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90.1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贵州创艺华夏高层综合楼

该工程位于贵阳市神奇路与青云路之间,距离神奇路及青云路人行道均为5.0米,东面靠纪念塔大剧院的市政道路,西面紧邻圣沣酒店。基坑支护由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拟建建筑规划用地面积9501.1㎡,总建筑面积57288.28㎡,地下室设计3层,层高从上至下分别为6.0m、4.2m、4.2m。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1056.90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42.50m。基坑开挖后将形成14.4m深的基坑边坡,北侧边坡AB段长112.0m,西侧边坡AE段长50.0m,东侧边坡BC段长19.7m,南侧边坡CD段长71.6m,DE段长60.4m,边坡总长度为313.70m(边坡各区段划分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基坑按照各区段与周边环境位置的不同要求,设计方案分别为: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东侧紧邻纪念塔市政道路,西面距离圣沣酒店31.6m,基坑紧邻市政道路,距离基坑边坡约1.0m处有电缆管道,南侧紧邻青云路且紧邻路边有一直径为600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北侧AB段紧邻神奇路高层施工组织设计范本,人行道下1.85米处有电缆、排水及煤气等管网。

该拟建建筑物为一级安全等级的临街高层建筑物,基坑开挖后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对临近道路、建筑物、管道、电网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该基坑由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基坑边坡设计支护,采用冠梁+短桩+锚杆+喷浆支护设计系统进行支护。

4、基坑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中南勘察设计院贵州分院提供的《创艺华夏高层综合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地质构造地处贵阳向斜东翼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上覆为第四系土层,下伏岩石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岩,层理岩体微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倾向240°,倾角17°。具体场地14.4m以内的岩土层分布大致如下: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1。

表1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1、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创艺华夏高层综合商住楼基坑边坡支护设计》;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三、边坡监测的目的及内容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1.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1.2、确保四周紧邻城市建筑、市政道路、电讯、管网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受影响,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稳定性,不发生任何安全隐患。

1.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设计图纸的规定需要进行地表位移和桩的变形进行监测,结合业主对施工监测工作的要求,对以下方面进行监测:

2.1、地表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是对四周的市政道路人行道的沉降变形观

测,沿着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布置监测点,监测距离的不大于20m,每边监测点的布置不少于3各,共布置17个测点(S1~S17);

2.2、地表土体沉降位移监测:布置同水平位移,点位共用。

2.3、桩体水平位移监测:在冠梁的转角点设置观测点,冠梁中间按每20m设置一个监测测点,共布置16个监测点,(CX1~CX16);

2.4、桩顶沉降位移监测:桩顶沉降布置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点共用。

2.5、锚杆张拉试验段监测: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现场张拉测试及观测。

各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后平面布置图。

四、监测原则及仪器的选择

1.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及变形测量规范的要求组织监测,确定站点及各监测点并永久保护,随时监测是否已被人为破坏,防止监测数据不准确。

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监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1.3、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1.4、明确为工程服务,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图纸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坐标、高层之间的相对关系,在了解总图及设计总说明后认真学习监测规范,及时校对所设置的监测点,查看其相关的监测是否存在矛盾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整改,使监测的方法及数据均能真是反映边坡的变化趋势。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范》,此工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每站高差中误差为±0.3mm。闭合误差为±0.6mm×n0.5。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抗滑桩变形压力传播范围以外,监测点埋设在传播压力内,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破坏或其它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须确保稳定性。

五、监测方法及精度的控制

1、监测方法的基本控制要求

1.1、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本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基坑等级和设计要求、结合施工经验和方法的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1.2、所有观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均经过校准和标定,校准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随时保持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确保监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由于本基坑通视条件较好,不需要设置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按规范要求本基坑的基准点在布设时为不少于3各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其基准点的设置见附图)。

1.4、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正常使用,并定期检查工作点的稳定性。加强对监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以及测设元件的检查,并加强监测仪标的保护外用施工电梯施工方案,防止损坏。

1.5、基坑监测时确定固定的观测人员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设备为同一设备,观测的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准确。

1.6、监测项目的初始值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的平均值作为项目监测的初始值。

2.1、在基坑水平位移时应确保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到影响,所有监测点埋植在抗滑桩顶的冠梁上,不应设置在低洼积水处,并按相关测量规范及规程执行。对精密对中的光学仪器装置,其对中误差不大于0.5mm。

2.2、在位移观测时采用仪器为全站仪监测,为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度,经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观测后,再用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复测。

2.3、具体监测的水平位移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DBJ61T 188-2021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与管理技术规程.pdf,具体桩顶的水平位移监测中误差精度要求见下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