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第四分册 桥涵工程).pdf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第四分册 桥涵工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633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第四分册 桥涵工程).pdf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A.10箱梁内腔雾炮机养护

A.11空心板自动凿毛

A.11.1该工艺主要由凿毛机头、升降机身、轨道和空压机组成。凿毛机头为桥梁施 常见的桥面多孔凿毛机头,利用连接钢板,将凿毛机头安装在可升降的机身上,并设置 转盘,工作时,由空压机带动凿毛机头振动CECS 462-2017-T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人工操作在轨道上沿梁长方向滑动,同时

A.12临时背撑式混凝土防撞护栏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第四分册桥涵

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A.13SPMT自行式模块车

14高压水力破除混凝土工艺

A.14高压水力破除混凝土工艺

B.1混凝土构件几何尺寸偏差

B.1.1通病现象 混凝土构件几何尺寸偏差

B.1.2主要原因分析

对设计图纸不熟悉,或设计图纸有错漏未及时发现。 施工测量不准确或计算不准确,造成施工放样后几何尺寸偏差。 因模板刚度不足产生胀模,或模板变形。 模板接缝强度不足,胀缝。 模板外支撑(支架或地基)松动、变形。 模板安装定位不准确,有偏差。

1加强对施工图审核,发现图纸有错漏、自相矛盾或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提出。 2加强工序验收,模板安装完成后应现场对照图纸复核后浇筑。 3测量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复测,所有测量仪器定期效验及检定,施工测量应进行复 核,确认无误后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4 模板、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 模板应与混凝土结构形式、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应保证结构物各部位形状 尺寸和相互位置准确。 6 确保支撑牢固,防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移位。 7 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梁板等结构的底模应设置预拱度。 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高度收面

B.2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

1构件混凝土强度整体偏低。 构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偏大。

构件混凝土强度整体偏低。

B.2.2主要原因分析

碎石、砂指标有波动。 施工配合比调整不及时、不规范。 外加剂与水泥、集料相容性较差。 4 混凝土养护不规范。

附录B质量通病及防治

加强对砂石材料进场检测,不合格材料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当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或原材料质量等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3加强拌和站计量系统使用期间的过程标定。 4施工过程中不得现场随意调整配合比。 加强外加剂相容性和稳定性检验。 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保水养护

混凝土构件存在色泽不一、水纹、砂线、蜂窝、麻面等外观缺陷

B.3.2主要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 原材料含泥量等指标不合格。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拌和不均匀。 混凝土局部振捣不足、漏振或过振。 模板表面锈蚀、不光洁。 脱模剂选用不当,涂刷不均匀。 落料口与浇筑面高差过大,导致混凝土离析 模板缝隙漏浆

加强配合比设计审核。 加强原材料进场检测,必要时采取处置措施。 混凝土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加强混凝土落度检测。 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充分均匀振捣,且不得过振。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第四分册 厂桥涵工程

5 模板使用前应检查变形情况,并打磨修复,清除杂质。 6 选用脱模剂应验证其效果,并涂刷均匀。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d 模板缝采取有效止浆措施。 9 用于养护的土工布应干净无脱色,未被污染;用于养护的水应洁净。 10 结构物成品加强保护,防止二次污损

B.4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

3.4.2主要原因分析

钢筋制作尺寸偏差大。 钢筋安装定位不准确或定位措施不足扰动后偏位。 保护层垫块尺寸不匹配、强度不足、数量少,安装不规范。 4 模板定位不精准或模板分节长度造成的系统偏差(曲线段)

加强钢筋加工、安装环节的控制,提高钢筋下料精度,制作胎架,焊接绑扎牢固,确 保骨架刚度,提高抗扰动能力并准确定位。 2根据设计图纸选用尺寸匹配的专用高强砂浆垫块,优化布置形式,确保垫块数量。 3合理划分模板节段,减少系统误差。 加强各环节工序验收.及时检测和总结.提高工艺控制水平

B.5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

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纵横交错。

B.5.2主要原因分析

未及时进行养护,未充分养护。 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水养护或养护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干湿循环。 采用人工养护方式,养护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足。 4 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养护剂质量不合格

拆模前宜带模养护,拆模后应紧跟保水养护。 选用土工布等保水性材料围裹养护,应有一定搭接长度,并紧贴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工程养护不得形成干湿循环,保证养护时间

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混凝土养护设施。 5采用养护剂养护时选用质量合格的养护剂

附录B质量通病及防治

B.6.1通病现象 桩底沉渣厚度偏厚。 B.6.2主要原因分析 1 清孔时间不足,泥浆置换不充分。 施工工序衔接不紧凑,清孔至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过长,二次清孔时间不足 泥浆指标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B.6.1通病现象 桩底沉渣厚度偏厚。 B.6.2主要原因分析 清孔时间不足,泥浆 施工工序衔接不紧 泥浆指标未达到设

清孔时间不足,泥浆置换不充分。 施工工序衔接不紧凑,清孔至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过长,二次清孔时间不足 泥浆指标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规范清孔措施及控制泥浆指标,保证清孔时间。

B.7桩头破损、钢筋损伤

B.7.1通病现象 桩头破除时混凝土破损、钢筋变形、扭曲、断折 B.7.2主要原因分析 采用大功率风镐等设备暴力破桩头。 B.7.3防治措施 桩基钢筋笼顶部主筋使用套管保护。 桩头破除采用“环切法”施工。 1

混凝土构件根部出现蜂窝麻面、夹渣、疏松、砂浆(发泡剂)侵人等现象。 B.8.2主要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下料离析。 2模底漏浆。 B.8.3防治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用水湿润。 2 模板底部采取有效措施封堵,浇筑前在模内检查模底封闭情况,消除多余的砂浆 (发泡剂)等。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B.9.2主要原因分析

桩基平面确差人。 2墩身平面位置定位精度不高。 3 模板定位精度控制不高。 4 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模板底部局部脱空,模板竖直度控制精度不高。

1加强桩基平面位置控制,准确定位桩基。 2墩柱立模前,将顶面(桩基或承台)打磨平整,复核基础平面位置偏差,测设立柱中 心及边线,准确定位墩柱中心 3采取缆风绳等措施控制模板竖直度,浇筑前复核位置。 4加强模板底部支撑,确保底部支撑稳固可靠。

B.10.1通病现象 支座底部与梁底楔形块或支座垫石不密贴,有间隙:偏位严重:钢板锈蚀;垫小钢板或 散砂浆;滑板支座未填充硅脂油或填充偏少,不能起到润滑作用。 B.10.2主要原因分析 1支座垫石平整度和四角高程不符合设计要求。 2 支座脱空后处理不当。 3支座垫石偏位或支座安放偏位。 预制梁梁底楔形块尺寸偏差,底部不平。 B.10.3防治措施 1 精确放样并严格控制支座垫石、梁底楔形块的高程和平整度。 2 出现脱空现象按照规范放置大于支座受压面积的钢板;高强灌浆料或环氧砂浆调平。 3 橡胶支座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准备定位。 4 将滑板支座储油槽内全部填充硅脂油并加强过程检查。

B.11预制梁板封端质量缺陷

梁板封端变形、混凝土不密实、开裂

B.11.2主要原因分析

附录B质量通病及防治

1 模板刚度不足,支撑不牢固,浇筑时发生变形、胀模。 2 模板竖直度控制不足,封端在竖向或横向倾斜。 3未进行振捣和养护。 B.11.3防治措施 1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控制尺寸,应考虑封铺端厚度要求。 2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进行计算,支撑应稳定牢固,浇筑过程中及时检查模板变形倾 科情况,加固支撑。 3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振捣和养护

B.12预应力工程质量缺陷

B.12.1通病现象 锚下混凝土不密实;梁板底板端部张拉崩边;预应力管道线形不顺畅;压浆不饱满;锚 下有效预应力不满足要求。 B.12.2主要原因分析 1 锚下钢筋密集,安装不规范,振捣不充分。 2 梁板活动受限,导致张拉时底板应力集中。 3 预应力管道定位措施不足。 4 压浆压力不足或不稳定,压浆时间偏短,孔道内有杂物。 5 预应力筋、锚具或连接器等材料不满足要求,预应力筋穿束不规范,张拉过程控制 不严格,张拉机具不满足要求,张拉后未及时进行压浆。 B.12.3防治措施 1 预应力锚固区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振捣。 2 台座楔形块处底模增设活动橡胶垫板。 3 按设计线形加密波纹管定位筋 4 采用智能张拉压浆系统,规范张拉、压浆施工。 5预应力材料进场后应按要求进行检验,预应力筋编束绑扎后,宜采用整体穿束,张 拉过程严格按照已批复的施工方案进行,全过程旁站记录,宜采用智能化张拉压浆技术,张 拉设备应按要求定期标定,张拉完成后48h内尽快进行压浆工作

B.13预制染吊装损伤

B.13.1 通病现象

B.13.1 通病现象

角处破损,翼缘板边缘吊点位置混凝土崩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

B.13.2主要原因分析 1 起吊时梁板结构强度偏低,翼缘板侧面混凝土不密实。 起吊移运过程中未采取对梁板的保护措施,未采用专用吊具。 3 梁场规划或产梁计划不合理,吊装距离长,场内多次转运。 B.13.3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边部振捣,梳齿板做好封堵措施,减少边部位置漏浆。 2 合理安排吊运时间,翼缘板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吊运。 起吊移运过程中对钢丝绳和梁板接触位置采用弹性物质(如木块、废轮胎等) 衬垫。 4 采用专用吊具,减少钢丝绳的受力交角。 合理安排产梁、存梁计划.避免频繁转运

B.14湿接缝横向开裂

B.14.1通病现象 湿接缝横向不规则裂缝。 B.14.2主要原因分析 1养护不规范。 2 混凝土落度偏大。 3拆模时间过早。 4 混凝土龄期内桥面振动,产生裂缝。 B.14.3防治措施 1 规范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纤维混凝土。 3 综合考虑天气情况,延长拆模时间。 同一跨内湿接缝一次浇筑完成。 5 湿接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严控大型车辆、设备通行。

B.14.1通病现象 湿接缝横向不规则裂缝。 B.14.2主要原因分析 1养护不规范。 2混凝土落度偏大。 3拆模时间过早。 4混凝土龄期内桥面振

规范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纤维混凝土 3 综合考虑天气情况,延长拆模时间。 同一跨内湿接缝一次浇筑完成。 湿接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严控大型车辆、设备通行

B.15预制梁板横隔板错位

B.15.1通病现象 预制梁板吊装完成后,相邻梁横隔板存在错位。 B.15.2主要原因分析 1 预制梁模板调节块设置不合理,导致平面有偏差 2 横隔板模板角度与设计不符。 3梁板安装就位精度有偏差

附录B 质量通病及防治

模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横隔板位置和角度调整的需要。 加强梁板预制过程中对横隔板位置和角度的检查。 适当缩短横隔板预制宽度。 架梁过程控制梁位准确并适当根据横隔板对位情况稍加调整,使横隔板互相对

B.16桥面调平层质量缺陷

调平层钢筋贴底;平整度合格率低;厚度合格率低。 B.16.2主要原因分析 1 架立钢筋不足,未进行良好固定。 2 标高带精度不足,工艺设备落后,布料不均匀。 3 梁顶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差别较大。 B.16.3防治措施 1 设置足够的架立钢筋或垫块加强钢筋网支撑。 2 应采用混凝土高程带或刚度较高的槽钢、工字钢作为高程带,严格控制高程带的 高程。 采用先进的摊铺设备提高平整度,推荐采用四滚轴整幅摊铺。 4严格控制桥梁下构高程、梁板存梁时间和起拱、梁板尺寸、梁板安装精度。调平层 施工前,做好梁顶高程的加密复测工作,必要时应进行调坡处理。

B.17混凝土护栏开裂

B.17.1通病现象 护栏混凝土表面出现竖向不规则裂缝。 B.17.2主要原因分析 护栏真缝、假缝设置不合理,间距过大。 假缝切缝不及时,假缝缝宽、缝深不满足要求。 外部扰动,桥面通行时间过早,在护栏混凝土未终凝前有大型车辆、设备通行 混凝土养护不规范。

根据设计图纸、施工环境合理设置护栏真、假缝。 避免带模养护,拆模后第一时间进行切缝,按设计要求深度、宽度切缝。 护栏混凝土浇筑开始至终凝,暂时封闭交通,尽量减少外部震动对混凝土的扰动。 加强养护,热期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淮化指南

B.18伸缩缝质量缺陷

B.18.1通病现象 伸缩装置与路面错台;槽口混凝土开裂;平整度差;伸缩装置间隙不符合设计要求。 B.18.2主要原因分析 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伸缩缝 2槽口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养护不及时、表面未收光抹平。 3槽口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就开放交通。 4 伸缩缝安装未根据环境温度预设伸缩缝间隙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伸缩缝,可根据槽口路面平整度情况适当调整浇筑宽度。 2 振捣到位、及时养护;表面应抹平收光TB 10180-2016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2016-07-01开始实施),过程中及时检测平整度。 及时进行养护,宜采用一布一膜等复合工膜保水养护。 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不得开放交通。 伸缩缝安装时,应根据实际环境温度调整好安装间隙,

B.19涵、台背回填沉降开裂

涵、台背回填沉降引起路面反射裂缝,导致“跳车”现象。 B.19.2主要原因分析 涵、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涵、台背回填层厚、压实度不合格,填筑过快。 涵、台背回填前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选用合格的透水性材料进行涵、台背回填,回填中粗砂应在搭板预理沉降管。 2 严格控制厚度、压实度;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3 填筑完成后应有加速沉降措施。 4涵、台背回填前对基底进行处理.确保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B.20钢筋植筋抗拔力不足

B.20.1通病现象 钢筋抗拔力小于设计值

DB34/T 5043-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B.20.2主要原因分析 植筋孔深度不足。 植筋孔径与设计偏差大。 3 植筋孔未清理。 4 植筋胶不符合设计要求。 B.20.3防治措施 1 选用专业钻孔设备进行钻孔。 加强植筋钻孔孔深、孔径过程检查。 选用空气压缩机清理植筋孔灰尘。 对要植人钢筋上的锈迹、油污进行除锈与清理。 植筋胶应符合设计要求

附录B质量通病及防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