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职业学校实验剧场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文艺职业学校实验剧场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52.45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文艺职业学校实验剧场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

(2)扭剪型高强螺栓紧固:是将专用扳手套在预紧后的高强螺栓上,内套筒插入螺栓尾部的梅花头,然后微转外套筒,使其与螺母对正,并推至螺母根部:接通电源开关,内外套筒背向旋转将螺栓紧固(初拧时先设定好初拧扭矩值),待紧固到设计扭矩时,将梅花头切口扭断;关闭电源,将外套筒脱离螺母,从内套筒弹出梅花头,紧固完毕。

(4)高强度螺栓初拧、终拧标记,终拧螺母转角大体为45°~90°,一般终拧转角以60°左右为宜,如果终拧转动角度大于90°则说明初拧扭矩不足,达不到初拧目的,应进行调整,小于45°则表明初拧扭矩选用大了些。

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图8.2高强度螺栓初拧标记图8.3高强度螺栓初终拧标记

8.2.6螺栓紧固顺序

8.2.6.1高强度螺栓在初拧和终拧时,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应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8.2.6.2一般接头的紧固顺序:应从接头中心顺序,向两端进行紧固。(见图8.4)

8.2.6.3工字梁-柱接头栓群的紧固顺序:即从柱侧上下翼缘→柱侧腹板→梁侧上下翼缘→梁侧腹板的先后顺序进行。

8.2.6.4两个接头栓群的紧固顺序:应为先主要构件接头,后次要构件接头

图7.4一般接头的紧固顺序

8.3高强度螺栓质量保证措施

8.3.1按《规范》规定做好构件预检工作,确保摩擦面表面无翘曲变形、无氧化铁皮、无浮锈、无焊疤、焊接飞溅物,栓孔无毛刺、飞边等不合格部位事前修正处理合格。

8.3.2对进入现场的高强度螺栓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件进行复试,其复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使用。

8.3.3坚持使用临时安装螺栓,保证高强度螺栓自由穿入栓孔。

8.3.4严格按螺栓紧固顺序拧紧螺栓。

8.3.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确保高强度螺栓无漏拧、欠拧。超拧应更换。

8.4高强度螺栓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8.4.1操作者应站在操作平台上或吊篮内进行作业,先将安全带挂套在稳固的构件上或专设的防坠保险绳内,然后才能进入吊篮中作业。

8.4.2在吊装梁时,高强度螺栓按节点螺栓数量装入帆布桶中,并悬挂在梁端,随梁起升到位,避免螺栓临时传递中失落伤人。

8.4.3组装钢构件和连接板时,严禁用手插入连接面或探摸螺孔。取放连接板和垫板时,手指应放在板的周边。

8.4.4使用扳手的扳口尺寸应和螺母尺寸相符,高空使用扳手时应系防坠绳。

8.4.5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后梅花头应回收到随身携带的工具包内,不得随意丢弃,以免伤人。

8.5高强度螺栓成品保护

8.5.1结构如在防腐区段(如酸洗车间)应在连接板缝、螺栓头、螺母、垫圈周边涂抹防腐腻子(如过氯乙烯腻子等)封闭,面层防腐处理与该区段钢结构相同。

7.5.2结构防锈区段,应在连接板缝、螺栓头、螺母和垫圈周边涂红丹漆封闭,面层防锈处理与该区段钢结构相同。

9.钢结构连接节点安装焊接工艺

对于施工图中要求焊接的地方进行焊接

9.2.1栓-焊混合节点中,梁的腹板应先栓后焊,以便栓孔的对准和摩擦面的贴紧,确保栓接质量。

9.2.2栓接摩擦面要保持干净、无锈、无油漆和油污、无划痕等。栓接时先用销钉穿孔定位,然后上30%的普通螺栓,再安装高强度螺栓,高强度螺栓应初拧达到50%的扭矩值,再终拧到规定值。

9.2.3钢构架的焊接应先焊下翼缘,后焊上翼缘,以减少角变形。

9.3.1安装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9.3.1.2应针对该工程中数量较多的或具有代表性的接头形式进行相应焊接方法的试验及工艺评定。焊后外观及超声波检查合格后取样进行力学和宏观酸蚀试验,证明全部试验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

9.3.1.3采用的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设备性能良好。清渣、气刨、焊条烘干保温等装置应齐全有效。

9.3.2手工电弧焊及CO2气保焊焊材和设备

9.3.2.1焊条应在高温烘干箱中烘干,低氢型焊条烘干方法为:焊条在高温箱中加热到380℃后保温1.5h,再在高温箱中降温到110℃后保存。使用时从烘干箱中取出应立即放入110—120℃的焊条保温筒中,随用随取,焊条由保温箱(筒)取出到施焊的时间不宜超过4h,不符合此项要求时应重新烘干后再用。焊条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9.3.2.2焊丝包装应完好,如有破损而导致焊丝污染或弯折、紊乱时应部分弃之。

9.3.2.3CO2气体纯度应不低于98.9%(体积比),含水量应低于0.005%(重量比),瓶内高压低于1MPa时应停止使用。焊接前要先检查气体压力表的指示,然后检视并调节气体流量(20—80L/min)。

9.3.2.4焊机电压应正常,地线压紧牢固,接触可靠,电缆及焊钳无破损,送丝机应能均匀送丝,气管应无漏气或堵塞。

9.4安装焊接程序及一般规定

9.4.1焊接一般规定

9.4.2.1焊前检查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及错口量,坡口内和两侧的锈斑、油污、氧化铁皮等应清除干净。

9.4.2.2装焊垫板及引弧板,其表面清洁程度要求与坡口表面相同,垫板与母材应贴紧,引弧板与母材焊接应牢固。

9.4.2.3焊接:第一层的焊道应封住坡口内母材与垫板的连接处,然后逐道逐层累焊至填满坡口,每道焊缝焊完后,都必须清除焊渣及飞溅物,出现焊接缺陷应及时磨去并修补。每道焊接层间温度应控制在120~150℃,温度太低时应重新预热,太高时应暂停焊接。焊接时不得在坡口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9.4.2.4遇雨、雪天时应停焊,构件焊口周围及上方应有挡风、雨棚,风速大于10m/s时应停焊。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应按规定采取预热和后热措施施工。

9.4.2.5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24h以后,进行焊缝探伤检验。

9.4.2.6焊工和检验人员要认真填写作业记录表。以便对焊接质量提供可追溯性。

焊丝伸出长度:约20mm,预热温度60℃、层间温度60-100℃。

9.6.1焊接中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施工设备、材料、工艺、气候、质量安全等方面要严格控制。对施焊人员要进行严格技术交底遵照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指导书施焊。

9.6.2焊接时母材的层间温度应控制在100~150℃左右,温度太低时重新预热,温度太高时暂停焊接。

9.6.3焊接时不得在坡口外的母材上引弧。

9.6.4焊剂使用前必须按其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焙。

9.6.5焊丝必须除净锈蚀、油污及其它污物。

9.6.6CO2气体纯度不得低于99.9%(体积比),含水量要低于0.005%(重量比),瓶内高压低于1Mpa时停止使用。

9.6.7雨雪天气,在露天焊接,如构件焊接区表面潮湿或有冰雪时,必须清除干净,方可施焊。

9.6.8氧气、乙炔气、CO2气瓶口的控制表,一个保温防冻套,确保气表正常运行。氧气、乙炔及胶管冻结时,不能用物体打击或用明火对其加热,应放入热水盆或用蒸气加热解冻。

9.6.9本工程暂定焊接时间为8:30~16:00,如晚上要施工应匹配照明灯。

9.7安装焊接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9.7.1.1焊接设备外壳,必须有效地接地或接零。

9.7.1.2焊接电缆,焊钳及连接部分,应有良好的接触和可靠的绝缘。

9.7.1.3装拆焊接设备与电力网连接部分时,必须切断电源。

9.7.1.4焊工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胶鞋并应保证干燥和完整。

9.7.1.5焊机前应设漏电保护开头,即“一机一闸”制。

9.7.1.6焊接机械应放置在防雨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交流弧焊机变压器的一侧电源线长度应不大于5m,进线必须设置防护罩。

9.7.2防止弧光辐射

9.7.2.1焊工必须戴防护面罩(内镶滤光玻璃)

9.7.2.2在公众场所焊接,须装置活动挡光屏。

9.7.2.3焊接工作场所应该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有良好的照明。

9.7.2.4焊接工作场所周围5m以内不得存在有易燃、易爆物品。

9.7.2.5焊工高空作业时要载安全带,随身工具及焊条均应放在专门容器或布袋中。

9.7.3设备与工具使用要求

9.7.3.1焊接设备和用具应装在专门铁箱内提升到所在楼层上,搁置要稳固,摆放要整齐。分配电箱应设置在焊接设备的附近,便于操作,保证安全。

9.7.3.2气瓶应装在专门的铁笼中提升,笼顶用铁板封闭,以防坠落的物件砸坏仪表。

9.7.3.3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9.7.3.4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头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作空载检查,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

9.8.1焊后不准砸钢筋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操作应采取预热、缓冷措施。

9.8.2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9.8.3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支撑,以防影响构件的垂直度,隐蔽部位的焊接接头,必须办理隐蔽验收手续,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9.8.4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方可清渣。

10.钢结构防腐涂料涂装、检验

(2)钢结构涂装前的表面处理(除锈)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油漆涂装应在钢结构制作安装验收合格后进行。油漆涂刷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将需要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溅物、油污、尘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基面清理除锈质量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涂层质量的好坏。因此涂装工艺的基面除锈质量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要求。钢结构除锈质量等级分类执行《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标准规定。

油污的清除方法根据工件的材质、油污的种类等因素来决定,通常采用溶剂清洗或碱液清洗。

清洗方法有槽内浸洗法、擦洗法、喷射清洗和蒸汽法等。

钢构件表面除锈方法根据要求不同可采用手工除锈、机械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等方法。

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保证涂装质量、施工进度、节约材料和降低成本有很大的作用。常用的涂料的施工方法有刷涂法、手工滚涂法、浸涂法、空气喷涂法、雾气喷涂法。

(4)钢结构涂装施工工艺

环境要求:环境温度应按照涂料的产品说明书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得有结露、水气等;涂装后4小时内应保护不受雨淋。

设计要求或钢结构施工工艺要求禁止涂装的部位为防止误涂,在涂装前必须进行遮蔽保护。如地脚螺栓和底板、高强度螺栓结合面,与混凝土紧贴或埋入的部位。

涂料开桶前,应充分摇匀。开桶后,原漆应不存在结皮、结块、凝胶等现象,有沉淀应能搅起,有漆皮应除掉。

涂装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油漆的黏度、稠度、稀度,兑制时应充分地搅拌,使油漆色泽、黏度均匀一致。调整黏度必须使用专用的稀释剂,如需代用,必须经过试验。

涂刷遍数及涂层厚度应执行设计要求规定;涂装间隔时间根据各种涂料产品说明书确定;涂刷第一层底漆时,涂刷方向应一致,接槎整齐。

钢结构安装后,进行防腐涂料第二次涂装。涂装前,首先利用砂布、电动钢丝刷、空气压缩机等工具将钢构件表面处理干净,然后对涂层损坏部分和未涂部位进行补涂,最后按照设计要求规定进行二次涂装施工。

涂装完工后,经自检和专业检并作记录。涂层有缺陷时,应分析并确定缺陷原因,及时修补。修补的方法和要求和正式涂层部分相同。

构件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踩踏,损伤涂层;并不要接触酸类液体,防止咬伤涂层;需要运输时,应防止磕碰、拖拉损伤涂层。

钢构件在运输、存放和安装过程中,对损坏的涂层应进行补涂。一般情况下,工厂制作完后只涂一遍底漆,其他底漆、中间漆、面漆在安装现场吊装前涂装,最后一遍面漆应在安装完成后涂装;也有经安装与制作单位协商,在制作单位完成底漆、中间漆的涂装,但最后一遍面漆仍由安装单位最后完成。不论那种方式,对损伤处的涂层及安装连接部位均应补涂。补涂遍数及要求应与原涂层相同。

钢结构防腐涂料、面漆、稀释剂和固化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质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

涂装前钢结构表面除锈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铁锈、焊渣、焊疤、油污、尘土、水和毛刺等。当设计无要求时,钢结构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规定。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件。

某大楼工程大体积砼施工方案检查方法:用铲刀检查。

不得误涂、漏涂,涂层应无脱皮和返锈。

检查方法:目光观察检查。

11.钢结构防火涂料涂装、检验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应符合《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14907)的标准规定。所选用防火涂料应是主管部门鉴定合格,并经当地消防部门批准的产品。

防火涂料涂装前,钢结构工程已验收合格,钢结构表面除锈及防锈底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涂装。

防火涂料涂装前,应彻底清除钢构件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物。对钢构件防锈涂层碰损或漏涂部位补刷防锈底漆。并应在室内装饰之前和不被后续工程所损坏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前云南新铜人铜业有限公司铜制品深加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对不需要进行防火保护的墙面、门窗、机械设备和其他构件应用塑料布遮挡保护。

涂装施工时,环境温度宜在5~3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0%,空气应流通。露天作业时应选择适当的天气,大风、遇雨、严寒均不应作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