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货电梯专项施工方案

人货电梯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77.5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人货电梯专项施工方案

②、采用M24高强度螺栓穿梁固定(如下图):

附墙架连接尺寸及示意图(Ⅱ)吊笼

DB32/T 3558-2019标准下载3200×1500mm

9、天轮和钢丝绳安装:

当导轨架安装到要求的高度后带对重的升降机要将天轮安装好,并用钢丝绳悬挂

好对重。将天轮、绳轮、钢丝绳及钢丝绳架吊到吊笼顶部,并备好绳卡螺栓等。将钢丝绳架用M8×30的螺栓固定在吊笼上,将吊笼升至距导轨架顶端500mm处,用吊杆将天轮安装到导轨架顶部,用M24螺栓固定。安装绳轮;将钢丝绳穿过绳轮和天轮放至地面的对重上,并用三个绳卡固定于对重上,用同样的方法将钢丝绳的另一端用三个绳卡固定在绳轮上。

10、电缆保护架的安装:

在电缆加高过程中,要同时安装电缆保护架。从地面起每6米左右安装一个电缆保护架,用带卡子的一端固定在φ51的立管上。调整电缆保护架以及电缆托架的位置,确保电缆在电缆保护架“U”形中心。

11、限位开关及极限开关碰铁的安装:

1、电气控制系统接通,并按线号固定好连接螺栓,检查无误后,方可电动升降试车(此时注意线号与线色)。

2、检查工地进入此设备电源是否正常,用电安全装置是否合理、完善、安全。

3、在确定符合通电试用条件下打开电源,试用各保护装置是否灵敏有效,同时确定进电源是否错相(根据错相保护器显视),如有错相现场先断开进电源总电源,并派专人看守,把进电源动力线对换一相序。

4、接通电源,由专职驾驶员谨慎的操作升降机,使吊笼上下运行数次,每次行程高度不得超过3米。

5、查运行是否平稳,有无跳动、异响,制动器工作是否正常。停机后,对齿轮齿条啮合情况、滚轮与轨道架立柱管的接触情况重新检查、调整。

6、检查吊笼顶部是否有悬挂物,零部件是否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吊笼启动前再次全面检查,确保升降机运行通道无障碍,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7、空笼试车完成后,再进行安装载重试验。在空笼中装入额定安装载荷,按电机所用工作制,工作1小时,减速器温升不超过60K。

8、吊笼启动试运行必须在笼顶操作。

9、运行前,首先保证接地装置与升降机金属结构联通,接地电阻≤4Ω。

平台脚手架、施工通道、结构加固

升降机平台脚手架见本方案附图12.4和附图12.5,脚手架为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双排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800、800、1800mm,立杆横距为750、550mm,步距为1500mm,连墙杆中心间距为3300mm(每根连墙杆有效面积为5.5平方米),两侧面按要求设置剪刀撑、挡脚板、栏杆、密目网。平台与结构外挑板间距50mm,保证施工时由脚手架平台承受荷载,保证结构平台板的安全。脚手架平台的搭设高度(含屋面层防护1500mm)为131.90米,脚手板铺设的层数为43层(0.35KN/m2),每米立杆结构自重取0.1291KN/m,施工正常荷载取3层(6KN/m2)。由于脚手架的立杆纵、横距、大小横杆步距、连墙杆的面积等构造要求不大于常用脚手架的设计尺寸,而高度大于常用脚手架的设计尺寸,所以仅对立杆稳定性进行验算。验算时单根中立杆取700×700mm面积计算,不考虑栏杆、挡脚板、密目网等防护设施。经验算下部32米采用双管立杆。

N=1.2(NG1K+NG2K)+0.85×1.4ΣNQK

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1K=0.1291×131.9=17.03KN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0.35×0.70×0.7×43=7.37KN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ΣNQK=6×0.70×0.7=2.94KN

N=1.2(NG1K+NG2K)+0.85×1.4ΣNQK

N=1.2(17.03+7.37)+0.85×1.4×2.94=32.78KN

Lo=kμh=1.155×1.50×1.80=3.12m

(=3.12×103/15.8=197查表得φ=0.186A=489mm2

MW=0.85×1.4MWk=

wk=0.7µz·µs·w0

式中:µ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取1.40

µs——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φ(φ=0.5)=0.65

w0——基本风压,广东佛山地区取0.35KN/m2

wk=0.7×1.40×0.65×0.35=0.22KN/m2

MW==0.127KN·m(MWk=0.107KN·m)

=385.4N/mm2>f=205N/mm2。

结论:(采用单立杆时)立杆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当32米以下采用双管立杆时,验算33米时单立杆的稳定性:

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1K=0.1291×32=4.13KN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0.35×0.7×0.7×10=1.72KN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ΣNQK=6×0.7×0.7=2.94KN

N=1.2(NG1K+NG2K)+0.85×1.4ΣNQK

N=1.2(4.13+1.72)+0.85×1.4×2.94=10.52KN

=140.66N/mm2<ƒ=205N/mm2。

2.搭设高度验算:按组合风荷载时考虑

=69734mm=69.7m>32m。

每米立杆结构自重取0.1291KN/m+0.052=0.1811KN/m。

=115521mm=115.21m>100.7m。

3.结论:架手架底部32米采用双管立杆,上部100.7米采用单管立杆,能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附:整体平台架自重为:P=1.2(0.1291×131.9×12+4.40×1.4×0.35×43)+1.4×4.40×1.4×6.0X2=356.46+103.48=459.94KN,当32米以下采用双立杆时,增加59.49KN(32×12×0.1291)*1.2,P=459.94+59.49=519.43KN此值为结构加固计算值。

施工通道脚手架见本方案附图12.5、12.6,施工通道脚手架为扣件式钢管落地式双排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800mm,立杆横距为3200mm,步距为1800mm,外侧面按要求设置剪刀撑、挡脚板、栏杆、密目网。应保证施工时由脚手架平台承受荷载。

脚手架平台的搭设高度为102.5~131.9米,脚手板铺设的层数为32~43层(0.35KN/m2),每米立杆结构自重取0.1291KN/m,施工正常荷载取3层(6KN/m2)。由于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基本同平台脚手架,而高度小于平台脚手架,所以取平台脚手架计算值,底部32米采用双管立杆。由于脚手架底面为地下车库顶板,地下车库顶板厚400mm,在脚手架立杆对应的下面采用钢管回顶承担此脚手架荷载,后浇带处设双排支撑到基础地下车库底板。

平台及施工通道的搭设、使用、拆除等安全技术要求按脚手架安全技术要求执行。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防护设施的到位,在防护不到位的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升降机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安装单位进行,安装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前由安全员按特种作业的要求,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工作。明确分工及责任,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确保安装中的安全。

升降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各个部件的性能及操作技术,当风速超过20M/S时,以及恶劣气候下,不得开动升降机。

当导轨架及电缆上结冰时,不得开动升降机。经常的观察吊笼运行通道有无障碍物。升降机的基础不允许有积水。

保持员笼内的整洁,确保吊笼装载未超过其核定载重量,升降机在下班后应停靠在地面站台,将极限开关锁住并切断电源。

升降机必须保持始终所有的零部件齐全、完整,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及做坠落试验。

a、检查各部连接是否可靠。

b、传动小齿轮与传动齿间隙是否合符使用标准。

c、导轮间隙是否合符运行要求。

d、限速器齿距是否合符运行条件,无异常。

2、安全限位安装及试运行

a、导轨架、附墙架按规定要求,安全逐节提升至施工楼层所需高度。

b、在吊笼底部安装好下限位碰铁,使其在操作失效情况下能自动切断电源。

c、在所需导轨架高度上安装防冲顶装置,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必须保证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同时有效。

d、安装好各门限位、外笼门及吊笼的机械联锁装置,并确保所有装置工作可靠。

e、复查升降机的所有性能是否符合试运行要求,并且按使用说明书批示各润滑部位进行润滑。

f、在吊笼顶部用上操作盒进行试运行,并逐层检查附墙联接是否可靠,电缆装置是否运行正常,上、下限位控制是否可靠,合理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a、将相当于额定重量2吨的重物放进笼内。

b、从笼内引一电线至笼外,设置控制坠笼安全装置开关。

c、防坠试验前,人员不得进入厢笼内,厢笼由笼外开关控制。

d、按动坠落笼控制开关,厢笼瞬间即不坠,当下坠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后,限速装置瞬即发生作用,厢笼瞬间即停止下坠,检查按动开关后,厢笼的制停距离在20公分—1.4m(按说明书要求)

施工升降机的安装及拆卸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安全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操作运行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项目部应定期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生产的安全。

1)施工升降机安装人员必须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指定技术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在场监控。

2)施工升降机安装必须针对现场的实际和所采用的电梯说明书中有关电梯的构造的方法和步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作业前,有关部门人员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包括采用的电梯构造说明书、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等,场内地面承载力要满足吊车工作的要求。

4)施工前应对吊装绳索、吊装工具、机械、钢丝绳等作全面检查,进行保养,试运转。符合安全要求方可进行试吊。

5)对安装电梯的各机构、各部件、重要的螺栓、连接销、动力系统和受力位置,电气系统等进行检查,把安全隐患排除于安装作业前。

6)电梯安装的作业区布好警戒线,挂起警告牌。

7)电梯安装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有专职电工负责照管电源,专人操作控制台,专人拆装螺栓。

8)指挥人员应有上岗证,作业时与操作人员之间密切配合,通讯信号统一、畅通、清晰、明嘹,需要时配备对讲机。

9)安装作业时,风力不大于四级,在作业中风力突然增大达至四级时,必须立即停止,并紧标准节各连接螺栓。如遇6级和以上风力或下雨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高空作。风雨过后应对机械重新检查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能恢复作业。吊杆与吊笼不得同时工作。

10)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正确戴上安全帽,穿好防滑鞋,严禁酒后作业。

11)起吊过程中机械发生突然故障,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进行抢修。在空然停电时,应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

12)凡需使用电焊或风焊作业时,必须申报动火作业,做好防火措施,派专人监焊,清理附近可燃物件,配备灭火工具监视,用铁皮、湿透麻包袋接焊渣。作业后认真检查确认无火种隐患方可离场。

13)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才能上岗操作。

14)不应进行夜间作业。如确需夜间作业的,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和制订相应的安全作业措施。

15)应保证升降机的整体稳定性,升降机导轨架的纵向中心线至建筑物外墙面的距离宜选用较好的安装尺寸。

16)升降机梯笼2.5m范围内应设置稳固的防护栏,各楼层平台通道应平稳牢固,出入口应设防护栏杆的防护门。全程四周不得有危害安全运行的障碍物。

17)装设在阴暗处或夜间作业的升降机应在全程上装设足够的照明和明亮的楼层编号标志灯。

18)升降机安装后,经企业技术负责人会同有关部门对基础的附壁支架以及升降机架设安装的质量、精度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技术试验(包括坠落试验),经试验自验收合格后,然后报市特种设备监察检验所检验,取得准用证后,方可使用。

19)严格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的有关规定。

20)有关安全、防火、质量管理、文明施工,本方案未详之处,应执行公司和上级标准、规定。

1、清理进场道路有作业现场,以利作业。

2、安装位置附近(5米以内)应装满足使用独立的三相五线制升降机专用电源箱一个(含漏电开关)。

3、配合作业,如提供风、电焊、塔吊或吊机等。

4、建筑物外墙搭设排栅要平齐,不得与电梯升降运动发生干涉。

5、附墙架对墙面的作用力约为74KN,土建单位必须确保附着点结构能满足该要求。

6、准备施工升降机在调试与检验所需要的重物(包括水泥2.5吨)和委派人员做好搬运工作。

1、每次安装升降机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进行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全面润滑,正常运行时按《GJJ使用说明书》润滑表中的周期进行,也可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润滑;

在进行润滑之前,必须将沾有灰砂的润滑部位清除干净。

注意:检查之前必须切断主电,10分钟后才能检修。

1)、检查外电源箱总开关总接触器是否吸合,外笼门上的安全开关:打开外笼门,吊笼应不能启动。

2)、检查上、下限位开关、减速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及其碰铁铁可靠、有效。

3)、逐一进行下列开关的安全试验,每次试验吊笼均不能起动。

d、触动断绳保护开关;

4)、检查吊笼及对重通道应无障碍物。

5)、检查齿轮与齿条的啮合间隙,保证间隙0.2~0.5㎜。

1)、检查传动底板螺栓紧固情况。

2)、检查各润滑部位,应润滑良好。

检查减速机润滑油,如有漏雨或油液不足等情况,应补充润滑油。

3)、检查小齿轮、导轮及滚轮、所有附墙架联接,所有标准节的联接螺栓以及齿条的紧固螺栓联接应牢固。

4)、检查电缆托架及电缆保护架应无螺栓松动或位置移动。

5)、检查天轮转动灵活,无异常声音,联接部位紧固。

6)、检查对重导向轮应转动灵活,对重钢丝绳有无断丝、变形等情况,绳端联接是否牢固。

7)、检查电机及减速机有无异常发热及噪声。

1)、检查滚轮,各个滑轮及导向轮的轴承,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及更换。

2)、检查滚轮的磨损情况,调整滚轮与立管的间隙为0.5㎜。先松开螺母,再转动偏心轴校准后紧固。

3)、检查电动机和电路的绝缘电阻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结构的接地电阻。

4)、做坠落试验,检查限速器的可靠性。

5)、用塞尺检查制动盘或制动块磨损。

1)、检查电缆随线,如有破损或老化应立即进行修理和更换。

2)、检查减速机与电机间联轴器的橡胶块是否老化、破损。

3)、全面检查各零件进行保养及更换。

施工升降机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二)、防止施工升降机事故的预防措施

1、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使用有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2、导轨架的稳定是靠与建筑结构进行附着连接来实现的,所以在安装施工升降机时随着导轨架的搭设,按该机的技术说明书规定的距离及时进行附着连接。

3、施工升降机笼是施工升降机运载人和物料的构件,含有传动机构、限速器及电器箱等,外侧附有驾驶室,设置了保险开关与门联锁,只有当施工升降机吊笼前后两道门均关好后,施工升降机才能运行。

4、各停层应设独立层门并保证楼层内的人员无法开启。

5、限速器是施工升降机的主要安全装置,它可以限制施工升降机笼的运行速度,防止坠落。

6、装拆单位必须有专业资质证,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

7、安装和拆卸前必须履行安全技术交底,过程中有专人统一指挥,装、拆的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和装、拆程序及检查要点。

8、调试施工升降机笼时,导向滚轮与导轨间隙以施工升降机不能自动下滑为限,在离地面10m高度之内,作上下运行试验。

9、随导轨的升高,必须按规定进行附着连接,第一道附着杆距地面应为10m左右,以后每隔9m(或按说明书规定)做一道附着连接。

10、安装完毕进行整机运行调试,荷载试验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检验合格,领取准用证后方能投入使用。

11、在拆除平衡重之前,必须对施工升降机附着杆制动器、主传动机构等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拆除。

12、安装、拆卸附着杆,以及各层通道架设铺板时,施工升降机笼应随之停置在作业层的高度,不得在装、拆过程中同时上下运行。装拆人员必须按规定系安全带。

13、施工升降机按规定单独安装接地保护和避雷装置。底笼周围2.5m范围内,必须设置稳固防护栏杆。做好运行记录,定期检查记录,特别要检查制动器灵敏性。当施工升降机未切断电源开关前,司机不能离开操纵岗位。操纵室应有灭火设备。

(三)、发生施工升降机事故应急救援

1、当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要保持镇静,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及影响的范围,有序指挥抢险和人员的疏散。

2、事故发生时(如电器部分起火)必须关闭电源开关,用有效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决不能使用泡沫式的灭火器具扑救。

3、如某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应马上停止运行,进行抢修,更换零部件必须采用型号材质符合技术的零部件。

4、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采取有效措施后,抢救人员才可投入救援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集体财产。

5、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控制事故扩大发生,保护事故现场。

6、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四)、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五)、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采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3、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六)、防止触电伤害的预防措施

1、防止触电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要求。

2、施工时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敷设,竣工后办理验收手续。

3、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4、非电工严禁接拆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

5、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

6、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7、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8、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9、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七)、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

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源,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带到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3、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4、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主;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6、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

(1)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7、应急救援工具:绝缘手套、绝缘棒、电工绝缘钳、药箱、担架等。

(八)、当事故发生后:

1、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负责人及事故急救援组组长,由救援组长指挥对伤员立即组织抢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

2、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公司质安部和本公司安全生产人。

升降机的拆卸顺序基本上与安装相反,具体工作方式应参照升降机安装,这里仅阐述一些要点:

将升降机周围围出足够大的场地,挂上“注意空中落物”等标牌。

笼顶操作按钮盒移至笼顶,试运行,并将加节开关扳至“加节”位置。

升起吊笼,使对重体落在缓冲簧上,卸掉钢丝绳,将钢丝绳收回到钢丝绳架上盘好,并连同对重绳轮等从笼顶拆除,留出更多空间,便于操作。

有辅助起重设备时(如塔吊),可一次拆除四节标准节。

无辅助起重设备时,应借助自顶升加节装置或笼顶吊杆进行拆卸。

用自顶升加节装置拆卸时的要点:

升起吊笼,拆除上限位、极限限位、防冒顶限位碰块,拆除导轨架与顶升套架联接螺栓。

用一个吊笼顶起顶升套架,使顶升套架滚轮距第二节标准节末端350MM处停止,松开第一、二节标准节联接螺栓。

用手动葫芦和专用吊具将第一节标准节拆除,置于笼顶。

吊笼下行,顶升套架也随之下行。

重复上述操作,可逐一拆除各节标准节。

同时拆除相应的附墙装置、电缆护架等。

当导轨架拆至10M以下时,可用吊车等起重机设备拆除加节装置、护栏、吊杆、导轨架等。

手动下降吊笼某购物休闲广场电气施工方案,落在缓冲弹簧上。

切断主电源,拆除电源线。

松开电机制动器,将吊笼、对重体吊离导轨架。

拆除最后三节标准节和底盘。

13.1升降机平台示意图:

13.2升降机立面图:

JJG(粤) 056-2019 沥青动力黏度试验仪检定规程.pdf图:13.1升降机平台示意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