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66-2020 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测试数据和现场图像记录。 7.1.3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的验收应填写系统验收记录 表,存档备案。
7.1.4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工程质量由区县以上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如区、县建设工程厅 量监督站)实施监督管理及工程备案。
7.1.5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调试、试运行与验
合本规范规定外DB32/T 4031-2021 建筑垃圾路基填筑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I 50411 的相关规定。
7.2.1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整体运转与调试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整体运转与调试前应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 专业工程师审核批准; 2地热热泵机组试运转前应进行水系统平衡调试,确定系 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未端设备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 3水力平衡调试完成后,应进行地热热泵机组的试运转,并 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 4地热热泵机组试运转正常后,应连续进行24h的系统试 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
求。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交甲方石 认后存档。
7.3.1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的验收由建设单
7.3.2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整体验收前,应进行换热能
力测试(可参考附录E),并对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的实际 换热性能做出评价。
7.3.3中深层地热地埋管
况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并通过监测设备对系统安全性、 节能性进行长期追踪。包括地热热泵机组性能测评、室内应用效 果测评、地热换热系统环境影响测评、系统能效测评等
7.3.4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应在典型供暖日进行测试,
7.3.5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的测试条件应符合如下热
1在进行长期监测前,应保证系统在平均负荷率不小于设 计值50%的条件下连续运行3d,测试期内的平均负荷率应不小 于设计值的50%; 2长期监测的周期应与采暖季同步,短期测试的时间应不 少于3d; 3地热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机组 的额定工况,机组的负荷率宜达到机组额定值的80%以上; 4短期测试期间,系统能效比的测定工况应尽量接近系统 的设计工况,系统的负荷率宜达到设计值的60%以上; 5室内温湿度的检测应在建筑物达到热稳定后进行,测试 期间的室外温度监测应与室内温湿度的检测同时进行。
7.3.6用于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测试的设备仪器应符合 以下规定: 1 液体流量的测量准确度应为±1.0%; 2质量测量的准确度应为±1.0%; 3计时测量的准确度应为±0.2%; 4长度测量的准确度应为±1.0%; 5 类空气温湿度计,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 6 换热设备进出口温度,准确度要求应不低于0.2级; 7功率表、电力分析或电流电压表进行功率测量,准确度应 不低于2.0级; 8热量表的准确度应达到《热量表》CJ128规定的2级; 9周围空气速率测量的准确度应达到±0.5m/s; 10模拟或数字记录仪的准确度应等于或好于满量程的土 0.5%,其时间常数应不大于1s。信号的峰值指示应在满量程的 50%~100%之间。使用的数字技术和电子积分器的准确度应等 于或好于测量值的±1.0%。记录仪的输入阻抗应大于传感器阻 抗的1000倍或10M2,二者取其高值。仪器或仪表系统的最小分 度不应超过规定精度的两倍
7.4.1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冬季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 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测试(可参考附录F),包括供热建筑物室内环 竟参数及供热系统运行能耗能效的测定。其中供热系统运行能 耗测试,应包括地热热泵机组、地热换热侧和用户供热侧的循环 水泵,以及供热末端设备的电耗和实际取热量、供热量等。
7.4.1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冬季运行过程中,应定
7.4.2系统运行能效提升
系统运行过程中宜参照本标准第六章设置能耗能效监测评 古系统,定期对系统运行能效进行测评,并根据结果改进运行调 节策略,从而提升运行能效。能效提升的主要措施包括(但不限 于): 1根据建筑物实际供热需求,设定地热换热系统投入运行 的地热孔数量、循环水流量和地下换热器入口水温,在保证供热 系统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取热: 2根据建筑物实际供热需求,调节热泵供热的供水温度,避 免过量供热: 3根据建筑实际供热需求和管网平衡状况,调节供热侧水 泉台数和频率,使得供热侧供回水温差达到设计值: 4如当地有峰谷电价或消纳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价优 惠政策,在运行中应充分考虑,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附录A 陕西地区地层热物性参数
录A陕西地区地层热物
附录B中深层地热同轴套管换热器单孔 取热量分布图
层地热同轴套管换热器单孔取热量分
不同管径组合的中深层地热同轴套管换热器取热量调整系数
备注:基准工况为(外管径Φ177.8×9.19,内管径Φ110×10)中深层地热同轴套管换 热器的取热量
附录C陕西省地温梯度等值线图
附录 D ,关中盆地各构造单元地温 梯度一一深度变化表
附录E系统换热能力测试记录表
附录F系统运行测试记录表附表 F.1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运行基本参数测试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机组名称:机组编号:测试日期:第测试周期测试持续时间:用户侧流用户侧进口介质用户侧出口介质用户侧进出口介时间量/(m²/h)温度/(°C)温度/(°C)质温差/(°C)测试期间平均值测试期间地热热泵机组累计消耗电量(kWh)测试期间水泵累计消耗电量(kWh)测试人:记录人:核查人:37
2地热热泵机组运行基本参数测试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需这样做: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地热资源地质勘香查规范》GB/T11615 2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水(地)源热泵机组》GB/T1940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 5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 6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8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60 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10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 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 1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 1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 1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15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16 《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 17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21 1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19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 20 《固井作业规程》SY/T5374.1 21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SY/T6592 22 《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61/T1053 23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 0227
24 《地热井钻井地质设计规范》 NB/T 10267 25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DZ/T0260 26 《地热井钻井工程设计规范》 NB/T10266 27 《地热测井技术规范》 NB/T 10269
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
1 总则 45 2 术语 46 3 地热地质调查与评价 47 3. 1 一般规定 3. 2 地热地质调查 .: 48 3. 3 岩土测试与原位试验 48 3. 4 地热资源评价 49 4 地热换热系统 4. 1 一般规定 .: 50 4. 2 地热换热系统取热能力评价 50 4. 3 地热换热系统设计 50 4.5 地热换热系统施工与验收 52 5 机房供热系统 .: 53 5. 2 设备选型和安装要求 53 5.3 机房系统 6 监测与控制系统 55 6.2 运行控制系统 .: 55 6.4能耗能效监测评估系统 55 / 系统调试、质量验收及运行维护 56 hn
1.0.1本规程适用于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有关领
2.0.1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通过闭式循环提取深度多为 2000m~3000m的中深层岩土体中由地核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 量,不抽取地下水,因而不存在回灌以及水处理等问题,对地下水 体无干扰,具有取热不取水的特点,故又称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 热系统。 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一般需要地热热泵机组二次加 热以确保长期、稳定、持续供热,但考虑到地热地质资源票赋差 异、钻孔深度及过渡季使用等因素,也可通过中深层地热换热系 统直供用户侧使用。
2.0.2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区别于传统浅层地源热泵机组,
要适应热源侧较高的出口温度及热源侧大温差的工况特点,能程 定可靠地为用户侧供热
2.0.5中深层地热换热器又称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根据结本
形式可分为同轴套管式和U型管式,同轴套管式由内管和外管 成,U型管式由下行管、水平管和上行管组成,
形式可分为同轴套管式和U型管式,同轴套管式由内管和外管
2.0.6地热换热系统除包括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及循环介后
外,还包括热源侧循环水泵以及地上部分连接管路、阀门及监氵 部件。
3.1.1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准确性,参考相关地质专有名词和 《地热能术语》NBT10097,尽量避免产生概念混淆的前提下,本规 程针对系统设计阶段、施工钻进阶段使用“钻孔”、“成孔”、“孔 深”等概念,只在钻到设计孔深深度后使用“测井”、“固井”、“完 井”等概念。从而区分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技术与传统水热型 技术的不同,即不涉及传统水热型技术的取水、回灌问题,“取热 不取水”。
3.1.1在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准确性,参考相关地质专有名
3.1.3调查拟开发地段的地温场特征,确定恒温带深度、温度, 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地温梯度以及开发范围内地温空间变化特 征
3.1.3调查拟开发地段的地温场特征,确定恒温带深度、温度
3.1.3调查拟开发地段的地温场特征,确定恒温带深度、温度,
调查区内各热储层的岩性、厚度、理深、分布、相互关系及其 边界条件,分析各热储层的空隙率、有效空隙率、导热系数、热折 散系数等参数,详细研究主要取热层的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 热扩散系数、单位延来取热量、温度、压力及其变化,为地热钻孔 设计提供依据。 在有中深层地热地理管换热井开采的成熟地区,或地热水井 多,资料丰富,地热地质条件清楚的地区,以收集资料为主。收集 区域地热地质研究报告和相邻地段的地热地理管换热井、地热水 井和其它类型中深层钻孔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明拟开发地段 的热储层及地温场特征。 在没有中深层地热地理管换热井,但有地热水井,资料较丰
富,地热地质条件较清楚的地区,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投入一定 的勘探手段,获取地热地质特征相关资料,以满足地热钻孔设计 要求。 既没有中深层地热地埋管换热井,也没有地热水井及其它类 型中深层钻井,地热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地区,应根据区域地质特 征,设计施工中深层地埋管地热勘探孔,进行全孔段地球物理测 并、测温,每个热储层宜采取1组~3组岩心,获取地热地质基础 参数,为后期的中深层地埋管设计提供依据。岩心采取方法可参 考《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
3.2.1地质条件调查及地热状况调查可一同开展在参阅相关 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和地热地质 条件进行专门调查,所得结果可对后期设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3.3岩土测试与原位试验
3.3.1对中深层地热地埋管勘探孔及探采结合过程中采取的岩 心,应进行密度、孔隙度、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的测试。
3.3.1对中深层地热地理埋管勘探孔及探采结合过程中采取的岩 心,应进行密度、孔隙度、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的测试。 3.3.2本规程中“热储层”,在关中盆地指古近系、新近系、第四 系地层,包括古近系红河组、白鹿原组,新近系高陵群(冷水沟组 寇家村组)、蓝田组、瀚河组、洗河组(以往关中盆地地热研究报告 中常按照第三石油普查大队地层划分系统,将洗河组称为张家坡 组),第四系三门组;在陕北鄂尔多斯盆地指二叠系、三叠系、侏罗 系、白垩系地层;碳酸盐岩地区主要有中元古蓟县系,寒武系张夏 组,奥陶系马家沟组、贾汪组地层。
测并自的为能够有效识别岩性,划分热储层,满足地层对印 的要求:定量计算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并温及其它地质参数;有 效地对孔旁构造、沉积环境、裂缝等进行评价:
本规程中单孔可采资源量可参考《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11615中单井允许开采量可按开采100年,消耗15%左右 也热储量的要求确定。后期随着地热孔长期运行观测数据的积 累,可考虑从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使用寿命的角度考虑确 定开采年限,并根据供热系统实际运行数据推算地热资源的可采 出能力,
4.1.1中深层地热换热器现有同轴套管式和U型管式两种。鉴
4.1.1中深层地热换热器现有同轴套管式和U型管式P
4.1.1中深层地热换热器现有同轴套管式和U型管式两种。鉴于 已有工程的实际情况,同轴套管形式技术较为成熟,本章重点对同轴 套管式的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施工等内容进行相关规定。
4.2地热换热系统取热能力评价
4.2.1估取计算公式基准工况:流量26m²/h,人口水温17℃,管 径规格为外管Φ177.8×9.19,内管Φ110×10。 中深层地热换热器入口温度宜取15°C~19°C,人口流量宜取 20m²/h~26m²/h,地热换热系统运行工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推荐 范围内进行入口流量调整,此时应根据流量的大小使用插值计算 方法选取计算修正系数(宜取0.9~1.0)。并且在管径规格变化 时,参照附录B进行取热量估算。
4.2.1估取计算公式基准工况:流量26m/h,入口水温17
4.2.2宜在下地埋管后静置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各采集
4.3地热换热系统设计
4.3.3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机组供热量根据地热热泵机
组制热性能系数计算,在计算时需要为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取热 量附加热源侧水泵发热量(可忽略不计)。根据实际工程测试纟
果,中深层地热换热器平均入口温度17°℃~20°℃,入口流量20m 26m/h的运行工况下,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的COP不宜低于5.0。 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机组COP的制定参照《水(地 源热泵机组》GB/T19409及《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 效等级》GB30721中单热型地埋管式机组制热性能系数。鉴于中 深层地热地理埋管供热系统机组较浅层地理埋管式机组的正常工作 热源温度高7~8℃,且浅层单热型地埋管式机组的COP不应低 于4.4,基于热泵机组COP与工作热源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中 深层地热热泵机组的COP不宜低于5.0。 4.3.4中深层地热换热器的埋深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开展技术 经济性分析,可考虑适当加大。即根据建筑负荷需求适当增加同 轴套管式换热器的安装深度或增加U型管式换热器的水平管长 度,以期减少换热器的安装数量。
经济性分析,可考虑适当加大。即根据建筑负荷需求适当增加同 轴套管式换热器的安装深度或增加U型管式换热器的水平管长 度,以期减少换热器的安装数量
热用户。此外,地热换热系统与附近水井间的距离应满足《陕币 省地下水条例》(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 第三十一号)的相关要求。
4.3.7为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当地热换热系统需穿透含
层时,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
4.3.8根据不同内外管管径组合.同轴套管地埋管换热器的管
表4.3.8不同管径组合的同轴套管地埋管换热器的管道比摩阻推荐值(Pa/m
主:传热介质为水流量范围为20m²~26m²
4.5地热换热系统施工与验收
4.5.1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的热源是通过安装在钻孔日
封闭的换热器和管内介质循环换取地下热量。对于成片开发区 域,宜先布置一眼勘查井,在钻进至换热目标热储层时,每层采 1组~3组岩心样品,测试其岩土密度、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为 后续生产孔设计提供依据。
4.5.2根据以往研究,关中盆地内对于
采用最大过余温度法计算的地热换热系统单孔影响半径砂泥岩 最大为27m,碳酸盐岩地层为17m:采用基于热传导原理建立的单 孔取热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的砂泥岩最大影响半径不超过30m:考 怎地裂缝、构造断裂可能存在的情况,中深层地埋管地热孔的影 响半径宜取40m。 考虑到实际施工场地条件限制,本规程规定中深层地理管地 热孔孔口间距不宜小于15m,建议通过丛式井技术方案保证主要 换热目标层段孔间距不小于100m,确保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 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工作。
4.5.8钻孔验收时需检查孔身质量,具体要求为:
1垂直孔其它孔段孔斜每白米≤1°,2000m以内≤7° 2000m 以深≤10°。 2定向孔按设计并身轨迹钻进,一般全角变化率要求连续 三个测点的计算值≤5°/30m。
5.2设备选型和安装要求
1地热热泵机组宜设置天温差进出水,从而以提高地热换 的取热量,并进一步提高热泵能效。
5.3.1机房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工程项目热用户的件
5.3.1机房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工程项目热用户的供 热负荷、热负荷类型、供暖系统形式、地热换热系统设置情况以及 热源侧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全部采用中深层地热地理 管供热亦或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空气源热泵供热、中深层地 热地理埋管供热+自备燃气热水锅炉供热等多能耦合联供方案,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工程项目的最优供热方案
5.3.3中深层地热地理管直接供热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1宜选用变流量系统或使用可调节流量的循环泵; 2地热换热系统介质出水温不宜低于45°C; 3根据地下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当地面建筑高度超过50米 时,不宜采用直接供热方式,宜采用换热机组供热方式。 5.3.5在机房系统设计中,为适应地热换热器循环介质小流量 大温差系统运行,提高地热换热器的取热量,可采用如下两种做 法: 1在地下专用换热器一次水循环侧,设置两台串联大温差 地热热泵机组,采用复叠式梯级取热系统,拉大地热换热器循环
1宜选用变流量系统或使用可调节流量的循环泵; 2地热换热系统介质出水温不宜低于45°C: 3根据地下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当地面建筑高度超过50头 时,不宜采用直接供热方式,宜采用换热机组供热方式,
1在地下专用换热器一次水循环侧,设置两台串联大温差 地热热泵机组,采用复叠式梯级取热系统,拉大地热换热器循环
介质的进水及出水温差。因两台地热热泵机组一次侧进水温度 的不同,导致两台地热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有所差别: 2在机房系统设计中宜增设调节蓄热水箱(水池)作为低品 立热源的蓄热水箱,在地热换热器与调蓄水箱之间及调蓄水箱与 地热热泵机组之间形成各自不同循环水温差的循环水系统,地热 换热系统与调蓄水箱之间采用小流量大温差或正常流量大温差 运行,以尽量提高单个中深层地热换热器的取热量,减少地下地 热换热器的数量,同时降低地热换热系统循环水泵输送能耗;在 蓄热水箱与地热热泵机组之间采用常规水源热泵机组要求的5°C 温差或7°C大温差循环水温运行,形成调节蓄热水箱(水池)+中 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系统模式。调节蓄热水箱存在冷水、热水混 合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调蓄水箱的冷热水分层,减少混层 发生。
6.2.3由于建筑未端负荷变化及供暖季内室外气温波动,热
6.2.3由于建筑未端负荷变化及供暖季内室外气温
侧和用户侧水泵非额定工况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应使用变频控制 装置以降低运行费用。
6.4能耗能效监测评估系统
6.4.4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能效评价主要指标,可采 舜时值或某时间段内(一个小时、一日或一个采暖季)平均值进行 计算。
瞬时值或某时间段内(一个小时、一日或一个采暖季)平均值进行 计算。 6.4.5参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 中6.2.7正文规定及条文说明的解释,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指标应 根据系统制热量及热泵机组和所用水泵耗电量综合计算。其中 的水泵耗电量包括热源侧和用户侧的所有水泵耗电量。结合中 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已有的工程项目运行实际,本 规程提出中深层地热地理管供热系统制热性能系数不宜低于 3.0,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不宜低于5.0。
6.4.6大规模应用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技术是指布置中深房
地埋管管群为建筑供热。对于较大体量的中深层地热地埋管 热系统工程,如具备开展地下温度场地温监测的条件GB/T 40721-2021 橡胶 摩擦性能的测定.pdf,宜进行地 温监测以了解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
7.1.1本标准主要设置针对地下换热装置和循环系统验收调运 和运行维护的要求。
7.1.1本标准主要设置针对地下换热装置和循环系经
7.3.4典型供暖日一般选取供暖季中期,即12月至次年1月之
7.3.4典型供暖日一般选取供暖季中期,即12月至次年1月之 旬的非极端天气日(晴天、阴天均可),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矿 性。
7.3.4典型供暖日一般选取供暖季中期,即12月至次年1月之 可的非极端天气(晴天、阴天均可),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 性。 7.3.6在建筑入住率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一般在中深层地 热地理管供热系统运行一个月后,可认为建筑物达到热稳定。此 过进行室内温湿度以及能效 等的检测更为准确
7.3.6在建筑入住率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一般在中深层地 热地理管供热系统运行一个月后,可认为建筑物达到热稳定。此 时进行室内温湿度以及能效比等的检测更为准确
7.3.6在建筑入住率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T/CIS 03002.1-2020 科学仪器设备电气系统可靠性 强化试验方法.pdf,一般在中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