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5301-T 20-2017昆明市地方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pdfDG5301/T 2020
DG5301/T 202017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规定 4.1 依据. 4.2 基本要求 4. 3 设计要求 4. 4 绿地率. 4. 5 树种要求. 4.6 绿地选择. 4. 7 附属设施. 绿化设计 5. 1 中央分隔带 5. 2 机非隔离带 5. 3 人行道.. 5. 4 集雨绿地设计 5.5 立体区域绿地.. 5.6 露天停车场绿地... 5. 7 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 5.8 树种选择 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 6.1地下管线、管廊.. 6.2架空线(改扩建道路) 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付录A(资料性附录) 道路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
DG5301/T202017
独立杯口基础和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G5301/T 202017
本规范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道路绿化设计原则、集雨型道路绿化要求、道路绿化 设计、间距控制作出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的道路绿地,包含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化设计,改扩建 道路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下凹式绿地 低于周边地面的绿地。 3.2 透水铺装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 透水铺装。 3.3 下凹树池 低于周边地面的树池。 3.4 植草沟 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植草通道,主要形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 草沟。
DG5301/T202017
道路绿地类别、内容及范围执行CJJ/T85的规定 道路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 合CJI75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3.1绿化树木与 及地下管线、沟道等 4.3.2绿化带宽度 m的可采用多种方式 4.3.3主干路上的分 宽度不宜<1.5m。 4.3.4主、次干路中 4.3.5 路侧绿化带宜 4.4绿地率
4.5.1树种选择应考虑土壤条件、生态习性、抗性强、耐修剪等因素,适地适树。 4.5.2优先选用能够体现地域特点和美化城市的树种,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 4.5.3选择的植物应适应栽植地的环境条件,宜优先选用体现地域特色的植物。
4.6.1道路绿化带应设计为集雨型绿地
.1道路绿化带应设计为集雨型绿地。
4.6.2道路分车带宜设计为下凹式绿地。 4.6.3行道树树池宜设计成下凹树池。
4.7.1道路绿化带内新增附属设施基础顶面标高不宜高于土表高度。 4.7.2道路绿化带内应设置灌溉设施,在有条件区域宜使用滴灌、渗灌系统。 4.7.3道路绿化带一般不设置景观亮化设施。
DG5301/T202017
中央分隔带绿化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可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 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b 快速路绿化分隔带端头20.0m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 3.0m之间的范围内,绿化植物不遮挡驾驶员视线; 道路交义口导流岛,宜适当进行绿化: d 分车绿化带宜采用下凹式绿化,结合雨水资源化利用,采用U型槽等方式,将地表雨水径流引 入绿化带; e 分车绿化带植物宜选择耐水湿、抗性强的乡土植物
机非隔离带绿化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机非隔离绿化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 石外侧距离不宜<0.75m; b 机非隔离绿化带宽度≥1.5m时,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 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C 机非隔离绿化带宽度<1.5m时,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以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人行道绿化应符合以下规定: a)人流量较大路段,宜布置单体树池,树穴设置透气、透水硬质树池篦子,树池侧石应与人行道 路面齐平; 行道树宜选择胸径8.0cm10.0cm的树木,间距应以6.0m~8.0m为宜,行道树树池最小 尺寸1.5m×1.5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0.75m。多行种植时,株行 距不应小于5.0m×4.0m; 行道树分枝点出圃高度应≥2.5m,通过管养、修剪后枝下高宜≥3.0m; d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绿化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 3.0m之间的范围内,绿化植物不遮挡驾驶员视线;平行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的确定应符合 CJJ152中的规定; 行道树的种植选择穴状或带状种植,有条件的地段,行道树种植可与植草沟相结合,对雨水蓄 渗和消纳:
DG5301/T 202017
f 路侧绿化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 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化带宽度8.0m时,可结合慢行系统进行设计,适当设置沿街休息设施; 滨水路一侧的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 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乔木种植间距宜≥8.0m; h 设置于人行道的树池,宜采用下凹树池,有条件的可形成行道树绿化带; i)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间可设置下凹式绿化带,通过路缘石开孔,使两侧雨水汇集到绿化带中;
立体区域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宜设计为吸引行人的开放式绿地; )布局应满足交通功能,安全视距范围内禁止种植乔木及灌木:
c)应以种植乔木为主,适当点缀花灌木及草坪,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 d)挡土墙宜进行垂直绿化
DG5301/T 202017
5.6.1露天停车场绿地一般要求如下: a)应设计为生态林荫停车场,绿化覆盖率应≥30%; b)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尺寸、通道宽度、转弯半径的要求; c)停车隔离带宜种植高大底荫乔木; d)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设置隔离防护绿化带。 5.6.2J 底荫乔木分枝点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应≥4.0m; b) 小型汽车停车场应≥2.5m; C 非机动车停车场应≥2.2m。 5.6.3有条件的停车场应布置收集场地及周边雨水的集雨型绿地,
5.7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
5.7.1种植设计时应考虑视线引导功能,体现连续性,反映线性变化。 5.7.2分车带种植间距合理,考虑其对对象车道的遮光功能。 5.7.3道路防护栏外侧种植具有缓冲防护功能的低矮宽厚灌木带,防护栏10.0m以外可种植乔木。 5.7.4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5.7.5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应利用植物景观作为行驶提示。宜选用乡土植物营造景观效果,体现城 市特色, 5.7.6高速公路服务区绿化设计应营造良好的绿化景观,力求场区周围的绿地与周边景观互相协调、 有机融合,使整体环境舒适宜人。 5.7.7加油站的绿化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选择少修剪、抗性强的植物,不宜铺设草坪 其中含水量高、可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优先。严禁使用剪草机、打药机等机器设备。
5.8.1分车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 5.8.2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 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5.8.3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5.8.4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5.8.5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长势优良、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 草坪地被植物应选择萌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5.8.6道路绿化所用乔木应采用全冠苗(移植时至少应保留正常冠幅的2/3以上)。 5.8.7道路绿化不应移植异地古树名木。 5.8.8道路绿化主要树种选择可参见附录A
6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
道路绿化主要树种选择参见表A.1。
DG5301/T 202017
表1行道树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
DG5301/T202017
变配电室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G5301/T202017
DG5301/T202017
DG5301/T20—2017三角枫械树科械树属耐半阴、喜湿润、耐寒26鸡爪械Acer palmatum械树科械树属落叶乔木喜光观叶27红枫Acerpalmatum f.耐半阴、喜温暖湿atropurpureum械树科械树属落叶乔木润观叶28Lagerstroemia indicaf.千屈菜科紫薇属观花紫薇alba落叶乔木喜光29 四照花(鸡Dendrobenthamia capitata嗪子)山茱英科四照花属落叶小乔喜温暖湿润、耐寒、观花、观果木耐早、耐瘩薄30Cercis chinensis紫荆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喜光、耐寒、忌积观花或灌木水31Amygdalus persica蔷薇科桃属落叶小乔桃花木喜光、耐早、忌积观花水32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蔷薇科桃属观花persica f. duplex落叶小乔喜光、耐旱、忌积木水33梅花Armeniaca mume蔷薇科杏属落叶小乔木观花喜湿润气候、耐寒、耐薄灌木34龟甲冬青Ilexcrenata"Convexa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喜光、稍耐阴、较观叶耐寒35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喜温暖湿润气候、观花常绿灌木耐阴、忌阳光暴晒、耐寒、抗污染能力强36夏鹃Rhododendron pulchrum杜鹃花科杜鹃属常绿灌木喜光、稍耐阴观花、观叶37黄杨科黄杨属Buxus megistophylla大叶黄杨常绿灌木喜光、耐阴、耐旱、观叶9
DG5301/T202017
DG5301/T 202017
DG5301/T 202017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及编制指南DG5301/T202017
DG5301/T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