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市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40.37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市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在安质部具体实施下,制订详尽的安全生产措施及规章条例,配合全国开展的“抓工程质量,保安全生产”活动,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周密而详细的措施,并把安质部、工程部与施工一线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安全措施跟上施工进度,适应施工方案的要求。

2、在全体员工中不断进行工前、工中、工后安全生产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总结,检查防护设施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保持其连贯性;特殊工种GB/T 35685.1-2017标准下载,特殊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重点抓好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的安全和用电安全。

3、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制度。以适应施工为目标,不断改进完善各种措施,做到班组每日、队每周、经理部每旬进行检查和有针对性的讨论,并及时补充完善原有规章措施。

4、采用经理部对上签订质量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对下设立安全质量生产风险抵押金的办法,使经济杠杆作用达到上至经理、下至每个员工的程度,从关心切身利益出发,推进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扎实有效。

5、工程施工前,应了解地下已有管线情况,防止施工时对其的破坏,开挖后,应对地下的管线进行保护,尽量不要改动。

6、设置安全标志和隔离栏,安排好沿线居民和单位车辆出入的临时便道。

7、施工现场的布置应符合防火、防洪、防触电、防雷击等安全规定的要求,现场的生产、生活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修配间、停车场等临时设施,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统一布署。

8、施工场区内的地坪、道路、仓库、加工场、材料场、水泥堆放场、均采用砂浆或碎石砼进行场地硬化,危险地点悬挂警示灯或警告牌,有人经过的便道设防护围栏和明显的红灯指示,防止车辆、行人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必须的安全标志和设置固定的大幅安全标语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牌。

9、现场实行安全责任负责制,具体制定各项安全施工规则,检查安全施工执行情况,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学习防护手册,并进行安全作业考试,考试合格的职工才准进入施工作业面作业。对经批准进入施工现场的非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宣传。

10、定期举行安全会议,适时分析安全工作形式,指定有关管理人员,队长和安全员参加,并做好记录,各作业班组在班前班后对该班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及时处理安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加强安全检查,建立专门安全监督岗,实行安全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全责。遇有特别紧急的事故征兆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确保人员、设备和工程结构安全。

12、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区按《消防法》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池和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明确消防责任人。

13、住房、库棚、料场、修理间等消防安全距离应符合《消防法》有关规定,严禁在室内存放易然,有毒等危险品,严禁在加工棚、料库、修理间等场所吸烟。

14、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瓶应安装防火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炔瓶必须隔离存放,隔离存放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的要求。

1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①、班组每天进行班前交底活动,由班长或安全员传达工长安全技术交底,并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做到当时检查当时记录。

②、项目经理带队每星期一组织本项目安全生产的检查,记录问题,落实责任人,签发整改通知,落实整改时间,定期复查,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人和事,严格按本企业安全奖惩条例执行处罚。

③、公司对项目进行一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出整改通知单,由项目经理签收,并布置落实整改人、措施、时间。如经复查未完成整改,项目经理及有关责任人将受到纪律和经济处罚。

④、对于公司有关部门到项目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由项目质量安全监理组监督落实整改。

(2)项目安全事故处理:

②、发生重伤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原因)等用快速办法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③、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要惊慌失措,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险,制止事故的扩大。

④、发生死亡、重大伤亡事故的项目应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和排险必须移动现场构件时,要做好标记。

⑤、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造成掩盖现场。

⑥、事故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向项目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时,任何人不得拒绝。

⑦、任何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⑧、认真执行事故调查组提出的防范措施的意见,完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⑨、对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作出严肃处理。

(三)、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1)现场设配电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0m2,并具备一级耐火等级。

(2)主线走向原则: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接近电源;接近大容量用电设备;运输方便。不设在剧烈振动场所,不设在可触及的地方,不设在有腐蚀介质场所,不设在低洼和积水,溅水场所,不设在断层、滑坡、滚石、塌陷危险场所,不设在爆炸和火灾场危险的场所,不设在易燃物房,进入建筑物的主线原则上设在预留管线井内,做到有架和绝缘子的设施。

(3)现场施工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其电箱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负责人。

(4)机械设备必须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的保护措施。

(5)照明使用单相220V工作电压,主线使用单芯直径2.5mm2铜芯线,分线使用1.5mm2铜芯线,灯距离地面高度不低于2.5m,每间(室)设漏电开关和电闸各一支。

(6)电箱内所配置的电闸、漏电、熔丝荷载必须与设备额定电流相等。不使用偏大或偏小额定电流的电熔丝,严禁使用金属丝代替熔丝。

(7)现场防雷装置。要求现场三种设备必须设置避雷装置,其设备顶端焊接2m长φ20mm镀锌园钢作闭雷器,用小于35mm2的钢芯作引下线与埋地(角钢50×50×2500mm)连接,其电阻值不大于10欧姆。

(8)现场电工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的一切用电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2)供电干线、配电装置、发电房、配电房完工后,必须会同设计者、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允许通电运行。

(4)接地装置必须在线路及配电装置投入运行前完工,并会同动力科及设计者共同检测其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不合格者,严禁现场使用带有金属外壳的电器设备,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的数量,直至接地体完全合格为止。

(6)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

(7)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

(8)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1/2,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9)一切用电的施工机具运至现场后,必须由电工检测其绝缘电阻及检测各部分电气附件是否完整无损,绝缘电阻小于0.5欧或电气附件损坏的机具不得安装使用。

(10)保护移动式设备的漏电开关、负荷线每周检查一次;保护固定使用设备的漏电开关应每月检查一次;防雷接地电阻每年三月一日前进行全面检测。

(11)电气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等均应作保护接零。

(12)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

(13)漏电保护器只能通过工作线,开关箱应实行一机一闸制。

(14)配电系统中开关电器必须完好,设置牢固、端正。

(15)带电导线接头间必须绝缘包扎,严禁挂压其它物体。

(16)配电箱、开关箱应配锁,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17)检修人员必须遵守电工操作规程,使用绝缘工具,统一组织,专人指挥。检修电器设备时必须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上应挂有“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派人看管,严禁带电作业。

(18)生活照明用电,严禁个人私自拉接线路,私自安装插座和大功率电器。

(1)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物质,不使用火源。

(2)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场所,配置绝缘灭火器材,并禁止烟火。

(3)合理设置防雷装置,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

(4)加强电气防火知识宣传,对防火重点场所加强管制,并设置禁止烟火标志。

(四)、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1、车辆驾驶员和各类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员定期进行安全管理规定的教育。

2、严禁酒后驾驶车辆和操作机械,车辆严禁超载、超高、超速驾驶,禁止使用带病的车辆、机械和超负荷运转。

3、指挥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禁蛮干作业。

4、各种机械要定机定人维修保养,做到自检、自修、自维有记录。机械、车辆不得带病作业,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不得违规操作,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5、钢筋机械、木工机械或其它机械,除机械本身护罩完善,电机无病的前提下,还要对机械作接零和重复接地的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

6、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牌。

7、各种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在吊运物料时,现场要设人值班和指挥。

(五)、重要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1、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编制具体的安全施工方案,包括安全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办法及施工临时用电方案和各分项工程的安全保证措施。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时,必须将施工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编制,以保证全体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2、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1)、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

(2)、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技术交底作业。

(3)、针对特殊工序,项目部技术员、安全员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班前教育、培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特殊施工工序施工时应配备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坚守现场,不得擅离职守。

(5)、施工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施工机械作业。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现场施工机械员的指挥施工。

(6)、所有施工机械的停放要合理布局,操作者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操作前对设备进行检查,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推土机、挖掘机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调度,以防误伤人员和机械。

(7)、管道吊装时首先应进行试吊演示,使各工种人员清楚各自所处的位置,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细则。在正式作业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细则进行操作。

(8)、现场管道堆放时尽量避免多层堆放,在堆放后必须在管道两侧用垫块固定稳定。现场移动管道严禁滚移管道。

(9)、现场管道的堆放如必须进行多层堆放时,排管必须紧密,底层管道两侧必须用垫块固定稳定之后,再进行上一层的堆放。

六、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做好施工作业场区的管理

(1)、设置醒目、整洁的施工牌及施工许可证等标牌。在单位、居住人口多的地方或公路通道附近施工现场实行封闭施工。施工现场四周除人员、车辆出入口通道外,其余周边用围墙、围护封闭,围墙标准按技术规范书提出的工程文明施工标准规定执行。

(2)、高空作业时,采用密布安全网进行全封闭施工,并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3)、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无大面积积水,场内设置连续、

(4)、场内经常洒水,防止粉尘污染。

(5)、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按照总平面布置指定的区域范围分类堆放,材料转运堆放有专人管理,专人清扫、保持场内整洁。

(6)、现场施工人员一律要佩戴安全帽,挂胸卡施工,非施工人员一律不准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7)、在场内适当的位置设置宣传教育栏,进行文明施工管理、安全质量保证等方面的教育宣传。

(8)、施工用水、电管线要沿线路边上挂(铺)设,避免乱拉接现象。

(9)、施工现场防火、用电安全、施工机械及余泥外运、散体物料运输、使用预拌砼等,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禁止违章行为。

2、做好生活后勤场区的管理

(1)、工地生活后勤区域与施工作业现场域采用围栏严格分隔。

(2)、临时建筑采取活动板房,或集装箱式临时设施,并符合安全、通风,明亮及环境卫生要求。

(3)、生活区内专人定时清扫,并确保生活区沟渠畅通。

(4)、厨房必须设置在宿舍以外不小于20m,厨房内墙铺贴2m白瓷片,炊事员持证上岗,穿规定的工作服,一切都按有关文明施工标准规定执行。

(5)、厕所位置要设置合理,远离食堂,距离30m以上,墙内铺贴白瓷片,设洗手槽,加盖化粪池,严禁将粪便直接排入下水道和河道,要专人清理,定期喷约,不得有异味,保持清洁卫生。

(6)、生活区落实区域包干的安全、防火综合治理及计生责任人制度,及卫生清除的专责轮值制度。

(8)、在生活区内显眼处张挂防火、安全警示牌及住宿规定。

(9)、工地设置医务室,负责工地员工的医疗保健,做好防病治病,负责监督检查食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并检查生活区现场的卫生情况,发现情况及时通知整改。

(10)、工地实行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实分工责任,搞好综合治理工作。

(11)、进场人员按公安及有关部门规定、办理手续,岗前培训及安全、纪律法制教育。

(14)、积极主动处理好与邻边居民、企业等单位的相互合作,睦邻友好关系,尊重当地村委会及社区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共创文明工地”“创建安全文明村镇”活动,建“爱民、便民、不扰民”工地。

(15)、工程竣工后,按规定在一个月内拆除工地及四周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四周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二)、配合环境保护的施工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道路建设中应作好道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减轻因道路建设导致的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休健康。

(1)、施工时如发现文物古迹,严禁移动和收藏,现场施工人员应保护好现场,防止文物流失,并暂时停止作业,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

(2)、土方工程以及其它需要借土、弃土时,对现有的或规划的保护文物遗址,施工时应采取避让的原则进行地点的选择。

(1)、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时,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应按业主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有条件时,力求少占土地,并结合改地造田。

(2)、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及废弃物等,应在工程完工时即时清除干净,以免堵塞河道和妨碍交通。

(3)、废方堆放点根据投标文件的统筹安排。

(4)、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以能美化环境。

(1)、在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一些临时排水渠道,并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2)、雨季填筑路堤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应筑成适当的横坡,使不积水;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

(3)、施工中应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防止从本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方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溉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4)、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及对水文状态的改变,不得干扰河道,水道或现有灌溉或排水系统的自然流动。

4、防止和减轻水及大气受污染

(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不得排入饮用水源。

(2)、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以后应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和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

(3)、冲洗集料或含有沉积物的操作用水,应采取过滤、沉淀池处理或其它措施,使能做到达标排放。

(4)、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沥青、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5)、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6)、为减少施工作业的产生的灰尘,应随时进行洒水或其他抑尘措施,使不出现明显的降尘。

(7)、易于引起灰尘的细料或松散料应予遮盖或适当洒水润湿。运输时应用帆布、盖套及类似遮盖物覆盖。

(8)、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砼拌和机站(场)、大型轧石机场、沥青拌合机站(场)等投料器均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9)、如果承包人预防措施不利,并已对临近的河流、湖泊、池塘、农田或卫生环境造成了危害,则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损失及后果应由承包人负责。

5、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1)、特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加工场、轧石场、沥青场等距居民区不宜小于300m,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下风处。

(2)、施工机械设备的工艺操作,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

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

6、做好绿色植被和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

(1)、施工时应尽量保护道路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若因修建临时工程破坏了现有的绿色植被,应负责在拆除临时工程时,予以恢复。

(2)、要保护道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即使处在道路用地范围内,有可能时也要尽量设法保护。

(3)、施工期间工程破坏植被的面积,应严格控制,除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应在发生其他形式的人为破坏。

(4)、对于受本工程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应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5)、靠近公用设施的开挖作业,施工前应通知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部门代表在施工时到场。发现问题应及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7、临时驻地环境卫生的管理

临时驻地是施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工程师代表、业主代表活动的重要场所,应切实加强驻地的环境卫生管理。

(1)、生活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的要求。

(2)、化粪池及水处理系统应经适当的设计,污水净化池内的污泥应预定期清除。

(4)、工程实施期间,提供必要的急救和医药服务。

(5)、适当的防火和消防措施。

(6)、施工车辆、材料运输车辆尽可能可能在施工道路中运行,如果需要利用原有道路运行,则应当避开当地运输高峰期,派专职安全员到运输线路指挥交通。

(7)、拌和场的设置:

拌和场的设置位置,应远离居民区和职工生活区;应设置标准的防火消防措施,并配备器材;拌和场的排尘、防噪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七、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把该工程列为重点工程,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材料、资金给予优先保证,同时成立一个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部,从组织上加强对工程工期的保障。

精心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做到保证重点,统筹兼顾,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对施工项目的进度实行计划控制,首先必须编制合理的总进度计划。在具体实施中,还需编制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周计划、月度计划、季度计划,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强调当天计划当日完成,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从而达到对施工项目整体进度的控制。

建立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的组织系统:项目部的各级负责人,从项目经理、部门、班组长及其它所属成员共同组成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的完整的组织系统,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难度,确定工程施工的人员,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结合,把有施工经验,有创新精神,有工作效率的人担负重任,各专业队伍遵循计划规定的目标去完成任务项目经理和有关劳动力调配、材料设备、采购运输等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把计划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层层签订承包合同。

认真做好施工准备,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做好施工准备是施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必须认真做好全场性施工准备(设备、材料、劳动力等),单位工程条件准备(三通一平、测量放样等)以及分部工程作业条件准备(施工技术交底等)。在施工中,尽量采取流水作业施工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的施工。同时,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施工方法,以加快施工进度。

搞好与业主、监理及当地群众的关系,创造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施工环境。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场地的征、拆、迁等工作。

有必要时,加大工程施工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资金等。严禁为赶工期而盲目生产,降低对质量的要求。

建立奖罚严明的经济责任制度,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缴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效率,提前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予重罚,多次完成任务不力者,调离岗位。

八、地下管线及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施工前,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先调查了解施工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构筑物,在有构筑物的地方做好标记,给施工作业人员交代清楚,施工时加以保护,防止损坏,具体加固措施如下:

(一)、对地面上的构筑物,如电杆、民房及市政设施,施工时能迁移的和建设单位联系尽快迁移,不能迁移的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对电杆采用支撑加固,对民房、市政设施采用围护的措施及保护措施。

(二)、对地面下的管线,施工前按照事先调查好的管位,做出标记,施工时在管位地方(注意标高)采用人工开挖方式进行施工,以免机械破坏管线。

(三)、对挖出的地下管线采用吊挂、底部做支撑的方式进行加固。

(四)、对于地下不明管线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寻找,并作出标记,标明管线的走向、标高等,施工时注意保护。

(五)、如地下挖出古物等,应暂停施工,上报业主和主管部门处理后再施工。

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一)、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

地下管线采用超声波地震探测仪和强磁场金属探测仪,该项技术是北京市1992年技术攻关项目,荣获199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这两项技术联合使用,可以准确探明地下10米以内的金属及非金属构筑物的物理属性和几何形状。采用这项技术,可以避免采用人工开挖探明地下物。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预防和避免对地下埋设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二)、采用K型胶圈推入器

管道接口采用K型胶圈推入器,避免出现“麻花、闷鼻、凹兜、跳井”等现象,避免倒链强行拉管套圈造成已安装管道的松动,可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

(一)、健全组织机构 2

2、项目经理部各负责人职责 3

(二)、施工顺序及任务划分 4

1、施工总体顺序: 4

(三)、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4

三、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6

1、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 6

2、测量控制网准备 6

3、人员组织及用工计划 6

5、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 9

6、施工平面布置图 10

(二)、供水管道施工方法 11

3、管道水压试验 14

4、井室砌筑施工 14

6、施工工艺流程 16

(三)、污水管道施工方法 16

4、检查井的施工 18

7、施工工艺流程 19

四、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9

(一)、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19

(二)、质量检测体系 20

(三)、质量保证体系 21

(四)、现场质量自检体系 22

(五)、检测仪器及试验器材 23

(六)、工程质量创优措施 24

(七)、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1

1、针对土方工程质量通病采取的措施 31

2、管道安装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2

3、管道沟槽回填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2

4、检查井踏步安装不符合要求 33

五、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3

(一)、安全保证体系 34

(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6

(三)、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40

(四)、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44

(五)、重要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45

六、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46

(一)、文明施工措施 46

1、做好施工作业场区的管理 46

2、做好生活后勤场区的管理 47

(二)、配合环境保护的施工措施 49

1、做好文物保护 49

2、废料、废方的处理 49

3、防止水土流失 50

4、防止和减轻水及大气受污染 50

JT/T 1047-2016标准下载5、减少噪声、废气污染 52

6、做好绿色植被和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 52

7、临时驻地环境卫生的管理 53

七、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54

八、地下管线及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55

LB/T 079-2020 旅游基础信息资源规范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5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