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资源大小:13.3 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34658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5014-2021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pdf

8.3.5屈曲约束支撑构件安装偏差应满足表8.3.5的

检验方法:用拉线、钢尺现场实测或观察。

8.3.5屈曲约束支撑安装的偏差允许

8.4.2本规程所列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率不应

90%东沙河西滨河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且不得有严重缺陷;有允许偏差的项目,允许偏差最大差值 不应超过允许值的1.5倍。

8.4.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及质量证明文

8.4.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及质量证明又 件。

8.5.1分项工程验收应在其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对 各检验批中每项质量验收记录及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检查。

8.5.1分项工程验收应在其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又

8.5.1分项工程验收应在其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对

1分项工程所含的个检验批质量均符合本规程的合格质量 规定。 2分项工程所包含的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有关证明文 件完整。

8.6.1屈曲约束支撑子分部工程验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设计文件。 2原材料、产品检验合格证及涉及结构质量安全的原材料、 产品进场复验报告。 3 各工序应检查项目的现场检查记录和检验报告。 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记录。 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 其它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8.6.2 子分部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子分部所含的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3涉及结构质量安全的见证检验项目,抽检结果符合本规 程合格质量标准要求。 4观感质量经验收合格。 8.6.3当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设计及本规程的规定进行 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8.6.4子分部工程及其包含的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应按本规程附录D格式填写。

9.1.1屈曲约束支撑的耐久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 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屈曲约束支撑及连接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的有关规定进行防火处理。屈 由约束支撑经过火灾高温环境后,应进行检查和评估。 9.1.2屈曲约束支撑根据检查时间或时机可分为定期检查和应 急检查,根据检查方法可分为目测检查和抽样检验。 9.1.3屈曲约束支撑应根据类型、使用期间的具体情况、设计使 用年限和设计文件要求等进行定期检查。屈曲约束支撑在遭遇 地震、强风、火灾等灾害后应开展应急检查和评估。

用年限和设计文件要求等进行定期检查。屈曲约束支撑在遭追 地震、强风、火灾等灾害后应开展应急检查和评估。

9.2.1屈曲约束支撑目测检查内容包括支撑、连接部位变形和外 等表观性能指标,目测检查及维护处理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9.2.1 屈曲约束支撑的目测检查项目

9.2.2屈曲约束支撑抽样检验时,

屈曲约束支撑,对其基本性能进行原位测试或实验室测试,测试 内容应能反映屈曲约束支撑在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性能参数变 化,并应能推定可否达到预定的使用年限

附录 A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滑移式节点设计流

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存在显著的节点 开合效应,容易弓引发节点先于支撑失效。当屈曲约束支撑在极限 伏态下的水平分力与支撑跨钢框架梁的轴向屈服承载力之比不 超过0.3时,宜采用滑移节点释放开合效应的不利作用。其体设 计方法如下:

(1)节点板尺寸初步选型:

式中:f、 节点板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 6 支撑的水平夹角。

2.cos6 0.8tf.β 1.2N,sine 0.8tf.β

1.2N,sin bolt 0.5P,β 1.2N.cos0 nbolt / 0.5P.βB

式中:Pb一布置在梁侧单个高强螺栓的预拉力设计值(kN); P。布置在柱侧单个高强螺栓的预拉力设计值(kN); nbol一布置在梁侧的高强螺栓数量; nbol布置在柱侧的高强螺栓数量。 (3)按照螺栓直径初估滑移端板厚度(取梁柱翼缘最小厚度 相同),画出初步滑移节点板尺寸和螺栓分布。从节点板与支撑 车接截面处作30°应力扩散线与节点板连接边相交,得到有效的 节点板莲接边长度,并在梁侧和柱侧分别取该长度中点到支撑轴 线的垂直距离,分别定义为d,和d。。 (4)计算支撑受拉时梁柱侧节点板连接边合拉力作用点位置 X和X,:

Nrb≤0.8 Pb

式中,Ib为滑移节点梁侧连接边截面惯性矩(mm),Igc为滑 移节点柱侧连接边截面惯性矩(mm4)。 (8)若相应节点板应力比过小,则可相应减小节点板尺寸;若 螺栓应力比过小,则减小相应螺栓数量;然后重复(3)(7)计算 步骤。 (9)若相应节点板应力比超限,则可相应增加节点板尺寸或 提高节点板钢材等级;若螺栓力应力比值超限,则增加相应螺栓 数量或者增加螺栓直径或提高螺栓等级;然后重复(3)-(7)计算 步骤。

4应根据结构的抗震等级,以支撑长度L为依据,按表 B.1.2确定屈曲约束支撑的位移加载幅值,并按加载顺序依次进 行加载。

表B.1.2屈曲约束支撑性能检测加载要求

5进行性能检测的屈曲约束支撑不应用于实际结构。

B.2.1性能检测应获得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最大承载 力、拉压不平衡系数等主要性能指标,并满足以下规定: 1滞回曲线应饱满稳定,月屈服后应具有持续稳定的增量 刚度,不应出现明显的刚度和承载力退化特征; 2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超 过15%,同一加载幅值下的承载力偏差不应超过15%; 3屈曲约束支撑的最大承载力不应超过其极限承载力; 4屈曲约束支撑不应出现失稳和低周疲劳破环现象; 5屈曲约束支撑的拉压不平衡系数应不大于1.3

附录C见证取样检测和检验项目

表C见证取样检测和检验项

附录 D质量验收记录D.0.1屈曲约束支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可按表D.0.1记录。表D.0.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专业工长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批号及批量见证人员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建设)检查项目评定记录单位验收记录1主2控3项4目..12般3项4目52

续表D.0.1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D.0.2屈曲约束支撑工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可按表 录。

.2屈曲约束支撑工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可按表D.0.2记

.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续表D.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D.0.3屈曲约束支撑工程子分部质量验收可按表D.0.3记录。

D.0.3屈曲约束支撑工程子分部质量验收可按表D.0.3记录

表D.0.3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表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应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采用“应符 合的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24《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 2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

24《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 2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技术规程

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 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 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 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总则 62 术语和符号 63 基本规定 64 支撑设计 65 4. 1 材料与选型 · 65 4. 2 构造 66 4. 3 关键力学参数 68 4. 4 整体稳定 68 4. 5 局部稳定 结构设计 74 5. 1 一般规定 74 5. 2 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 . 74 5. 3 子结构构造规定 连接设计 77 6. 1 构造要求 77 6. 2 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的连接 78 6.3 节点板与预埋件的设计 .: 80 施工 82 7.3 屈曲约束支撑的安装 82 验收 84 8. 1 一般规定 . .: 84 8. 2 主控项目 84 8.6 子分部工程验收 84

积累,应用屈曲约束支撑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制定本规程,是 为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屈曲约束支撑技术,获 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2本规程适用于屈曲约束支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1.0.3屈曲约束支撑的轴向变形量超过极限承载力时对应的变

1.0.3屈曲约束支撑的轴向变形量超过极限承载力时

形量后,认为屈曲约束支撑失效。

形量后,认为屈曲约束支撑失交

弹性刚度的抗侧力构件,或利用钢材拉压塑性变形来消耗结构振 动能量的一种位移相关型消能器。 2.1.15本节汇总了本规程采用的与屈曲约束支撑相关的专门 术语。本规程中采用的其他术语遵循国家现行标准《工程结构设 计通用符号标准》GB/T50132、《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083 的规定。

分配,而只承受地震作用或风荷载弓起的结构内力,设计时应通 过合理的连接构造和施工顺序实现上述原则。若在大跨空间结 构中采用屈曲约束支撑作为主要内力杆件时,可不受此条限制

3.0.3在结构服役期间,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主要为结构提供

日个司文岁期可: 弹性刚度,而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可根据设计要求,为结构提任 弹性刚度或产生显著塑性变形消耗振动能量

3.0.6为充分发挥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耗能作用,相应子

沟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宜进入弹塑性状态。为保证耗能型屈曲约 束支撑耗能作用的持续发挥,相应子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延 生性能不应低于屈曲约束支撑的延性性能,且子结构不应出现影 向可靠传递屈曲约束支撑内力的承载力破坏。由于承载型屈曲 约束支撑不以屈服耗能为主要目的,因此相应子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标应根据实际结构的功能要求进行确定

4.1.1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单元工作段在设防和罕遇

H叫 震作用下可进入屈服耗能,故规定核心单元钢材强度等级不宜高 于Q235,且应具有优良的塑性和韧性以及稳定的屈服承载力。日 于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以提供刚度为其主要目的,其核心单元可 根据需要选用较高强度等级的钢材

4.1.2同等屈服强度情况下,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截面面积

增大可提高屈服承载力和刚度。为实现设计需要的屈服承载力, 般采用焊接方式制作十学形、H形、箱形截面的核心单元,其低 周疲劳性能要低于无焊接构件

定性的关键因素。支撑越长对约束单元的刚度和承载力需求越 高。在同等用钢量情况下,钢管混凝土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均优 于钢构件,但自重较大。因此约束单元构件类型的选取应综合考 怎结构的重要性、支撑的长度、承载力以及现场的施工吊装能力 等多方面因素选取,

4.1.4内填充材料的强度是防止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局部

曲的关键因素。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 较好地保证屈曲约束支撑的局部稳定性。由于核心单元与约束 单元之间的可浇注空间较小,宜采用粒径较小的自密实混凝土作 为填充材料。全钢屈曲约束支撑的约束单元多采用装配式螺栓 连接,与整体现浇构件的整体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从构造上

式构造,避免工作段外露引起局部屈曲或变形集中引起的断裂问 题。由于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主要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因此可采 用两段式构造以简化支撑构造

4.2.3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段在大震下会出现显

变形。当核心单元采用焊接构件时,应减小焊接对工作段低周疲 劳性能和残余变形的不利影响。由于对接焊缝的焊接热影响较 大,延性较差,因此避免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段出现对接 拼接焊缝。本条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 程》JGJ99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确定了核心单元各板 件之间的连接焊缝高度。

接段应焊接加劲肋以提高连接段的刚度和承载力。研究表明,当 采用如图1(a)所示构造时,由于一字形工作段首接与十字形过渡 段相连,工作段与加劲肋交界处的焊缝应力集中会导致工作段提 前发生断裂。根据相关的研究,对采用此构造的核心单元,可采 取焊前对该交界位置进行局部预热,且施焊方向从连接段往工作 段方向进行低电流焊接,并对交界位置的焊缝沿支撑轴向进行局 部圆滑打磨处理,可有效减轻焊接缺陷对屈曲约束支撑抗震性能 的不利影响,该方法可供实际工程参考。根据国外学者研究,上 述局部断裂问题也可通过采用如图1(b)所示的多段变截面核心 单元构造予以避免,其核心思想是把加劲肋焊缝应力集中位置设 置在应力水平较低的过渡段内,进而减小因焊缝应力集中引起的

图1一字形核心单元的两种常用构造

4.2.5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之间应设置相对变 形空间以避免发生相互碰撞。支撑两端相对变形空间之和实际 上决定了屈曲约束支撑的极限位移

4.2.5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之间应设置相对变

4.2.6研究表明,对于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当核心单元过渡段

伸入约束单元内,且被约束长度天于过渡段外轮廓几何尺寸时 可有利于提高连接段的稳定性。为避免过渡段在设计位移下初 拉出约束单元,此处在设计位移基础上考虑1.2倍系数

度的3%时,其具有比较可靠和稳定的滞回性能,因此宜通过核心 单元工作段的几何长度优化以减小工作段在罕遇地震下的变升 需求,实现稳定的滞回耗能特性。

4.2.9研究表明,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对约束单元端部会产

生局部挤压力,该端部挤压力可达屈曲约束支撑屈服承载力的 5%,容易造成约束单元端部发生剪切或劈裂破坏,因此应采用封 头板对约束单元端部施加套箍作用,并验算封头板及其连接焊缝 的承载力。

4.3.1屈曲约束支撑的屈服承载力应根据核心单元工作

H天 测屈服强度平均值确定,并根据不同钢材等级给出相应于屈服强 度标准值的材料超强系数,以此换算为实测屈服强度。研究表 明,屈曲束支撑屈服后存在明显的应变强化,因此根据核心单 元工作段的不同钢材等级引人相应的应变强化系数。 由于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主要为结构提供刚度,其轴力设计 直可能远小于其屈服承载力,此时若以实配截面确定的屈服承载 力作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依据,可能过于保守,导致节点轴力设 计值需求过大。故本条规定,当承载型屈曲束支撑在罕遇地震 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不高于屈服承载力的70%或不小于屈服承 载力时,可按轴力设计值的1.1倍作为其极限承载力;当轴力设 计值高于屈服承载力的70%但小于屈服承载力时,可直接取屈服 承载力作为其极限承载力。 4.3.3E,为循环加载过程中屈曲约束支撑所累积的塑性耗能与 其弹性应变能之比,S。则为循环加载过程中屈曲约束支撑所累积

4.4.1研究表明,当约束单元的刚度不足时容易发生屈曲约束 支撑的整体屈曲破坏,而当约束单元的欧拉临界力达到屈曲约束 支撑极限承载力的1.5倍时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其中钢管的 抗弯刚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混凝土在往复荷载下会产生 开裂、刚度退化,因此可偏于安全地忽略混凝土的贡献,仅取钢管

的抗弯刚度以简化计算。由于屈曲约束支撑可能发生平面内可 平面外整体屈曲,此处的惯性矩应指约束单元在平面内和平面多 两个方向最小值。工程设计人员可以此估算屈曲约束支撑的多 轮廓尺寸,以此判断对建筑使用功能的影响

4.4.2研究表明,虽然约束单元的抗弯刚度是影响屈曲约束支 掌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但整体屈曲的实质仍是约束单元的受 弯破坏。为便于计算,可令核心单元对约束单元跨中所产生的最 大弯矩设计值小于约束单元的边缘纤维屈服弯矩为依据,对约束 单元进行整体稳定性设计。考虑到可能发生平面内或平面外整 本屈曲,应对这两个方向分别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并选取相应方 句的计算参数。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成 果,当屈曲束支撑与主体结构采用销轴连接时,约束单元的整 本稳定验算应考虑连接段转动弯曲的附加影响,与焊缝和螺栓连 妾情况存在显著区别。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情况,销轴连接分为带 瑞套筒的销轴连接以及传统销轴连接两种不同连接段构造,可分 别按以下公式验算约束单元的抗弯承载力

(b)传统销轴连接型屈曲约束支撑

图2销轴连接屈曲约束支撑的连接段构造

M, >αze,N.

式中:e1 带端套筒销轴连接屈曲约束支撑的平面内等效初始 几何缺陷(mm)。 e2一传统销轴连接屈曲约束支撑的平面内等效初始几何 缺陷(mm)。 1 一 带端套筒销轴连接屈曲约束支撑的平面内弯矩放大 系数。 α2——传统销轴连接屈曲约束支撑的平面内弯矩放大系 数。

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之间沿平面内方向的单侧间隙 值(mm)。 核心单元过渡段截面的平面内惯性矩与约束单元截 面的平面内惯性矩之比。 销轴连接接头的长度(mm)。 核心单元过渡段外伸长度(mm)。 核心单元过渡段约束长度(mm)。 瑞套筒与约束单元的搭接长度(mm) 屈曲约束支撑产品的长度(mm),对销轴连接取销 轴孔心间距。

4.5.1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除了整体稳定问题,屈曲约克

4.5.1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除了整体稳定问题,屈曲约束支撑 工作段还可能在塑性状态下发生高阶屈曲(图3),对约束单元会 产生较大的局部挤压力进而导致约束单元发生局部受弯或冲切 破坏,而传统的整体稳定设计方法无法有效防止此破坏模式的发 生。此外,也可能在约束单元未发生局部破坏的情况下,由于核 心单元工作段板件宽厚比取值不合理或间隙取值太大,在大变形 下弓引发滞回耗能退化。为此针对约束单元和核心单元分别提出 了相应的局部稳定设计要求,

4.5.2国内外研究表明,对采用十字形或H形截面作为核心单

元的屈曲约束支撑,当工作段翼缘板件宽厚比小于5时,具有较 急定的滞回耗能特性。对采用一字形的核心单元,受到连接段十 字形截面扭转屈曲的限制,以及连接段与工作段的常用面积比关 系,综合给出了一字形截面工作段板件宽厚比的上限值,以避免 连接段发生扭转屈曲。工程设计人员可根据此要求进行综合考 虑,选取合适的核心单元及节点板尺寸。

状态下容易在工作段截面的弱轴和强轴方向发生局部屈曲破坏 图3),其产生原因是屈曲波峰处板件对约束单元的挤压力导致 约束单元发生局部冲切或受弯破坏。相关研究表明,进入塑性状 态后,屈曲约束支撑一字形截面工作段的高阶屈曲可通过切线模 量理论计算,切线模量可取为弹性模量的6%,可推导出核心单元 对纳束单元的局部挤压力设计值,以此对纳束单元的局部抗弯或 抗冲切承载力进行校核。由于不同构造的约束单元所提供的抗 力模型不统一,因此可根据我国相应标准进行计算,在此不再给 出统一方法。 此外,当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工作段采用一字形截面时, 若沿屈曲方向的单侧间隙与工作段板件厚度(宽度)之比超过

4%,在支撑长度2%对应的变形下将产生滞回耗能退化现象,影 响屈曲约束支撑在超设计位移下的耗能稳定性。由于屈曲半波 的跨中屈曲幅值取决于核心单元与约束单元之间沿屈曲方向的 单侧间隙(图4所示的ct和cb),此处可结合4.5.3条的切线模 量理论计算得到的高阶屈曲半波长,结合上述屈曲半波幅值的限 制要求,便可推导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具体如下式所示:

(c)弱轴/强轴高阶屈曲 图4屈曲约束支撑的间隙及高阶屈曲变形

图4屈曲约束支撑的间隙及高阶屈曲变形

5.1.3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沿不同方向布置的屈曲约束支撑

司一根柱或同一个梁柱节点相连时,会加剧柱或节点的受力负 担,且不便于不同方向预埋件的施工安装。此外,由于实际地 中的节点和柱存在空间变形效应,会加剧屈曲约束支撑节点的斗 面外变形进而引发平面外屈曲

5.1.4屈曲约束支撑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几何变形,须避免屈

5.2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

5.2.2采用国内常用软件如 PKPM,YJK 进行屈曲约束支择

5.2.2采用国内常用软件如PKPM,YJK进行屈曲约束支撑结构 计算时,首先应利用层间斜杆模拟屈曲约束支撑,通过调整斜杆 截面积来调整支撑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并结合调整梁柱(墙)截面 尺寸,使结构满足计算指标要求;然后根据刚度控制原则反算屈 曲约束支撑的屈服荷载及刚度:最后将反算的屈曲支撑参数进行 定义即可进行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承载力,增强主体结构自身抗倒塌能力,本条规定了屈曲约束支 撑在多遇地震下的剪力分担率。

承载力,增强主体结构自身抗倒塌能力,本条规定了屈曲纟

5.2.10为简化设计和提供标准化的屈曲约束支撑产品,应对相 近屈服承载力的屈曲约束支撑参数进行统一,以50kN的模数级 差进行归并

注端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长度的计算起点为梁柱构件的端部 开究表明,对于屈曲约束支撑跨的混凝土子结构,由于节点板的 别域作用,梁端塑性铰以及设置了节点板的柱脚塑性铰将发生外 移,可能会超出按规范定义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导致梁柱的延性 能力得不到保证。为此,此处规定对于屈曲约束支撑跨的子结构 梁柱,其加密区计算起点应由节点板端部算起往外延伸,延伸的 长度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加密区长 度确定。此外,为保证节点预理件的传力,在节点板区域内的梁 注端部依然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 加密区箍筋构造。考虑到子结构框架柱的重要性,应对其进行全 长箍筋加密

5.3.3研究表明,在子框架梁端部和底层柱脚

立生塑性较,进而弓发板件局部屈曲和断袭,不利于屈曲约束支 掌耗能能力的充分发挥。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的两层足尺结构试 验结果,在梁端和柱脚处一定范围内设置相应的横向加劲肋,可 有效延缓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大幅提升屈曲约束支撑跨的钢 框架延性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横向加劲肋间距为120mm,分布长 度取为梁柱截面的高度可有效延缓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同 时,研究表明,人字形布置的屈曲约束支撑与横梁连接的中部节

点容易产生平面外扭转变形,应对其设置可靠的平面外支撑防止 梁发生平面外平动和扭转变形,或设法提高此梁的整体平面外抗 弯和抗扭刚度。

6.1.1焊缝连接承载力和刚度较大,传力简单直接,有利于减小 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及节点板的外伸长度,提升节点的平面外稳 定性,但施工安装较困难且震后较难拆卸。螺栓连接便于施工安 装和震后拆卸,但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及节点板的外伸长度较 长,平面外稳定性较差。销轴连接传力简洁直接、经济美观,节点 平面外稳定性较好,但对施工安装造成了一定难度。实际工程应 根据工程特点及上述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屈曲约束支撑莲接形式。 常见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之间采用对接焊缝莲接、高强螺 全莲接或销轴连接,如图5。在有充分设计依据前提下,也可采用 其余可靠连接形式。

图5三种典型的屈曲约束支撑与钢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6.1.2研究表明,对于钢结构,支撑框架节点的开合效应将起控 制作用,可能会发生节点板与梁柱焊缝连接的断裂失效。试验研 究表明,当屈曲约束支撑屈服承载力不超过1000kN时,采用高强 度螺栓滑移式连接释放上述开合效应的不利作用,可有效解决该 节点的断裂问题。滑移节点板中的丁基橡胶低摩擦材料具有性 能稳定、摩擦系数小、耐久性好、防腐防火性能好等优点,且不会 产生高强度螺栓预紧力松弛现象。高强螺栓只承受拉力作用,并 可同时释放梁柱弯曲弓引起的翼缘板轴向伸缩变形,减小了节点的

开合效应不利作用,可保证1/33层间位移角下的节点抗震性能

6.1.5研究表明,在节点板自由边焊接边肋可有效提升节点板 的平面外稳定性,缓解节点板端部的应力集中现象

6.2.1此处只规定了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连接处的轴向承载 力设计值,包括对接焊缝的承载力、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承载 力以及销轴连接的承载力。 6.2.2研究表明,在框架结构中,当屈曲约束支撑核心单元的过 渡段约束长度不满足本规程4.2.6条规定或采用两段式核心单 元构造时(屈服段外露),在罕遇地震下容易出现屈曲约束支撑莲 接段的平面外失稳破坏。本条公式借鉴日本学者的理论推导结 果,结合试验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6.2.1此处只规定了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连接处的轴向承载 力设计值,包括对接焊缝的承载力、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承载 力以及销轴连接的承载力。

渡段约束长度不满足本规程4.2.6条规定或采用两段式核心单 元构造时(屈服段外露),在罕遇地震下容易出现屈曲约束支撑连 接段的平面外失稳破坏。本条公式借鉴日本学者的理论推导 果,结合试验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渡段约束长度不满足本规程4.2.6条规定或采用两段式构造时 在罕遇地震下容易出现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平面内失稳破坏 其主要原因是JG/T 466-2015标准下载,结构层间位移会弓起节点板发生平动和刚体转

动,而屈曲约束支撑屈服后会在工作段与过渡段交界处形成塑性 转动机制,导致支撑连接段与工作段之间产生相对刚体转角 进而在屈曲约束支撑与节点板的连接截面处产生平面内附加弯 矩。该相对转角幅值与支撑布置形式、工作段与连接段的相对几 何长度等相关,大致与层间位移角相当。 为简化计算,本条规定该相对刚体转角可取为弹塑性分析 中,罕遇地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所在楼层层间位移角的最大 值。弯矩放大系数体现连接段平面内弯曲引起的弯矩放大效应 相应公式得到了大量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的验证。 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考虑了节点板 与支撑连接处的半刚性作用。本条平面内稳定性设计方法实质 是依据边缘纤维屈服准则而得到的近似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和 有限元结果基本吻合, 6.2.4研究表明,对于传统销轴连接,由于缺少端套筒的转动约束 作用,容易在支撑连接段(过渡段)与约束单元交界发生连接段的平 面内失稳。其主要原因是支撑工作段端部在塑性状态下形成塑性 较机制,而支撑两端为铰接,造成连接段与工作段之间产生平面内 的刚体转角,进而在连接段(过渡段)与约束单元交界处存在轴压力 和弯矩的联合作用而提前屈服继而引发屈曲。根据哈尔滨工业大 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可根据边缘纤维屈服准则,按下式验算

6.2.4研究表明,对于传统销轴连接,由于缺少端套筒的转动约瓦

F片,谷勿 面内失稳。其主要原因是支撑工作段端部在塑性状态下形成塑性 机制,而支撑两端为铰接,造成连接段与工作段之间产生平面内 的刚体转角,进而在连接段(过渡段)与约束单元交界处存在轴压力 和弯矩的联合作用而提前屈服继而弓发屈曲。根据哈尔滨工业大 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可根据边缘纤维屈服准则,按下式验算 传统销轴连接屈曲约束支撑的连接段平面内稳定性:

传统销轴式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平面内初始儿何 缺陷(mm)。 α4一—传统销轴式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平面内弯矩放大 系数。 W约束单元端部处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过渡段)截 面的平面内弹性抵抗矩(mm)。 A。一约束单元端部处屈曲约束支撑莲接段(过渡段)截 面面积(mm²)。 f一一屈曲约束支撑连接段的钢材强度设计值(N/mm²)。 其余参数见标准条文说明的图2和公式(8)~(11)

2房屋高层悬挑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模板(图文,带计算)6.3节点板与预埋件的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