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8T 093-2021 未来乡村建设规范.pdf

DB3308T 093-2021 未来乡村建设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308T 093-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0461
下载资源

DB3308T 093-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08T 093-2021 未来乡村建设规范.pdf

ICS 03.080 CCS B 00

DB3308/T0932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futurevillages

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图3-2 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DB3308/T 093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衢州市衢 江区农业农村局、龙游县农业农村局、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开化县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明鹤、汪有土、应珊婷、胡小飞、全国栋、**龙、姚超兴、贾佳、郑志林 吴文明。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农村局、衢州市衢 江区农业农村局、龙游县农业农村局、江山市农业农村局、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开化县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明鹤、汪有土、应珊婷、胡小飞、全国栋、**龙、姚超兴、贾佳、郑志林 吴文明。

DB3308/T 0932021

本文件规定了未来乡村建设的总则、基本要求、发展类型、场景建设、运营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未来乡村的建设、运营管理与评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未来乡村futurevillages 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 单元为导向,按照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要求,建设未来邻里、产业、教育、健康、 文化、风貌、交通、低碳、治理、党建等应用场景,建成数字智能、生态宜居、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续 发展的现代化乡村

DB3308/T 0932021

4.1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低碳、绿色、高 质量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数字赋能乡村建设,优化乡村生产生活**,构建城乡融合发 展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4.2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未来乡村建设,留住原乡人、 召唤归乡人、吸引新乡人,提升社会凝聚力,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合力共治、成果共享。 注:原乡人指常住村民;归乡人指返村村民及乡贤;新乡人指外来居民。 4.3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路径。构建未来乡村重点场景,营造未来乡村新型社区,增进 邻里互动、推动产业振兴、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基层治理,全面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4.4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深化“两进两回”,提升乡村吸引力,激发乡村活力, 足进共富。 注:“两进两回”指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乡村。 4.5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将“衢州有礼”等贯穿未来乡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延续乡土文化,留住乡愁特色,倡导现代文明乡风,增进群众舒适感、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

5.1未来乡村建设应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系统谋划、系统规划、系统建设。 5.2★宜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在产业基础较好、公共交通便捷、环境舒适宜人、人文 底蕴丰厚、组织战斗力较强、村民积极性高的区域建设未来乡村。不宜选择将搬迁撤并的村庄。 注:标注“★”的为发展性指标,无标注的为基础性指标。 5.3★宜选择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要求的村庄进行建设,不应存在不符合DB33/T912中基础性 指标的情形。 5.4可以单个行政村建设,也可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产业相融的多个行政村片区组团*建设。 5.5各村选取第7章若干场景重点打造,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创设个性场景,形成区域特色。 5.6坚持微改造、精提升,不应强拆强建、大拆大建;不应有闲置、荒芜耕地,不应出现耕地“非农 化”、耕地“非粮化”;不应破坏自然生态、乡村风貌,以及毁坏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历史建筑等。 5.7应坚持数字引领,提倡设计赋能,推进艺术增色,重视精神获得

5.1未来乡村建设应在乡村振兴全局中系统谋划、系统规划、系统建设。 5.2★宜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为主轴,在产业基础较好、公共交通便捷、环境舒适宜人、人文 底蕴丰厚、组织战斗力较强、村民积极性高的区域建设未来乡村。不宜选择将搬迁撤并的村庄。 注:标注“★”的为发展性指标,无标注的为基础性指标。 5.3★宜选择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要求的村庄进行建设,不应存在不符合DB33/T912中基础性 指标的情形。 5.4可以单个行政村建设,也可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产业相融的多个行政村片区组团*建设。 5.5各村选取第7章若干场景重点打造,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创设个性场景,形成区域特色。 5.6坚持微改造、精提升,不应强拆强建、大拆大建;不应有闲置、荒芜耕地,不应出现耕地“非农 化”、耕地“非粮化”;不应破坏自然生态、乡村风貌,以及毁坏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 历史建筑等。 5.7应坚持数字引领,提倡设计赋能,推进艺术增色,重视精神获得

6.1根据产业特色和资源赋,将未来乡村分为农业型、生态型、文化型等基础类型,特质分别为: 农业型:立足农业发展优势,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 生态型:立足生态优势,激活生态价值,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体育运动等产 业; 文化型:立足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基础,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元素,运用文化创意等手段,做强文 化产业链、价值链。 6.2各类型未来乡村在附录A基本要求基础上,可因地制宜叠加发展其它产业和服务模块,形成复合 型发展模*,

6.1根据产业特色和资源赋,将未来乡村分为农业型、生态型、文化型等基础类型,特质分别为: 农业型:立足农业发展优势,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 生态型:立足生态优势,激活生态价值,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体育运动等产 业; 文化型:立足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基础,充分挖掘在地文化元素,运用文化创意等手段,做强文 化产业链、价值链。 6.2各类型未来乡村在附录A基本要求基础上,可因地制宜叠加发展其它产业和服务模块,形成复合 型发展模*。

DB3308/T 0932021

7.1.1.1打造乡(镇)集镇一行政村一自然村三级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完善超市、娱乐、健身、阅读 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人群提供便利,无障碍设施建 设应符合GB50763的要求。 7.1.1.2以一场多用、资源整合为原则,设立和睦客厅等开放性空间,打造邻里交往共享空间。 7.1.1.3提供共享菜园、共享厨房、共享食堂等共享服务场所,★宜提供数字化的预约与管理 7.1.1.4★宜结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文化活动室)等服务场所,建设儿童之家等未成年人 活动场所和设施。 7.1.1.5布设物流网点。★宜设有快递寄送点和智能快递柜,寄取快递不出村

7.1.2.1建立邻里活动常态化机制,★宜月月有活动、场场有主题。 7.1.2.2组织开展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居民议事、平安宣传、农事节庆、民俗文化、运动休闲、文 艺演出、亲子早教、讲座展览、读书分享等活动。 7.1.2.3组织爱心义诊、医疗咨询等医疗健康类活动,开展理发、维修等惠民利民生活服务类活动。

7.1.3.1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协助申请救助服务,实现困难家庭救助全覆盖。 7.1.3.2通过政府**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引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为农村特殊人群、 难家庭等提供关爱服务。 7.1.3.3★宜引人法律援助、养老助残、帮扶互助、文体教育、环境保护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 社会组织,提供精准服务

DB3308/T 0932021

7.2.2.2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达到100%。*营主体“企业码”“政企 通”“浙农码”应用覆盖率达到100%。 7.2.2.3建立“村淘”、村播等电商服务平台、产销一体化信息系统,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跨 竟电商等新业态,构建农(副、特)产品、旅游产品等多元营销渠道。 7.2.2.4建设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化种养基地。建立智慧化气象服务体系,精准推送气象服务信息 ★宜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多媒体等在乡村生产服务全流程的融合和应用,

7.2.4.1依托农村集体“三资”平台,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管理。 7.2.4.2做好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推进集体资产股权占有、收益、分红、抵押、担保、继承、有偿退 出等权能实现和利益兑现。 7.2.4.3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开展多种*营,发展壮大集体*济,村集 体年*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7.2.4.4建立“股份众筹”“订单收*+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流转+优先 雇用+社会保障”等联农带农发展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7.3.1.1建设共享学堂、共享图书馆等共享学习平台与空间。 7.3.1.2设立儿童活动与学习场所、幸福学堂、乡村振兴讲堂等教育配套空间和设施。

7.3.2.1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对接与合作,提供线上线下教育服务。 7.3.2.2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兴趣爱好培养、心理行为辅导、人际关系协调等教育服务。 7.3.2.3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技术应用、急救应急等常态化培训和教育服务。 7.3.2.4利用乡村振兴讲堂,针对新型农业*营主体、乡村休闲旅游*营主体等,开展种养殖、电商 直播、*营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骨干人才,组织引导参加职业农民系统性培训和 专业等级认证。 7.3.2.5为残障人士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就业及职业培训等教育服务。

7.3.2.7开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4.1.1优化布局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活动空间,配备健身休闲设施 4.1.2组建全民健身团队,定期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农事活动赛事等乡村特色体育活动,

7.5.2.1为群众提供公共阅读、培训讲座、艺术课堂、文艺排练、文化交流、展览展陈等文化服务。

7.5.2.1为群众提供公共阅读、培训讲座、艺术课堂、文艺排练、文化交流、展览展陈等文化服务。 7.5.2.2利用各种载体、活动,宣传普及文明礼仪、教育健康、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等知识, 7.5.2.3★引导企业家、退休人员、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和培养本土 人才,组建文艺团队,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

7.5.2.4打造具有地*特色的村歌、村舞、村讲、村晚等乡村文化品牌

DB3308/T 0932021

7.5.3.1开展对祠堂、老宅、古桥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构)筑物的保护、修复与利用。 7.5.3.2挖掘、研究、阐释文化基因,传承、发扬乡村历史沿革、典故传说、民间艺术、传统技艺、 节气风俗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适度开发与利用。 7.5.3.3★宜建立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

7.5.4.1挖掘、传承和发扬具有本土特色和持久影响力的人文精神。 7.5.4.2开展好婆媳、好家风和共富带头人、杰出乡贤、优秀青年等评选、宣传活动。 7.5.4.3将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等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践 行衢州有礼“八个一”。 注:“八个一”指车让人、烟头不落地、自觉排队、使用公筷公勺、行作礼、不随地吐痰、没有牛皮癣、拆墙透 绿,

7.6.1.1配合完成国土

7.6.1.1配合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严守“三条红 统进行村庄规划与村庄设计,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注:“三条红线”指国土空间“三条红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纟 7.6.1.2明确村庄主体风貌,保留村庄原有肌理和风貌特色,体现独特风貌元素。

7.6.2.1加强建筑设计,执行农民建房带图审批制度,开展对新建农房*样、体量、色彩、高度等管 控,打造富有衢州特色的民居风貌。 7.6.2.2★宜参照GB/T50378,建设功能优先、融合环境且具艺术范、乡土味的绿色建筑。 7.6.2.3开展违章建筑常态化监管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施工*案,无新增违章建筑。常态化长效治理改造农村危房,实现危房动态 清零。 7.6.2.4★宜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农房适应性改造,

DB3308/T 0932021

7.7.1.1★通村公路宜为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村内干道畅通。 7.7.1.2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特色产业融入乡村公路设计、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慢行 绿道。 7.7.1.3★宜结合农房整治,修建村内支路,便捷通行。

7.7.2.1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农户庭院等科学规划布设停车场(位),★宜建有智慧停车场。 7.7.2.2设置具有村庄特色的导览系统,与诗画风光带导览系统衔接。村口、旅游集散中心或重要节 点设有交通引导图。 7.7.2.3★宜推进智慧公交,实时查询公交线路、班次及车辆所在位置

7.8.1.1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生态保育和修复。 7.8.1.2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引种应符合相关规定四川某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群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防止外来生物人侵。 7.8.1.3实施河(湖)长制,地表水质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农村集中*和分散* 饮用水水源纳人城乡水源一体保护范围。 7.8.1.4空气质量优良指数达到98.9%以上,

7.8.2.2建设农由生态沟渠系统,开展废旧农膜和农药、化肥废弃包装物回收。

DB3308/T 093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