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兰新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资料3标直线路基地段线间用级配碎石填充,其上用C25混凝土封闭(每隔3m设置一道横向假缝,假缝宽10mm,采用模板成形),与道床板之间的接缝及横向假缝均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充并以树脂嵌缝胶封闭,封闭层顶面设置人字横向排水坡。曲线路基地段线间仍采用级配碎石填充,表面C25混凝土封闭,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集水井,并通过排水管引入路基两侧的排水系统。单孔箱形桥地段根据直、曲线情况采用与路基相同的排水原则。针对兰新线恶劣气候环境,为防止路基冻胀,加强无砟轨道表面防排水,C25混凝土封闭层掺入聚丙烯碃纤维素(每方混凝土掺入1kg)。
直线桥梁地段根据梁型在道床板上设置人字(线路中心有泄水孔)或单侧排水坡(线路中心无泄水孔),曲线桥梁段设置单侧排水坡,底座间伸缩缝根据梁型设置人字(线路中心有泄水孔)或单侧排水坡(线路中心无泄水孔),保证排水通畅。
直线隧道地段设置单侧排水坡向线路中心排水,曲线地段根据曲线情况设置单侧排水坡向线路两侧及中心排水。
6、无砟轨道道床板绝缘及综合接地设计
东王褚龙泽苑小区10#住宅楼龙门架安装施工方案无砟轨道综合接地设计应满足《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路基段每3.9m小单元利用道床板上层纵向钢筋的中间一根和最外侧的两根作为纵向接地钢筋,并与横向接地钢筋相互焊接,19.5m大单元利用道床板下层外侧一根纵向结构钢筋将3.9m小接地单元相互连接,并在19.5m道床板两端设置接地端子,通过不锈钢连接线相互连接。
桥梁地段每块单元式道床板利用上层纵向钢筋的中间一根和最外侧的两根作为纵向接地钢筋,并与横向接地钢筋相互焊接,单元式道床板两端设置接地端子,通过不锈钢连接线相互连接。
隧道单元式道床板范围每块单元式道床板利用上层纵向钢筋的中间一根和最外侧的两根作为纵向接地钢筋,并与横向接地钢筋相互焊接,单元式道床板两端设置接地端子,通过不锈钢连接线相互连接;连续式道床板范围利用上层纵向钢筋的中间一根和最外侧的两根作为纵向接地钢筋,并与横向接地钢筋相互焊接。
(2)道床板结构内非接地纵横向钢筋须进行绝缘处理,除接地钢筋外的纵横向钢筋交叉点及纵向钢筋与轨枕桁架钢筋交叉点均采用绝缘夹进行绝缘。在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轨道电路传输距离的测试,检查满足相关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接地单元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接地单元通过接地端子及连接导线与贯通地线“T”型连接。
桥梁、隧道地段绝缘卡、接地端子及不锈钢连接线材质及性能要求与路基段相同。
路桥过渡段道床板间及支承层和底座间在路基与桥台分界点处设置20mm伸缩缝,缝内以聚乙烯泡沫板填充,表面以树脂嵌缝胶封闭。
图3.34路桥过渡段设计图
路桥过渡段排水设计采用路基段线间填充及混凝土封闭层延伸至桥台范围的方式,直线段采用两面排水分别引入两侧桥梁泄水孔或路基排水沟内,曲线段通过线间混凝土封闭层顺坡引入路基段集水井。
图3.35路桥过渡段排水设计图
路隧过渡段道床板间及支承层和隧道仰拱间在路基与隧道分界点处设置20mm伸缩缝,缝内以聚乙烯泡沫板填充,表面以树脂嵌缝胶封闭。
图3.36路隧过渡段设计图
路隧过渡段排水设计采用路基段线间填充及混凝土封闭层延伸至隧道洞口30cm,直线段采用两面排水分别引入隧道排水沟或路基排水沟内,曲线段通过线间混凝土封闭层顺坡引入路基段集水井。
图3.37路隧过渡段排水设计图
路桥、路隧过渡段在紧邻桥台及洞口路基段设置19.5m钢筋混凝土底座,底座设置3处小端刺,底座每3.9m小单元板中部轨枕间内设置3排6根连接钢筋与道床板连接,底座表面道床板范围不设置锯齿形凹槽,但需纵向拉毛。
图3.38路桥、路隧过渡段底座及端刺设计图
1、道床板及底座混凝土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2)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60年,使用环境为碳化环境T2。
(5)其余未尽事宜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及相关规程、规范办理。
道床板及底座纵横向钢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相关规定。轨枕四角抗裂斜筋采用HRB335级涂层钢筋,其性能应符合《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3042)。
钢筋绝缘卡应满足以下要求:
(2)为了保证绝缘卡与钢筋的连接紧密,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N。试验方法:测试前先将钢筋绝缘卡的一端进行固定,而后将对应的钢筋卡入未固定的一端,随后将带有挂钩的铁棒(质量为2.5kg)轻挂在卡入部分的中心位置。悬挂1分钟后钢筋不得脱落。
(3)绝缘电阻:钢筋绝缘卡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10Ω,试验采用高阻测定仪进行测试。测试前先将钢筋绝缘卡的上下卡口卡入尺寸相对应的钢筋上,上下钢筋呈十字形,而后将两根钢筋用尼龙条捆扎结实,在500V直流电压下测定其电阻值,两端测试点为钢筋卡入钢筋绝缘卡部分的上下中心点。钢筋间测试绝缘电阻应大于2×106Ω。
支承层一般均采用水硬性混合料,在桥隧间短路基及不便于采用滑模摊铺工艺地段可采用C15低塑性混凝土,其性能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相关要求。其中,水硬性混合料应具有98%以上的相对密实度(现场密度与试验室密度的比值),胶凝材料用量每方不大于220kg;C15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30mm,胶凝材料用量每方不大于240kg。支承层材料28d技术要求应满足:抗压强度为12~18MPa;抗折(弯拉)强度不小于2MPa;收缩率不大于0.0002;单个芯样强度不小于6MPa;单组芯样强度不小于8MPa。
树脂防水嵌缝材料为双组分的防水嵌缝材料,两者混合后固化成伸长率很高的弹性嵌缝材料,嵌缝胶设计使用年限应不小于20年,具体技术要求如下表:树脂嵌缝胶材料A、B组份混合液的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2)无粘结护套式传力杆
6、线间填充级配碎石及封闭层
(1)线间填充级配碎石材料可取自天然砂砾材料,也可由开山石或天然卵石、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级配碎石填料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在粒径大于16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级配碎石地基系数不小于150MPa/m,孔隙率不大于20%。
7、桥梁段限位凹槽弹性垫层
弹性垫层橡胶垫板材料应满足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桥梁段道床板与底座板之间采用土工布中间隔离,土工布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隔离层采用聚丙烯非织造土工布,不得添加回收料,不得添加除消光剂、抗紫外线稳定剂之外的添加剂。
1)应采用单位面积质量700g/m2、厚度4mm土工布。
2)单位面积质量允许偏差为±6%,厚度允许偏差为±0.5mm。
3)宽度为2800±10mm。
1)土工布的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
a.内在质量指标的检验结果以所采样品平均结果表示。
b.土工布内的质量技术要求列于下表。
a.外观瑕疵点分为轻缺陷和重缺陷,评定标准见下表。
b.在一卷土工布上不允许存在重缺陷,轻缺陷每200m2应不超过5个。
路基、桥梁、隧道段所有填塞用聚乙烯泡沫板性能指标见下表。
底座与梁面、道床板与底座或仰拱植筋用植筋胶性能指标见下表。
(五)施工准备及主要技术要求
1、做好无砟轨道施工前的现场调查。切实做好无砟轨道施工工作便道,预制件、原材料、加工料的生产、存放与运输,气候条件的现场调研。制订无砟轨道施工组织和物流管理预案,切忌盲目开工。
2、做好施工人员配置和岗前培训。施工单位要配齐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所需的高素质现场操作、技术、质检、测量和组织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做好所有参建人员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施工具体操作人员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施作培训。
3、成套配备无砟轨道工装设备。按照无砟轨道机械化、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施工要求,组织落实无砟轨道施工装备,加工制造专用小型机具、工具及模板。
4、为减少与无砟轨道施工的相互干扰。要尽早安排排水沟、电缆槽的施工,提前统筹安排站后工程元器件的预埋和过轨管线施工。
5、严格执行无砟轨道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无砟轨道正式实施前,建设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准备、人员配置与岗前培训、成套工装设备进场与调试、材料储备与质量检查、施工与物流组织、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线路基桩测设、相关接口工程安排等施工准备情况进行严格的核实,确认达到无砟轨道施工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和施工精度要求,施工单位不得开展无砟轨道开工。
6、建设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各项工艺性试验,达到熟悉设备,摸索和完善工艺,验证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目的。工艺性试验段不宜短于20m,工期至少提前一个月。
7、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要严格执行无砟轨道施工与质量检验的有关要求,规范各工序的施工操作工艺和质量要求。要配齐质检、测量设备,做好前后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现场确认。技术、质检、测量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做到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控。要做好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做好试验抽检、验证工作,指导施工。
(1)支承层施工前应对路基基础进行验收,路基沉降评估合格,表层级配碎石表面高程、平整度、曲线段超高斜度等须验收合格以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
(2)支承层施工前应对路基表面进行清洁,洒水湿润但无多余的水,并至少保湿两小时。
(3)支承层连续摊铺,表面按要求设置纵向贯通凹槽,支承层根据单元式道床板伸缩缝及假缝布置每隔3.9m(调整合拢段根据区间长度提前测量计算,支承层假缝与道床板伸缩缝及假缝应对齐设置,并尽量位于两轨枕的正中位置,误差不超过30mm,避免伸缩假缝位置处于轨枕块的下方)设一深度约90mm的横向伸缩假缝,宽5mm,采用锯缝成形,锯缝应在支承层硬化前进行,时间根据温度情况,最晚不得超过浇筑后12小时,保证支承层沿假缝位置收缩开裂。支承层中断施工应在假缝处设置垂直施工缝。
(4)支承层采用C15低塑性混凝土模筑时,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
(6)支承层铺设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保证支承层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湿度较小或气温较低时延长养护时间。
(7)支承层一般均应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短路基及其它特殊地段可采用模筑法施工。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支承层时,滑模机模板及成型后支承层尺寸应严格执行设计要求;采用模筑法施工支承层时,支承层两侧可采用垂直立模方式(取消1:3边坡,支承层底宽仍为3.4m),支承层肩部16%横向排水坡不得取消,避免在曲线段道床板两侧雨水灌入。采用滑模摊铺法或模筑法施工支承层,均应按图纸要求在表面道床板范围设置纵向凹槽,支承层表面(含凹槽表面)不再进行纵向拉毛。
(8)支撑层施工,应严格控制水硬性混合料的胶凝材料用量,加强间距3.9m假缝的切缝时机的控制,对于出现裂缝的支承层不得进行道床板施工,加强裂缝观测,待进一步明确后修补或返工处理。
(10)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在7天内不得受冻,当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1)无砟轨道施工前应进行桥面拉毛外观检查,拉毛深度不小于2mm,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进行凿毛。安装桥面连接钢筋前应检查桥面预埋套筒质量,并按要求对存在问题的预埋套筒进行修补。
(2)混凝土底座施工前应对梁面面进行清洁,保证无积水。安装桥面连接钢筋,按设计图纸架设底座钢筋网骨架,当底座钢筋与连接钢筋位置冲突时,可适当调整底座钢筋的位置,架立混凝土模板,核查钢筋网位置。
(3)底座混凝土浇筑前,应提前2小时洒水润湿,混凝土浇筑时桥面不得有积水。
(4)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对钢筋的撞击,混凝土抹面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高程控制。
(5)当混凝土底座的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前,严禁各种车辆在底座上通行。
(6)混凝土底座顶面及限位凹槽面应非常平整,其平整度要求为10mm/3m,底座顶面高程允许施工偏差为±10mmJGT136-2016 单层网壳嵌入式毂节点,底座纵、横向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底座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底座中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3mm。限位凹槽深度允许偏差为±10mm,宽度允许偏差为±5mm,中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3mm,相邻凹槽中心间距的允许偏差为±3mm。
(7)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除限位凹槽内杂物积水,并在限位凹槽顶面加防水覆盖材料防止限位凹槽内积水。
(1)在浇注道床板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支承层顶面进行清洁,并提前洒水预湿,并保持几小时的湿润状态但无多余的水。
(2)按设计图纸放置道床板底层钢筋,组装轨排并用粗调设备将轨排粗调至设计位置。
(3)架设底层钢筋,同时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并绑扎牢固。
(4)架设上层纵横向钢筋,并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钢筋交叉处以及纵向钢筋搭接范围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或设置绝缘卡。
(5)道床板钢筋架设完后,应进行绝缘性能测试,确保钢筋绝缘措施符合要求。
(6)架立混凝土侧模板,同时按要求位置架立端头横模板及传力杆,将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连,充分湿润轨枕混凝土和支承层混凝土,并保持一段时间,精确调整轨距、水平、方向后,方可进行道床混凝土灌注。
(8)灌注混凝土时应逐个轨枕盒内顺放料,待前一轨枕盒内块下混凝土充满并流出后创业城创优质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浇筑口方可向前移动。浇筑过程中应防止对模板及钢筋绝缘卡的撞击。道床灌注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抹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前,禁止在道床上行车及碰撞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