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737-2018 休闲绿道服务规范

GB/T 36737-2018 休闲绿道服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673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9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204101
下载资源

GB/T 36737-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6737-2018 休闲绿道服务规范

GB/T36737—2018

Servicespecificationsofleisuregreenway

GB/T 12085.4-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盐雾.pdf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淄博东园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 创设计院、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博伟、彭涛、付磊、朱莉蓉、高进东、胡安明、周炜航

本标准规定了休闲绿道的规划选线、环境景文 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基础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休闲功能的各类绿道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道greenway 具有良好环境和景观,配套休息游憩设施,专供人从事步行、非机动车骑行等慢行活动的连续道路 3.2 驿站servicestation 位于绿道沿线,提供如厕、休息、零售、饮食、充电、医疗救助、信息咨询等短暂休整和补给服务的场 所及附属设施。 3.3 绿道系统 greenwaysystem 绿道及其连接区域所构成的生态、景观、文化、游憩、运动、交通和服务系统,

4.1应先规划设计,后建设。

4.2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安全、便利、美观、连续、实用的原则。 4.3应充分尊重历史文脉,利用文化元素,塑造独特的体验感受,体现差异性和特色化。 4.4应在统筹考虑资源分布、空间尺度、休闲活动需求、管理服务保障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绿道长度, 不应单纯追求数量规模。 4.5应顺应自然机理,遵循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师法自然,把对沿线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动植物和当 地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4.6宜沿着河流、湖泊、山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用作游活动的废弃铁路、废弃公路、旧工厂、河 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 4.7宜串联公园、湿地、山地、河流、风景区、历史古迹、村落民居等具有生态和人文吸引力的区域和 场所。

4.11绿道与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时DB11/T 1322.88-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8部分: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应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并与周边环境 相协调。绿道与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有轨电车线路交叉时,应采用平面灯控路口交叉形式。绿 道与二、三、四级公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交叉时,宜采用平面交叉形式。平面交叉口应划定醒目的 人行横道,并设置清晰的标识。 4.12应避开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敏感区,考虑野生动物活动习性及迁徒路线,避免对动植物生境造 成干扰。 4.13应避开易发生滑坡、方、落石、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 4.14应与海绵型城市建 净化雨水的生态功能

5.1绿道两侧各100m范围为景观控制带,应有良好视觉景观。 5.2绿道两侧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单侧绿化带宽度宜不小于15m。 5.3沿线应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包括河流、湖泊、湿地、海岸、山丘、森林、草地、田园等。 5.4沿线应有野生动物活动地点,可观赏。 5.5沿线宜有古道、古桥、古亭、古关、古驿站等有一定历史沉积的人文景观。 5.6沿线可设置文化小品和景观建筑,与文化主题契合,与自然环境和谐,增景效果优良。 5.7应有吸引力大、独特性高的标志性景观(群)。 5.8在景观好的区域应提供视线通廊,设置驻留观赏处,确保人文及自然景观充分进入视野。 5.9充分利用植物来营造色彩和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乔木、灌木、花草组合配置,常绿与落叶、开花与 色叶、速生与慢长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季相变化效果好。 5.10紧邻绿道的植物选用应以满足通行和活动需求。养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枝下净空应大于 2.2m;不应选用易对人体产生过敏和不良刺激作用的有害植物和危及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不选用枝 叶有硬刺等易刺伤或划伤人的品种。 5.11宜有景观、养生和生态价值高的优势植物种群。 5.12宜有独特植物种群和古树名木

通主干道;设置在次干道上的出入口,并至少距离交叉路80m以上。 6.2出入口与机动车道路有平面交叉口时,如设置条件符合GB14886的规定,则应设置交通信号灯; 如无需设置交通信号灯,则应在停车线前30m~50m设置限速标志、注意行人标志和人行道预告标 识,并设置减速带。 6.3出入口应有美观、醒目的门区建筑,配置灯光照明,便于发现。 6.4主出入口应配置服务中心、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次出入口应配置驿站和自行车停车场。 6.5停车场尽量利用现有场地改造或建设,为生态型停车场。 6.6停车场出入口的机动车和自行车流线应不交叉,并与机动车道路顺向衔接

6.3出入口应有美观、醒目的门区建筑,配置灯光照明,便于发现。 6.4主出入口应配置服务中心、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次出人口应配置驿站和自行车停车场。 6.5停车场尽量利用现有场地改造或建设,为生态型停车场。 6.6停车场出口的机动车和自行车流线应不交叉,并与机动车道路顺向衔接

7.1应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利用机耕道、郊野小径等现状非机动车道,避免天填天挖。 7.2结合地形地貌、服务条件和休闲活动需求,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以及无障碍 通道。 7.3在满足使用强度基础上,选用生态环保的材料,特别是原生本地材料铺装路面,现状路面条件较好 的路段,不宜重新铺装。 7.4路面铺装应透水防滑,颜色与自然环境协调。 7.5步行道路面宽度宜不小于1.5m,自行车道路面宽度宜不小于2m,混行道路面宽度宜不小于 3m。 7.6路面根据地形自然弯曲、起伏,坡度宜不大于20 7.7在架设桥梁及滨水、陡坡、悬崖等存在危险的地段,以及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的路段,均应设 置安全护拦,高度应不小于1.05m。 7.8可在路面通过铺装或喷刷提供导向、警示等信息,应清晰醒目,不易褪色和脱落。 7.9宜在特定路段实施体现创意性或科技性的特种铺装,塑造独特体验效果

7.1应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利用机耕道、郊野小径等现状非机动车道,避免天填天挖。 7.2结合地形地貌、服务条件和休闲活动需求,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以及无障碍 通道。 7.3在满足使用强度基础上,选用生态环保的材料,特别是原生本地材料铺装路面,现状路面条件较好 的路段,不宜重新铺装。 7.4路面铺装应透水防滑,颜色与自然环境协调。 7.5步行道路面宽度宜不小于1.5m,自行车道路面宽度宜不小于2m,混行道路面宽度宜不小于 3m。 7.6路面根据地形自然弯曲、起伏,坡度宜不大于20 7.7在架设桥梁及滨水、陡坡、悬崖等存在危险的地段,以及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的路段,均应设 置安全护拦,高度应不小于1.05m。 7.8可在路面通过铺装或喷刷提供导向、警示等信息,应清晰醒目,不易褪色和脱落。 7.9宜在特定路段实施体现创意性或科技性的特种铺装,塑造独特体验效果

JGJ/T 436-2018 住宅建筑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GB/T367372018

8.7服务节点应采用生态环保建材,外观风格与绿道的文化主题、自然景观相契合,成为绿道风景线的 组成部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