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830-2013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830-2013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519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830-2013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6.3.5岩体参数估算也可根据其岩体分级指标RMR值、Q值等

6.3.6本条主要阐述地下开采矿山岩石力学设计的内容

收 田 以往设计文件本章节内容规定较少,但在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黄金矿山设计规范中有内容表述,故本规范将设计内容具体化: 6.3.7崩落法开采属于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一般为大多数冶 金矿山所采用,其主要的岩石力学问题包括地压控制、曾落规律及 地表塌陷移动范围的确定等。《采矿设计手册》中主要参考前苏联 提出的根据普氏硬度系数值等提出的岩体错动角GA/T 1154.1-2014标准下载,同时列举」 困内各矿山的实际设计参数与实测参数。自前随着岩石力学的发 展,地表塌陷预测开始采用经验类比与数值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 式,数值计算方法也有极大改进,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 等计算程序十分成熟。 崩落法开采地压显现是影响矿山开采安全的重要特征,特别 是复杂开采条件的矿训需要对地压监测提出要求。一般条件下, 地压控制、地压监测、开采塌陷预测等需要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设 计过程中可根据资料及数据采集程度,通过类比法和数值模拟法 进行塌陷预测

6.3.8空场法在回采过程中围器既不崩落也不进行充填,矿山开

采在空场下作业,要求顶板、矿柱在矿体开采期间安全可靠,涉及 的岩石力学问题包括顶板最大允许暴露面积的确定、矿柱的安全 可靠性分析、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本阶段开采后的空去处理,胃 落方式及地表塌陷范围的预测 :·般在设计中可采用岩体分级体系、经验类比及计算分析法 确定采场结构参数。空场法开采地表塌陷利地压控制与崩落法开 采矿山类似

:·般在设计中可采用岩体分级体系、经验类比及计算分析法 确定采场结构参数。空场法开采地表塌陷利地压控制与崩落法开 采矿山类似

照空场法开采设计内容进行设计·然后考虑充填开采的过程实施 与控制分析。本方法需要借助数值模拟手段进行分析,包括充填 体在不同暴露而条件下的自稳定性、充填体围料的协调变形作 用机理、充填体强度等,

使用所充许的地表最大变形值。根据临界变形值以圈定地表塌 陷区。临界变形值应用地表倾斜(i)、地表曲率(K)和地表水平变 形(e)表述,对于一般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其临界变形值i二3mm/m, K=0.2X103m1,=2mm/m。 错动角即在移动主断面上临界变形值的点和采空区边界的连 线与水平线之间在采空区外侧的夹角。 崩落角即采空区上方地表最外侧的裂缝位置和采空区边界的 连线与水平线之间在采空区外侧的夹角

陷区。临界变形值应用地表倾斜(i)、地表曲率(K)和地表水平变 形(e)表述,对于一般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其临界变形值i二3mm/m K=0.2X103ml,=2mm/m。 错动角即在移动主断面上临界变形值的点和采空区边界的连 线与水平线之间在采空区外侧的夹角。 崩落角即采空区上方地表最外侧的裂缝位置和采空区边界的 连线与水平线之间在采空区外侧的夹角。 6.3.11充填法开采的目的是保证地表不产生塌陷,但根据实际 开采矿山状况,地表的沉降变形现象是存在的,设计应根据充填州 采过程与要求,结合崩落法和空场法地表塌陷区的预测,提出地表 可能的沉降变形区或监测区。对于矿山开采井巷工程及工业厂区 等重要设施布置在可能的沉降变形区或监测区内的,地表原有设 施应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搬迁和维护方案。 6.3.12本条主要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 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提出,补充提出地表塌陷区的监测

6.3.11充填法开采的的是保证地表不产生媒陷,侣想排

开采矿山状况,地表的沉降变形现象是存在的,设计应根据充填开 采过程与要求,结合崩落法和空场法地表塌陷区的预测,提出地表 可能的沉降变形区或监测区。对于矿山开采井巷工程及工业厂区 等重要设施布置在可能的沉降变形区或监测区内的,地表原有设 施应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搬证和维护方案

6.3.12本条主要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Ⅱ!

王安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 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提出,补充提山地表塌陷区的监测 要求。

7.1.1本条规定了露天开采境界确的原则

7.1.3本条规定了露天采矿场最终边坡的构成要素。

4安全平台是露大开采边坡的构成要素之一,安全平台的设 置可以起到拦截滚石的作用。以往设计对安全平台宽度要求不小 于3m。矿山实践证实,如果安全平台宽度取3m,往往由于边帮岩 石稳定性不好、靠帮控制爆破效果不佳等因素,实际上达不到3m 宽,出现上下台阶连帮,造成生产安全隐患。据此本规范提出安全 平台宽度不宜小于5m

7.2.3本条依据《采矿设计手册》相关内容提出,在无法取得相关 计算参数的条件下,可参考岩有硬度系数和台阶高度初步选取。 7.2.4每台挖掘机作业区应有穿孔、爆破、装载三个分段,当挖掘 机工作线长度达不到规定长度时,挖掘机效率应适当降低 班工亚加地工体数可拍报海检术西

7.2.3本条依据《采矿设计手册》相关内容提出,在无法取得相关

一般铁路运输单侧进车时不超过2台,铁路运输双侧进车时不超 过3台,汽车运输时为2台~3台。国内外大、中型露天矿,一般 每个工作水平配置1台~2台挖掘机,只有当需要加强某水平的 开采强度时才增至2台~3台。 由于工作平台工作线长度的限制,一个工作平台布置2台 或2台以上的挖掘机,挖掘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两 台挖掘机的距离过近,会相互影响或者影响运输车辆调车作业 发生撞车事故。汽车运输时,挖掘机的简距应大于挖掘机最大 挖掘半径的3倍,且应大于50m;机车运输时,不应小于两列车 长度。 7.2.5堑沟底宽应满足挖掘机设备的安全作业,当采用汽车运输 时,还应考虑汽车在作业面调车的要求,设计时可按表3、表4选 取。开段沟和人车沟底宽,一般按扩帮爆破不埋运输线路的条件

时,还应考虑汽车在作业面调车的要求,设计时可按表3、表4 取。开段沟和人车沟底宽,一般按扩帮爆破不埋运输线路的条件 确定,设计时可通过计算或按表5、表6选取

表3电机车运输的运输堑沟底宽

表4汽车运输的运输堑沟底宽

5控掘机掘沟、铁路运输时的堑沟底

6控掘机掘沟、汽车运输时的堑沟底

公路开拓运输方武线路坡度大,转弯半径小,线路工程量

7.4.3前采用单一准轨铁路开沟、直采的露天矿山极少,主

专用道路设计规范.当运输矿岩全部采用电动轮汽车或大型液力

机械传动矿用汽车时,矿山生产干线道路纵坡设计可突破该规范 限制,因为该规范编制于1989年,当时对电动轮汽车或大型液力 机械传动矿用汽车了解不多,根据目前国内外矿山尤其是国外矿 山电动轮汽车或大型液力机械传动矿用汽车的使用情况分析,国 外露天开采矿山道路干线设计纵坡一般均采用10%坡度,且不设 缓和坡段,通过多年运行实践证明,满足矿山汽车运输要求。大型 液力机械传动矿用汽车一般指载重超过100t的液力机械传动矿 用自卸汽车。 7.4.10随着国内露天矿转入深部开采,为解决重载陡坡铁路运 输要求,鞍钢弓长岭铁矿和攀枝花朱兰铁矿分别同电机车厂家联 合开展专题研究,研制出了200t直流架线式工矿电机车和224t 直流架线式工矿电机车,从现场试验和运行情况看,这两款电机车

液力机械传动矿用汽车一般指载重超过100t的液力机械传动矿 用自卸汽车。 7.4.10随着国内露天矿转人深部开采,为解决重载陡坡铁路运 输要求,鞍钢弓长岭铁矿和攀枝花朱兰铁矿分别同电机车厂家联 合开展专题研究,研制出了200t直流架线式工矿电机车和224t 直流架线式工矿电机车,从现场试验和运行情况看,这两款电机车 可基本解决40%。以内坡度的铁路运输,但该型号电机车以及相关 陡坡铁路没有更大范围成熟的使用数据以及经验,因此建议只有 在铁路布线条件特别困难且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开拓方式时,根 据情况考虑采用

7.4.10随着国内露天矿转入深部开采,为解决重载陡坡铁路运

7.5规模与采剥进度计划

7.5.1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技术装备水平、工作面数量。选

7.5.1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技术装备水平、工作面

7.5.1露天矿的生产能力取决于技术装备水平、工作面数量。达 择合理的技术装备水平是确定矿山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工 作面数主要与开采矿体可采厚度、矿体倾角、工作帮坡角和工.作面 推进方向有关,工作帮坡角大小取决于工作平台宽度。

天矿采矿场延深(下降)速度只是验证矿山生产能力的一项参考指 标。露天矿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采场内可布置挖掘机的丁作面数 量,并通过编制采剥进度计划验证

7.5.3本条对采剥进度计划的编制作出规定。

2生产剥采比是露天矿设计和生产的重要指标,在编制采录 进度计划前,应分析露天采场内各个开采时期的矿岩量分布情况

结合开采顺序的选择,对生产剥采比进行均衡,尽量避免过早出现 剥离洪峰,力求各期间的生产剥采比稳定。

7.6.1本条对穿孔设备的选择作出

7.6 穿孔、爆破与铲装

2牙轮钻机因为钻头轴承的原因,不能够无限加大钻头负 载,在相对坚硬的矿岩上其穿透能力受到限制,穿孔效率较低,在 相对软的矿岩上,钻齿较容易穿透矿岩,穿孔效率较高;高风压潜 孔钻机钻头在较硬的矿岩上,由于其被施加强大的冲击荷载,矿岩 较易穿透,穿孔效率较高,在相对软的矿岩上,其冲击能量被矿岩 吸收,破碎矿岩速度反而会降低,因此对于矿石硬度系数大于20 的坚硬岩石,建议采用高风压潜孔钻机

7.6.3本条对露天矿深孔爆破作出规定

7.6.5本条对铲装设备的选择作出规定

挖掘机的生产能力受各种技术条件和组织因素影响,如矿岩 性质、爆破质量、运输设备规格、操作技术水平和其他辅助作业配 合条件等。挖掘机在特殊作业条件时要考虑效率降低,如斜沟、段 沟、选别开采、移动于线三角掌装车等,汽车运输时,铲效降低 10%~15%;机车运输时,铲效降低20%~50%。对于高海拔、高寒 地区的露天矿,采剥设备效率应降低15%~20%。设计时,挖掘机 效率可通过计算得出,也可依据同类型矿!实际生产效率选取,

股为急倾斜厚矿体矿床,从来矿工艺角度很难实现内排土,如果 同时有几个采场,通过有计划的安排采剥进度,先强化部分采区的 开采,也可有意识地开辟内排土场。 对于分期开采的矿山,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将近期开采 的剥离物堆放在远期开采境界内,后期进行二次倒运,但必须经过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时方间采用。 2露天矿排土场占地面积较大,而我国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 较少,因此排土场充分利用沟谷、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良田、耕 地,节约合理利用土地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国策。 3排土场荷载大,应位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良好的地段。 4矿山排土场在排弃过程中,细颗粒尘埃随风飘扬,污染大 气,对企业生产和居民影响较大。另外,排土场剥离物中如果含 硫,经雨水侵蚀、淋滤和长期风化,会产生酸性水,这些酸性水从排 土场渗流出来或雨季产生大量地表流水,将严重污染周围的农田 和民用水,因此应治理和控制排土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 坏。 5矿山开采时,对暂不能利用的有用矿物,要求分采、分堆; 比外,为了今后利用耕植土进行复垦,也要求有计划地将耕植土分 采、分堆。另外,表土与岩石混排会影响排土场的总体稳定性,因 比需要设置独立的排士场单独堆排。暂不能利用的有用矿物和耕 值土在选择堆存位置时,要考虑运输线路的连接条件及装车作业 笨要求利工业

7.8.2我国冶金露天矿山生产剥采比较高,一般在2t/t~4t/t, 岩土运输费用在整个矿山开采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在排土 场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岩土运输合理流向,尽量减少岩土特别是前 期岩土运输距离,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土地满足废石堆置需要,根据调查,有不少矿山因为排土场不落实

划中应该满足容纳矿山所排弃的全部岩土。由于排士场古地化 大,为避免过早地征用土地,造成土地长期闲置、浪费,排土场可按 排十进度计划安排分期征用土地。

7.8.4排士场排弃过程产生粉尘较多,依据现行国家你准《讷切

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603的规定,排士场且远任店氏 或工业建筑集中点的最小风频的上风侧,以减少尘土污染;同时不 应设在生活水源的上游,避免排土场产生的废水、粉尘污染生泽 水源。

7.8.6排土场作为矿山的重要场所,其稳定性直接影响下游议

的安全,同时排土场的形成改变了原有排土场地下水和 场,特别是沟谷型排土场,其上游汇水对排土场的稳定性造成极 的影响,因此从安全稳定性和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因素方面考虑, 土场应设计可靠的截流、防洪和排水设施。

7.9. 1 本条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作出规定。

1对矿体走向长或多分区开采的露天矿,在转人地下开采 时,宜采取分区过渡方案。这种过渡方案简单易行,一方面有利于 露天采场后期岩石内排,如果转地下开采采用崩落法回采时内排 岩石可作为覆盖层;另一方面可保证过渡期矿山产量平稳过渡。 因此,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有条件时宜采取分区过渡。 2露天采矿场后期应调整露天采场推进顺序,使过渡期简露 天采场和地下采场在水平面上错开,避免露天与地下同时作业时 相互干扰。 3如果过渡期存在露天与地下同时作业·地下采矿方法的选 择既要保证地下开采的安全,同时还应考虑地下开采对露天采场 边坡的影响,防止地下开采诱发露天采场边坡滑坡威胁露天生产 利地下生产的安全。 +为避免或防止露天爆破对地下井和采矿场产生破坏,临

条对露大采场边帮残留矿体的回采

1对于厚大的急倾斜矿体,在露天底上、下盘边坡或两端边 帮会留下边坡三角矿柱。三角矿柱一股高度大,上、下盘三角矿柱 厚度较矿体原厚度小,矿量较少。三角矿柱的开采对露天采场边 坡的稳定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三角矿柱的回采应在露天采场结 束后进行。

露天生产处于尾声,而地下开采刚开始,存在露天生产与地下开采 同时并行。为保证露天生产和地下生产安全,境界顶柱厚度应根 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如矿体的厚度、倾角等)、矿岩稳固程度、采场 顶板允许暴露面积、露天爆破等因素,通过岩石力学分析研究确 定,但不得小于20m。

落法采场直接贯通。为保证崩落法回采安全需在地下采场上部形 成岩石覆盖层。同时崩落法回采露天底以下深部矿体时存在以下 问题:暴雨期间露天采场汇水直接灌入地下采场;地下采场与露天 底相通形成采场漏风,在寒冷地区冬季采场受冻;地下开采后原有 露天边坡可能滑坡,从而对地下采场形成冲击地压。因此,为保证 崩落法回采露天底以下深部矿体的安全,覆盖层的形成是一个重 要环节。覆盖层的形成方式、物料和厚度可通过类比或专题研究 确定。

7.9.5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原有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受很多因

素的影响,随着地下开采的进行,原有露天边坡会产生滑坡和破 坏,因此深部矿体开拓系统中的主、副并等重要设施宜布置在露天 境界外和深部矿体开采错动界线之外的稳定区

8.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每个矿开应至少有两个独1

时,远离井筒的井下作业人员可通过端部安全出口撤到地表。 设的安全出口位置可根据地质、地形等因素设在下盘或端部,也 设在矿体端部上盘。

8.1.5矿山开采岩体错动范围的圈定,一般应依据地质勘查 告,按着开采矿体的最深部位进行圈定,“最深部位”的确定应考 矿体控制范围、可采厚度、资源量、开采价值等因素。 对于矿体开采深度很大,服务年限很长或者能分期开采的 床,一般可分期圈定岩体错动界限,避免次征地范围过大,井 工程量大幅度增加,基建投资加大,基建期延长。

8.1.5矿山开采岩体错动范围的圈定,一般应依据地质动查报

对于矿体开采深度很大,服务年限很长或者能分期开采的矿 床,一般可分期圈定岩体错动界限,避免次征地范围过大,井巷 工程量大幅度增加,基建投资加大,基建期延长。

8.2矿山生产规模的确定

8.2.3矿山生产能力的确定以同时工作的矿块数和矿块生产能

长期以来,国内各冶金矿山设计单位对地下矿山生产能力的 验证通常按照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经济合理服务年限验证,二 是按照矿山开采工作年下降速度验证,三是按照新水平准备时间 验证。 本规范规定矿山生产能力的确定只采用按经济合理服务年限

知新水平准备时间两方面进行产量验证,而没采用矿山开米年下 降速进行年产量验证,这主要是基于矿体开采年下降速度的影响 因素较多,其中一些影响因素具有不可确定性,一般情况下,矿山 采年下降速度与矿体厚度和倾角、矿山开采规模、采矿方法、装 备水平、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以及新技术发展水平都有直接关系。 而且地下开采每个矿山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设计很难用类比 方法准确确定矿山开采年下降速度是否合理、可行,用这种方法验 正计算的生产能力,含有许多不确定的条件。 矿山生产实际证实,一个矿山不管开采年下降速度多大,只要 按照可同时生产的矿块数确定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且新水平准 备时间与回采和采准工作相适应,矿山就能够持续正常生产,生产 规模就能够得到保证。因此,矿山生产能力的确定可不按开采年 下降速度验证。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矿山规划阶段,宏观上亦可 用类比法按开采年下降速度初步确定矿山开采规模。 工作矿块数是以有效矿块数为基础,有效矿块是考到在不 规则的矿床条件下,使各矿块能基本上保持按标准矿块的储量比 例均衡下降并考虑适当留有余地。对不是标准矿块应折算成标准 矿块,这样计算一是具有平均含义,二是考虑到不完整矿块对生产 能力的影响,三是适当留有生产能力的余地

随着采矿设备的大型化、高效化、液压化,为充分发挥采掘设 备作业效率,一台出矿设备占用有效进路数按5条一6条考虑,铲 运机斗容大干4m宜按6条,小于4m宜按5条。

.3.5本条对斜坡道开拓作出规。

本条对斜坡道开拓作出规

1斜坡道开拓深度小于300m,是根据国外斜坡道开拓矿山 统计资料,大多数矿山的开拓深度都小于300m而确定的。斜坡 道开拓深度小于300m时,矿山基建时间短,生产见效快。当开拓 深度超过300m时,斜坡道开拓比其他开拓方式工程量大,运矿成 本也高,经济上不合适。 2斜坡道坡度10%~12%是根据斜坡道的井巷工程投资和 矿石运输成本综合经济比较后确定的。目前国内外采用斜坡道开 拓的矿山,大多采用10%~12%的坡度,认为这是经济合理的 坡度。

金属、非金属矿山因矿床成因不同,矿体的产状各异,矿体形 态、厚度、倾角、矿岩稳定性差别较大,与其相适应的采矿方法种类 也很多。本规范主要根据铁矿的赋存特点列出常用的采矿方法: 而很少使用的采矿方法,如全面法、壁式崩落法、分层崩落法、削壁 充填法等均未纳人本规范。 此外,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和装备水平的提高,能用高效、安 全、工艺简单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代替的采矿方法,如阶段矿房 法、阶段强制崩落法等采矿方法也未纳入本规范中。 采矿方法的矿块划分、矿块构成要素等采矿技术参数,本规范 不作具体规定。这是因为各种采矿方法的矿块划分、矿块构成要 素的确定因矿而异,它与矿体产状、矿岩稳固程度、装备水平、开采 规模有关,设计时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参考《采矿设计手册》有关 内容选取。

8.4.1本条对房柱法作出规定:

2房柱法的特点是人和设备都进入采场里进行作业,采场顶 板的稳固性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回采时.采场爆破落矿后,要特 殊强调检查顶板、处理浮石.然后才能进行采矿作业。 矿体厚度为3m~8m时,为便于处理顶板,保证安全生产,

般采用浅孔凿岩设备进行分层回采,分层高度取2.5m~3.0m,T 分层是站在下分层崩落矿石堆上进行凿岩、爆破和顶板处理作业, 使每个分层的回采都能保证方便顶板的处理作业·以保证生产 安全。 3矿体厚度大于8m时,一般采用中深孔房柱法。为保证回 采作业的安全,采用预先切顶的办法,处理和维护好顶板后,用中 深孔凿岩设备将切顶空间下部的矿石一次性进行采。

本条对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作出

3本款是为在回采放矿过程中减少矿石损失贫化而提出的。 崩落法的特点是覆盖岩石下进行放矿,在放矿过程中,为减少矿石 损失贫化,要求矿石与废石接触面沿矿体走向保持水平状态或一 定的倾斜状态。一个分段出矿时,要求保持水平状态;多分段同时 出矿时,要求一定的倾斜状态,而倾斜度越缓越好,一般情况下倾 斜度不宜超过30°。超前水平距离不小于分段高度的1.5倍,就能 保证矿岩接触面的倾斜度不超过30°。

8.4.6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个分段的分支溜斜并。因此,设有多个分段联络巷的矿山,同时生 产的上、下分段不能共用一条溜井,应各自使用自已的溜井,上、下 分段的超前距离应保持大于分段联络巷的间距

8.4.7国内外使用自然崩落法的矿山.主要有铜矿钼矿

矿,铁矿使用自然崩落法的矿山尚无先例。采用自然崩落法所需 要的试验、测试数据繁多,准备时间长、工作量大,而这种方法缺少 灵活性,巷道支护工作量大。本次规范中对自然崩落法只作了, 些技术规定.在条件具备时可采用自然崩落法。 8.4.8地表需要保护,主要是指开采矿体上方有建(构)筑物,以

及矿体上方有河流、水体、大面积流砂层等,采用崩落法开采 代价大,河流改道、水体迁移、流砂层封堵技术上难度大,投 高,此时应采用充填采矿法,

8.6基建与采掘进度计划

8.6.1基建进度计划的编制要考虑基建工程量大小、基建期出渣 口数量、施工单位的施工机具装备水平、选取的井巷掘进指标、施 工准备等相关因素,还要考虑竖并开凿后更换提升设备的影响时 间,以及井巷开凿工程量与出渣口提升能力的合理匹配

8.7.1运输线路的弯道曲线半径,当行车速度大于3.5m/s时的 最小曲线半径·由过去规定的不小于运行车辆最大轴距的15倍改 为20倍。生产实践证明,15倍轴距的曲线半径显得偏小,车辆运 行时车轮与钢轨之间的磨损严重,影响了车辆运行速度,降低了运 输能力。现在设计和生产部门大都已改用不小于20倍的曲线 半径。

8.8.2本条对通风系统作出规定

4分区通风是将矿并划分成儿个独的通风系统。分区通 乱的优点是简化了通风网络:风流容易控制,特别是在矿非发牛火 求时不致波及全矿,反风也比较容易实现。便是各系统之间的 扇离设施往往给人行、运输带来不便、当连通井巷较多时,隔离较 为闲难。 1)矿体走向长、产量大、漏风大的矿井采用统一通风时,由于 矿井阻力大、有效风量率低,所以通风能耗高。而采用分区通风 时.增加的进、回风井巷工程投资可能与减少的通风经营费相当, 内此,宜采用分区通风。 2)矿体理藏浅:天然形成儿个区,易于形成分区通风,专用井 巷工程量小,宜采用分区通风。 3)对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区通风可降低矿并压力,减少 向采空区和火区漏风。更重要的是,各分区在通风上互不联系·一 个分区发生火灾不会波及到全矿井.因此宜采取分区通风。 4)对于含放射性元素的矿山,要求风风路短,风网简单.减 少気子体在井下的浓度,而分区通风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有放 射性元素的矿山宜采用分区通风。 5为保证各通风分区之间隔离可靠,不使各分区之间风流互 柑干扰或污风、火灾烟气互相串通,要求分区通风的范围与矿山回 采区段保持一致。为减少隔离工程量和进行严密隔离各分区,应 以各回采区段之间联系最少的部位作为分区通风的界线。 6对角式风并布置的优点是新鲜风流进人并下冲洗工作面 后,污风直接由回风并排出,风路短,阻力小,整个生产期间通风阻 力较稳定,各分支风量自然分配较均匀,漏风少;通风井巷工程量 少;因此,宜优先采用对角式通风系统。

1压入式通风的特点是全矿并呈正压状态,当回风段漏风 时,井下进风段风量漏风较少,工作面需风量可以满足要求,同时 回风段漏风对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有利,因此宜采取压入式。

对回采区有大量通向地表的井巷,或崩落区覆盖层较薄、透气 性强的矿山,如果采用抽出式通风,则回风段漏风量较大,进风段 和需风段风量不足,寒冷地区冬季采场受冻,因此宜采取压人式。 对矿岩裂隙发育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山,压人式通风可使全 矿井处在正压状态,减少氢子体的析出,降低矿并空气中氢子体的 浓度,宜采用压人式通风。 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低气压地区矿山,压人式通风可增加 井下空气中氧含量,因此宜采用压人式通风。 2抽出式通风的特点是全矿呈负压状态,回风段负压高、漏 风大,可利用多并进风降低进风段矿井阻力;风流在回风段调节, 不妨碍进风段运输、行人,易于管理。对于回风网与地表沟通少、 易于密闭维护的矿山和矿体埋藏较深、采空区易密闭或崩落覆盖 层厚、透气性弱、不易漏风等矿井,宜优先采用抽出式通风。有自 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抽出式通风可防止火灾蔓延,不引起采空区有 薄有书气体突出。 3混合式通风的特点是进、回风开都安装风机·进风段压人 新风、回风段抽山污风:矿北进风段是正压状态、同风段星负压状 态,而中间采场需风段相对压力较低,可克服较大的通风阻力,有 降低漏风。 对于需风段为主要漏风点的矿并采用混合式通风.需风段相 对压力低,可降低漏风·提高有效风量。混合式通风可减少采空区 漏风对自燃发火的影响。矿井通风线路长、通风阻力大时,采用混 合式通风可克服较大通风阻力。 4多级机站的通风特点是在矿井主风路的进风段、需风段和 回风段内分别至少设置一级风机站,接力地将地表新鲜风流经由 进风井巷送到并下工作面,同时污风由风机接力地经回风并巷抽 送出地表。每级机站由多台相同的风机并联组成,各级机站之间 为串联工作。优点是多级机站间为压抽式串联通风,可降低全矿 通风网路压差,工作面形成零压区或相对压力小,可使漏风减少:

可以根据作业区需风量的变化而开闭风机、调节风流,做到按需分 配风量,降低能耗;专用井巷进风,保证新风质量,减少内部漏风; 结合风网特点,合理布置机站,使用风机进行分风,灵活可靠,提高 了工作面的有效风量。 对于不能利用贯穿风流通风的进路式采场,通风较为困难,多 级机站系统可较好地保证进路联络巷的通风;矿井通风阻力大、漏 风点多或生产作业范围在平面上分布广的矿山,采用传统通风系 统效果不好时也可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

供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8.4本条对风量计算作出规定

3矿井通风的标准条件为:海拨高度为0,地球纬度为南、北 45°,1个标准大气压,空气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空气密 度为1.2kg/m。 海拔高度1000m,空气温度为15℃~20℃时,空气密度约为 1.07kg/m²~1.08kg/m²,与标准条件下的空气密度相差11%左 右,空气中氧含量比标准状态下低,但基本能满足矿井通风要求, 因此高海拔矿井的高程确定为1000m。超过此值时,应用海拔高 度系数校正。 5加大风量通风是降低高温矿床工作条件的有效方式之一, 简便易行,因此,对高温矿床的矿井风量可按照降温风速计算。若 采取加大通风风量后,工作面温度仍不能满足作业条件时,应采取 其他降温措施或个体防护。

8.8.6本条对通风构筑物、局部通风及除尘作出规定

1一般在进风网路人员、设备通行频繁,故通风构筑物宜设 在回风网路。进风量较大的主要阶段巷道设置风窗时会增加矿井 阻力,影响人员、设备通行,因此不应在其内设置风窗。

1为加强主通风机的监测和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主通风机 出现的问题,避免主通风机带病运转,预防风机及电机损毁事故发 生,应设置风机、电机工况点的监测仪表。

2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机站多,风机多,为便于管理和反风需 要,应建立风机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8.9充填料制备站及充填料输送

8.9.2本条对充填料制备站作出规定

GB50333-201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8.9.3本条对充填料输送作出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