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B 0187-2022 工业互联网数据一体化技术要求.pdf

T/CAB 0187-2022 工业互联网数据一体化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647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B 0187-2022 工业互联网数据一体化技术要求.pdf

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团体标准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布

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经许可,此发行物及其章节不 得以其他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再版或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件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5版).pdf,或发布在互联网及 内部网络等。使用许可可于发布机构获取。

工业互联网数据一体化技术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互联网数据一体化的术语和定义、目标、平台架构、数据一体化应用 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数据一体化设计要求、制造要求、供应链要求等应用规 则。

3.3 软资源softresource 以软件、数据、模型、知识为主的资源。 3.4 数据一体化dataintegration 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实现信息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安防监控装置等 设备之间的互联、数据共享和一体化服务。 3.5 数字化digitizeddivide 以数字形式表示(或表现)本来不是离散型数据的数据。具体的说,也就是将图像或声 音转化为数字码,以便这些信息能有计算机系统处理与保存。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已经变 成代表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3.6 边缘计算edgecalculation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 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 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不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3.7 服务平台serviceplatform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类活动,支持各类资源与能力的感知与接入、虚拟化、服务化、 搜索、发现、匹配、组合、交易、执行等,支持用户使用,支持分散的资源和能力集中管理、 集中的资源和能力分散服务的支撑环境以及工具集。

数据一体化dataintegration 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实现信息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安防监控装置等 设备之间的互联、数据共享和一体化服务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软件(Application) CAD: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 AidedDesign)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Manufacturing)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overSecureSocketLayer) IP:互联网协议(IntellectualProperty)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Message QueuingTelemetry Transport) OA: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1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工业互联网数据一体化的目标是将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售后等方面涉及领域集 成为一个整体,将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上的各数据打通,满足多场景化应用。实现企业内部、 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及其它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关联,形成完整的信息闭环,让有价值的数 2 一 据信息在系统内实现高度共享,充分利用。提高群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网络环境下的群 体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

5.2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 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包括资源层、接入层、平台层。资源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涉 及的硬资源、软资源及制造能力,通过边缘计算,借助专用网络、物联网、以太网等传输网 络,以各自接入的方法将资源及制造能力接入到服务平台,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提供行 业服务,支持面向全产业链全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如研发、生产、物流、质检、售后等) 开展数据和服务的供需对接和交易,实现平台用户、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 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 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架构

硬资源 硬资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a)IT基础资源可以实现集成接入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云端IT资源的管理; b)专业设备可以实现集成接入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云端的管理和设备信息的采集; c)数字化生产可以实现集成接入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云端生产资源管理和生产主体信 息采集; d)硬资源可扩展,数据可视化,通过传输网络接入网关或管理系统接入服务平台,可 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软次源

软资源应符合以下要求: a)企业信息包括ERP、PLM、OA系统等,应支持HTTP、HTTPS、MQTT、TCP、UDP至少 种通讯协议,实现集成接入服务平台; b)工具软件包括CAD、CAM以及各类工业APP,可以支持远程访问,实现集成接入服务 平台; c)知识模型库应进行统一运维和管理,应以文件或接口形式接入服务平台,可以进行 模型库研发、调试、查看、下载及使用; d)软资源可扩展,可实现数据格式兼容,通过传输网络接入网关或管理系统接入服务

平台,可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制造能力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具有包括研发、物流、排产、生产、质检、销售、售后等信息系统等; b)应具备人员、组织、研发、生产等相应的业务逻辑; c)应采用数据协同共享交互技术实现企业资源统一规划及管理。

为了更好满足实时性及可靠性要求,通过边缘直接运行实施分析算法或与平台协同,实 现底层数据的汇聚处理、轻量级运算,并向平台集成,缓解数据向平台传输、存储和计算的 压力。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建立配置高、扩展性强的主机、服务器等终端系统; b)应建立宽通道、 大流量、稳定、 安全的网络线路; c)应建立企业内网,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IP等技术,实现制造能力、资源与 服务平台的互联; d)应利用IP、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企业内、外网设计,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互联, 支持内、外网业务一体化。 数据一体化

平台可以实现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存储、服务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路灯、交通标志施工方案,实现数据共享、集中管控于协同互动的 软硬件平台。 数据一体化流程如图2所示

数据应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实现数据按照需求进行发布及展示,可以查询、下载等; b)应实现不同专业的数据库安全访问; c)应满足不同应用的实时性访问;

d)应满足多用户并发访问; e)应满足不同专业软件兼容使用; f)应满足不同专业知识模型库共享; g)应满足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过程中的可追溯性一体化,包括人员、审批、项目企划、 研发、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质检、销售、售后等阶段; h)应满足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功能与性能设计、生产效率、品质质量、经济性、环保性 和能耗率等方面一体化,寻求其最佳平衡点。

数据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制定统一数据传输标准和存储标准; b)应采用现代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保护,并在存储介质上进行安全防护; c)应对新老数据按业务、场景、时效等类型进行分开管理; d)应根据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日志记录、查询、统计。 平台服务 可以提供研发、生产、物流、仓储、质检、销售、售后等服务。 a)研发服务应符合: 1)应提供研发设计的工具软件、项目企划、项目计划、项目流程、项目数据等资源; 2)应提供协同研发的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等; ? 3)应提供研发设计的任务发放、任务分工、任务协作、多地研发协同等; 4)应提供研发设计的项目追踪、项目查询及项目数据管理等; 5)应提供跨部门的设计、工艺会签、项目管理等。 b)生产服务应符合: 1)应提供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2)应提供生产制造业务相关的协同计划排产、委托加工等; 3)应提供生产制造业务的多部门及多地协同等; 4)应提供生产制造的任务追踪、查询及生产管理等; 5)应提供智能生产的设备管理、工艺管理等

信息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采用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根据使用需求设定不同用户角色,限制不同用户 的访问权限和资源,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平台重要资源的访问控制和管理,限制非法 访问; b)应采用各类感知终端接入行为的身份鉴别机制,禁用闲置端口; c)应采用通讯加密技术和存储加密技术,加强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 被侦听或纂改,保障数据传输过程和存储的安全; d)应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可恢复,且与原数据采用一致的安全保护措施; e)应建立系统日志进行用户操作记录,包括:日期、时间、用户、操作描述、操作结 果等; f)应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漏洞检测等,提出安全控制管理方案,并实施数字化安 全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采用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根据使用需求设定不同用户角色,限制不同用户 的访问权限和资源,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平台重要资源的访问控制和管理,限制非法 访问; b)应采用各类感知终端接入行为的身份鉴别机制,禁用闲置端口; c)应采用通讯加密技术和存储加密技术,加强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 被侦听或纂改,保障数据传输过程和存储的安全; d)应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可恢复,且与原数据采用一致的安全保护措施; e)应建立系统日志进行用户操作记录,包括:日期、时间、用户、操作描述、操作结 果等; f)应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漏洞检测等,提出安全控制管理方案,并实施数字化安 全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GB.T50152-201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pdfA.1WebService soap 协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