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路道桥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1、公路道桥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4.2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1、公路道桥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的安全,制定如下保护措施:

1进场后应主动与业主、设计单位、管道所属单位联系,经业主或设计单位进行交底后,现场查明管道(线)埋深、管径、走向、与桩基净距等,对有疑点处组织专人调查挖探,并形成勘察报告,编制详细的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严禁盲目施工而危及管线安全。

2明确管道安全负责人QB/T 5543-2021 硼硅玻璃窑炉余热回收再利用技术要求.pdf,在此基础上设立地下管道埋设位置及走向施工标志并向施工人员交底。

3施工中应认真致细、不得推断臆测盲目施工,派专职安全员旁站监护,开挖作业应派责任心强的路工带领劳务工进行。同时加强对管道的沉降、变形观测,发现异常情况暂停施工,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以便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管道安全。

7.8跨越既有道路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上跨既有道路的桥梁施工期间,为不影响和中断交通,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防护和道路保畅通措施,编制完善的施工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报公路交通管制部门批准并与之签订相关协议。

7.8.1安全防护措施

1本段在跨越公路处均采用大跨连续梁通过,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现浇连续梁基础施工影响既有公路,施工前先用钢板桩防护,之后再进行基础的施工。

2承台及墩柱施工时,施工作业均在施工场地围蔽范围内进行。桥墩施工采取隔离栅栏将道路行车、行人与施标段域进行隔离。

1)为了确保施工和公路行车安全,在采取棚架防护的同时,对梁体进行封闭防护。

2)挂篮顶横梁处设施工作业平台,侧面采用密目网防护。

3)周边防护网:箱梁正前方防护网,用槽钢焊接成网片骨架,骨架上高度超出梁面2m,下高度伸入底平台20cm,里外铺上密目铁丝网,并用3根吊杆悬挂在前横梁上,从上往下每隔1m用钢筋与挂篮固定。在挂篮侧模及两端前端,利用槽钢与挂篮侧模焊接连接并形成骨架,在骨架里外安装密目钢防护网,设置与前方防护网相同,并与前方防护网重叠1m。后侧防护与整修平台,以挂篮模板后端起往后3m,宽度距离箱梁外侧1m范围内,设置防护网进行密封,内设置上中下三层作业平台。底模下端整修平台要密封,对挂篮周边全封闭防护。

4.梁上防护栏:在跨公路的范围内,在梁上或挂篮上焊接防护栏杆,高2m,并20cm长一道,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并在其上安装密目钢防护网,形成梁上防护。

5施工完毕,混凝土临时支墩及边坡填土全部拆除,并恢复原先路面。

施工期间,进出工地的车辆和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管理部门的指令和管理。

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交通线路上布设限速、禁停等标志、标牌,保证车辆行驶有序畅通。

在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规范醒目的交通标志,夜间开启灯光示警标志,布置防护和安全引导设施,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指挥疏导交通,确保行车安全和畅通。必要时,请交警协助管理。

施工前先与有关单位联系,请求配合,查明走向和位置,做到“三不”即:不摸清地下设施位置不施工,影响设施正常运转不施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施工。

7.9保证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

7.9.1安全技术和意识教育

上岗人员必须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针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专项培训,使工人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7.9.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根据工种的特点,组织编制操作规程,并在施工中针对危险点进行专门安全交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

7.9.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从我做起观念”

通过培训学习、安全事故教育、安全检查、工程例会和开展安全月等活动,提高职工对安全的重视,树立“安全第一,从我做起”的观念。

7.9.4危险源识别和监督检查

认真划分危险源,通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监督检查,采取降低危险风险、安全防护、利用技术进步、制订可行的应急方案等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7.9.5遵守国家劳保政策

按国家劳保政策,尊重职工法定作业时间与节假日休息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选购时必须审核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书”,确保防护用品安全可靠。

7.9.6做好日常生活管理,确保人人健康

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保证生活饮用水和食品符合卫生标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注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分休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工地设卫生队,工点配置卫生小药箱,加强施工一线卫生防病工作。

7.10施工风险评估方案及安全应急预案

7.10.1施工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风险评估:在工程实施阶段,工程所在地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火灾、洪水、传染性疾病等自然灾害。将会对队伍驻地、施工人员及工程本身产生一定的损害,根据设计图纸和工地踏勘结果,对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进行了充分估计,提出如下处置方案,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因此而引起的损失。

风险防范: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发生的偶然性较大且难以遇见,施工中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将灾害引起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施工前对工程所在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频率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做到防患与未然;选择施工场地、施工队伍驻地时注意避开泥石流地区,洪水多发区、山体滑坡区、雷区并作好防风、防雷等防范措施;加强队伍流动人员管理,在工地设卫生防疫站,建立疾病预防机制,防止恶性传染病在施工队伍中流传;做好营地及工地的防排水工作,防止雨季洪水泛滥,对施工驻地及人员造成伤害;进行工程及施工人员投保,当灾害发生时获取部分赔偿以减少损失。

为了确保应急救助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效果,研究和制定安全排险救助的技术措施,做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搞好协作和配合。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实战演习,当突如其来的险情发生时,能够指挥得当,应对自如,真正发挥其抢险救助的作用,达到减轻或避免损失的目的。

1)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随时提供救助服务,与现场附近医院及时联系,以确保突发疾病和受伤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2)聘请专业救护人员,对职工进行自救和急救知识的教育,添置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5)项目部从各工班中抽调30名精干人员组成抢险小组,由一名副经理任组长,做好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并负责突发的抢险工作。

6)必要时调动社会援助力量投入抢险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1)储备一定数量的钢筋、水泥、钢管、黄沙、草袋、编织袋、方木、钢支撑等材料及潜水泵、注浆泵等设备。抢险救援物资数量详见表。

(2)配备担架、绷带等急救医疗设备。

(3)起重机、吊车和类似设备均应装有超载报警装置。

(4.)现场将办公区、生活区、仓库、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经消防部门的检查认可,同时经常抽查,保证性能完好。

(5)现场配备抽水机和发电设备以备抢险应急时用水用电的需要。

(6)提供足够的空气压缩机,以保证在压缩空气条件下的施工及抢险作业顺利开展。

2)材料及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1)所有机械设备进场前必须验收,并记录在案,保证其安全使用。

(2)对进场的起重设备进行验收,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安质设备部门每月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保存记录,一旦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定期、经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情的事故源进行检查、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定期的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将相关物资、设备、设施,所需经费列入工程成本。

(2)应急方案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急响应程序要求,按过程分为:接事故报告、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见图。

(1)汇报程序:责任区负责人→分部经理部调度→分部经理→建设单位、监理、地方相关部门。使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险情的动态变化,以给予帮助指导。在特殊情况下联系不上时方可越级汇报。

灾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灾情单位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灾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灾情的原因、

性质的初步判断;灾情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协助灾情

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项;灾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重大灾情发生后,保护灾情现场,凡与灾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随意挪动和破坏,因抢救人员为防止灾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体的,通过拍照、绘制灾情现场图等方式对灾情现场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书证、物证等证据。

2)事故情况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程序,对施工情况分析做出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3)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CRIA 0003.1-2016标准下载,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指挥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设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展开事故现场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在本级无法有效控制,向相邻标段、监理、业主甚至地方政府应急中心请求更高级的应急响应。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灾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1)隧道工程事故应急措施

突水段施工时,掌子面施工作业人员配备救生服,遇突水时,所有抢险人员必须穿救生服。

当洞内出现突水时,突水量大于正常排水能力时,首先现场负责人组织指挥作业面施工人员撤离高层框架高层施工组织设计,并随时切断掌子面的电源,以保证撤离人员和抢险人员的安全。

突泥能量释放后,再组织抢险人员进洞,用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用草袋、坑木进行封堵缺口,用喷射砼将其封闭,并将周围洞身加固。

清除现场淤泥,采用直径Φ50或80长6~8m的无缝钢管,必要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能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