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pdf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414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pdf

水利部 二〇一五年二月

附表1分省水土流失治理规模 附表2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 附表3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复核划分成果 附表4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 附图1全国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2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图 附图3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图 附图4重要江河源头区水土保持项目分布图 附图5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项目分布图 附图6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保持项目分布图 附图7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及综合治理示范区分 布图 附图8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分布图 附图9 侵蚀沟综合治理项目分布图 附图10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

了19%。 一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通 过综合治理,大量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配套农田道路和水 利设施,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荒山荒坡变为林地草地, 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得以改善;同时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 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明显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2013年,全国共修筑 梯田1800余万hm²,累计增产粮食3000多亿kg;据测算, 水土保持措施累计实现林产品及饲草等效益约5600亿元, 近十年来治理区人均纯收入普遍比未治理区高出30%~ 的生计问题。 一一林草植被覆盖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坚持 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多部门协调合作,通过大面积封育保 护、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化草场治理等植被建设与 恢复措施,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21.63% 林草覆盖率达到45%,生态环境明显趋好。经过20年国家 重点治理JJF 1839-2020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校准规范.pdf,长江流域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 游、陇南陕南地区、三峡库区等林草覆盖率提高了约30% 荒山荒坡面积减少了70%。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已有一半 区域实现由“黄”转“绿”,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了10%~ 30%,局部区域增加30%~50%;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

买施12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造林752万hm,草 地治理933万hm²,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 一一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减沙拦沙效果目趋明显, 通过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土壤 流失量明显减少,有效拦截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延长了 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据统计与测算,全国现有 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t。黄河上中游地 区采取淤地坝、坡改梯等综合治理措施,年均减少入黄泥沙 约4亿t;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已治理水土流 失面积约8万km,土壤蓄水能力增加20多亿m。丹江口 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 万km²,项目区年均保土能力达到近5000万t,蓄水能力达 到4.3亿m3,年均减少进入丹江口水库泥沙达2000万t以上, 一一水源涵养能力日益增强,水源地保护初显成效。近 年来,通过在江河源头区采取预防保护、草场建设与管理措 施,在水源涵养功能区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营 造水源涵养林,同时在重要水源地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水 源地保护初显成效,水源涵养与水质维护能力目益增强。据 测算,全国梯田、坝滩地、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人工 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水量6604亿m²,年均120亿m² 到2013年全国累计建成清洁小流域1000多条,有效维护了 水源地水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完成后:

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入水库的面源污染物明显减 少,据陕西省水文局7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汉、丹江年度 水质基本稳定在IⅡ类或优于Ⅱ1类 (二)形势 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众多的人口以及 长期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快 速发展以及大规模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地表和植被不断遭 受扰动,水土流失破坏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加剧自然 灾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2011年我国水土流失面 积294.91万km²,占国土总面积的30.7%,其中水力侵蚀 129.32万km²,风力侵蚀165.59万km²。按侵蚀强度分,轻 度侵蚀138.36万km²、中度56.88万km²、强烈38.69万km² 极强烈29.67万km²和剧烈31.31万km²。总体分析,水土流 失以轻中度侵蚀为主,其中轻中度水力侵蚀面积占水力侵蚀 总面积的78%。水蚀主要集中在蒙滇川陕晋甘黔黑等省(自 治区);风蚀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新蒙青甘藏等省(自治区)

专栏1: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期内正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经济社 会发展总体态势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人口增长趋缓,老龄人口比例渐增。2013年我国总 人口13.6亿,预期2030年全国总人口达到15亿左右,年均增 长率5.5%o;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到2030年,老龄化人 口预期达到3.6亿,年轻劳动力比例呈下降趋势,依靠国家补 助和农民投劳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管模式将会改变。 一一农业人口锐减,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城 镇化加快发展阶段,2013年全国城镇人口7.3亿,预期2030 年城镇人口将达到9.4亿,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53.7%增加到 62.6%,农业人口锐减,农村劳动力成本渐趋增加,农民投

城镇化建设、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 纵观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历程,今后一段时期既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 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因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 明建设的总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深化改革,依法防治 大力推进水土保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亿t,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大 幅减少。 近期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实现预防保护, 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进一步趋向好 转。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2万km,其中新增水蚀治 理面积29万km,风蚀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 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 有效保护与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8亿t,输入江河湖 军的泥沙有效减少

栏2: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自标任务

分省水土流失治理规模见附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程分省水土流失治理规模见附表1。

(一)总体方略 按照规划自标,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综 合分析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水土保持功能的维护和提 高,提出全国水土保持总体方略。 预防:保护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 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实施封育保护,促进自然修复,全面预 防水土流失。重点突出重要水源地、重要江河源头区、水蚀 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 治理:在水土流失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 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侵蚀沟及崩岗的综合整治。重 点突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水土流 失相对严重地区,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以及侵蚀沟相对密 集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监管: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水 土保持动态监测与预警,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水土 保持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区域布局 为了科学合理进行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首次开展了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区划采取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 格局区,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 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二级

区为区域协调区,协调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区域性规划目 标、任务及重点。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 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全国共 划分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见附表2、 附图2)。 按照总体方略要求,综合协调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 草、草原保护建设、保护性耕作推厂、土地整治、城镇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等相关水土保持内容,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 基础,提出水土保持区域布局。 1、东北黑土区 即东北山地丘陵区,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4省(自治区)244个县(市、 区、旗),土地面积约109万 km²,水土流失面积25.3万km2。 东北黑土区主要分布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呼伦贝尔 高原、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主要河流涉及黑龙江、松花江 等。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300~ 800mm。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 棕色针叶林土为主。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落叶针叶林、落叶针 阔混交林和草原植被等,林草覆盖率55.27%。区内耕地总面 积2892.3万hm²,其中坡耕地230.9万hm,缓坡耕地356.3 万hm²。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北部有

Km²,水土流失面积142.6万km²。 北方风沙区主要分布有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 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区内包含塔 克拉玛十、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 库布齐、乌兰布和沙漠及浑善达克沙地,沙漠戈壁广布。主 要涉及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蔬勒河等内陆河,以及额 尔齐斯河、伊犁河等河流。属温带干旱平干旱气候区,大部 分地区年均降水量25~350mm。土壤类型以栗钙土、灰钙土 风沙土和棕漠土为主。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荒漠草原、典型草 原以及疏林灌木草原等,林草覆盖率31.02%。区内耕地总面 积754.4万hm²,其中坡耕地 20.5万hm²。水土流失以风力 侵蚀为主,局部地区风蚀和水蚀并存。 北方风沙区荒漠草原相间,绿洲零星分布,天山、祁连 山、昆仑山、阿尔泰山是区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生态环境 脆弱,在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 国家重要的能源矿产和风能开发基地,是国家重要农牧产品 产业带。天山北坡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区内草场退化 土地凤蚀与沙化问题突出,水资源匮乏,河流下游绿洲萎缩 高部地区能源矿产开发活动频繁,植被破环和沙丘活化现象 亚重,风沙严重危害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加强预防,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防治草场沙化退化。保 护和修复山地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维护江河源头

区生态安全。综合防治农牧交错地带水土流失,建立绿洲防 风固沙体系,加强能源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 加强内蒙古中部高原丘陵区草场管理和风蚀防治。保护 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绿洲农业和草地资源。提高北疆山 地盆地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开展绿洲边缘冲积洪积山麓地 带综合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加强南疆山地盆地区绿洲农田 防护和荒漠植被保护。 3、北方土石山区 即北方山地丘陵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 蒙古、辽宁、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10省(自治区、直 辖市)共662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81万km² 水土流失面积19.0万km2 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包括辽河平原、燕山太行山、胶东低 山丘陵、沂蒙山泰山以及淮河以北的黄淮海平原等。主要河 流涉及辽河、大凌河、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 牙河、漳卫河,以及伊洛河、大汶河、沂河、河、泗河等。 属温带半干旱、暖温带半干旱及半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 年均降水量400~800mm。主要土壤类型包括褐土、棕壤和 栗钙土等。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林草覆盖率24.22%。区内耕地总面积3229.0万hm²,其中坡 耕地192.4万hm。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地区间 有风力侵蚀

北方土名山区的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冀中南、 东陇海、中原经济区等重要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我 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 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沿海低山丘陵区为农业综合开发基 地,太行山、燕山等区域是华北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区内除 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丘陵区有森林分布外,大部分为农业耕作 区,整体林草覆盖率低。山区丘陵区耕地资源短缺,坡耕地 比例大,水源涵养能力有待提高,局部地区存在山洪灾害。 区内开发强度大,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海河下游和黄泛 区存在潜在风蚀危险。 以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草原植被,提高河流上游水源涵 养能力为重点,维护重要水源地安全。加强山丘区小流域综 合治理、微丘岗地及平原沙土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农 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加强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监 督管理。 加强辽宁环渤海山地丘陵区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开展燕山及辽西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推动城郊及周边地区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太行山 山地丘陵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京津风沙源区综合治 理,改造坡耕地,发展特色产业,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呆护泰沂及胶东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实施综合治理,加强 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华北平原区农业产业结构,推行保护性

港澳台地区位于南方红壤区NB/T 33028-2018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术语,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内

港澳台地区位于南方红壤区,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

丘陵、浙闽山地丘陵、南岭山地丘陵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东 南沿海平原等。主要河流湖泊涉及淮河部分支流,长江中下 游及汉江、湘江、赣江等重要支流,珠江中下游及桂江、东 江、北江等重要支流,钱塘江、韩江、闽江等东南沿海诸河 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等。属亚热带、热带湿润 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800~2000mm。土壤类型主 要包括棕壤、黄红壤和红壤等。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针叶林 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热带季雨林,林草覆盖率45.16% 区内耕地总面积2823.4万hm²,其中坡耕地178.3万hm² 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崩岗发育,滨海环湖地 带兼有风力侵蚀 南方红壤区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水产品、速生丰 产林和水果生产基地,也是有色金属和核电生产基地。大别 山山地丘陵、南岭山地、海南岛中部山区等是重要的生态功 能区。洞庭湖、鄱阳湖是我国重要湿地。长江、珠江三角洲 等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人口 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农业升发程度高,山丘区坡耕地以及 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林下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存在侵蚀 劣地和崩岗,水网地区存在河岸珊塌,河道淤积,水体富营 养化等问题。 加强山丘区坡耕地改造及坡面水系工程配套,控制林下 水土流失,开展微丘岗地缓坡地带的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实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