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客专某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沪昆客专某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8.36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沪昆客专某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混凝土拌合之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工具、使用材料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正常连续进行。采用电脑控制的强制式搅拌站进行混凝土拌制。

开盘前按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调整配料系统,拌制中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和称量,并在微机上作好记录。混凝土拌合物配料的自动计量装置,配料允许误差:水、水泥、减水剂为±1%;砂、石为±2%。

投料顺序:砂、石→水泥、矿物掺合料(矿粉、粉煤灰)→水、外加剂,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冬期投料顺序更改为砂、石→水、外加剂→水泥、矿物掺合料(矿粉、粉煤灰)JCT2330-2016 水泥窑用铝碳耐磨砖.pdf,搅拌时间延长50%。

夏季炎热混凝土使用现抽取的冷水拌制,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冬季搅拌时,将搅拌用水加热至60℃,以提高混凝土温度。

除搅拌站按砂、石含水量进行的拌合用水量调整外,混凝土浇筑现场严禁加水。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6~20cm,含气量控制在2%~4%。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混凝土有关性能(如坍落度、和易性、保水率)的试验与观察,前3盘每盘测定坍落度和含气量,稳定后每20盘测一次。

混凝土采用搅拌运输车与混凝土输送泵配合运输。在泵送时,高性能混凝土因强度等级高、粘度大,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吸入效率低,泵送阻力大,泵送困难,易出现堵管爆管现象,长时间高压泵送,则会影响混凝土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输送时,起始水平段泵管长度不小于15m,尽量减少泵管弯头数量及缩短泵管长度以减小泵送阻力,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在60分钟内泵送完毕,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冬季气温低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加套保温套。夏季气温较高时,输送管路用湿海绵包裹。

浇筑使用布料机配合输送泵浇筑,配专人指挥布料机布料,使混凝土倒入合理准确的位置,保证布料准确均匀,布料机输送管路出口不与模板和钢筋直接接触。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次成型的浇筑方法。混凝土分段不大于2.0m,混凝土分层高度30cm,不集中布料。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以插入式振捣棒与附着式振动器相结合的振捣工艺,不漏振、不过振,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空洞、蜂窝麻面,保证混凝土密实,特别注意加强倒角、钢筋密集部位及各部分交界面的振捣。插入式振捣棒操作时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平拉,不漏振,谨防过振;振捣棒移动距离不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振捣严格做到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面以下50mm左右。振捣时为保证结构预应力孔道及各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准确,严禁触碰成孔胶棒及各种预埋管、预埋件。梁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指定了专人值班监视振动器运转情况和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发现螺栓和支撑等松动时,立即紧固;漏浆处及时处理;预埋件和钢筋偏移时及时校正。

本地区夏季炎热,浇筑避开中午、下午的高温时间,尽量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傍晚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输送管道以海绵包裹,并浇冷水以降低混凝土输送管道温度。混凝土连续、快速地浇筑,尽量缩短混凝土出机后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坍落度损失。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超过30℃。箱梁浇筑腹板时,以竹胶板将桥面覆盖,防止混凝土粘在顶板及翼缘板模板上干燥后形成硬结,影响梁体外观。顶板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压面,以消除混凝土表面的干缩裂纹。

冬季气温低,尽量在一天中气温高的时段进行浇筑。浇筑时,模板温度控制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10~30℃。

加强混凝土养护,避免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纹及干缩裂纹。

夏季气温高,顶板混凝土初凝后,以湿海绵覆盖顶板混凝土上表面,并每2小时对海绵洒水1次,保持海绵充分湿润。顶板上表面洒水养护保证14天以上。箱梁箱室内底板上表面采用蓄水养护,浇筑过程中将梁底泄水孔临时堵塞,底板混凝土终凝后向箱室内蓄水。加强梁体测温工作,向箱室内鼓风以利于箱室内散热,必要时向预应力孔道内注水以控制梁体芯部温度过高,梁体芯部温度不超过60℃。梁体拆模后及时向梁体表面及箱室内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开裂。自然养护时,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自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少于14d。

冬期施工或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时采用喷涂养护剂养护。梁体测温使用全自动测温仪测量,每1个小时测温一次。若芯部温度超过60℃,各部位温差超过15℃时,测温人员及时通知现场领工员和班长采取应急措施。

11.3.3.2.路基施工

1)地基处理: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全面铺开;充分利用CFG桩基试验成果,加强CFG桩基钻孔和灌注混合料过程工艺监控,杜绝“二次断桩”现象;采用无损检测对CFG桩基进行完整性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本体填筑施工。

2)路基填筑施工:严格填料筛选和检验、土质改良试验和检验;实施试验段先行,取得有关工艺参数后大面积施工;严格控制填土压实密度,特别重视路基过渡段的施工,对于边角部位采用小型机械配合碾压、夯实;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施工采用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合设备集中拌合,摊铺机铺筑。

3)基床表层施工:先进行摊铺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大面积施工,保证级配碎石厚度达标、密实。

4)基床表层防水层施工:先进行摊铺工艺和渗漏性能试验,取得工艺参数后再大面积施工,保证防水层厚度达标、密实。

5)相关工程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电缆沟槽、电缆过轨管以及线间集水井等相关工程施工严格控制对基床表层的扰动与破坏。

11.3.3.3.桥梁施工

1)基础施工:采用先进钻孔设备和工艺,开工前先进行桩基施工工艺试验;严格钻孔过程控制,保证成孔质量;强化混凝土灌注过程监控,保证灌注质量;落实侵蚀地段混凝土抗侵蚀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无损检测,评价桩基完整性;做好桩基综合接地埋设工作,确保接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做好承台钢筋布置和接茬钢筋埋设工作,保证承台混凝土与桩基和墩身连接牢固。

2)墩台施工:控制好模板刚度、平顺度、拼缝大小;按规范工艺进行混凝土灌注,落实侵蚀地段混凝土防侵蚀措施;做好墩身综合接地埋设工作,确保接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准确控制墩帽预留锚栓孔位置和深度,杜绝“二次修凿”现象;做好墩身混凝土降温防裂措施,完善墩身养护工艺,保证养护时间,减少表面裂纹。

3)箱梁预制:采用大型整体钢模,厂(场)制梁的模板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液压系统,现浇梁采用整体钢模,提高模板拼装效率和精度;严格钢筋绑扎工艺控制,实行分块绑扎、整体吊装连接;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采用厂制高性能混凝土垫块或高性能塑料垫块,保证梁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耐久性能要求;准确控制预应力钢筋位置,保证预埋管道材质和位置;严格混凝土灌注工艺控制,从原材料、入模温度、含气量、浇筑顺序等方面控制混凝土灌注质量;强化梁体养护工作,采用先进、可行的养护工艺,控制养护温度及变化速率;准确测定管道摩阻力,保证施加的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严格梁体徐变上拱变形控制,保证线性变化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现浇梁质量控制要求

支架搭设前进行工况检算,确保支架安全。支架搭好后,对支架按荷载的1.1倍进行预压,立模时设置预拱度。

预应力按初张拉和终张拉进行,初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张拉完后方可拆内模和侧模,终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龄期不少于10天后进行。预应力值以油压表读数为主,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终张完成后方可移动或拆除支架。

5)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施工

做好桥梁施工期间的监控与监测,确保桥面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每节段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张拉预应力时除满足张拉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外,且必须保证梁体混凝土龄期大于5天,减少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管道注浆要严格按工艺施工,防止管道内出现空洞。

⑴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到桥面系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杜绝“重主体,轻附属”的思想,从组织机构、技术手段、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方面,保证桥面系工程质量创优。

⑵桥面系施工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超前策划、精心设计,分解目标,确定标准。项目经理部将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重点控制预制件的结构尺寸和颜色标准一致。全桥必须进行测量放线,各个安装工序必须有验收标准和检验手段,操作人员施工前要进行认真培训,熟知施工操作工艺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⑶按设计和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施工工艺设计,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源头把关,过程控制,通过工序的质量来保证总体质量。首件要验收总结,各道工序要验收,预制构件要一次成型,严格出场检验制度,加强挡砟墙、竖墙、防水层和保护层的现场浇筑和养护,加强预制构件的成品保护,桥面系位置准确,结构尺寸控制要严。

⑷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色泽一致,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

⑸做好中线、水平控制,全桥直线段平直,曲线段圆顺,过渡自然。

⑹精心策划,精心施工。从桥面系模板的设计加工、构件的预制养护、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施工、防撞墙和竖墙的浇筑、遮板和栏杆的安装,到成品保护,各道工序均制定具体的施工措施。

⑺桥面系工程的施工,达到“四线、一面、一光洁”的效果。

四线:防撞墙顶面、棱角一条线;遮板顶面、棱角、下缘一条线;栏杆一条线;盖板界线一条线。

一面:电缆槽盖板铺设后顶面和遮板上口一个平面。

一光洁:混凝土外观整洁,大面平整,颜色一致,棱角分明,无漏浆砂面,无硬伤掉角,无污染、无脱皮开裂。

⑻切实解决好接口界面处的差异,保证标准一致。做好桥台和梁部、箱型梁和其它连续梁型、线下墩台和线上桥梁、桥梁主体和四电作业、桥梁施工和轨道施工的衔接。

11.3.3.4.隧道施工

1)开挖: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坚持先预报后开挖的施工原则;强化爆破设计,严格控制超欠挖;将变形观测纳入工序管理,及时进行量测分析,指导施工。

2)支护喷锚:严格按设计要求布设支护杆件;保证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厚度;二次衬砌及时跟进。

3)防水层:采用双缝焊接工艺,保证焊缝密实和宽度,对焊缝进行渗水试验;防水板按断面横向一次整体铺设、纵向搭接密贴;采用无钉挂设方式与围岩或喷锚混凝土层连接,禁止采用“射钉”挂设,保证防水板铺设平顺、不渗不漏。

4)混凝土衬砌:采用整体台车或大型模板,减少模板拼装次数和接缝,提高衬砌混凝土整体性能;按规范工艺进行混凝土灌注,落实侵蚀地段混凝土防侵蚀措施;采用雷达检测仪器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保证衬砌厚度、密实度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精确定位接触网槽道;做好隧道综合接地埋设工作,确保接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11.3.3.5.轨道施工

轨道工程施工前,须对线下桥梁、路基、隧道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评估,合格后方可进行轨道工程施工;轨道板生产质量控制以工装配备和工艺过程控制为重点,落实驻场监造和出厂成品检验;采用成套机械和模块标准化的无砟轨道施工,保证轨道板的精确定位;引入精测网坐标和高程系统,布设轨道铺设测量网,保证轨道各项指标满足高平顺性要求;严控CA砂浆的原材料、工艺和工装;实行道岔生产、铺设的专业化和调试的工电集成化。

11.3.3.6.浆砌工程施工

路基、桥涵、隧道工程中采用片石和砂浆砌筑的支挡或防护工程均要加强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片石材质和强度符合设计,砂浆拌合采用机制搅拌;采用分层坐浆砌筑法,砂浆饱满,禁止“灌浆砌筑法”;反滤层要随砌体一起填筑,做到边砌边填,禁止“事后灌注”;推行勾凹缝工艺,采用专用勾缝器进行施作,保证勾缝密实、平顺美观;采用标尺进行沉降缝宽度、垂直度控制,保证缝宽一致、上下垂直,填塞材料符合设计,木板或麻絮等填塞材料先进行沥青浸泡,再进行填塞或预埋;采用PVC管或木制圆棒进行泄水孔孔径控制,做到里高外低、里外通直、排水畅通。

11.3.4精密测量控制要点

建立平面、高程精密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按三级线路布设;高程控制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CPⅠ、CPⅡ控制网施工复测、CPⅢ控制网的测设、无碴轨道基准点、重点桥隧施工控制网由具有一级测量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测设;施工测量与同级或高级的控制点联测闭合。测量单位制定施工测量方案,确保测量质量。

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11.3.5沉降及变形观测与评估

建立路基、桥涵、隧道结构统一的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管理体系。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项目经理部架子队根据设计方案,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元器件的埋设、观测设施的保护以及观测工作。设立相应工作组,专人负责,对沉降观测和评估工作实施专项管理。

确保沉降及变形观测数据有效。从路基、过渡段、桥涵和隧道等结构物开始施工起,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要求,及时做好观测元器件埋设和系统观测工作,规范观测资料管理。

及时组织开展阶段评估。根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进展,及时对沿线各段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和工后沉降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路基、桥涵、隧道结构物沉降变形经评估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工程施工。

11.3.6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1)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

2)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主要由沉降观测资料表、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控制点与观测量、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观测记录本(薄)、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等组成。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专项施工方案在路基面观测第三个月末、六个月末及无砟轨道铺设前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将每个断面(点)的路基面、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报送评估单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