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山东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0.8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山东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5.3.1钻孔灌注桩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合格率100%。

5.3.2钻孔灌注桩成桩后,应采用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方法检验桩身的完整性,对有怀疑的桩钻取芯样进行检验。

5.4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5.4.1杜绝职业病发生、杜绝工伤事故。

5.4.2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如维修机械应戴防护手套JC/T 2540-2019 地坪材料术语和定义.pdf,电焊工应佩戴防护罩;

5.4.3食堂、盥洗室、沐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通畅。

5.4.4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

5.4.5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作业人员提供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培训。

5.5.1做好环境保护,杜绝环境投诉。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率100%。

5.5.2混凝土拌和站必须采用封闭围墙,材料的高度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施工现场设立必须的防护措施。

5.5.3保养和维修机械时,在地面上先挖一稍微凹坑再铺上一层油布使油质液体不能渗入土体或以容器接盛,对废机油、废柴油等油质性的液体,不得随意倒在现场。

5.5.4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使混凝土运输车出料口保持清洁,不致沿线抛撒混凝土残留物

5.5.5做到防治大气、水土、施工噪声污染,使施工环境符合有关环境卫生标准。

6.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6.2.1测量放样:根据复测的控制点成果和设计代表认可的桩位坐标对准备施工的桩基进行放样,根据放样位置施工钻机平台。

6.2.2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孔桩钻机的选型宜根据孔深、孔径、桩位处的水文和地质情况、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所选用的钻机和钻孔方法应能满足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

各种主要钻机适用范围参考下表。

各种钻机适用范围参考表

黏质土,砂土、砾、卵石粒径小于10cm,含量少于30%的碎石土

黏质土、砂土,砾、卵石粒径小于钻杆内径2/3,含量少于20%的碎石土

淤泥、黏质土、砂土、砾、卵石粒径小于10cm,含量少于20%的碎石土

黏质土、砂土、砾、卵石粒径小于钻杆内径2/3,含量少于20%的碎石土、软岩

6.2.3陆地施工时,可在原地平整并填土压实形成工作平台;浅水区施工宜采用筑岛法;深水区施工应按规范要求搭设施工作业平台,平台的平面面积应能满足施工需要,其顶面高程应高于施工期间可能的最高水位1.0m。平台应进行专项设计,并且牢固,稳定,能够承受施工期间的全部静荷载和动荷载。

6.2.4护筒埋设应使其平面中心位置与桩设计中心位置一致,其顶面宜高出地面30cm或水面1.5~2.0m,如桩孔内有承压水,则应高出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护筒应有足够的刚度,其长度应满足施工要求,以保证孔口不坍塌和不使地表水进入钻孔,并保持孔内泥浆表面高程。护筒内径一般应大于设计桩径200~400mm,埋置深度应根据规范、施工图要求或桩位水文地质情况确定,陆地或筑岛一般为2~4m;对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埋于局部冲刷线下1.0~1.5m。

6.2.5钻机安装就位应准确,就位后其底座和顶端应平稳,钻机支承垫木不得压在桩孔的钢护筒上。开钻时应以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

6.2.6采用正、反循环钻机钻孔时应减压钻进,钻机的主吊钩始终应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钻进过程中应经常观察钻杆有无倾斜,发现有倾斜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修正。钻进过程中应控制钻进速度,避免进尺过快造成塌孔埋钻事故。钻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地质变化情况,与设计图对照,如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应及时反应。

6.2.7为提高钻孔桩泥浆黏度和胶体率,泥浆应选用优质粘土或钠基膨润土制成,并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造浆后检验其全部性能指标。泥浆性能指标见下表。在钻孔过程中,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泥浆宜循环处理后重复使用,以减少排放量。泥浆池用量应不小于最大桩基方量的2倍。

6.2.8钻孔过程中,应随时对孔内泥浆性能指标进行检测。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后,及时对桩孔孔径、孔深、倾斜度、沉淀层厚度等项指标进行检验,孔深采用专用测绳进行检测,测绳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用钢尺进行校核;上述指标检验后,即可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清孔排渣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6.2.9钢筋笼制作及吊装入孔:对于较短的钢筋笼可一次加工完成和吊装入孔;钢筋笼较长时,为防止在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变形,可分节制作。钢筋笼应有强劲的内撑架,以防止运输和就位时变形。钢筋笼主筋连接方式可采用机械连接方式或者焊方式;钢筋笼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均应事先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声测管指标应符合JT/J705《混凝土灌柱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声测管应按设计要求牢固安装,保证声测管接头的连接质量及其密封性。钢筋笼应按设计要求事先设置保护层垫块,其纵向间距不超过2m,横向不少于4处。

6.2.10钢筋笼应对准桩孔中心垂直下放,下方应平稳、缓慢进行,严禁晃动过大,以免碰到孔壁导致塌孔。下放钢筋笼后应严格控制钢筋笼顶面高程和平面位置,并准确定位。安装完后应固定好钢筋笼,防止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上浮和偏位。钻孔桩钢筋加工及安装的质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钻孔桩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用尺量

6.2.12水下混凝土配制和灌注

①水下混凝土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级。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采用碎石时宜适当增加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其粒径不应大于37.5mm;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拌和料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坍落度宜控制在180~220mm(D<1.5m)或160~200mm(D≥1.5m);混凝土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并充分考虑气温、运距及施工时间影响导致的坍落度损失。

②首批混凝土灌注量须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其后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应始终保持在2~6m。当首批混凝土料灌入后,应保持连续灌注,不得中断;在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压力,并应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高程,以及时调整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

③混凝土灌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的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时,应降低灌注速度;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骨架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部2m以上后,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④水下混凝土灌注末期,漏斗底口距离孔内水面或桩顶设计高度应不小于4米,以保证导管内混凝土压力,使混凝土能够顺利灌入和保证桩顶部分的混凝土密实。

⑤混凝土灌注高程要比桩顶设计高程高出0.5m以上。当存在地质较差、孔内泥浆密度较大、桩径较大情况时,还应适当提高超灌的高度,以保证桩头范围内混凝土质量。超灌的部分混凝土在后续工程施工前应按规定凿除,凿除后的桩头应完整,无松散层。

6.3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预防措施

6.3.1钻进中的防坍孔措施

⑴在松散的粉砂土或流砂层中钻孔时,应选用比重、粘度较大的泥浆,并适当控制进尺速度(根据首件试验确定,平均进尺速度一般控制在6~7米/h为宜)。

⑵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调整泥浆比重,并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和保持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

⑶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严禁直接采用清水清孔,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⑷提高钢筋笼安装和导管安装的速度,尽量减少成孔后等待的时间,以防塌孔。

6.3.2防止钻孔偏斜措施

⑴安装钻机时要使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⑵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钻杆上的提引水笼头,使其沿导向架向中钻进。

⑶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主动钻杆弯曲,要用千斤顶及进调直或更换新的钻杆。

⑷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

6.3.3防止缩孔措施

⑴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及时进行补焊或更换钻齿。

⑵有软塑土层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⑶发生缩孔时,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保证孔径满足设计要求。

6.3.4防止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堵管措施

⑴防止导管底部被泥沙等沉淀物堵塞:安放导管时严格控制导管底部与孔底的距离,并严格按要求进行二次清孔,确保泥浆各项指标和孔底沉淀层厚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如出现此类问题,应使用吊车将储料斗连同导管一起吊起一定的高度(以首灌混凝土导管埋深不小于1.0米为限),待混凝土灌注畅通后再将导管放置回原位。

⑵防止灌注过程中因混凝土离析使粗集料过于集中而卡管:

①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②保证导管密封,不漏水;

③导管埋深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浇注在初凝前完成。

6.3.5防止钢筋笼上浮和偏位措施:

①钢筋笼就位后采取加固措施将其与钻机平台固定;

②当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并注意观察;混凝土面上升到距骨架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继续缓慢灌注至导管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部2m以上后,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③结合声测管的固定,设置孔底环形筋,并通过牵引筋与钢筋笼底部牢固连接。

7.1钻孔灌注桩质量标准(见下表)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7.2.1认真复核技术文件,清楚设计意图,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岗位培训,确保技术指导和施工方法正确。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对导线桩、中线桩、水准桩进行认真复核确认,具体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对主要桩点采用不同的测设方法或换手操作等以保证测设的精度。

7.2.2加强试验工作,对所有进场材料严把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确保砼施工质量。

7.2.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施工质量控制,配备检测设备,对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随时检查,加强“三检”制度,所有工序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7.2.4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是否与批准文件一致,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雨后应检测砂石料含水率以调整生产配合比。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做好灌注记录,按要求制作试件,并做好标识与养护。

7.2.5认真执行首件认可制度,分项工程开工前,按照要求,应首先完成首件工程。通过对首件工程施工进行总结、评价,对施工方案加以改正、完善后,予以确认,以确定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工序要求,检验控制点等关键问题,并以此作为对今后工作的指导。

7.2.6严格技术交底制度。

7.2.7加强对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文字记录和音像资料留存)。

7.2.8加强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验收。

7.2.9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层层把关。

8.1.1冬期拌和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集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投料前,应先采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拌和机拌盘或鼓筒。加料顺序应先为集料、水,稍加搅拌后再加入水泥,且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

8.1.3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有保温措施,且应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时间。

8.1.4灌注桩冬期施工时,混凝土不得掺抗冻剂;灌注混凝土时,其温度应不低于5℃。

8.1.5对已凿除桩头预留混凝土的桩顶部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覆盖保温养护。

8.2.1雨期施工时,现场应做好排水工作,确保运输道路畅通。

8.2.2雨期应对钢筋等加强覆盖,防止锈蚀。进行钢筋绑扎时,应设临时防雨棚,防止钢筋被雨水侵蚀。

8.2.3雨期施工应特别注意做好场内供电线路保护,现场机电设备的电闸箱应采取遮盖、防潮措施,电源线路做到绝缘良好,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发生;钻机应有防雷措施。

8.2.4增加砂、石料含水量检测频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

8.2.5电焊条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影响使用。

8.3.1热期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拌和用水采取降温处理措施,控制混凝土灌注温度在30℃以下,并应考虑高温对混凝土塌落度损失的影响。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中加水搅拌。

8.3.2混凝土运输车应有搅拌装置,且罐体应有防晒措施。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慢速不间断地搅拌,并最大限度缩短运输时间。

9.0.1钻孔灌注桩灌注完成后,可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对桩头超灌的混凝土掏渣,但掏渣应控制在桩顶设计高程30cm以上。

9.0.2掏渣完成后,不得再扰动桩基混凝土。

9.0.3桩基完成24小时内,不得在其相邻桩位(不小于5m范围内)进行另外的钻孔施工。

10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措施

10.1.1钻机安设必须平稳、牢固。钻机就位后,应对钻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

10.1.2按照要求错开桩位间隔施工,保证安全和质量。

10.1.3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照明、高压电线架设顺直,并应定期进行检查,接头必须绑扎牢固,确保不透水,不漏电。对经常处于水和泥浆浸泡的电缆电线应架空搭设。

10.1.4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各种电器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机械行走挪动时不得损坏电缆电线。

10.1.5泥浆池周围必须设置不低于1.2米的围挡,围挡距泥浆池周边的距离应不少于2米,并安放牢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直到桩基施工结束、泥浆池回填处理完毕后方可撤掉;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夜间反光警示标志。

10.2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10.2.1施工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积极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施工便道应定期养护和洒水防尘。

10.2.2混凝土运输车辆应在指定区域冲洗干净,防止残留的混凝土撒落于地方主要运输道路上。

10.2.4施工中产生的废油、废渣等应在指定地点按规定处理。

10.2.5不任意损毁农田和水利设施,不损毁或少损毁地表植被,临时用地在工程完毕后要恢复原貌。

JGT160-2017 混凝土用机械锚栓.pdf11.0.1原材料(钢筋、水泥、粗细集料、外加剂、掺合料等)进场检验报告

11.0.2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11.0.3桩基测量放样及复核记录

11.0.4桩基钻孔记录

11.0.5桩基成孔检查记录

11.0.6钢筋骨架检查记录

扬州某小区建筑群体施工组织设计11.0.7混凝土灌注记录

11.0.8桩基无破损检验报告

11.0.9施工影像资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