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25-3099-2015 预应力混泥土基础技术规程.pdf

DB62/T25-3099-2015 预应力混泥土基础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704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25-3099-2015 预应力混泥土基础技术规程.pdf

附录B管桩尺寸允许偏差

B.0.1管桩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B.0.1的规定。 表B.0.1管桩尺寸允许偏差值

表B.0.1管桩尺寸允许偏差值

C.0.1管桩外观质量要求应符合表C.0.1的规定

施工临现场临时有电施工方案表 C.0.1管桩外观质量

附录C管桩外观质量要求

注:当管桩在起吊时抗裂和运输条件充许的情况下,管桩的最大桩节长 度可适当加长。 人

附录E管桩抗剪性能表E.0.1管桩抗剪性能外径壁厚外径壁厚t抗裂剪抗裂剪型号型号D/mmmm力/kND/mmt/mm力/kNA96A435AB111AB49830070700130B124B556c136610A1173XT468AB200AB52040095110B224B573c245C652800A239A526TAB27AB584100130BV302B648C331C725500A284A695AB327AB7741251000130B364B858C399C1262A316A946AB362AB10566001101200150B404B1175C443C133445

外径 壁厚 抗裂剪 外径 壁厚 抗裂剪 型号 型号 D/mm mm 力/kN D/mm t/mm 力/kN A 362 A 1018 AB 417 AB 1149 600 130 1300 150 B 465 B 1302 c 510 c 1408 A 390 A 1092 AB 437 AB 1236 700 110 1400 150 B 481 B 1385 c 545 C 1511

附录G管桩打桩设备的选用

附录G管桩打桩设备的选用

表 G.0.1 柴油锤重选择

X注:1本表仅供选锤参考。

适用于桩长20m~60m,且桩尖进入硬土层一定深度,不适用桩尖 在软土层的情况。

表G.0.2静压桩机选择

注:1本表仅供选择静压桩机用。 2 压桩机的每件配重必须用量具复核并将其质量标记在该件配重 的外露表面;液压式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应是压桩机的机架重量 加上配重再乘以0.9

3压桩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后确定:A压桩机的性能指标 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B压桩机的夹持机构应适应桩 截面形状且桩身混凝土不发生被夹裂的现象;C压桩机压边桩的 能力应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4送桩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现场应配备专用送桩器B送框 器横截面外周形状应与静压管桩横截面外周形状相一致并应有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表面尚应有防止夹持机构打滑的设施。送 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C与桩顶面接触的送桩器端面 应平整,并与工程桩中心轴线垂直。 5持力层参数及粉土、砂土、极软岩和软岩的鉴定可参照《岩土工程 勤察规范》GB50021

附录H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H.0.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按慢速维持荷载法。 H.0.2加载反力装置宜采用锚桩。当采用堆载时应遵守以下规 定。 1 堆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堆载的限值可根据其对试桩和对基准桩的影响确定; 3 堆载量大时,宜利用桩(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的支点: 4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抗拔或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载的 要求。 H.0.3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 合表H.0.3的规定。

d一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

注:d一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罐

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 H.0.4开始试验的时间:管桩在砂土中入土7天后;粘性土不得 少手15天:对手饱和软粘士不得少于25天 H.0.5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每级加载量宜为预估极限荷载的 1/8~1/10。

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 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离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 定极限承载力。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 H.0.11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 力特征值Ra。

附录J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要点

J.0.1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宜采用多循环加卸载试验法,当需要 测量桩身应力或应变时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不1 J.0.2施加水平作用力的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承台地面标高 致。试桩的竖向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 J.0.3采用干斤顶顶推或采用牵引法施加水平力。力作用点与 试桩接触处宜安设球形,并保证水平作用力与试桩轴线位于同 平面。

图J.0.3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示意 一百分表:2球铰:3千斤顶:4一垫块:5

图J.0.3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示意

J.0.4桩的水平位移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测量,在

U.0.4 单日力衣重:仕 力作用水平面试桩两侧应对称安装两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J.0.5固定百分表的基准桩应设置在试桩及反力结构影响范围 以外,当其准桩设置在与加益轴线垂直方向上或试桩位移相反方

以外。当基准桩设置在与加荷轴线垂直方向上或试桩位移相反方

预制管桩开始试验的时间:在砂王中入7d后,黏性王不 15d。对于饱和软黏土不得少于25d。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要求)”或"按执行”。

1.0.1~1.0.2管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首先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地 层分布特征、地下水赋存状态、场地土和地下水的特性,应特别注 意场地内是否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利因素场地的湿陷性等级及 土层的厚度、是否存在软、硬夹层以及有不可消除的孤石等不利因 素,并应充分了解场地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 况。其次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整体性和变形协调能力强的上部结 构和基础类型,对整体性差的基础类型如桩承台基础,应在设计阶 段采取可靠的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变形协调能力。在管桩 施工阶段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合理组织施工,注意施 工堆载及基坑开挖、回填顺序对管桩基础的影响,以及沉桩过程中 产生的振动、挤土效应对已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不利影响。 1.0.3考虑到预应力管柱的抗弯及抗剪性能比实心混凝士桩差 且缺少高烈度区管桩基础的抗震特性的研究,缺少成熟经验,需进 步积累经验,因此规定8度(0.2g)地区应用时应采用桩身混凝士 强度较高的PHC桩,并建议提高管桩的配筋率及配箍率,或增大 壁厚。以提高高烈度区管桩基础的抗弯及抗剪性能。同时在具体 工程设计中,在高烈度区采用管桩基础时,为增加管桩基础的整体 性能,多层建筑宜采用板基础等整体性和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 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室,并且地下室周边回填土的质量应达到规 范要求。 1.0.4在未经处理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尤其是较大厚度自重 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湿陷性黄土浸水后桩周土产生较大沉降,桩周 正摩阻力消失并会在桩侧产生负摩阻九大幅隆低了单承载

1.0.4在未经处理的自重湿陷性黄干场地,尤其是软

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湿陷性黄土浸水后桩周土产生较大沉降,桩周 正摩阻力消失并会在桩侧产生负摩阻力,大幅降低了单桩承载

力。同时由于发生湿陷的士体有问湿陷中心偏移的趋势,可能对 管桩产生一定水平力。为保证管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及水平荷载能 力,避免造成管桩基础的破坏,在未经处理的自重湿陷性黄士场地 中甲类建筑及重要的浸水可能性大的乙类建筑不应直接使用管桩 基础。

3.0.1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产品分 类、原材料及一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购存和运输, 产品合格证等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的规 定。 3.0.3本条规定了湿陷性黄土场地史,管桩桩端持力层的要求。 该条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规定一致。 湿陷性地基土在遇水湿陷时对管桩产生负摩擦,设计时需要 增加管桩桩长来抵消负摩擦产生的下拉荷载,当湿陷性地基土较 厚时,增加了工程造价此外可能造成管桩的长径比不合理。为此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甲乙类建应消除地基土湿陷性。消除湿 陷性土层厚度,可根据湿陷性土层的实际分布情况、地基基础和建 筑物类别等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有关规定 确定。1 3.0.5本规范管桩应用的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二b,腐蚀、冻融环境 及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应对管桩基础进行相应耐久性设计。在 汤地士及地下水对桩基有腐蚀影响时,尚应按现行《工业建筑防腐 蚀设计规范》GB50046相关规定执行。 3.0.6在主层中夹有难以消除的孤石、障物,或含有不适宜作 为持力层且管桩文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的场地中应用时,容易弓 起断桩、桩头碎裂、桩位偏移等工程质量事故,所以不建议在以上 场地中使用管桩基础。 在未经处理的自重固结未完成的较大厚度填土场地中,由于 土体在管桩过程中产生侧移,可能对管桩产生较大水平力。考虑

3.0.3本条规定了湿陷性黄土场地中,管桩桩端持力层

到管桩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低,为避免造成管桩基础的破坏,以 上场地中不应使用。

4.0.2~4.0.3勘探点间距取决于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及基桩的 传力特点。管桩多为端承摩擦桩和摩擦桩,管桩基础地基土包含 桩侧地层与桩端地层。根据本省工程地质条件的特点,规定管桩 基础勘探点间距小于24m。勘察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使揭露出的 特力层层面坡度、厚度、岩土性状等变化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因 此在勘察过程中发现相邻勘探孔层面高差大于1m时,应加密勘探 点。

主要控制指标,在某些情况下,管桩进人持力层的深度较大,致使 般性勘探孔的勘探深度不能满足管桩设计和施工的要求,甚至 出现管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大于钻探揭露的持力层深度。所以, 勘察时,一般孔需按桩端深度控制勘探深度,以桩端平面以下 3m~6m为宜%当持力层为粘士、粉土、砂土时取大值;若为卵石 软岩等时取小值。对于控制孔,则应按变形计算控制探深度, 般桩端平面下,勘探深度至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20%处以 下。若遇软弱土层,应穿透软弱土层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若遇卵 石基岩等坚硬地基,可适当减小勘探深度。 在自重湿陷性场地,采用管桩时必须采取消除湿陷性的地基 处理措施,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应准确判断场地的湿陷特性和湿陷 下限深度。

4.0.5原位测试是在天然条件下原位测定岩士体的

质,它所取得的数据远比勘探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所得的数据准确 可靠,更符合岩土体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测定难以采取不扰动试样

的岩土体有关工程性质。特别是静力触探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 般为连续贯入,对士层中坚硬夹层探,更有其优越性:对于标准 贯入试验,测试间距宜不大于1.0m。 4.0.6本条是针对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做 出的规定。坡上、坡顶的拟建筑物,以倾斜岩土层为持力层或基础 则旁开挖的拟建物,应考虑沉桩时的挤土效应,施工方法或施工顺 序选择不当以及建筑物施加的附加压力易使坡体失稳或使倾斜岩 土层产生滑移,导致桩基失稳。所以要求应对桩基的稳定性进行 评价,对桩基施工提出建议。对桩端持力层为残积土,强风化或中 风化软岩时遇水软化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强风化岩或中风化软岩 侵水后可能会引起工程性质的蜕化承载力显者降低,应引起重 视。基于此,要求对遇水软化的可能性进行评价。沉桩的可能性 和沉桩对环境的影响是勘察报告中必须进行评价的两项重要内 容。管桩属于挤王桩,无论采用打入式沉桩或采用静压式沉桩,都 不可避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调 查,尤其应加强对场地周边可能遭受管桩施工影响的敏感性地面 地下建筑,设施的调查,该调查应作为沉桩对环境影响的重要评价 依据。

5.1.1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国内开发成功的人种新型建筑工程 用桩,发展至今已有近七于年时间,在人十年代以来,随看我国经 济建设的发展,管桩在国家基本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管机 具有经济合理混凝土强度高、桩身紧向承载力较高、抗弯性能适 中、连接方式灵活、沉桩质量可靠检测方便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得到了勘察、设计、施工及用户的肯定。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 发展,管桩的规格和结构及产品性能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在生产勘察,设计施工检测中统一规格和质量,本章从原 材料、构造、产品质量及标示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利于管桩产品 的标准化和系列化?管桩的产品分类、原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贮存和运输、产品合格证等应符合现行《先张 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的规定。

6.1.2管桩水平承载力、抗弯承载力较实心灌注桩低,因此要求 承台拉梁。

6.2.1桩基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和抗力是根据计算或验 算的内容相适应的原则确定。 1确定桩数和布桩时,由于抗力是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极限 承载力除以综合安全系数K=2确定的特征值,故采用荷载分项系 数c、Yo=1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2计算荷载作用下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考虑土体固结变 形时效特点,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 可载作用下桩基的水平位移时,应按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效应 的标准组合。 3在计算承台结构和桩身结构时,应与上部混凝土结构 致,承台顶面作用效应应采用基本组合,其抗力应采用包含抗力分 项系数的设计值:在进行承台和桩身的裂缝控制验算时,应与上部 混凝土结构一致,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4桩基结构作为结构体系的一部分,其安全等级、结构设计 使用年限,应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致。考虑到桩基结构的修 复难度更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除临时性建筑外,不应小于1.0。

6.2.2关于桩顶竖向力和水平

6.3.2为保证管桩设计的可靠性,除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物桩 基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采用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可取单 脏竖向极限承载力的50%。确定单竖向承载力时,还应重视类 以工程邻近工程的经验。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时,桩端端阻 、侧阻力特征值应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求得,或采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交的数值。在初步设计时,各土层的阻力特

似工程邻近工程的经验。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时,桩端端阻 力、侧阻力特征值应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求得,或采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交的数值。在初步设计时,各土层的阻力特 征值可按经验或地质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取值。 6.3.7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和位移的因素很多,包括桩身截面抗 弯刚度、材料强度桩侧土质条件、桩的入土深度、桩顶约束条件 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较强,承受水平力时,桩身不会断 裂,但由手桩侧土体塑性隆起,或桩顶水平位移大大超过使用充许 值,此时认为桩的水平承载力达到极限状态。管桩的单桩水平承 载力由位移控制,也就是说受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的影响,呈m3/5的关系。管桩水平位移按10mm(对水平位移敏感 的建筑取6mm)考虑。对于初设阶段可通过规范所列的按桩身承 载力控制的本规程式(6.3.7)进行估算。最后对工程桩进行静载试 验检测。

6.5.1~6.5.5管桩基础沉降的规定和计算方法应按现行《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CB50007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 规定执行。

(.1.2:锤击法沉桩会产生振动、噪声,在人群建巩物及官网密集 的地区选用时,应慎用。 机械设备的标定,主要是具有计量性质的附属设备,如压力 表、配重等。

7.1.3管桩成桩设备较笨重,移动时会产生振动,增加基

处荷载,对基坑的稳定性有定的影响。另外,锤击法打桩时,振 动也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管桩施工时应严禁边开 挖基坑边沉桩,以保证施工安全。公

7.1.4试桩主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了解场地地质条件的适 宜性,管桩的可打性,选锤的合理性,并确定收锤标准,通过静载荷 试验确定管桩承载力,试桩位置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选择有 代表性的地段,试桩一般不作为工程桩使用。 7.1.5管桩沉桩具挤土效应,对桩间距较小,尤其是饱和土场地, 沉桩顺序尤显重要。以往有很多不注意施工顺序造成事故的事例 很多,如桩位偏移,桩体上移,地面隆起,邻近建筑物及管网破坏 等。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挤密法消除湿陷性时,应考虑管桩 的挤土效应,管桩不宜与挤密桩重合或距其太近,以避免产生偏 桩、地面隆起或爆桩。

7.2.1~7.2.6管桩由于自身特点,抗剪能力较差.在

7.2.6管桩由于自身特点,抗剪能力较差.在吊装运输及 面应给予重视,一旦管桩产生竖向裂缝,将会对管桩的承载 久性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损失。

7.3.1~7.3.5接桩是管桩沉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往的 工程实践中,经常见到由于接桩质量问题导致接头拉断的事故,所 以接桩过程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

某厂房工程土方回填施工方案7.3.1 ~ 7.3.5

7.4击法沉桩 7.4.3桩帽或送桩器的规格与桩的断面应相适应,太小会将桩头 打碎,太大易造成锤击偏心。插桩应控制其垂直度,插桩时应采用 两台经纬仪从两个方向控制垂直度。 7.4.4管桩最终收锤标准是达到设计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管 桩属于挤土桩,当大量的桩沉人土体,会造成地面隆起,桩体上 浮。因此,对端承桩和重要工程在实际控制时应严格按标高和贯 入度双控制。对收锤标准的确定,应通过试打桩及静载荷试验综 合确定! 7.4.5~7.4.6管桩大面积密集施工时,可能造成地面隆起、桩体 浮,并会对邻近建筑物及管网造成影响。所以施工时应采取必 要的措施减小影响,同时应加强监测,对确有上浮的桩,应采取复 压复打。

7.5.1静压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本重,对场地条件的要求较高,场 地承载力应能保证机械的正常移动。边桩施工时,要有可供设备

地承载力应能保证机械的正常移动。边桩施工时,要有可供设备

操作的空间,若场地狭小,不能满足中置式压桩机施压条件,需要 利用压边桩机或选用前置式液压压桩机进行压桩,压桩能力将会 大大降低,应确保边桩的施压空间。

8管桩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8.1.3管桩收锤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难度,实际施工时桩体可能 有上浮的现象,为准确确定管桩承载力,本规程规定管桩承载力的 确定一律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当采用锤击成桩时,可利用高应变法 监测锤击应力。

8.4.3现场对采用静压成桩的管桩基础,进行管桩静载荷试验 时,为节约成本,简单方便,大都利用静力压桩机作为反力,由于压 桩机支腿尺寸的限制,试验场地狭小DB33T 1197-202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pdf,如果压桩机支腿(可视为压 重平台支墩》试桩、基准桩者之间的距离不满足现行《建筑基桩 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不得使用压桩机作为反力装置进 行静载试验。 8.4.4管桩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条 件允许时,可采用孔内摄像的方式抽取一定数量的管桩,对管桩的 接头部位或桩身裂缝进行检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