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土石方工程护壁工程及施工降水施工组织方案

基础土石方工程护壁工程及施工降水施工组织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99.4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础土石方工程护壁工程及施工降水施工组织方案

2、本基坑设计附加荷载为10KN/㎡,在基坑未封闭之前,基坑周边1.5H范围内(H为基坑开挖实际深度)严禁超载。离基坑边1.2m范围内严禁堆载。

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布置、基本要求

基坑监测的内容及项目很多DB3202/T 1002-2018标准下载,如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周围地表裂缝监测、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监测、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监测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基坑底隆起监测等,而拟建建筑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变形观测不包括在本基坑工程的监测范围。针对本基坑深度实际情况,结合ⅩⅩ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本基坑支护工程计划监测项目为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及沉降观测。

1、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

抽降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沉降以及由此导致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变形。降水对地面及建(构)筑物沉降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抽降漏斗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井质量低劣,随着水力坡度增大而大量涌砂,细颗粒被井水携带排出,产生潜蚀和管涌,结果导致粗颗粒重新排列压密进而引起沉降;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动水位与静水位之间的地基土层中的重力水被疏干,引起有效应力的增加所产生的附加沉降。因此对此部分的监测可主要监测地下水含沙量的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的监测可与下文的沉降观测合并进行。

根据我公司多年降水经验及ⅩⅩ市大量观测资料,基坑抽降水,出水含砂量按标准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来控制,降水引起的周边沉降能满足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包括基坑周围土体分层沉降内容,沉降观测点共布置13个,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基坑周围土体沉降观测点具体于现场灵活布置。

位移观测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土体侧向变形后对支护体系作用土压力,表现为支护体系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观测。固定控制点设于每一支护段两边边线延长线上,其作法按永久性标志制作;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四周布置,在桩顶连系梁顶面位置埋设钢钉,共布置13个监测点,具体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详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

变形观测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观测点位置必须满足相关要求,测量精度要求达到建筑测量等级二级要求,即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0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3.0mm。

4、基坑变形监测基本要求:

监控值:是设计过程中的控制值,有时可以用最大允许值作为监控值。

报警值: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处理应急措施的值。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控值:30㎜;报警值:25㎜

(2)、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监控值:30㎜;报警值:20㎜

(3)、基坑降水含沙量:监控值:1/1万;报警值:1/2万

四、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监测方案

1、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抽降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沉降以及由此导致基坑周边的建(构)筑物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变形。降水对地面及建(构)筑物沉降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抽降漏斗形成过程中由于降水井质量低劣,随着水力坡度增大而大量涌砂,细颗粒被井水携带排出,产生潜蚀和管涌,结果导致粗颗粒重新排列压密进而引起沉降;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动水位与静水位之间的地基土层中的重力水被疏干,引起有效应力的增加所产生的附加沉降。

①、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根据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原理分析,在施工中应注意保证井管结构合理,滤料(砾)与地基土层颗粒级配相适应,填料(砾)均匀且厚度保证,施工工艺得当。

②、出水量及含砂量监测:降水运行时,应每天监测抽排水的出水量及含沙量,取一定容量的地下水送化验室进行含沙量分析,按照粗沙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来控制含沙量;出水量在抽水6天内不应出现掉泵现象。如果超过上述报警值,应采取换小泵或者重新洗井等综合治理应急措施。

③、动水位、水泵运行情况、降水电路情况的监控,确保降水设备正常运行。

④、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如出现坑壁渗水,应及时查明原因,解决或有效疏导渗水,确保坑壁安全。

(一)沉降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根据有关规范,在施工区附近(变形范围外)共布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三个水准基点。

我公司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共布设13个沉降观测点,其具体位置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

初始值观测基坑开挖前即进行,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拟每4~5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完毕后(基础施工期间),拟每周左右观测一次,直至基础施工达到±0.00层为止(期间如遇异常沉降、长时停工、暴雨积水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观测次数根据基坑沉降的具体情况而定。

5.本工程考虑为低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

6.每次观测时需详细记录天气情况、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情况,以作为资料整理、分析的一种依据。

7.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施测纲要”,并经主任工程师审核、技术处审定,然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O9001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8.每次沉降观测完毕后,下一次观测时应向有关方面提交上一次临时观测资料。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总的工程技术报告书。

(二)沉降观测方法和精度

整个观测工作将严格按照前述有关技术标准中“沉降观测”的二级(等)精度要求执行。水准测量(高程及沉降值)采用德制蔡司Ni004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尺进行观测。

1、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和限差

(1)水准环线闭合差δ△h≤±O.3(mm)(n为两水准点间之测站数),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0≤±0.5mm;

(2)为确保各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规定各测站的视线长度小于3Om;

(3)测站上的观测限差:同一尺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δ读≤±O.15mm(30个单位)。

为了确保沉降量有较高的置信度,对已设水准基点的稳定性应定期检测,拟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时若相邻水准基点间的高差较差小于±O.5mm(n为测站数),则认为水准基点是稳定的,否则需再次复查,若复查结果证明水准基点确有变动,这时需用统计检验的方法,来判定其变动情况及原因,在查明原因后处理之。

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措施和限差

以沉降量观测中误差ms≤±0.5mm来推算沉降观测点的水准测量的各项限差,具体如下:

(1)水准线路闭合差定为:f△h≤±0.3毫米(n为测站数),高程中误差mH≤±0.5mm;

(2)各测站视线长度小于30m;

(3)同一尺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δ读≤±0.25毫米(50个单位)。

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

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系无误,并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高程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高程汇总在已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沉降量,同时在备注栏中注明日期、天气及施工情况,由此形成临时观测资料,然后再及时送交有关方面。若发现有明显的异常沉降,则及时告之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资料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观测完毕后,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l、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图;

2、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观测成果表;

4、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

(四)方案组织实施设备建议

仪器设备:根据工程特点,建议采用德制蔡司Ni004型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经法定计量授权单位检验合格)施测,外业采用SHARP5000型电子手薄现场计算限差,内业采用台式PC计算机+清华三维NASEW专业平差软件平差计算,AutoCAD软件绘图。

每次观测时,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及可靠性,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台(套)仪器设备,且每次固定相同观测人员(专人负责)、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一)水平位移观测目的

为保证基坑在开挖过程及开挖后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根据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有关规范要求,应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观测,以测定位移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位移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水平位移精度要求:

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

3、水平位移观测周期:

水平位移观测周期与沉降观测周期同步。

4、使用仪器及其精度:

瑞士产徕卡TCR702激光全站仪配合笔记本电脑野外自动采集数据。内业计算软件:清华山维EPS98(商品化软件)

仪器精度:测距2mm±2ppm测角±2〃

(三)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

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13个,具体数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其具体位置见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NO.10。

2、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位移观测的高精度要求,作为位移观测的工作基点均不能离建筑物太远,因而工作基点本身可能产生变动,为了检查与测定工作基点的位移,通常需设置基准点,以便对工作基点进行定期的检核。

此工程共布设2个在变形范围外的基准点和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现场调整)。

(四)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主要位移方向均向基坑内,因此主要选用测边角法或视准线法(测小角法)进行:

根据基坑及施工现场通视情况,大部分监测点不便选用测小角法,则采用测边角法:

在工作基点安置2″级激光全站仪,定向后,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测定所有的监测点的角度及距离,计算出各观测点坐标,对相邻两次观测周期的成果进行比较,可计算出位移量。

在工作基点安置2″级激光全站仪,照准另一工作基点进行定向,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测定基坑同一条边缘上所有的监测点的角度,由两观测周期间同一观测点角度之差可计算出监测点的位移量。

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资料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并及时报告。观测完毕后,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其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

l、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位布置图;

(1)、在后续施工监测中,应注意坑边堆载:不得大于10kN/㎡。在基坑未封闭之前,基坑周边1.5H范围内(H为基坑开挖实际深度)严禁超载。离基坑边1.2m范围内严禁堆载。

(2)、严禁向坑壁大量排水和用水浸泡基坑四周的土体,应尽量避免地表水流入基坑。

(3)、在施工地下室时,严禁停断抽水的电源,,以防水位回升造成重大损失,后续施工单位应与基坑降水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安全,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不得在原支护体系条件下超挖,否则有可能导致基坑变形过大,甚至出现更大的险情,给工程带来安全质量隐患。

(5)、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应加强变形观测工作。

八、基坑变形监测周期及信息化施工

本工程临近建筑物及基坑周围土体沉降观测工作从降水井开始抽水直至结构施工至基坑回填且降水井停止抽水或抽水出砂率得到完全控制结束。基坑位移观测工作从支护结构施工开始至结构施工至基坑回填结束。

本监测系统可以全面地监测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点及监测仪器均应按相关要求设置,保证其整个监测过程中能正常使用。各变形监测点及各监测仪相应的初始值均应在施工前取得。

监测工作须遵照以下原则进行:

1、降水前期出砂率较大时临近建筑物沉降观测须每天监测一次。

2、土方开挖过程中每整体下挖一层须监测变形一次。

3、土方停挖后初期隔天观测一次,如情况正常,各项观测指标趋于稳定,可每7天监测一次。

4、发现异常情况,须加密监测周期,每天不少于二次。

5、土石方开挖完毕,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期间,情况正常时,每周观测一次,地下二层施工完毕后,每半个月观测一次,地下一层施工完毕后,每月观测一次。

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监测结果超出预警指标:差异沉降大于3%,基坑上口位移大于3cm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会同相关单位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工程事故,减少损失。

九、信息化施工及预警指标出现后的措施

对监测所得数据,必须立即整理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交由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查。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用监测信息指导施工,以保证基坑开挖能安全地进行。本工程采用分层开挖,每一层土开挖,监测系统都能测到支护边的位移,观测是连续进行的。因此,一般来说,在险情出现以前,监测数据早有反映,完全可以避免险情出现时再来采取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某一部位出现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基坑开挖速度或停止施工。如果监测信息反映出变形,向预警指标发展,则停止施工,加密监测频度,并立即分析原因,采取以下措施:在基坑底部用槽钢或工字钢进行内支撑,内支撑支在相对的坑壁或地面支点上。这样,坑壁在内支撑作用下,向内的位移可以控制住。同时对出现问题的一侧采取机械作业挖土方回填坡脚,直至观测数据趋于稳定为止,观测数据趋于稳定后,及时对支护结构采取加固措施(措施:在桩间可采取增加锚杆,主筋直接覆盖在桩体上,喷射砼形成腰梁,注浆后对土体进行加固,控制变形,然后再开挖)。

2、应急预备方案人员组织措施

(1)、组织程序: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安全员及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以项目经理与安全员为主组成临时抢险部,并立即制定出初步的措施—在报建设、监理及总包单位的同时,积极组织抢险预备组成员进行抢险工作—抢险完成后及时汇报建设、监理及总包单位—做好抢险记录,总结经验。

项目经理:(施工组织时安排)

安全员:(施工组织时安排)

项目副经理:(施工组织时安排)

抢险预备组组长:(施工组织时安排)

抢险预备组组员:(施工组织时安排)

该工程由于在坑下作业较多,所以安全防护是该工程的安全管理重点,为此,我院建立各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的方针、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在施工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

1、凿井施工、土方挖运施工、坑壁喷锚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

2、现场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并设置专职安全员随时检查工地安全生产情况,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反映并排除。

3、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工前项目经理或工程负责人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人,做到安全文明生产有奖,违章必究必罚的规章制度。

4、设备操作人员及电工、电焊工、驾驶员等必须持证方能上岗。

5、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严禁穿拖鞋及酒后作业。

6、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标语。

3、由于ⅩⅩ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本工程地基又以砂卵石为主,因此要重点加强基坑、边坡及喷锚施工的雨季施工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安全工作是一项不能忽视的工作,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关系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首先应使施工人员牢固树立起“不是安全要我,而是我要安全“的信念。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制定各种安全操作规范,做到每项工程开工前要安全交底,施工中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完工后进行安全评比,由安全责任人和安全员组成巡查小组,每天对工地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实行当班责任制。

(2)、加强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库区的防火、防盗工作,要有严格的制度、专人负责安全,建立安全防火、防盗小组,并明确其职责,配备足够可用的消防器材和设施。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如项目经理负责制食堂制度,宿舍制度,出入制度,材料员安全责任制,现场防火制等制度,使每一项工作有具体的人管理,有具体的人负责。

(1)、进场前,道德要对工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要经常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每周星期一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安全活动,班前班后开展安全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特殊工种工人要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操作证,并要求持证上岗。电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3)、加强安全常识教育,树立人人保护自己,自己保护别人的思想,分析事故苗头,清除事故隐患。在进行施工交底的同时,应进行安全交底,各工种人员必须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上岗进行复验和培训。

(1)、所有机械设备等电动工具应装灵敏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

(2)、施工现场严禁电线随地走,所有电闸应有门,有锁,有防漏雨盖板,有危险标志。

(3)、施工用电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的规定,电杆、电箱、电源电线的安装,必须认真检查,达到标准,使用新电源必须先检查后才正式使用,并做好接地线的保养和防雷施工。

(4)、施工现场禁止使用明火,确困需要,必须向工地负责人申请,并采取防火措施,电气焊使用要稚并派专人看火。

(5)、易燃、易爆物要安全堆放,并派人具体保管。

(6)、施工区域必须戴安全帽,工地现场必须有醒目的安全标语,安全达标要求,重点注意事项,提高职工警觉。

(7)、机修人员在施工前对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电设备和施工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不合安全规定的应立即整改完善后方可投入使用。

(9)、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0)、破土开挖前应做好一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检查是否有不安全因素或安全隐患因素存在。

(11)、加强用电安全措施,电器设备的检修及安装,做到一机、一闸、一开关。此项工作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施工用电注意绝缘防水,严禁带电作业,不许片面追求进度,当喷射砼强度未达到规定要求时不得强行进行后续施工。

(12)、施工现场应严格控制水源,必须设置必要的消防灭火装置,对现场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消防教育,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13)、施工中如遇地下管线,应立即报告施工负责人,经有关人员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4)、加强基坑安全监控。随时检查现场土层参数及坑边荷载变化情况,进行计算书的信息化验证即检查计算书中的参数与现场的吻合情况,若现场条件已改变,应及时验证计算书,以便作出相应的补强措施;坑边荷载设计值10KN/㎡;在离基坑1.5倍范围内堆荷载不得超过上述设计值,且不得产生较大的动荷载,在允许堆放荷载的地方也不得过于集中;在现场设置水平与沉降观测点,基坑开挖过程中24小时专人监控,基坑护壁完成后一月内每三天观测一次,待变形稳定后可采取每月一次。

(15)、施工现场门卫认真把关,与施工无关的闲杂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工地,有事进入工地者,门卫必须认真作好记录,并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16)、在施工期间,为保证过往行人及现场内施工人员的安全,结合本工程周边围墙较近的特点,在基坑四周搭设钢管栏杆,保证过往人员的安全。

(17)、工人进场后,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不得损坏周围居民的财物,不得惹事生非,注意搞好周围居民的关系,确保一方平定。

(18)、由于现场周围居民较多,施工车辆开行时,要放慢速度,随时注意安全。现场土方开挖时,专人指挥安排车辆运输,这样可使运渣车的有序来往,以便保持周围道路通畅。

(19)、在四周围墙上,要挂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随时提醒周围居民要注意安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1)、所有电器线路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有关规定敷设。供电电缆应沿道路边或建筑物边缘进行设置,并宜沿直线敷设;转弯处和直线段每隔20m处应设电缆走向标志。电缆直进时,其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2~0.7m;电缆下穿时,上下应铺以软土或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100mm,并应盖砖保护。低压电缆(不包括油浸电缆)需架空敷设,其架空高度不应低于2米。接头处应绝缘良好,并应采取防水措施。电缆直埋时,电缆之间,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

(22)、锚杆施工前,应事先弄清四周建筑物的距离和障碍物,查清地下管网,线路敷设和埋藏物后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方能施工。

(23)、各工种作业人员操作前,应先检查工作面、相邻和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若发现险情应立即上报,采取可靠措施后方能工作。

(24)、下吊物品时,机具必须稳定、牢固,严禁超负荷作业,坚持“十不吊”。严禁吊物下或护壁工作范围内站人,各种作业人员,操作前,应先检查工作面,相邻和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若发现险情,应立刻上报,采取可靠措施后,方能工作。

(25)、支护桩第一圈护壁应高出地面10~20cm,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得低于60cm。

(26)、桩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抓梯,井下作业人员上下孔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7)、工地安全用品应配备齐全,挖孔施工中,井上井下人员应密切配合,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装土不应过满提升要平稳,孔口周边弃土要及时清理,以防土石块掉入孔内造成人员伤害。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28)、加强用电安全措施,电器设备的检修及安装,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施工用电注意绝缘防水,严禁带电作业,孔内照明采用36伏低压防水带罩灯。

(29)、当桩孔较深孔内作业时,应有专门的送风设备,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是否有毒气体,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30)、不许片面追求挖孔进度,当护壁砼强度未达到规定要求时不得强行拆模。

(31)人工抬动钢筋时,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递钢筋时,不得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钢筋堆放要稳拿轻放,理顺,分散堆码,并分品种按规格堆放稳当,防止倾倒、塌落、回弹伤人。

(32)、进场机械、车辆须经专业人员检修后方才运行。

(33)、挖土过程中经常检查基坑边的稳定性,必要时支护加固后,方才可以进行土方机械作业。

(34)、辅以人工修整边坡,保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35)、开挖到设计标高以上300mm时,通知甲方,设计和土建施工单位验槽后再定收底。

(36)、车辆进出场地设门岗检查口,以清洁车辆达到市环卫要求。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总平面及工程特点绘制具体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各阶段的施工总平面图应做到现场材料堆放布置合理,现场施工用电、用水布置合理,现场排污、排水畅通合理、施工道路畅通。垂直运输布置经济合理。尽量做到生活设施与生产分开,互不影响,在各阶段的施工中,严格按照各阶段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场总平面进行管理。

1、组织保证上,项目上设立现场总平面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亲自挂帅组长,组员包括材料管理人员及操作班组长,以便在管理上协调一致。

2、建立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如现场材料布置管理办法,钢筋房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职责分明。

3、现场材料、周转材料的堆放必须根据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堆放,其中现场材料的布置堆放由现场材料员根据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协调布置。

5、加强对施工道路的管理,随时对施工道路进行修理,保证道路的畅通,特别在雨季,做好道路的排水工作,保证材料的进场。

6、现场用水、用电管线的布置必须根据施工平面图进行布置,现场电工每天应对现场的各个配电箱进行检查,做好记录,每隔半个月应对所有的线路进行一次检修,发现损坏的电器应立即换掉,加强对现场水、电管线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穿越道路的水管、电线应达到规范的埋置的深度,平时应加强保护。

本工程施工是否文明,直接影响到我公司的形象。在施工过程中,一定做到不打扰附近居民,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成立项目部文明施工小组,制定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精度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施工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共同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的宣传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精神,增强文明施工意识,自觉文明施工,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5、坚持文明施工检查制度,各施工队每周至少一次自检,每月不少于一次检查评比。此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随时组织检查。

6、服从城市环卫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按照建设部15号令和ⅩⅩ省文明工地12条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和管理。

1、项目所有进场的操作班组签订文明施工合同,并加强对班组的教育,使人人都养成文明施工的良好习惯。

2、按照文明施工及有关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班组施工过程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到奖罚分明。

3、施工现场与公共场地及居民点等实行隔离管理,修建施工围墙,在围墙外侧修建排水沟,防止污水流到公共场地。

4、施工运渣车辆采用环保型封闭盖板车,以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土石方不掉落,保证路面整洁。另在施工作业通道出口设置洗车槽,驶出现场的机动车辆必须在工地洗车槽内冲洗干净才能上路行驶,保证运输过程不污染市容环境。

5、门口设置一个高压水龙头进行洒水工作,保持周围环境不受泥尘污染。

6、现场办公室及工棚设施合理、方便、整齐划,工程一开工,文明施工的宣传标语就要同时悬挂。

7、严格控制施工占用范围,搭设临建、停放机具及材料堆放等不得占用施工范围外的用地。

8、施工场地两侧沿线设置排水沟天津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工程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场地内设置横向排水系统,将现场内的积水排到沉淀池内,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大面积积水。污水未经处理,绝对不允许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9、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总平面布置所指定的区域范围分类堆放,材料转运堆放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专人清扫,加强对工人“落手清”工作的教育,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人,真正使每个班组做到完工场清。

10、在场内适当位置设置宣传教育栏,进行文明施工、安全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11、施工现场防火、用电安全、施工机械及泥土外运,散体物料运输等某雨水泵站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禁止违章行为。

1、工地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分工责任,搞好综合治理工作。

2、进场人员按公安及有关部门规定,办理手续,岗前培训及安全、纪律法制教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