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38979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ICS65.020.40 CCSB 64

hicalcodeforafforestationonbothsidesoftheYangtzerive

古运河中段景观及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原则 建设内容 地段和目标 护堤护岸林建设 岸线复绿 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 10 )抚育管护 ? 检查验收 档案管理 附录A(资料性)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主要植物材料 附录B(资料性) 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 附录C(资料性)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

DB42/T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25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 LY/T2356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2647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 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25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 LY/T2356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2647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堤mainIevee 具有重要防洪、防潮作用,实地堤顶宽度大于5m或基底宽度大于10m或高度大于3m的人工修建的 挡水建筑物。 3.2 造林绿化afforestation 在用于发展森林植被、改善区域生态、保障国土和基础设施生态安全的土地(宜林地、无立木林 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滩地和有林地等)上通过人工或人工促进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 灌木林的过程。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包括5个方面:

日 贯彻长江大保护,利于长江防洪安全。 b)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C) 坚持统一规划,落实科学造林绿化。 d)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e) 坚持量质并重,支持社会参与。

DB42/T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a) 护堤护岸林建设。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 护岸屏障,健全长江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 b) )岸线复绿。依据河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岸线整 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稳定自然生态系统。 C) 1 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 人居环境为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开展长江两岸城镇村庄绿化美化, 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DB42/T1977—2023

7.1于堤临水侧护堤地(地段|)

选择耐水湿、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树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 录A.9。

7.1.2苗本要求与处理

7.1.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若造林地存在季节性淹水、苗高要高 于汛期最高水位1m以上。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使用容器苗、带土球苗或截杆苗、裸根苗, 保证造林成活率。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GB6000规定执行。 7.1.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 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72h以上、深度1m以上为宜。

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若积水需开沟排渍。全垦整 地深度大于20cm。穴状整地的规格根据苗木根幅大小或土球大小进行确定,一般不低于40cm×40cm× 40cm。截杆扦插造林可直接打孔。整地时间一般为秋冬季,也可随整随栽。血吸虫病疫区整地按照LY/T 1625规定执行。

7.1.4造林密度和配置

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最适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为利于行洪,采 窄株配置且种植行与水流方向一致。血吸虫病疫区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配置按照LY/T1625规定

DB42/T1977—2023

7.1.5.1栽植前向穴内回填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 浅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7.1.5.2杨树截杆苗栽植时,先开挖20cm×20cm×20cm的穴,用钢钎或机械在穴中打孔,也可不挖 穴直接在栽植点打孔,深度60cm以上,必要时孔中浇水,最后将苗木在孔中插紧后用土把孔和穴填满、 填紧、夯实。 7.1.5.3造林时间一般为冬、春季,冬季造林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冰冻前,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冻后至 树木萌芽前。 其它地区造林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7.1.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原则上营造混交林,主要模式有块状混交(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成片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种沿大 堤水流方向长度控制在50m~200m之间,形成块状混交格局)、带状混交(垂直大堤方向依次种植不同 树种,每个树种垂直大堤方向宽度控制在10m~20m之间,形成带状混交格局)、行间混交(沿大堤水 流方向依次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种种植1行,形成行间混交格局)等。杨树、池杉、枫杨块状混交(模 式1)设计图参照附录C。

于堤临水侧滩地和洲滩民皖可造林地(地段Ⅱ

选择耐水湿、可净化水质、抑螺防病且不影响行洪滞洪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 附录A.8、附录A.9。

7.2.2苗木要求与处理

全垦整地,开沟排水,其他要求参照7.1.3

7.2.4造林密度和配置

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宜造林密度。树冠较大的树种如杨树行距8m以上、株距3m以 冠较小的树种如中山杉行距6m以上、株距2m以上。草本植物采用植苗或播种。主要树种造林密 附录B。其它要求参照7.1.4。

7.2.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杨树+中山杉+益母草混交(模式2)设计图参照附录C。乔木层杨树和中山杉块状混交,每个树 堤水流方向依次成片种植,长度控制在50m~200m之间,林下种植益母草。

7.3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地段)

DB42/T1977—2023

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树形美观、寿命长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 录A.1、附录A.9。

7.3.2苗本要求与处理

7.3.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I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 贮藏等按照GB6000的规定执行。 7.3.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 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72h以上、 深度1m以上为宜。

7.3.4造林密度和配置

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最适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种植点配置采用等行 距配置或品字形配置。血吸虫病疫区造林按照LY/T1625规定执行。

7.3.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7.4 于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沿堤防护林区域(地段)

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生长快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 A.6、附录A.9。

7.4.2苗本要求与处理

沟渠路旁采取穴状或铲草护坡方式进行整地,其它全垦整地。灌木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 它要求参照7.1.3。

7.4.4造林密度和配置

7.4.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DB42/T1977—2023

7.4.6.1乔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3)设计图参照附录C。以多种乔木树种混交形成具有不同林相和季 相变化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如水杉、池杉与银杏、樟树、栾树、垂柳等混交,或桂 花、石楠、女贞与樱花、重阳木、乌柏等混交,混交模式可采用小面积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或株间混交、 7.4.6.2乔木+灌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4)设计图参照附录C。乔木林下配植灌木树种形成立体绿化 效果的风景林和防护林,如银杏、栾树、樱花等块状混交,林下种植红花權木、红叶石楠、火棘等。

7.5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地段V)

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树种,辅助具有固氮作用、可改 善土壤条件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2、附录A.3。

一级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7.5.2苗本要求与处理

7.5.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I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 贮藏等按照GB6000规定执行。 7.5.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 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