在导管里放一个直径小于导管内径1cm的球胆,然后在导管口放入一个60×60cm的方形接漏斗。

(4)首盘混凝土灌注量应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5m。

(5)两根导管应同时灌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50cm。

(1)接头箱的起动和拔出时间是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首次起拔时间和混凝土的灌注完毕时间确定。

(2)首次起拔时间一般在首次起拔开始到混凝土初凝时间时进行,首次起拔管的高度不宜超过10cm,其后,每隔30min动管一次,上拔高度一般在50~100mm,通过现场预留同条件养护试件来确定初凝时间,保证接头箱的起拔安全。

(3)在起拔过程中,如上拔力量突然超过正常时,应把起拔时间间隔缩短。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接头管位置有可能出现混凝土跑浆现象。

(2)为避免跑浆混凝土硬化,影响下一槽段成槽施工或钢筋笼下放,在接头管起拔结束后,用气举反循环钻机对接头管一侧进行处理。将跑浆混凝土清除干净。

按规范要求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以便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XX风景区站标段、XX站标段投标制定每标段75,共150天。

本工程计划先施工XX风景区站,59.5天完工后利用10天时间进行机械设备倒场,再行在XX站施工。

XX风景区83段、标准段每天完成2段、异形段每2天1段,总工期计划59.5天。XX站109段,标准段每天完成2段,异形段每2天完成1段总计78.5天。两标共计用时138天。

8.测量与试验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确定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在控制网复合无误后,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定位放线。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8.1.2测量仪器及人员配备:

(1)全站仪一台,型号LeicaTC1102,精度1″级,1+0.5ppm*D

(2)水准仪二台,型号LeicaNA2、XX森氏DSC232

(3)50M钢卷尺二把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进度,本工程设置专职测量组,测量组由3人组成,均为经验丰富的测量专职人员,并设组长一名,负责项目的测量工作安排协调及监督

8.1.3施工测量流程图

8.1.4.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按精密导线网布设本工程的一级导线,并加密控制点。在首级控制点的控制下采用分段布置、分段控制的方法。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点位必须妥善保护,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两点之间、三点之间校核。并将测量成果书上报业主、监理审批。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8.1.4.2高程控制测量

为保证地连墙高程的精度要求,施工现场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高程控制的首要条件。根据给定的高程控制点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在两控制点之间测设符合水准路线加密高程控制点,或利用一个首级高程控制点测闭合水准路线加密高程控制点。并定期对首级及加密高程控制点进行联测。

8.1.4.3控制测量成果

(1)测设数据应按《测量规范》的要求认真记录,字迹清晰。

(2)按实测记录进行整理,根据等级精度要求进行平差计算,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后送监理工程师审核。

8.1.5施工定位放样

由于本工程地连墙为圆弧状分布,提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每段地连墙4个角点处坐标,并将4个坐标的准确性进行验算。

8.1.5.1导槽施工放样:根据导墙制作尺寸计算每个槽段导槽开挖边线坐标、导墙支模坐标,在施工过程中依次进行放样。在自检合格后及时报请监理复测,复测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测量工作。

8.1.5.2地连墙轴线控制以及槽段划分:

计算每个槽段分别向地连墙两侧偏移20cm的控制点位坐标,并放样在导墙上,以钢筋头和红油漆作为标记。以每组控制点位坐标的连线作为地连墙槽段划分的依据。

8.1.5.3导墙标高依据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方案确定,由高程控制点直接放样在模板上以指导施工,自检合格后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测。导墙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复测墙面标高,并作好记录。

(1)内业计算放样坐标值时应经两人复核,重要控制点坐标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

(2)将全站仪架设在所测设点位较合适的控制点位上,严格对中另一导线点,确定起始方位角。同时进行合理点坐标水平距离的复核,以保证测设点的正确性,并应尽量对准对中杆脚,对中杆气泡应调平居中。

8.1.6沉降、水平位移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准确地掌握施工期地连墙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按设计要求在地连墙施工开挖过程中布置沉降、水平位移观测点,定期进行施工观测。

8.1.6.1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方案:

(1)通过沉降、水平位移观测,可以监测地连墙的变位情况,能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也可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对沉降、位移观测的各项规定,在沉降观测中选用S1级瑞士徕卡NA2精密水准仪,配合水准尺进行测量。水平位移观测中选用了LeicaTC1102全站仪,进行监测点位坐标测量。

(3)根据每次钢筋笼下放及混凝土浇筑的情况,定期对变形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位移情况进行观测,直到工程竣工验收。

(4)布设监测点:在导墙内外侧每隔25m对称设置一组监测点。定期对所有监测点位进行平面坐标以及高程的测量,对各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期位移与沉降数据。

(5)对已建三号线及周边原有沉降位移观测点继续进行观测,以控制6号线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8.1.6.2注意事项:

(1)观测所用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

(2)每次观测前都要对仪器的i角进行检查,超过规范要求要校正。

(3)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不超过4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m。水平位移观测时,在测定点位坐标时,要求后视距离不小于前视距离的一点五倍,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精度。

8.1.6.3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成果:

(1)施工测量过程中须保留原始记录资料,测量记录应使用规定的测量图表,填写记录和制图应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

(2)主要施工测量记录和测量成果资料,均应有观测、记录和审核人员的签字。

(3)对沉降、水平位移的监测成果及时进行分析,绘制位移、沉降曲线图。

(1)严格执行地下铁道工程试验规范与标准;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试验检测;

(3)试验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验的工作制度;

8.2.2试验仪器及人员配备: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进度,设置两名专职试验人员,并设组长一名,负责项目的试验工作安排协调及监督。

8.2.3.1材料的检验要求

(1)对工程材料和产品实施检验、试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确保检验活动有效开展。

(2)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不能转入下道工序,只有待标识清楚后再做处理。

(3)产品的试验和检验记录一律予以保存,在工程竣工后分门别类装入工程档案。

8.2.3.2材料的检验方法

按采购合同的要求,对工程材料和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或材质单逐一验证,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抽样试验。用于隐蔽工程的材料和产品,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时不得投入使用。

8.2.3.2.1钢筋的检验和试验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允许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筑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

每批钢筋拉伸和弯曲试验各取2根(任选2根钢筋切取),保证试样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为350mm(d≤25时),因此取样时试件长度定为400~450mm;当钢筋直径(25<d≤32时),保证试样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为400mm,取样时试件长度定为450~500mm。

(2)闪光对接焊接头:

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接头应作为一批。当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应按一批计算。

外观检查的接头数量,应从每批中抽查10%,且不得少于10个。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Ⅰ~Ш级钢筋焊接时不得有明显烧伤;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外观检查结果,当有一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接头,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力学性能试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3个热轧钢筋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牌号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应至少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呈延性断裂。当实试验结果有2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断裂时,则一次判定该接头为不合格品。当实验结果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均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进行复验。复验时,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弯曲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闪光对焊接头弯曲试验时,应将受压的金属毛刺和镦粗变形部分消除,且于母才的外表齐平;焊缝应处于弯曲中心点,Ⅰ级钢弯心直径为2d,Ⅱ级钢弯心直径为4d,弯曲角均为90°,当弯至90°时,有2个或3个试件外侧(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破裂,应评定该批接头弯曲试验合格。当有2个试件发生破裂,应进行复验,复验时,应再取6个试件,复验结果当有3个试件发生破裂时,应判定该接头为不合格。

8.2.3.2.2混凝土进场检测与报验

(1)混凝土正式生产前,要将混凝土配合比报送监理工程师,经核定合格后,才可进行混凝土生产与使用。

(2)混凝土进场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检验,浇筑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8~22cm。

(3)混凝土自检合格后,要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由于本工程主体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加内衬墙复合墙结构,地下连续墙作为施工期间的基坑支护,同时兼作永久结构受力的一部分,防渗等级达到P8。由于影响地连墙施工质量的问题较多,针对各个施工环节,制定如下技术控制措施:

9.1.1槽壁防塌方保证措施

a、槽壁防塌方关键点在导墙制作,成槽抓斗操作提升速度,成槽时间及裸槽时间,施工时要加强控制。

b、XX风景区在槽段划分上,异形段槽段过长,导墙制作时,一定要进入到原粘土层300mm或做土体固化加搅拌桩措施做为进一步防塌方措施。成槽时先做短边后做长边防止先抓侧空槽扰动时间过长。抓斗出地面时要慢速提开。

c、XX站在异形段划分上槽段过小又不够抓斗模数,故不能采用抓斗施工。在导墙施工时一定要将导墙底部进入原土层300mm,其他控制要点同上。

9.1.1.1减轻地表荷载。

槽壁附近严禁堆放大宗材料或停放机械设备,起吊设备及载重汽车的轮缘距离槽壁不小于3.5m(按液压抓斗最小距离控制)。

9.1.1.2控制机械操作。

成槽机械操作要平稳、缓慢,不能猛起猛落,防止槽内形成负压区,产生塌槽。

9.1.1.3强化泥浆工艺。

根据地质报告可知,在土层深处存在粉砂层,一般较密实,通过测绳测量成槽深度,当成槽机开挖深度达到砂性土层时,检测已开挖深度底部和槽段上部泥浆,如果泥浆比重低于1.10g/cm3时,进行泥浆置换,将泥浆比重提高至1.10~1.2g/cm3。

9.1.1.4保持槽内泥浆液面高度。

泥浆液面不得低于导墙顶标高30cm。

9.1.1.5缩短裸槽时间。

抓好工序间的衔接,接头管及钢筋笼下放必须控制在4h以内;混凝土供应必须及时、充足。优化各工序施工方案,加强工序间的衔接,控制槽壁的暴露时间在8h以内。

9.1.1.6塌槽的处理方法: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塌孔现象,应立即停止开挖作业,并及时向槽内回填水泥土(在原土内掺入8~10%水泥),回填完成后,静置48~72h后方可重新进行成槽施工。

9.1.2成槽垂直度控制措施

9.1.2.1由于导墙对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影响较大,因此在导墙施工时控制导墙的垂直度和净空,确保导墙施工的精度。

(1)导墙施工允许偏差:

(2)导墙模板支护完成后,测量人员对导墙模板边线与轴线进行复核,测量数据结果满足《导墙施工允许偏差》。

(3)导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两侧混凝土要同步浇筑,振动棒振捣过程中要快插慢拔,避免振动棒接触模板,引起模板振动变形,甚至涨模。

(4)混凝土浇筑时,专人负责模板的监测工作,监测模板有无变形涨模、支撑是否牢固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1.2.2成槽机械控制。在开槽前,通过以下方法来校核液压抓斗的垂直度:首先液压抓斗保持为静止状态,通过成槽机自身显示仪器来检测抓斗垂直度;然后用经纬仪检测液压抓斗斗体侧方边线是否垂直,确定偏差数据,二者数据以经纬仪为准,调整垂直度,最后将液压抓斗显示数据归零。

9.1.2.3特殊情况处理。如遇硬层时,辅以旋挖钻进行配合施工。

9.1.3地连墙露筋现象的预防措施

9.1.3.1保证钢筋笼加工精度。

(1)本工程钢筋笼加工平台采用10#槽钢制作而成,在钢筋笼加工平台制作过程中,测量人员对平台平整度进行复核,并采取对槽钢底部垫设铁片或钢筋头的方法调整。

(2)钢筋笼起吊前,必须准确计算吊点位置;钢筋笼制作时,根据钢筋笼的吊装需要,适量增加桁架筋和吊点加强筋,保证钢筋笼整体有足够的刚度,防止起吊变形。

9.1.3.2保护层垫块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焊接在钢筋笼的指定位置,每排设置3块,均匀放置,纵向间距为3.0mDB2101/T 0004-2018标准下载,使保护层钢板达到预期效果。

9.1.3.3钢筋笼吊放过程小心平稳,严禁在晃动状态下放入槽,待钢筋笼平稳后慢慢下放,防止钢筋笼晃动碰触槽壁。

9.1.4成墙渗漏水的预防措施

9.1.4.1为防止成墙后接头处出现渗漏现象,施工时采用刷壁器对“工”字钢板进行清刷,直至刷壁器提出槽段后无泥为止,以确保刷槽的效果。每次刷壁完成后必须对钢丝刷清洗干净,才可以继续下放刷壁器。在确定钢丝刷表面没泥后,再进行三次刷壁,保证清刷质量。

9.1.4.2在使用吊车对刷壁器吊装过程中,先采用钢板的一面将C形凹槽较大泥皮清理干净,然后用钢丝绳进行清刷将接头上的泥皮清除干净。

9.1.4.3严格泥浆的管理,对比重、粘度、含砂率超标的泥浆坚决废弃,具体控制参数见6.2.3.1《泥浆性能指标》,防止沉渣过厚起混凝土浇筑上托力难以克服沉渣的重量,导致沉渣被推向两侧,占据混凝土的浇筑空间,导致地连墙漏筋渗水。

9.1.4.4钢筋笼下放到位后,附近不得有大型机械行走,以免引起槽壁土体震动。造成混凝土浇筑时局部槽壁塌方。

9.1.4.5保证混凝土的供应质量恩施大峡谷旅游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从以下几点控制:一是工地施工技术人员对搅拌站提供的混凝土级配单进行审核;二是测试其到达施工现场后的混凝土坍落度是否达到18~22cm,并查看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否具备灌注要求;三是浇筑过程中观察是否有离析现象,防止离析现象造成石子集中,产生地连墙渗水情况发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