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301T 19-2019 公园绿地设计规范.pdf公园绿地类别、内容及范围执行CJJ/T85及GB50137的规定,
DB5301/T19—2019
公园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富锦至密山公路(s205)富友段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并符 合GB51192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公园绿地设计制图应符合CJJ/T67的规定
DB5301/T19—2019表1(续)公园类型(%)陆地面积A1专类公园用地类型综合性社区带状街旁(hm")风景名其他专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公园公园绿地胜公园类公园园路及铺装场地用2≤A1<510~2010~2010~2515~3015~3015~30地绿化用地>65>65>70>65>70>70>70建筑用地<7<15<6<5<3<2. 5<1. 65≤A1<10园路及铺装场地用10~2510~2010~2010~2510~2510~2510~25地绿化用地>70>65>75>70>70>70 一建筑用地<6<15<5<4<2<210≤A1<20园路及铺装场地用10~2510~2010~2010~2010~2510~25地绿化用地>70>65>75>70>75 建筑用地<5<14<4<3<220≤A1<50园路及铺装场地用10~2210~2010~2010~2010~25地绿化用地>75 >70>80>80>75 >75建筑用地<4<13<3<2<2<250≤A1<100园路及铺装场地用8~185~155~158~188~188~18地绿化用地>80>70>80>85>75建筑用地<2. 5<11<3<2<2100≤A1<300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5~185~155~155~155~15绿化用地>80>75>80>85>80建筑用地<1. 5<10<2. 5<1. 5<1. 5一A1≥300一园路及铺装场地用5~155~15地5~155~155~15注1:“”表示不作规定。注2:表中建筑包含管理及游憩、服务建筑;注3:管理及游憩、服务建筑用地面积是指管理及游憩、服务建筑的建筑占地面积;注4:比例为绿化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或园路及铺装场地面积与公园陆地面积之比4.4.1.2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在公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在保证公园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陆地面积65%的前提下,可按本标准表1的规定增加,但增值不宜超过公园陆地面积的3%:a,公园平面长宽比值大于3;b)公园面积一半以上的地形坡度超过50%;c)水体岸线总长度大于公园周边长度,或水面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70%以上。4.4.2水面面积比例3
DB5301/T19—2019
人工开挖的景观水体水面面积不应超过公园总用地面积的25%。具有特殊水利或生态功能的人工水 体或潜流湿地,在满足其特殊功能的前提下不受此限
4. 4.3常绿乔木比例
综合公园的绿化用地中,常绿乔木数量不应少于总乔木数量的65%
4.4.4草坪面积比例
4.4.5透水铺装比例
硬质铺装宜按本标准8. 面积的50%以上。
4. 4. 6总建筑面积
4.5公园与架空电力线
4.5.1当有城市架空
表5建(构)筑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表5建(构)筑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4. 6 水体驳岸设计
DB5301/T192019
6.1水体驳岸宜设计为生态驳岸,并根据其水位变化选择适宜的水生、湿生植物,生态驳岸设 据水体流量、流速满足耐冲蚀要求。 6.2以雨水作为补给源的水体,在滨水区应设置水质净化及消能设施,防止径流污染和冲刷。
4.7建(构)筑物设计
4.7.1建(构)筑物应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要求、空间关系以及市政设施条件等因素确定其位置、风 格、体量、色彩以及与园路、铺装场地间的关系,内部功能等应符合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周边环境 相协调。 4.7.2公园内不应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建筑。
公园内应设置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应依据建筑规模及消防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10防灾避难场所设计
以批准的防灾避难专项规划为依据,设置临时厕所、取水点等设施,并满足GB51143的相关
4.11其他相关专业设讯
4.11.1公园内的建(构)筑物、给排水、电力电信、照明等专业的设计应按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设计
在满足第4章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应以公共需求为导向,根据公园绿地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提 供相应的游览、休闲、康体锻炼、科普教育等基本功能
综合公园设计应充分融人地方特色,营造地域文化景观。应考虑各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设置文 化活动区、植物特色景观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憩区等,有条件的可设置以行为障碍人 士、老人等为服务对象的特色游览区。
城市植物园宜以科普教育为主,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及科研实验区,围绕展现植物类型 直物形态、植物生长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应增强游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用于科研实验的区域按照科研要求进行设计。
DB5301/T19—2019
历史名园修复设计以保护为主,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基础上,完善游览道 路、防火设施、厕所、水电等工程项目
新建或改造的风景名胜公园应在保护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新建园路、游憩、 服务和管理等设施应做到开发适量、风格统一、生态环保。已有良好风景林或水源的风景名胜公园,除 完善核心游览区功能外,其他区域宜减少开发量,仅设置步道、必要的休息设施和服务设施。
表6各类地表的排水坡度
DB5301/T192019
6.1.4游客可进入的疏林草地、休闲活动草坪等游憩绿地适宜坡度宜为5%~20%。
6. 2. 1陆地地形
用等高线标识高程,并注明其等高距,标注最低,
6.2.2.1应标注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的高程、坡长、坡向及坡度。 6.2.2.2主路、次路纵坡宜小于8%,同一纵坡坡长不宜大于200m;山地区域的主路、次路纵坡应小 于12%。 6.2.2.3支路、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面应做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应设台 阶。
6.2.3场地及停车场
立标注高程、坡向及坡度,如有变坡线应标注变
6.2.4建(构)筑物
主建(构)筑物层数及屋顶或檐口高程、各出入
6.2.5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
6.2.5.1应标注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高程。 6.2.5.2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应满足本标准7.3中的规定
6.2.5.1应标注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高程。
6.2.6.1应标注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体进水口、溢水口及闸门,水底,驳岸顶部的高程, 流动水系应标识水流方向。 6.2.6.2非淤泥底的人工水体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园桥、汀步附近2.0m范 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驳岸顶与常水位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0.5m。以上要求不能满足时,应 设置安全性护栏。 6.2.6.3儿童戏水池及儿童游乐区周边相邻景观水体2m范围内最深处的水深不得超过0.35m。以上 要求不能满足时,应设置安全性护栏。 6.2.6.4凡淤泥底水体近岸应有安全性护栏。
6.2.6.4凡淤泥底水体近岸应有安全性护栏
1.1种植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生态功能 ,选择适宜的植物。
7.1.2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选择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适生植物,包括乡土树种及外来经过驯化的适生物种,不应侵 经化的外来实验性树种: b)根据其生长习性合理配置乔灌草:
DB5301/T19—2019
不应选用对游人有危害的植物; d)营造植物景观宜选择观花、观果、色叶及鸟嗜、蜜源等植物; e 垂直绿化选用的植物应依照实体附着情况而确定。 7.1.3 不应以破坏原生自然环境为代价使用野生苗源。 7.1.4绿化种植土厚度及理化性质等应符合CJ/T340的规定: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进行土壤改良
7.2各功能区种植要求
DB5301/T192019
7.4树木与地面建(构)筑物
树木与地面建(构)筑物最小水平距离应满足表8中规定。
表8树木与地面建筑(构)筑物最小水平距离
3.1.1公园绿地应有完善的园路系统,园路系统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 管理需要进行设计。公园宜设置不少于三级的园路,并符合表9中的规定。主、支园路不应设置尽端路。 8.1.2主园路应具有通畅、便于集散、引导游览、易于识别方向的功能,并设置明晰的标识和公共信 息导向系统。有条件的情况下,宜与城市绿道衔接。 8.1.3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专用通道设计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 路或回车场地: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园路交叉。
8.2.1综合公园主要出入口不应设置在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位置,主要人行出入口距离交叉口,自 道路红线交点宜大于50m。 8.2.2公园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应大 于50m;距离交叉口,自道路红线交点应大于80m。 8.2.3公园游人出入口应根据游人容量设置适宜大小的集散场地,其中售票的公园游人出入口集散场 地的面积下限指标宜按500㎡/万人计算。 8.2.4公园游人出入口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应小于1.8m; h)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另设紧急疏散通道
a)单个出入口的宽度不应小于1.8m;
DB5301/T 192019
8.3.1三个不同级别的园路宽度宜符合表9的规定
8.3.1三个不同级别的园路宽度宜符合表9的规定!
9.1.1公园绿地应通过设计消纳自身场地内的雨水,利用塘、溪、池有效收集雨水, 田工
公园绿地应通过设计消纳自身场地内的雨水, 利用塘、溪、池有效收集雨水,作为景观补水
并用于绿化浇灌。 9.1.2陆地面积小于2hm²的公园绿地应以“渗”为主;陆地面积大于等于2hm²并小于5hm²的公园 绿地应在“渗”的基础上,宜采用“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陆地面积大于等于5hm 的公园绿地应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 9.1.3带状绿地、街头绿地宜营造雨水花园,满足园林景观观赏需求,同时具备滞水功能。 9.1.4硬质地面周边宜设置收集该区域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DB5301/T192019
2.1宜利用生物滞留带、植草沟等小型、分散式的技术设施消纳自身径流的雨水。 2.2公园游路应采用平缘石,绿地应低于周边地面80mm100mm,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确保 畅流入绿地。
公园配套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10中的规定
表10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
表10公园设施项目的
DB5301/T192019
表11公园地面停车位指标
注5:不含地下停车位数
地下停车场开发面积的设置应根据公园的陆地面积而定。公园陆地面积小于等于0.3hm²的, 地下停车场;公园陆地面积大于0.3hm²的,可开发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应小于 面积的30%
10.3.1公园绿地内应设置灌溉设施,在有条件区域宜使用滴灌、渗灌或浸灌系统, 10.3.2当自然水体、中水或雨水收集池内水体的水量和水质能满足绿化灌溉要求时,应优先选择作为 灌溉水。 10.3.3地下建(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设施
10.4.1公园照明设计宜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10.4.2公园照明应以功能照明为主,景观及装饰性照明应考虑对植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10.4.3公园绿地内宜设置公共广播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及智能服务设施。
10.5.1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0.7m时,应设安全性护栏;临空高差小于等于0.7m 时,在人流集中、容易发生跌落事故的地段应设示意性护栏。 10.5.2公园主游路上及其他人流集中场所的桥梁、亲水平台、栈道等临水岸边,应参照6.2.6.2及 6.2.6.3中的要求,设置示意性护栏。 10.5.3示意性护栏高度不宜超过0.40m。安全性护栏其高度应不低于1.05m;当临空高度大于等 24m时,安全性护栏高度应不低于1.10m。护栏高度应从可踩踏面起计算。 10.5.4安全性护栏当采用垂直杆件作栏杆时,其杆间距净距离不应大于0.11m。 10.5.5各类护拦设施应采用不带尖角、利刺,坚固耐久且采用不可攀登的构造。 10.5.6安全性护栏扶手上的活荷载应符合GB51192中8.2.5的规定。
公园绿地边界不宜设置围墙,可因地制宜选择绿墙、花篱或栏杆等替代围墙,有沟渠的部位可 为围挡设施。必须设置围墙的公园绿地宜采用透空花墙或围栏,其高度宜在0.80m~2.20m,宜 直绿化。
.7.1公园标识系统设置应符合GB51192中3.5.8,以及GB2893、GB2894、GB/T10001.1、 /T10001.2、GB/T15566.1、GB/T15566.9、LB/T013的要求。
DB5301/T19—201910.7.2在可能导致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部位应设置醒目安全标识,包括但不限于:a)安全护栏边;b)水景周边;c)台阶边缘;d)湿滑路段;e)人流密集区域。综合经济技术指标11. 1用地平衡11.1.1公园用地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水体面包括绿化用地、建筑用地、园路及铺装用地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公园设计应按表12要求分别计算并填入各类用地面积及比值。12园用地平衡表项目面积)比例(%备注公园用其中陆地用地市地其中及铺装场地用地用地水体注1:如有“其他用地在栏中注明内容。注2:其中a%+b%+c%+c%.00%。11.1.2公园用地计算应合下列规定:a)水体应以常水位线范围计算水体面积,替流湿地面识应计体面私b)林荫停车场、林荫铺装场地的硬化部分应计入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嵌草砖应计入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c)建筑包括覆土建筑的建筑应按其占地面积计入建筑用地面积,其屋顶的绿化或铺装面积不重复计算,可按表12的规定在备注中说明情况;d)动物笼舍面积应计入建筑用地面和动物活动场地可讠计入绿化用地面积;e)地下停车场顶板上的绿深度大于2m时,可计入绿化用地面积;当绿化覆土深度小于2m时应计入其他用地,可按表12的规定在备注中说明情况。11.2经济技术指标公园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应包含表13中的项目,并应按11.3的要求计算并填入。表13公园建设经济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数值备注公园用地面积m陆地面积m14
DB5301/T192019
DBCJ 007-2017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指南(试行)11. 3. 1公园绿地率
公园绿地率应按照式(1)计算: 绿化用地面积 公园绿地率= X100%... 陆地面积
公园绿地率应按照式(1)计算:
11. 3. 2常绿乔木比
常绿乔木比应按照式(2)计算:
DB5301/T192019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范例11.3.3透水铺装比
透水铺装比应按照式(3)计算: 透水铺装比
11.3.4人工水体水面面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