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358-2012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pdf

JGT 358-2012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76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T 358-2012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pdf

ICS 91.010.01

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湖北武汉市明玉路路口至关山二路之间某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Classificationandpresentation ofbuildingenergyusedata

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清华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工程 咨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庆芃、刘晓华、杨秀、赵康、刘刚、张其伟、罗淑湘、钟衍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能耗的术语和定义、建筑能耗按用途分类、建筑能耗按用能边界分类和建筑能耗 表示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能耗的表示,可应用于数据采集、数据统计、信息发布、能耗标准、能耗计量 能耗评估和能耗分析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建筑能耗buildingenergyuse 建筑使用中的运行能耗,包括维持建筑环境(如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和各类建筑内活动(如办 公、炊事等)的能耗。 注:广义的建筑能耗指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的全过程能耗。本标准中建筑能耗仅指建筑使用中的 运行能耗,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和建筑施工用能。 2.2 建筑能耗换算conversionofbuildingenergyusedata 将建筑使用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能量的当量值或等价值进行换算的过程。 2.3 电热当量法calorificvalueapproach 基于各种能源的理论发热量(燃料能源为其低位发热量),将建筑使用的各种能源按照其热值转换 为热量进行换算和分析的方法。 2.4 发电煤耗法coalequivalentapproach 将建筑使用的电力按照全国火力发电平均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其他各种形式的能源 按照其热值·转换为热量进行换算和分析的方法。 2.5 等效电法electricityequivalentapproach 基于各种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换为电力时规定的最大转换能力,将建筑使用的各种能源转换 为电能进行换算和分析的方法。

等效电法electricityequivalentapproach 基于各种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换为电力时规定的最大转换能力,将建筑使用的各 为电能进行换算和分析的方法。

能耗按用途应分为供暖用能、供冷用能、生活热水用能、风机用能、炊事用能、照明用能、家电 能、电梯用能、信息机房设备用能、建筑服务设备用能和其他专用设备用能。

NG/T 358~2012

NG/T 358~2012

为建筑空间提供热量(包括加湿),以达到适宜的室内温湿度环境而消耗的能量。

为建筑空间提供冷量(包括除湿),以达到适宜的室内温湿度环境而消耗的能量。包括用于制冷除 湿设备、循环水泵和冷源侧需要的辅助设备(如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却风机)等用能。

为满足建筑内人员洗浴、盥洗等生活热水需求而消耗的能量。不包括与生活冷水共用 用能。

建筑内机械通风换气和循环用风机使用的能量。包括空调箱、新风机、风机盘管等设备中的 国风机、排风机,以及厕所排风机、车库通风机等消耗的电力

建筑内炊事及炊事环境通风排烟使用的能量。包括炊事设备和厨房通风排烟设备等消耗的燃料和 电力

为满足建筑内人员对光环境的需求,建筑照明灯具及其附件(如镇流器等)使用的能量。

3.8家电/办公设备用能

建筑内一般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使用的能量。包括从插座取电的各类设备(如计算机 水机、电冰箱、电视机等)的用能。

建筑电梯及其配套设备(包括电梯空调、电梯机房的通风机和空调器等)使用的能量。 3.10 信息机房设备用能

3.11建筑服务设备用能

建筑内各种服务设备(如给排水泵、自动门、防火设备等)使用的能量,以及配电变压器损耗的电 力等。

3.12其他专用设备用

建筑内医用设备、洗衣房设备、游泳池辅助设备等不属于以上各类用能的其他专用设备使用的 能量。

4.2.1根据能量的转换、输配和利用过程,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应按具体用能边界进行分类,分 别为建筑实际获得的热/冷量(E)、建筑供热/供冷系统用能(Er)、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提供的热/冷量 (Epo)、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使用的能量(Eo),以及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 量(ER),如图1所示。

图1建筑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按用能边界分类的示意图(直线表示

建筑实际获得的热/冷量 建筑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系统实际提供给建筑空间或人员活动的热量或冷量应为建筑实际 冷量,与建筑使用的能源种类和系统形式无关

4.2.2建筑实际获得的热/冷量

建筑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系统实际提供给建筑空间或人员活动的热量或冷量应为建筑实际获得 的热/冷量,与建筑使用的能源种类和系统形式无关

4.2.3建筑供热/供冷系统用能

建筑内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系统使用的电力、燃料(如燃煤、燃油、燃气等)和热/冷媒(如热水、蒸 汽、冷冻水等)等能量应为建筑供热/供冷系统用能,包括热源/冷源设备、建筑内循环水泵和热源/冷源 测需要的辅助设备(如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却风机)等的用能。 注1:建筑内供热/供冷系统用能不包括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量。 注2:若建筑内能量转换设备产生的能量(如热电冷联产机组、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电热设备、各种锅炉和自备发电 设备等输出的热量、冷量和电力),为多个用能系统提供能量或向建筑外输出能量,应根据输出能量的分配情 况,采用等效电法核算和分配各用能系统和输出建筑外部分对应的输人能量

4.2.4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提供的热/冷量

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为建筑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系统提供的热/冷媒(如热水、蒸汽、冷冻水 应为区域供热/供冷系统提供的热/冷量

4.2.5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使用的能量

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使用的电力和燃料(如燃煤、燃油、燃气等)等能量应为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使用 的能量,包括热源/冷源设备、建筑外循环水泵和热源/冷源侧需要的辅助设备(如冷却塔、冷却水泵、风 机)等的用能。 注:区域供热/供冷系统为多个建筑的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系统提供热/冷媒等能量时,应根据输出能量的分配情 况,采用等效电法核算和分配各建筑用能系统对应的用能。

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用能系 统提供的能量应为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量,不包括太阳能被动采暖、自然 采光等被动方式进入建筑的能量。 注:若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的能量,为多个用能系统提供能量或向建筑外输出能量,应根 据输出能量的分配情况,采用等效电法核算和分配各用能系统和输出建筑外部分对应的输人能量

4.2.7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按用能边界表

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按具体用能边界的表述和符号按表1规定,表中项目未包括与建筑 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量(E)。

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按用能边界表示

4.3除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外的其他用

4.3.1风机、炊事、照明、家电/办公设备、电梯、信息机房设备、建筑服务设备和其他专用设备一般直接 使用电力、燃料或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量作为驱动能源。其用能应按建 筑各系统用能(ET)、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动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量(E)进行分类,如图2所示。

安用能边界分类的示意图(直线表示能量)

各系统用能按具体用能边界的表述和符号按表2规定,表中项目未包括与建筑主体结合的主 生能源系统提供的能量(ER)。

除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外的其他用能按用能边界表示

5建筑能耗数据表示方法

5.1 表示建筑能耗时,应指出建筑能耗用途、具体的用能边界和相应的能耗数据。建筑能 示例参见附录A。

5.2.1表示建筑能耗数据时,应指明实际消耗的能源种类和数量,或者根据建筑能耗换算方法进行统 换算并在结果中标识具体换算方法。 5.2.2建筑能耗换算方法应采用电热当量法、发电煤耗法或等效电法。等效电法及应用案例参见附 录B和附录C。 5.2.3表示建筑能耗数据时,各种能源均可用千瓦时(kWh)、千克标准煤(kgce)、千焦耳(kj)等作为能 量单位。

5.3建筑能耗换算结果的标注

5.3.1采用电热当量法换算建筑能耗时,应以CV作为换算结果计量单位下角标,如kWhcv、kJcv。

5.3.1采用电热当量法换算建筑能耗时,应以CV作为换算结果计量单位下角标,如kWhcv、kJcv。 5.3.2采用发电煤耗法换算建筑能耗时,应以CE作为换算结果计量单位下角标,如kWhce、kgcecE。 5.3.3采用等效电法换算建筑能耗时,应以EE作为换算结果计量单位下角标,如kWhrE。 5.4建筑能耗换算系数

5.4建筑能耗换算系数

表3主要能源按电热当法、发电煤耗法和等效电法的换算系数

电热当量法和发电煤耗法换算中的燃料低位发热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 当年全国平均火力发电水平确定,本表中数据来源于《2010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2009年数据。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建筑能耗数据表示示例

假设有一采用集中供暖的建筑,集中供热站使用4.5万m天然气和0.5万kWh电力为其供暖系 统提供了1600GJ热量,建筑内热水循环泵使用了0.5万kWh电力,最终建筑空间获得的热量为 1500GJ;供冷系统使用了20万kWh电力为建筑空间提供了2100GJ冷量;生活热水系统使用 0.5万m?天然气、0.5万kWh电力为生活热水提供了180GJ热量,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了360GJ热量; 此外还有各种风机、照明设备、办公设备、电梯、信息机房设备和建筑服务设备共使用了41万kWh电 力。详细情况如表A.1所示。

该建筑能耗情况如图A.1所示。

该建筑能耗情况如图A.1所示。

钢栈桥施工技术交底图A.1典型建筑能耗示意图

按照本标准4.2和4.3规定的符号,上述建筑能耗可按照表A.2和表A.3进行表述。

表A.2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

BD-04--互感器--新建瓮安至马场坪铁路甲供物资设备(电力、牵引变电)采购招标文件-盖章版本--ZG(二次)太阳能热水器为建筑生活热水提供了360GJ热量(Ea)。

+3 除供暖、供冷和生活热水用能外的其他用

B.1.1等效电法是根据各种形式的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换为电力时规定的最大转换能力,把各 种形式的能源统一转换为等效电力,然后按照电力来统计、核算能源的数量。由于电力是最高品位的能 源,把各种形式的能源统一转换为电力,便于结合能源数量和做功能力进行统计、分析。 B.1.2根据各种形式能源转化为功的能力,按式(B.1)将任一种形式的能源Q转换为等效电Q.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