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52 02-2023《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设施提升专项行动技术指南》(试行).pdf

JTT52 02-2023《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设施提升专项行动技术指南》(试行).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23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52 02-2023《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设施提升专项行动技术指南》(试行).pdf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技术指南

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

目前,贵州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而贵州省公路所处环境和地理位置特征是交通安全设施提开改善与道路安全保 障面临的重大考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成安全、便捷、 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其中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本质 要求和基本前提。为统筹推进贵州省交通强国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 命至上理念,面向地形约束下的特殊道路线形以及复杂天气状况,聚焦高速公路 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品质提升,指导贵州省山区公路特殊路段 安全设施的品质提升工作,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道路通行 能力和安全水平,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通行能 力提升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的编制,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 安全,持续促进贵州省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指南总结了国内在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工程的成熟经验 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成果,以提升山区公路特殊路段的服务和安全通行 能力为目标,为山区公路特殊路段的安全通行能力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本指南按照《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技术指南管理办法》给出的规则起草外储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技术规程 CECS386-2014.pdf,分为 9个部分和附录:

主要审查人员:许湘华、邹飞、张文利、黄荣伟、蒋永生、王招贤、谢勇、 孟云、李振华 编写人员:欧阳男、史新平、程引南、宋灿灿、陈焱、唐江虎、苏龙、王建 金、赵四贵、李进波、石仙龙、邢军军、曾庆松、杨黔、夏怡、 史明均、卢登甫、刘、龚国欢、朱小涛、王晓雄、邹昊天、杨 轮、朱本成、荆迪菲、张天余、方正峰、周旭、张明虎、周攀、 李卫、吁燃、杨龙、青浩婷

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4特殊路段分级与调研, 2 4.1一般规定, .4 4.2提升路段分类, 4.3路段调研. ...8 5连续长陡下坡路段, .10 5.1一般规定, .. 10 5.2交通管理措施 ...13 5.3工程技术措施. ..17 6小半径曲线路段 6.1一般规定. ...22 6.2交通管理措施 .22 6.3工程技术措施 7凝冻路段 *. 2.9 7.1一般规定. ...29 7.2交通管理措施 7.3工程技术措施. .30 8多雾路段 ..32 8.1一般规定. 8.2交通管理措施 8.3工程技术措施, ...33 9其他特殊路段. 9.1一般规定 .35 9.2设置原则 ..35 附录A路段排查资料清单 43 附录B高速公路过渡段护栏设计方案 48

3.0.1特殊路段specialsection 相较于一般路段,公路平纵线形指标较低、气候条件复杂、行车安全风险较 大的路段。本指南特殊路段包括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小半径曲线路段、凝冻路段、 多雾路段及其他特殊路段。 3.0.2小半径曲线路段smallradiuscurvesection 相应设计速度下,圆曲线半径小于或接近能提供最小停车视距半径的曲线路 设。 3.0.3凝冻路段frozensection 由过冷水滴、雾滴与温度低于0℃的路面碰撞冻结,路面抗滑性能大幅下降 影响行车安全的路段。 3.0.4多雾路段foggysection 常发能见度小于200m浓雾的路段。 3.0.5事故多发路段accidentpronesection 一般指近3年内,发生多起交通事故或事故损害后果极其严重,有一定事故 现律情占的收段一

多雾路段foggysecti

4.1.1应结合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地形条件、气候环境条件、管理养护数据、 路网条件以及在役公路事故统计数据等,对特殊路段进行合理分级。 条文说明: 应充分分析道路条件(平纵横指标、互通桥隧构造物分布、桥隧比等)、交 通条件(交通量、服务水平、交通组成、运行车速等)、地形条件(边坡高度、 路侧重要建筑物、邻/跨江河湖泊等)、气候环境条件(雨雾冰雪等天气、中分 带/路侧植被等)、所处路网条件以及公路事故统计数据等,进行合理分级。 交通事故主要分析事故原因、事故频发路段。鉴别事故频发路段经常采用的 简单可行方法有事故数和事故率标准判定法。 4.1.2根据排查评估结果,将山区公路特殊路段安全设施按提升优先顺序分类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分为“V、IV、IⅢI、ⅡI、I”类,小半径曲线路段、凝冻路段、 多雾路段各分为“IV、IⅢI、ⅡI、I”类,可据此制定提升措施,其中I级安全设施 提升紧道程度最低。 4.1.3路段提升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主要包括成立特殊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 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资料收集;现场勘察,必要时开展检测或试验工作; 沟通咨询等。

注: 无法获得货车制动失效事故数据时,可按“任意3km范围近1年内发生3起及以上涉及 货车的死亡事故”执行

事故指标的分级标准不同于《提升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专项 行动技术指南》,增加了货车轮鼓起火、货车超速引发的死亡事故。货车下坡过 程中刹车性能逐渐丧失,受限于线形条件与周边车辆的交互作用,货车会在制动 失效前发生起火、超速等事故,该结论也得到了贵州省11条连续长陡纵坡路段 连续5年交通事故数据的支持。

表4.2.2小半径曲线路段分级标准

注:1.位于凝冻路段或桥隧相连路段或货车自然车比例大于20%时,宜在原标准的基础 上提高一个等级。

2.弯道起点前500米至弯道终点后500米路段范围内,近3年发3起及以上涉及弯 道倾覆或与对向车辆碰撞的死亡事故,宜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3.路段等级提高次数不叠加,仅提高一次。

表4.2.3凝冻路段分级标准

注: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凝冻路段长度大于5km,二级公路凝冻路段长度大于3km, 宜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2.位于小半径曲线路段或多雾路段或桥隧相连路段时,宜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高 个等级。 3.路段等级提高次数不叠加,仅提高一次。

条文说明: 凝冻等级划分根据贵州省1961~2019年贵州省平均凝冻过程结束终日时间 序列、贵州省公路凝冻天气统计数据,及现有《冰冻天气等级》(GB43/T34297 一2017)、《贵州省凝冻灾害等级》(DB52/T652一2010)等相关标准,综合确定。 贵州省高速公路易凝冻路段年平均凝冻天数最长有60天,普通公路易凝冻路段 年平均凝冻天数最长有70天,分析路段年均凝冻天数的累计占比,结合凝冻持 续时间,综合确定了凝冻路段分级标准。 4.2.4多雾路段根据路段近3年平均雾天天数,能见度情况,按表4.2.4划分为 四个等级。

表4.2.4多雾路段分级标准

2.设计速度大于等于80km/h的公路,雾天能见度小于100m的天数大于5天,雾天 能见度小于50m的天数大于3天;设计速度小于80km/h的公路,雾天能见度小 于50m的天数大于5天,雾天能见度小于30m的天数大于3天时,宜在原标准 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3.路段年平均突发团雾大于等于3天,宜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4.路段等级提高次数不叠加,仅提高一次。 条文说明: 《雾天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控制条件》(GB/T31445—2015)中将能见度30m, 50m,100m,200m作为交通控制等级的划分依据,本指南多雾路段取能见度200m 作为雾天的判定依据,并结合贵州省雾天发生数据综合确定雾天分级指标。目前 无普通公路雾天安全控制的相关标准,考虑到贵州省普通公路雾天天气统计数据 较少,且车速相对较慢,因此本指南主要根据贵州省高速公路雾天发生数据,按 约25%,50%,75%的年雾天发生频次占比,划分多雾路段等级,并结合路段突 发团雾情况,适当提高提升标准等级。多雾路段分级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

2.设计速度大于等于80km/h的公路,雾天能见度小于100m的天数大于5天,雾天 能见度小于50m的天数大于3天;设计速度小于80km/h的公路,雾天能见度小 于50m的天数大于5天,雾天能见度小于30m的天数大于3天时,宜在原标准 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3.路段年平均突发团雾大于等于3天,宜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4.路段等级提高次数不叠加,仅提高一次。

公路。二级公路及其他公路可按需参照表4.2.4划分多雾路段等级。

4.3.1提升路段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特殊路段施工图或峻工图。 2特殊路段峻工验收中与特殊路段运行安全相关的资料。 3特殊路段日常养护维修、检测、监测资料,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或交通安全 隐患整改记录、安全运营需求、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 4特殊路段交通量相关资料:包括年平均交通量、日平均交通量、车型比例 等,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宜包含车辆的轴数。 5在役公路近3~5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 6特殊路段近3~5年的气象数据。 7其他与特殊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有关的资料。 8数据收集与现场调查排查表格见附录A。 条文说明: 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及现场调查,收集交通事故、运行速度、公路设计要素指 标、路侧条件、交通量及气象条件、现有交安设施设置情况等资料。 1公路设计要素指标数据主要包括:公路几何设计要素(平曲线半径、竖曲 线半径、纵坡、路基宽度等)、平面图、纵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 等。勘察资料是为了获得路侧环境信息。 2对于通车运行时间少于3年(包括3年)的特殊路段,收集其自正式通车 以来的交通量相关资料,对于通车运行时间长于3年的,可以仅收集近3~5年的 流量资料。 3交通事故数据主要包括:按路线汇总的交通事故数据(近3~5年),事故 数据信息应包含事故时间、事故地点、照明条件、天气情况、能见度、道路线形、 路面状况、在道路横断面位置、路口路段类型、事故认定原因、事故形态、事故 类型、伤亡人数等。对于通车运行时间少于3年(包括3年)的特殊路段,收集 其自正式通车以来的交通事故相关资料,对于通车运行时间长于3年的,可以仅 收集近3~5年的交通事故资料。

4.3.1提升路段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特殊路段施工图或峻工图。 2特殊路段峻工验收中与特殊路段运行安全相关的资料。 3特殊路段日常养护维修、检测、监测资料,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或交通安全 隐患整改记录、安全运营需求、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 4特殊路段交通量相关资料:包括年平均交通量、日平均交通量、车型比例 等,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宜包含车辆的轴数。 5在役公路近3~5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 6特殊路段近3~5年的气象数据。 7其他与特殊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有关的资料。 8数据收集与现场调查排查表格见附录A。

4.3.2勘察调研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着重对特殊路段的线形条件,机电设施、交通标志、标线、防护设施、 视线诱导设施的设置情况开展现场勘察。 2应现场勘察路侧环境,尤其是路侧环境敏感区。 3应进行实地驾驶调研,重点观测运行环境复杂路段的视距;必要时,可进 行现场速度观测。 4走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交警部门等部门,调研公路运行情况 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和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5宜开展社会调研,主要调研运行需求、交通安全设施的效果,以及对安全 改善的建议等。

余文说明: 路侧环境资料应包括是否存在悬崖、深谷、环境敏感点、村镇密集区、高速 铁路、高压输电塔、危险品储藏仓库等。

3工程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应符合下

1配合交通管理措施,完善既有的工程技术措施。 2核查视距视区、路面抗滑、防护能力等关键指标,对不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的路段采取针对性措施。 3综合考虑道路线形与事故特征、路侧地形条件、桥隧结构物位置以及视距 要求等因素,论证货车停车区(点)与避险车道设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4综合考虑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线形指标与结构物设置情况预制梁场梁板工程施工方案,优化和提升连

续长陡下坡路段(一般路段、小半径曲线段、隧道出入口段与特大桥梁段)的交 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及警示设施。 5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对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多维一体化 设计与全面提升。 条文说明: 2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技术标准不 断更迭,尤其是早期建设的公路。针对交通安全设施品质提升时,应该按照最新 的技术标准还是建设期的技术标准,业界一直存在争议,美国路面重修、公路修 复和改建(3R,resurfacing,restoration,andrehabilitation)项目实施时,早期修建 的公路按照建设期标准执行。 5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子系统,需要进行统 筹考虑,应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行车安全需求,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对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进行多维一体化设计。在时间维度上,重点协调运行初期和远 期的安全需求;在空间维度上,重点考虑路段横向、纵向和立面上的安全需求, 以及不同空间方位上设施之间的协调统一。 5.1.4应按照坡前上游路段、坡顶起始路段、坡中路段和坡底路段四个区段, 分段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分段应符合表 5.1.4的规定。

表5.1.4连续长陡下坡路段量化划分标准

王: 坡顶起始路段、坡中路段、坡底路段的判定可以采用实测货车制动器温度的方式, 也可以根据经验模型进行预测

综合国内外标准与研究,国际上目前公认的轮毂温度分界点为200C、260℃,

5.2.1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交通管理措施的选用GBT29417-2012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干燥收缩开裂性能试验方法.pdf,应按表5.2.1执行。

5.2.1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交通管理措施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