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pdf

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50689-201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25465
下载资源

GB50689-201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pdf

2.0.1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2.0.3雷电活动区的划分是以1951年~1985年全国年平均雷

年平均雷暴日数无法表达雷电强度的天小,在衡量一个通信 局(站)遭雷击次数的概率分布时,还必须将通信局(站)所处的地 理环境、通信局(站)建筑物的形式、本地区的雷电活动情况等因素 进行统筹考虑。 2.0.38VR扩大了公共连接网及金属支撑制品的连通性,增加 了公共连接网的密度。在建筑物内可以建设VR来补充外围环形 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设备和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间的 距离很大时,也可以建设VR。VR系统具有树形拓扑,而外围环 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具有网状拓扑,所以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 连接系统提供更多的屏蔽作用。某些情况下,需要额外的屏蔽层: 使用完全的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文不太实际,此时就可 以混合使用VR和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系统

3.2.1综合通信大楼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是内部防雷措 施中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重要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人 身安全,减小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造成的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火灾 等事故。

3.6.8设备接地线是保证设备电气安全和防雷安全的重要设施: 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者熔断器,在设备短路时可能会造成接地 线断开而使过电流保护设施无法正常动作中建某局腾飞大路综合管廊施工方案(41P)-.docx,由此可能弓发人身触 电事故或者火灾。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6.8设备接地线是保证设备电气安全和防雷安全的量

3.9.1为了保证设备接地线连接的可靠性和低阻值特性,工程中 要求必须采用铜接线端子,且压(焊)接牢固。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3.10计算机网络接口、控制终端接口的保护

3.10.1综合通信大楼内部的通信系统包含程控交换机、传输 设备、监控及网络设备、控制终端、电源、无线等子系统,各子系统 之间的内部连接线路纵横交错、非常复杂,其网络接口对雷电较为 敏感,是雷电侵入的薄弱环节,通信大楼雷电电磁场的分布直接影 响到具有敏感元器件的计算机及控制终端的布局,因此需要对各 类接口加装保护器。 3.10.3理论和实践证明,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其中部位置是雷 电电磁场强度最小的区域,因此设置在此区域能够将雷电电磁场 感应减小到最小。建筑物外墙体的建筑钢筋是建筑物遭受雷击时 雷电浪涌集中的雷电流分布通道,极易遭受雷电电磁场感应。使 用建筑物外墙体的电源插孔可能会使雷电感应过电压沿着电源线 侵入到计算机等设备,因此应该避免直接使用。本条为强制性条 文,必须严格执行。

3.10.1综合通信大楼内部的通信系统包含厂程控交换机、传输 设备、监控及网络设备、控制终端、电源、无线等子系统,各子系统 之间的内部连接线路纵横交错、非常复杂,其网络接口对雷电较为 敢感,是雷电侵人的薄弱环节,通信大楼雷电电磁场的分布直接影 向到具有敏感元器件的计算机及控制终端的布局,因此需要对各 类接口加装保护器,

3.11集中监控系统的接地与接口的保护

3.11.2室外架空走线的线缆比较容易受到雷电感应(包括感性

得合和容性耦合)而在线缆上产生雷电浪涌,雷电浪涌沿着线缆会 曼人到机房内的设备连接端口,造成设备损坏。本条为强制性条 ,必须严格执行。

,13.6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由于接零保护在地线产生的干扰问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14.1为了保证机房内部的等电位连接和电气安全,室内的走 线架及各类金属构件必须接地。电气连通的走线架还具备很好的 电磁屏蔽效果,因此必须采用电气连接。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 严格执行。

4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4.1.1通信局(站)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可以获得可得到 的最低接地电阻值。 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对于建筑 物的接地一般都采用其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地网,因为建筑物钢 筋混凝土基础埋地较深,与大地的接触面积大,在相同的土质条件 下,用其基础作接地体可比一般人工接地的电阻低得多,另外,基 础钢筋理设在混凝土中,作为接地体的钢筋不会受到外力的损伤 和破坏,不需要维护,使用期限长,接地电阻稳定。对于通信局 (站)这种接地方法是相当有效的。 2现在通信局(站)利用通信局(站)内所有建筑物钢筋混凝 土基础加上外设环行接地体作为地网,由于城市环境所限,根据接 地电阻的测试方法的测试距离要求,一般无法对接地电阻进行 测试。 3原邮电部标准交换设备允许的接地电阻值是沿用前苏联 的标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模拟技术的交换系统在中国已经被 数字交换系统所代替,原有基于模拟技术的交换系统局间金属实 线连接已经被光缆所代替,因此局间接地电阻引起的电位差引起 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故对于现代通信局(站)仍旧沿用原模拟系 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是没有必要的。 4早在1972年,原CCITT(ITU的前身)的接地手册实际已 经对接地电阻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当时统计的8个国家的接地电 阻值一般在0.52~102。研究证明:交换设备接地电阻在0.52~ 20Q时对交换设备都无影响和串音。

5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在对全国各个运营商通信 局(站)改造时一般都是将原有局(站)内建筑物地网及机房进行连 接,构成环形地网,接地电阻值没有检测过,也不考虑局方提供的 接地电阻值(仅仅作为参考),防雷接地改造后的局(站)经过多年 的统计基本上没有雷击发生设备被击坏的记录。 综上所述,由于通信局(站)联合接地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 基础已经可以获得可得到的最低接地电阻值以及能够满足交换设 备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且局间传输已经从实线改为光缆,所以在规 范中没有再提及接地电阻值的要求问题,而用所有建筑物地网进 行环形连接方式组成的最大面积来代替对接地电阻值大小的 要求。

施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或 者主要防止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4.1.4ITU.K27电信大楼内的网状BN示意见图1。

施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或

4.2.2外设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近似于个法拉第宠,第 一层的外设环形接地汇集线作为“扩展的”主接地端子,此时实际 上不需要单独的MET。 如果需要,在相应机房可以增加补充的环形接地汇集线。分 环形接地汇集线可以跨越构筑物,并连接环形接地汇集线的相对 端。分环形接地汇集线这些导体有助于把通信设备、仪器连接到 环形接地汇集线,并且在构筑物的顶层或屋顶及底层发挥了颇有 价值的屏蔽作用。 在大型通信建筑物内,沿整个建筑物外围建设环形接地汇集 线系统不切实际。环形连接导体的范围可以减小到包围以下设备 的建筑物区域:电信设备或更可能发生雷击的设备(如无线设备), 该系统的垂直范围也可以进行限制

4.2.3.垂直主于接地线连接系统是一组在电信设备和总接地挂

间提供工程低电阻路径的垂直和水平导体。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 系统扩大了公共连接网及金属支撑制品的连通性,增加了公共连 接网的密度。在建筑物内可以建设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来补 充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设备和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连 接系统间的距离很大时,也可以建设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 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具有树形拓扑,而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 连接系统具有网状拓扑,所以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提供 了更多的屏蔽作用。某些情况下,需要额外的屏蔽层,使用完全的 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连接系统又不太实际,此时就可以混合使用 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和外围环形接地汇集线系统。 各垂直主于接地线连接系统为处于有限区域内的通信设备提 供服务。这区域通常为一个长边为30m的矩形,以垂直主干接 地线连接系统为中心,处于这一区域外的设备由另外的垂直主干 接地线连接系统提供服务。 如果建筑物的结构钢可以达到电气连接的要求,则建筑物结 构钢可以作为连接的部分

导线可传导大浪涌电流,这些电流能够把过多的能量耦合到附近 的电子设备,所以必须注意连接导线的布放要远离这些设备,相隔 至少1m。小型局(站)这一距离不可能达到,这时要在维持连接导 体的短距离、直接路由这一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留出大的 间隔。

4.6.1总配线架应就近接地是关系到配线架的保安单元能

4.6.1总配线架应就近接地是关系到配线架的保安单元能否对 交换机用户板起到有效保护的关键问题。 4.6.2应避免在外墙上布放非屏蔽信号电缆或电力电缆。如果 布放,则应将电缆全部穿人屏蔽金属管,并将金属管两端与公共连

币放,则应将电缆全部穿入屏蔽金属管,并将金属管两端与公共连

,如从电缆入口设施到总配线架

4.8.1为了防止楼顶金属设施在雷击时发生闪络威胁设备和 身安全,楼顶的各种金属设施必须分别与楼顶避雷带或接地预 端子就近连通。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8.1为了防止楼顶金属设施在雷击时发生闪络威胁设备和人

5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5.1.3接地的其他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各类信号线、控制线、 通信线上感应各种干扰信号和雷电脉冲。 5.1.4集中监控系统的接地:在设计时将监控系统对线路进行 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接地及加装SPD等措施,主要是为 了抑制雷电浪涌与监控系统间的耦合路径,最大程度地减小感应 过电压、反击过电压以及雷电侵人波对监控系统的危害。

5.1.3接地的其他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各类信号线

5.2接入网站、模块局

1当接人网与移动通信设备共站时,接地排和接地线一般都 是在走线架上方固定,因此接人网的开关电源内部SPD的安装位 置,宜选择SPD设计位置在开关电源上方的产品为最佳方案。 2当接入网安装在有地沟的机房时,地沟中有接地排,此时 宜选择SPD安装在开关电源下方的方式为优选方案

2本条规定了总配线架的接地

1总配线架应就近接地是关系到配线架的保安单元能否对 交换机用户板起到有效保护的关键问题。在通信机房总体规划 时,总配线架宜安装在一楼进线室附近,接地引人线应从地网两个 方向就近分别引入(从地网在建筑物预留的接地端子接地或从接 地汇集线上引人)。 2当接入网站内部的设备如MDF架和接入网机架相距较 远时,此时MDF架就近与环形接地网连接,使通过用户线进人站 内MDF架上的保安单元的雷电流能迅速人地。

1.为了确保就近接地的原则,使雷电流通过接地体迅速人 地,当接人网站与移动通信基站共站时,机房的接地系统应采用环 形接地网的方式,环形接地网围绕铁塔和机房圈,并分别与铁塔 各基础多点相连,机房接地引入点应在远离铁塔的一侧(接地引人 点需改造的情况,总汇流排接地引人点切记不能从塔脚引人)。对 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可再在地网四角采用辐射型接地体(在 辐射型水平接地体周围采用液状长效降阻剂处理)。 2利用农村民用建筑物作为机房,实施接地改造时应根据机 房的具体情况确定方案,往往由于条件所限或者业主和环境的要 求,根据房间的走向、环境条件做一组接地体,使用40mm×4mm 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大于50mm²的多股铜线分别与机房总配电 箱处和机架处的接地排连接。所有焊点用沥青做防腐处理

5.3.1宽带接人点用户单元的设备是目前受雷害影响较为严重

5.3.1宽带接人点用户单元的设备是目前受雷害影响较为严重 的一类设备,经常在雷雨天气出现大面积损坏的情况,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这些设备未接地。这些未接地的设备即使加装有防雷器 也无法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 由于这些设备一般放置在用户楼宇,故可以通过连接楼柱钢 等措施实现就近接地。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5.3.4出人建筑物的网络线极易受到雷电感应的影响,为了保

证网络交换机的安全,必须在网络交换机接口处加装网络数据 SPD。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6.2.5对于利用商品房作机房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尽量找出建 筑防雷地网或其他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 下焊接连通。找不到原地网时,应因地制宜就近设一组地网,并与 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焊接连通,铁塔应在两个方向与建筑物避雷带 就近连接。

6.2.6根据某地区数百个遭受雷击损坏设备的基站接地日

的统计:52以下的占74%,52~102的占19%,102以上的占 7%。在2004年某基站地网优化设计及综合防雷方案科研组对 51个现场勘察的雷害基站中,山区型23个,郊区型25个,市区 型3个。接地电阻在52以下的31个,52~102的4个,100以 上的16个。可见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52以下,但屡次遭雷 害的基站却占60%左右,比例依然很高。这说明雷害同接地电 阻值并不是必然对应的关系,从统计数据来看,并不是接地电阻 越小,遭雷的概率越小,防雷效果也越好。实践证明,防雷效果 和接地电阻并无直接关系,设备的损坏是由于设备间存在电位 差造成的。 1移动基站(包括微波站)的接地: 随着移动通信服务区网络不断向郊区、山区、交通主干线的延 伸,基站所处地理环境越加恶劣,特别是石头较多的山上,接地问 题更难解决。其实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问题直困扰着移动通信 基站的建设和设计单位,另外,对于建在山区的基站实际所处的地 理位置与雷电的活动区域有着一定的联系,建在山区的基站,由于 七质很差,多为碎石土壤、风化岩或花岗岩石,表面土壤仅土儿至

直流负接地),其接地自的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固定(均衡) 电位,防止在供电系统故障后,危险电压对人身构成电击危险;固 定(均衡)电位,防止在供电系统故障后,危险电压对设备本身造成 的损坏。 4)为防止静电对设备本身的危害的接地。 5)为给窜人系统的雷电能量提供一个泄放渠道的接地。 分析以上基站接地的目的,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站接地电阻的 大小是以危险电压不能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构成危险为原则的。 即在设备供电系统发生对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在接地电阻上 的电压降不能对接触设备的人和设备本身构成安全隐惠。 3基站地网的组成形式: 移动通信基站地网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流往地中的雷电 流路径上得到最低的接地电阻,在保护范围内把雷电流产生的电 势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一个由多接地体组成的地网可以近似地当作一块孤立的平 板,它的电容主要是由它的面积尺寸来决定的,附加于这个平板上 的有限长度(2m~3m)的垂直接地体,不足以改变决定电容大小 的儿何尺寸,因而是电容增加不大,亦即接地电阻减小不多。这里 接地电阻R为:

ΦSEds R= C 1 bSEds C

地电阻的主要因素。只有当附加的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与地网的等 效半径可以比较时,平板趋近于个半球时,电容才会有较大的增 加,从而才可能降低接地电阻,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接地电阻 减小仅36.3%。这个结果可由下式推出: 如果将地网等效为埋深为0,半径为r的圆盘时,R1二/4r 半径为r的半圆球时,R2=0/2元r,R1/R2=0.637。 由此可见,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主要和接地网面积有关,附加于 接地网上的2m~3m的垂直接地体对减少接地电阻的作用不大 对于地网的设计,那种认为加密垂直接地体可减小接地电阻的观 念是不可取的,从宏观分析,应把地网看作一个二维的平板,采用 不长的垂直接地体(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与地网等值半径相比,至少 小一个数量级),不论打人多少根,即使密集成厚度为2m~3m的 实体钢板地网,也不会使接地电阻有多大变化。 4地网大小及网格数与接地电阻的关系: 1)地网大小与接地电阻的关系: 基站的地网作为复合接地体(以水平接地体为主,且边缘闭 合)的接地电阻:

8A HD × 104 VA

R=V.P +=0. 443P+~0. 5P VA L VA L VA

2)接地电阻与基站地网面积的大小: 从R0.5p/√A可以看出,在相同土壤电阻率的条件下,要使地 网接地电阻减少,就要增加地网的面积,表1列出了在不同土壤电 阻率时保持R为52时的地网面积。

内50时土壤电阻率与地网大小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高电阻率的山区,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控制在 5Q2是难以实现的。 3)地网网孔个数和接地电阻的关系: 地网中相距较近的接地体不能充分利用,这种接地体间的相 互屏蔽引起的屏蔽效应是由电流流入大地时电场重叠而产生的 (接地体的电阻主要是靠位于接地体附近土壤区域土壤电阻率所 决定的,由于上述电场是叠加的,所以每一个接地体附近的电流密 度变得不均匀,使得接地体附近的土壤有效面积减少,或者使流散 电阻增加)。当接地体按照同心圆的方式(即环套环)或者地 网以直角小方格配置时,由于接地体的相互屏蔽作用,其利用率特 别低,此时设置在网格结点上的垂直接地体的利用系数仅仅达到 0.15~0.20。因为这时对接地电阻数值起主要作用的是接地体的 外环部分,而不是网格内部接地体的数量,所以增加地网内网格数 自以减少地网接地电阻值既不经济文非优化设计考虑。 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一般复合式地网的接地电阻R为 100%,则实心钢板地网接地电阻约为90%R,而中空的环形地网 (只有周边有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约为110%R,房屋建筑物基础 (一般有钢筋的地基较深,而建筑物中间有空隙)的接地电阻约为

图2网孔个数和接地电阻的关系

由此可见,加天地网网格的密度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式并非 优化设计所推荐的,如将多于16个网孔的接地体用来增大接地网 的面积,对于减小接地电阻的效果要好得多。 5地网与冲击半径及移动通信基站地网最佳面积天小。 对于建在山上的移动通信基站,由于所处的位置往往比周围 的山地显得突出,地理位置文与雷电的活动区域有着定的联系, 加之山上一般多为岩石或多石土壤,要使防雷接地电阻在有限的

面积做的很小(如52)是不可能的,为此建在山上的基站采用了均 衡大地电位,实施联合接地及改进地线的敷设方法,可以在雷击时 使站内各处电位同样上升,以致局内设备相互间的冲击电压均衡, 增加了雷电泄流能力。 1)接地网与冲击半径 一个避雷针的接地体接闪时所呈现的电阻,与直流、工频电流的 接地电阻有显著不同,对于雷电在土壤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工频有着 相当大的区别,它们的最主要区别是由雷电的形成过程以及土壤对高 频电磁波的传输特性决定的。雷电流是个冲击波,而且具有非常大的 电流值,由于雷电流幅度很大,在接地体附近形成的电场强度超过了 土壤的冲击击穿强度而产生电弧式火花放电,结果相当于增加了接地 体的尺寸,因此,在实际雷电流作用下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小了。 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散流时有下列特征: 第一,当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人土壤时,由于电流幅值很 大,在接地体周围形成强大的电场,土壤呈现的电阻率也受到电场 强度的影响,随着电场强度增加,也就是随看电流密度的增加,土 襄电阻率随之减少。 第二,雷电流相当于高频电源,除接地体的电阻和电导外,接 地体的电感和电容对冲击阻抗发生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接 地体的形状、冲击电流的波形和幅值,以及土壤中电的参数e.和 0,即地的介电系数和土壤电阻率。 第三,冲击电流在地中流动时,由于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不像直流 和工频电流那样穿透很深的地层,而是在距离地面不太深的范围流动。 第四,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土壤时,当接地体周围电场强 度达到定数值时,电压和电流不是直线关系,而呈现非线性 所以,冲击电流或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散流时,不再是用 工频接地电阻,而是用冲击接地电阻来度量冲击接地的作用。接 地装置对地冲击电压的幅值与冲击电流幅值之比则称为冲击接地 电阻。由上述冲击接地电阻的定义可以看出,冲击接地电阻是

个人为的概念,并无具体的物理意义,因为冲击电压幅值和电流幅 值往往不是在同个时间出现的(由于接地体的电感作用,冲击电 压幅值出现在冲击电流幅值之前),把两个在不同时间发生的量之 比定义为冲击接地电阻并无物理意义,但在工程上利用这个定义, 可在已知冲击电流的幅值和冲击电阻的条件下,计算出冲击电流 通过接地体散流时的冲击电压幅值。 一个接地地网的面积不论有多大,在工频时,是可以把接地体 的表面近似地看成等位面的,故接地网全部面积都能得到利用。 但是,许多根接地体在地中构成的网状接地体在冲击电流的作用 下,当土壤电阻率和介电系数一定时,接地网的冲击等效半径就是 一个常数,而冲击等效半径要比接地网面积的等值半径小得多,即 在冲击电流的情况下,仅仅利用接地网很小的一块面积,在工频 时,接地电阻之所以和接地网面积的平方根成反比,是因为接地网 上的电位比较均匀,全部接地体都起着散流作用,接地体得到充分 利用的缘故,但在雷电流作用下,情况就不同了。由于接地体的电 感作用,接地网的电位呈现不均匀性,离开雷电流引入点愈远的地 方,接地体上的电位就愈低。基至电位为零,其变化规律按指数曲 线衰减,只有雷电流引入点附近一块接地网才起着散流作用,而且 散流的程度与这一一块面积上的电位分布成正比。 2)地网的最佳面积大小。 冲击等值半径与接地网面积的等值半径之比

ch PVe 60 V元A exp 60 元A pVr

表2在不同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冲击半径与接地网等 值半径的利用率百分比

在不同的土壤电阻率和地网的面积条件下,两者之比可为基 站地网优化设计提供一个考虑方案。表2列出了士壤电阻率o一 2502·m~2000Q·m,地网面积A一100m~6400m时冲击等值 半径与接地网面积的等值半径的变化规律。从冲击等值半径与接 地网面积的等值半径变化规律得出一个结论,在移动通信基站地 网优化设计时,根据移动通信基站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其接地网 的大小应控制在20m×20m(400m²)内,这时地网在雷击时冲击 等值半径利用率在高电阻率土质的情况是较高的(在土壤电阻率 为10002:m时为71.63%),当接地网的大小在40m×40m (1600m²)时,此时地网在雷击时冲击等值半径利用率在电阻率为 10002·m的土质情况是53.44%,冲击等值半径利用率较低,在 土壤电阻率低于50002·m时,地网可小于400m²。这样加之外弓l 水平接地体,地网的利用率可更高。另外,考虑到垂直接地体能起 到集中接地扩大散泄雷电流之用,可在冲击等值半径处打人一圈 垂直接地体,其等效半径应以铁塔为中心。此时垂直接地体是为 了加速散泄雷电流,而不是以减小地网接地电阻为目的。 6网格与均衡电压接触系数的关系。 实施基站联合接地均衡电位的目的,除了减小设备上的反击电 压外,另一个目的是减小地网内的最大接触电位差(当电流流过接 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离设备水平距离为

0.8m处与设备外壳或墙体离地面的垂直距离1.8m处两点间的电 立差,称为接触电位差,人体接触该两点时所承受的电压,称为最大 接触电压),接地网地面的最大接触电压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图3最大接触系数Kim和网孔个数N的关系曲线 电网面积A=40mX40m,接地体直径d=0.02m,埋深h=0.6m)

大接触系数Kim和网孔个数N的关系

由此可见,最大接触系数随网孔个数增加而下降的梯度和接 地电阻随网孔个数增加而下降的梯度是相似的,这说明了用增加 网孔个数而减小接触系数和减小接地电阻一样,不能作为主要方 法。一般地网网孔可采用3m×3m或者5m×5m。当然,最好能 利用冲击电流进行现场实际测量和校核。 另外,由于现在站内地面一般都采用高电阻率的地面结构,其 平均击穿强度远高于土壤,并且限制了通过人体的能量,其效果士

分显著,为了提高地面击穿强度,在方案实施时可以考虑在地面上 铺设3mm~5mm厚的绝缘橡胶板。 7基站地网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据。 在移动通信基站采用联合接地,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情况下,可 以规定一个接地电阻的要求,以减小建设地网投资,但在大地电阻 较高的地区,评价基站地网接地电阻是否合格应采取优化设计的 方式,换一种方式来评价,即以地网面积的大小为判定依据,看看 是否能满足雷击时基站接地的需要,另外,地网四角还应辅以 20m~30m的热镀锌扁钢做辐射型接地,以提供更好的雷电流散 流通道。

6.4.3室外接地排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馈线外护层分流的雷电流 尽快地泄放到地网,减小进人机房的雷电流。而铁塔遭受雷击时 铁塔塔角是雷电流最集中的泄流渠道,为了施工方便将室外接地 排连接到铁塔塔角不仅不会使馈线外护层的雷电流尽快泄放到地 网,而且会增大进人机房的雷电流,造成机房内部设备发生损坏。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6.6GPS天(馈)线的防雷与接

6.6.4在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避雷带和避雷网上会有较大的雷 电流通过,当GPS馈线系挂在避雷网或避雷带上时,会在馈线上 感应较大的过电压侵入机房造成设备损坏。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一点连接点。实际上,接地参 考点并不是一个点,面必然有足够的大小,以适应等电位连接导体

的连接。 接地参考点只存在于星形(S形)等电位连接网络中。这是因 为,在网状(M形)等电位连接网络中,必定是有多点连接到共用 接地网,是多点接地,故没有要选取接地参考点的问题。 选择接地参考点的目的是保障设备及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也 是判断接地参考点选择恰当与否的标志。从防雷保护角度看,接 地参考点越靠近设备越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连接设备和接 地参考点的等电位连接导体的长度可以做到最短,从而能保证在 雷电流通过时等电位连接导体两端的电压降最低

7小型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7.1.2室外站、边际站、无线市话站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恶劣 与典型正规站相比,各类自然环境条件更加严酷,常年遇到的雷害 频次更多,为了保障在雷击基站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在设计时特 别强调防雷与接地的重要性。 7.1.3无线市话站的接地一般利用城市中的建筑物原有的避雷 带或者建筑物的接地作为其防护直击雷的措施,由于投资所限,从 22

.1.3无线市话站的接地一般利用城市中的建筑物原有的避雷

7.4.6由于在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避雷网和避雷带上会有较大

.4.6由于在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避雷网和避雷带上会有较大 为雷电流通过,当缆线系挂在避雷网或避雷带上时,可能会造成缆 线击穿或者在缆线上感应较大的过电压而侵入机房造成设备损 环。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9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

9.1.1本规范对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是建立在联合 接地基础上的。近年来虽然对通信局(站)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进行 了大量改进,但雷电产生的浪涌电流还是造成了通信设备的损坏: 雷击使通信中断的事故时有发生,雷击造成通信设备损坏事故的 85%是雷电过电压引起的,因此对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的保护 就更为重要。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并非是简单的、单的雷电过电 压保护器件应用,而是应用电磁兼容的原理,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 分,对一个通信局(站)进行综合、多级雷电过电压保护。 通信局(站)传统的雷电浪保护方法,在选择浪涌SPD时: 仅考虑被保护的通信设备本身,没有根据电磁兼容原理,把局部或 单一一的防护措施归结到系统防雷,即整体防护的概念。由于缺乏 通信局(站)系统整体的观念,导致在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网络,甚 至在雷电防护的薄弱环节的不同点安装过电压保护器时,各类防 护器件之间不能相互协调,相互之间不能控制。由于防护器件在 设计时,其防护性能仅仅考虑了被保护设备本身的需求,而通信局 (站)系统的防护,各级防护器件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的,此时 用以局部防护的过电压器件不能有效发挥其防护性能,影响了通 信局(站)的整体防护

1..3通信局(站)雷电保护区的划分是参照《雷电电磁脉冲的防

保护的原则。防雷区的划分,并不代表IEC建议中关于雷电保护 区的划分的所有内容都被本规范所接纳 IEC有关雷电保护区的划分可能在通信局(站)内是无法区别 的,如高压设备的耐压等级、线路的耐压等级、避雷器的耐压等级 是不同的,同样一个雷电流对变电站电力开关柜可能没有任何影 响,但对通信设备电源系统已经造成危害。 另外,在通信局(站)IEC有关设备的耐压等级同样是不能区 分的,因为在通信局(站)的个配电设备中,可能既有能够承受 6kV的部分T/ZZB 1419-2019 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也可能某些部分只能承受500V,甚至几伏的电压 在实际雷害中往往有很多大家认为比较“粗、笨”,位于通信电源前 端的电源设备遭受损坏。在通信电源防雷设计时,如果设计者都 是按照保护水平一级一级往下降的,从6kV、4kV、2.5kV直到主 要要保护设备的1kV(参照《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 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EC60664一1),极有可能导致通信电源设 备遭受雷击损坏事故的增加。 由于自动控制技术越来越普及,6kV、4kV保护水平的设备只 能是指这个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刚刀、并关等。举个市油切换屏的 例子,现在大部分的市油切换屏都是通过采样回路对市电采样后 再对切换开关进行自动控制的。切换开关的耐雷击水平很高,这 是毋庸置疑的,但采样回路却常常受雷击损坏。原因就是在防雷 保护中把强电设备中弱电部分(采样回路)仍然等同于切换开关来 保护。因此应将这种具备自动切换技术的市油切换屏也当作弱电 设备看待,强化对切换屏的保护,无其是强化切换屏中弱电部分的 保护。这些类似的设备还包括自动调压器等。因此不能将IEC 的绝缘配合的等级建议直接用到通信电源设备中。 9.1.4由于通信局(站)自身的特殊性,通信行业颁布了一系列适 用于通信系统电源用防雷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通信局(站) 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YD/T1235.1、《通信局

9.1.4由于通信局(站)自身的特殊性,通信行业颁布了

有于通信系统电源用防雷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通信局(站) 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YD/T1235.1、《通信局 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YD/T1235.2),由此

来保证进人通信网的防雷器符合通信系统的要求,保证通信后 (站)的安全运营。

9.2防雷器的使用要求

技术手段,而是采用简单的并联组合,非但不能明显提高通流容 量,而且会带来燃烧等问题。因此第一级大通流容量的防雷箱采 “C级防雷模块”并联组装制作是不科学的

类技术手段,而是采用简单的并联组合,非但不能明显提高通流容 量G+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而且会带来燃烧等问题。因此第一级大通流容量的防雷箱采 用“C级防雷模块”并联组装制作是不科学的。 9.3通信局(站)电源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原则 9.3.1本条根据雷电活动区的划分、通信局(站)的分类、通信局 (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的形式、供电方式,在设计中对电源 SPD提出了不同要求。 9.3.3电源用SPD通流容量和标称放电电流的取定应根据电 源SPD安装的必要性,其原则确定如下: 1SPD安装在被保护电路中,对被保护电路无不利影响。 2 在正常情况下SPD是否会损坏。 3 SPD损坏的后果会造成什么影响,采取什么措施进行保护。 4SPD能否起到保护作用。 5各级SPD之间的相互协调。 另外,在各类.SPD能满足各级所需的标称放电电流前提下, 为了SPD的可靠性,一般可选择较大量级通流容量的SPD。单纯 从价格的意义讲,冲击通流容量较小的SPD一般价格上远低于冲 击通流容量大的SPD,但从技术经济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能 单纯考虑价格因素。通流容量是指SPD不发生实质性破坏而能 通过规定次数、规定波形的最大电流峰值,冲击通流容量较小的 SPD在通过同样的雷电流的条件下其寿命远小于冲击通流容量 大的SPD,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元件在同样 的模拟雷电流8/20uS、10kA测试条件下,通流容量为135kA的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的寿命为1000次~2000次,通流容量为 40kA的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的寿命为50次,两者寿命相差几十 培”。由于配电室、电力室人口处的SPD要承受沿配电线路侵人 的浪涌电流的主要能量,因此其SPD在满足人口界面处标称放电 电流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情况选择较大通流容量的SPD。

统书号:1580177·731 价:2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