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某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沈阳市某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52.09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沈阳市某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基础部分为筏板基础,其厚度分别为0.9m、1.1m、1.8m,其中1.1m和1.8m厚度为大体积混凝土。

为有效地控制和保证基础的力学性能,故编制此施工方案。

①混凝土浇灌前,现场根据底板混凝土总量和浇筑计划与商品混凝土公司共同作好商品混凝土进场计划和现场准备计划,确保混凝土连续供应DB23T 2791—2021 浅覆盖区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技术要求.pdf,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②排出管理人员值班表、劳动力轮换计划表,为保证底板防水混凝土的连续浇筑,组织操作人员分成三班轮换,24小时连续作业,每班安排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值班。每班主要人员安排如下:

混凝土工20人,平工20人,木工20人,抹灰工15人,架工20人,钢筋工15人,电工3人,机修工2人,试验工2人,材料工3人,共计120人。

③对施工所用机械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并做好备用措施,避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现场配备一台发电机备用,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④编制详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明确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方向,工长、技术负责人对操作工人从施工顺序、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⑤注意收集近期天气资料,加强与气象台联系,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施工。

(一)混凝土需用量计算

一期地下室底板根据混凝土不同厚度分成两个施工区进行施工。Ⅰ段(塔楼部分)底板厚1.8m,Ⅱ段(停车场部分)底板厚0.9m和1.1m(1.1m厚的筏板位于4C楼和5#楼之间的部分),总混凝土量约为22000m3。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一次连续浇筑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0.5m。

Ⅰ区分为三大块,3号楼、4号楼、5号楼的地下室地板浇筑各自分开。3号楼混凝土浇筑顺序从(1)轴向(29)轴推进,4号楼混凝土浇筑顺序从两头(1)轴和(69)轴向中间浇筑推进,5号楼混凝土浇筑顺序从(1)轴向(29)轴浇筑推进。按照下层混凝土进入初凝前(2小时)必须覆盖上层混凝土的原则,以免产生冷缝。以单向浇筑面积最大的5号楼为例,每层浇筑厚度为30㎝,每小时混凝土需求量

P=55.512×17.882×0.3/2

故每小时需混凝土量不小于138m3。每天不间断施工24小时,Ⅰ段混凝土计划3天完成。

Ⅱ区混凝土浇筑根据后浇带位置分区浇筑,总体的浇筑顺序由(T)轴向(A)轴推进。按照下层混凝土进入初凝前必须覆盖上层混凝土的原则,以单块浇筑体积最大的1.1m厚度的5#楼旁车道位置为例,每层浇筑厚度为30㎝,每小时混凝土需求量

P=33.4×26.881×0.3/2

故每小时需混凝土量不小于135m3。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Ⅱ段混凝土计划3天完成。

每一浇筑带内混凝土采取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斜面坡度控制在1:6~1:10之间,浇筑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0mm向前推进,直至浇筑结束。具体浇筑形式如下图。

泵送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

1—泵管;2—振动器;3—临时隔挡板或钢板网;用短筋固定;4—浇筑方向;5—振捣方向

操作时必须注意,控制流淌坡度,以保证每层混凝土之间间隔浇筑时间控制在2h内。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采用JDC建筑电子测温仪和JDC测温线。

H—K5轴1.1m厚区域布置9个测温点。

3#楼布置9个测温点,在电梯井附近布置1个测温点,在另外两个平石应力产生集中区成斜线对称布置8个测温点。4A、4B、4C均在电梯井附近布置1个测温点,在其他区域布置7个测温点。5#楼在电梯井位置布置2个测温点,其余平均布置6个测温点。共计50个测温点。其中1号、10号、18号、26号、34号、35号点布置在电梯井附近。

测温点布置如下图(图一)

电梯井附近测温点剖面图(图二)

由于本工程底板大部分厚度为1.8m,水化热的峰值温度出现在混凝土板中部,为了达到测温控制的手段,又不影响底板混凝土抗渗的工程质量,所以在每点测温部位只设置中、上两个测温热敏元件。

各测温点在其底板厚度中部布置一个测温热敏元件,混凝土板表面以下50㎜布置一个测温热敏元件,热敏元件不得与钢筋接触。在电梯井附近位置按上、中、下布置。混凝土外表用1m测温线连接热敏元件防止混凝土表面测试,用酒精温度计校核。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覆盖后每2—4小时测温一次,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速度,逐步增加测温次数,直到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大峰值(大约在覆盖后45小时左右)后,再逐步增大测温时间间距。

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并根据测温数据描绘温度曲线。随时注意水化热温度,并根据测温数据描绘温度曲线。随时注意水化热温度峰值出现及混凝土内外温差值,注意采用蓄热保温措施,当出现温差超界情况时,测温人员负责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监理和业主采取紧急增加保湿保温措施。测温时间以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以及表面和大气的温差均小于25℃为准,降温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温差应力产生裂缝。

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保温塑料薄膜和干麻袋等准备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的保温保湿覆盖,并与测温负责人保持随时可联系状态直至测温结束。测温单位人员及时将测温数据信息提供给施工单位。施工测温在终凝覆盖后2—4小时后即开始测温,在测温期间如施工作业,必须保持保温保湿覆盖不受影响的条件下进行。关于施工与保温保湿之间的问题现场施工人员需与测温人员联系、商榷。在测温期间,施工吊物切记不得压盖测温点位,以免压坏测温触点,影响测温。在测温期间,不得向覆盖薄膜下水,降温速度不宜过快。

(1)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混凝土接触面的浮浆及松散混凝土剔除干净,用水冲洗,充分润湿,并铺以50mm厚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确保接头严密。

混凝土的振捣采取分层振捣,定点振捣,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不得漏振,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间隔不得大于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6小时左右)。

(3)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本工程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坡角坑底,由此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沿地下室基坑长方向上做成1/1000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顺垫层坡度流向基坑西面,此时可用潜水泵抽出流入坑外明沟内。少量来不及排出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起点至基坑顶端,此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另一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形成集水坑,随着浇筑混凝土的推进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成水潭,此时可用潜水泵将集水排至坑外明沟。具体浇筑形式如下图。

1—混凝土浇筑方向;2—泌水;3—出水口;4、集水井;5—软轴水泵

(4)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5h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靠尺抹平,在初凝前(本工程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小时)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抹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浇筑完毕12小时内覆盖两层双层麻袋,并加盖塑料布一层。

(5)底板标高的控制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准仪抄平,在底板上下层钢筋间的钢筋支撑铁上焊50×50×3mm的铁件,形成1.5~2m的水平控制网,短筋顶部涂红油漆。施工时用铝合金扁管赶平并收光,以铁件顶部控制板面水平标高,严格按标高找平,标高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表面平整度不得超过5mm。

坪岗大桥施工组织设计(6)底板外墙、积水坑等特殊部位混凝土浇筑措施

底板外墙混凝土与相邻底板混凝土同时一次性浇筑完毕,浇筑高度为500mm。浇筑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上翻,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振捣密实。为保证相邻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平行,电梯井、积水坑等加深部位混凝土可适当提前浇筑,浇筑时必须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浇筑层厚度,特别要注意防止混凝土上翻和模板上浮,坑内上翻混凝土和泌水必须及时清理,混凝土振捣密实。

(7)底板混凝土保温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终凝前再压抹面,防止塑性裂纹。在混凝土未发白之前,即覆盖一层保温、保湿严密的黑色塑料薄膜,塑料膜搭接20㎝以上,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在其上盖一层干麻袋,遇下雨时,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持麻袋干燥状态。

(8)底板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由于底板混凝土施工时间在5月中,混凝土浇筑完毕必须加强保温养护工作。混凝土进入初凝后采用双层黑色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间隔一层草垫封闭,浇水养护,浇水养护不少于14个昼夜,养护期内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在混凝土养护浇筑3~4天后,按以往施工经验,混凝土内部温度会发生陡降,按有关规范规定应控制在5℃/天以内,在这期间将加强测温,若测温记录仪显示内部温度陡降超过5℃/天以内时,采取加盖保温材料,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趋缓,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9)施工前注意近期天气预报,避免在下雨天气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外墙装饰的手动吊蓝施工方案,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养护早期要特别防止突然降温对基础混凝土的破坏,准备好保温覆盖材料,24小时内上人养护时应铺垫木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