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条释义,72页可下载.pdf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条释义,72页可下载.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1122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条释义,72页可下载.pdf

14.3.3抽样程序使用示例

抽样程序中使用的若干统计学术语的解来

1、单位产品/个体 能被单独描述和考虑的一个事物。例如,一个阀门,一台风机,一段风管,一个系统, 定量的散料施工组织设计样本(中建)(19P).doc,或它们的组合。我们讲稿在前有规定,方便使用。 2、核查总体/总体 被实施核查的单位产品的总体。 3、批/验收批/子批 按抽样目的,在基本相同条件下组成的总体的一个确定部分。在通风空调施工工程中, 有时只有一个批,在此情形,批即为总体。 4、样本 由一个或者多个抽样单元构成的总体的子集, 5、抽样单元/单元 将总体进行划分后的每一部分。抽样单元通常是一个单位产品,也可包含多个单位产品

15附录C风管强度及严密性测试

规范规定了风管系统漏风量的测量应满足至少三节和15m。其强度试验低压为1.5倍工 作压力;中压风管为1.2倍工作压力,且不少于750Pa;高压风管为1.2倍工作压力的压力 下,保持5min及以上,接缝处无开裂,整体结构无永久性的变形及损伤为合格。

系统漏风量的测试可以应用专业的漏风量测量设备和按规范推荐的漏风量测试装置。该 装置应用的两个计量元件是国际通用的孔板与喷口,只要机加工精度尺寸符合不需要再作标 定。 C3漏风量检测 规范附录C主要是风管系统有关强度与严密性的检测与判定。它与原规范相比取消了漏光法 签测的内容。漏光法检测风管系统的严密性能起源于97规范,那是我国第一次将风管的漏风量 现定写入验收规范,国内也缺少针对性的漏风量的测试仪器与装置,因此通过简单的实验对低压 风管的漏风量检测用漏光来替代,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强相关的数学关系,但也有漏光越多证明风 管质量差,漏风越多的事实。由于对风管质量提出严密性的要求后,施工企业也作出努力,首先

在中、高压系统风管实施漏风量的检测与认证,低压系统风管进行漏光法监控,那样即缓解了仪 器设备的供求矛盾,也加深了风管系统漏风量控制的必然趋势,风管质量控制相对有效。 有关风管按系统等级和风管使用系统规定漏风量的条文,自97规范至今20个年头,规范 条文所规定的指标内容已与国外先进国家标准相一致,缺少数学基础的漏光法也不能再来作缓冲 故取消。 系统风管漏风量的检测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风管加工工艺性的质量检测和验证,它包括 风管强度与漏风量的检测。另一个是风管系统的漏风量的检测与验证。测量可以一次或分段进行。 当测试压力与工作压力有差异时可通过推算求取

16附录D洁净室(区)工程测试

16.1规范规定检测项目 规范规定洁净室(区)必须进行检测的项目如下: D1风量与风速的检测 D2室内静压的检测 D3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D4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D5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 D6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D7气流流型的检测 D8室内噪声检测 D9室内自洁时间的检测 16.2检测项目的释疑 D.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本节决定了测试仪器,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室内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风量 测试要求。单向流洁净室室内风速的测试,其测试平面应为垂直于送风气流,距离高效空 过滤器出风面300mm处,测试平面应分成若干面积相等的栅格,栅格数量不应少于被测试 面面积(m)10倍的平方根数,测点应取在每个栅格的中心,全部测点不应少于5点。 百三 A

16.1规范规定检测项目 规范规定洁净室(区)必须进行检测的项目如下: D1风量与风速的检测 D2室内静压的检测 D3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D4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D5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 D6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D7气流流型的检测 D8室内噪声检测 D9室内自洁时间的检测 16.2检测项且的释疑

D.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本节决定了测试仪器,单向流洁净室系统的系统总风量、室内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风量 的测试要求。单向流洁净室室内风速的测试,其测试平面应为垂直于送风气流,距离高效空 气过滤器出风面300mm处,测试平面应分成若干面积相等的栅格,栅格数量不应少于被测试 截面面积(m)10倍的平方根数,测点应取在每个栅格的中心,全部测点不应少于5点。 直接测量过滤器面风速时,测点距离过滤器出风面应为150mm,测试面应划分为面积相 等边长不大于600mm×600mm的格栅,测点应取在每个栅格的中心。 每一风速度测点持续测试的有效时间不应少于10秒,并应记录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 安装有高效过滤器风口风量的测试,应根据风口形状采用加接辅助风管的方法。常规风 1的送风量宜采用带有流量计的风罩仪进行直接测量。这些规定可以保证风量测量的准确度

强调静压检测仪器的分辨率不应低于2.0Pa。测试时要求所有的建筑隔断、门窗均应密闭。 全洁净室送、回、排风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距室外 最远的里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检测时应注意使测压管的管口不受气流影响。不同等级 相连洁净室之间的门洞、洞口处,应测定洞口处的空气流向和流速。洞口的平均风速大于等 于0.2m/s时,可采用热风速仪检测,

D.3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后的严密性的捡漏测试,关系到洁净室的成功与否。条文作出较详细的 规定,测试状态为空态或静态;仪器为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离散)粒子计数器。D 类高效过滤器的检测应采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粒子计数器。其引入的上游为均匀浓度 的大气尘或含其他气溶胶尘,并对粒径和浓度作出具体规定

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宜采用扫描法。过滤器下风侧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样头应 放在距离被检部位表面20mm~30mm处,以5mm/s~2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面、 边框、封头胶接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在移动扫描检测过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 行定点检验。当检测浓度大于或等于上游浓度的0.01%时,应判定为存在渗漏。 采用计算过滤器设备透过率时,检测的所有点的透过率均不应大于过滤器最易透过粒径 额定透过率的5倍。当使用光度计时,透光率不应大于0.01%。这个与原规范的2相比作调 整。 无菌药厂中安装的高效过滤器宜采用PAO气溶胶法进行检漏

D.4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对室内空气洁净度的检测作详细规定,利于实际操作。不同等级所用粒子计数器不同,最低 限度采样点数应符合表D.4.3的规定或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一洁净区面积,水平单向流时A为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m"); N一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

表D.4.3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面积内,并应位于工作区的高度(距地坪0.8m的水平面 由设计、业主特指的位置。 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应符合表D.4.4的规定,

表D.4.4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Vs(L)

表 D. 4. 6=

吉净度等级及悬浮粒子

整数值的洁净度等级悬浮粒子最大浓度的限值 争度等级对应于粒子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值,应按

,= 10″× 0. D

3洁净度等级定级的粒径范围为(0.1~5.0)μm,用于定级的粒径数不应大于3个, 且粒径的顺序差不应小于1.5倍。 4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N;的95%置信上限值,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 限值,并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N:一室内各测点平均粒子浓度; n一测点数: S一室内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N的标准差; t一置信度上限位为95%时,单侧t分布的系数

(N+t× s/n)≤级别规定的限值(C.)

1测试机构的名称、地址; 2测试日期和测试者签名; 3执行标准的编号及标准实施年份; 4被测试的洁净室或洁净区的地址、采样点的特定编号及坐标图: 5被测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或沉降菌、浮游菌)、被测洁净 室所处的状态、气流流型和静压差; 6测量用的仪器的编号和标定证书,测试方法细则及测试中的特殊情况; 7在全部采样点坐标图上注明所测的粒子浓度(或沉降菌、浮游菌的菌落数); 8对异常测试值及数据处理的说明。 洁净室内洁净度等级是非生物洁净室主要指标,本附录说明清楚明了,可以指导工程施 工与测定。

D.5 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

D.5.1室内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宜采用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降微生物法,采样点可均匀布 置或取代表性地域布置。采样后的基片(或平血)应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 菌落后进行计数。 D.5.2悬浮微生物法应采用离心式、狭逢式和针孔式等碰击式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 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与测定空气洁净度的测点数相同。 D.5.3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沉降30min,最少培养皿数应 符合表 D.5.3的规定。

表D.5.3最少培养血数

D.5.4制药厂洁净室(包括生物洁净室)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可采用按协议确定的采 样方案。 D.5.5用培养血测定沉降菌、用碰撞式采样器或过滤采样器测定游浮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装置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后的处理,均应在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风的负压实 验室进行操作,实验室的温度应为22℃土2℃,相对湿度应为50%土10%; 2采样仪器应消毒灭菌: 3采样器的精度和效率,应满足使用要求; 4采样装置的排气不应污染洁净室; 5沉降皿个数及采样点、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6浮游菌采样器的采样率宜大于100L/min; 7碰撞培养基的空气速度应小于20m/s。

D.6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本附录温、湿度的检测主要应用 净室,也可以适用于一般舒适性空调系统。 D.6.1洁净室(区)的温、湿度测试可分为一般温、湿度测试和功能温、湿度测试。 D.6.2温度测试可采用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检测装置、数字式温度计等;湿度测试可采用 通风干湿球温度计、数字式温湿度计、电容式湿度计、毛发式湿度计等。 D.6.3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应在洁净室(区)净化空调系统通过调试,气流均匀性测试完成,

并应在系统连续运行24h以上时进行。 D.6.4应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采用相应适用精度的仪表进行测定。每次测 定时间隔不应大于30min。 D.6.5室内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心; 4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0.5m,离地面0.8m的同一高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 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 D.6.6温、湿度测点数应符合表D.6.6的规定

表D.6.6温、湿度测点数

D.6.7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房间),应进行室温波动范围的检测:并应测定并计算室内 各测点的记录温度与控制点温度的差值,分别统计小于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 百分比,整理成温差累积统计曲线。当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温波动范围内,应判定为 合格。 D.6.8区域温度应以各测点中最低(或最高的)的一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并应计算各测点平 均温度与上述基准的偏差值,分别统计小于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 理成偏差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应为区域温差。 D.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按室温波动范围及区域温差的测定规 定执行。

D.7.1气流流型的检测宜采用气流目测和气流流向的方法。气流目测宜采用示踪线法、发烟 (雾)法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等方法。气流流向的测试宜采用示踪线法、发烟(雾)法和三 维法测量气流速度等方法。 D.7.2采用示踪线法时,可采用棉线、薄膜带等轻质纤维放置在测试杆的末端,或装在气流 中细丝格栅上,直接观察出气流的方向和因于扰引起的波动。然后,标在记录的送风平面的 气流流型图上。每台高效空气过滤器至少应对应一个观察点。 D.7.3采用发烟(雾)法时,可采用去离子水,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或超声波雾化器等 生成直径为(0.5~50)μm的水雾;采用四氯化钛(TiC14)作示踪粒子时,应确保洁净室、 室内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不受四氯化钛产生的酸伤害。 D.7.4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气流目测时,可根据按本规范第D.7.1条得到的粒子图像数据, 利用二维空气流速度矢量提供量化的气流特性。 D.7.5采用三维法测量气流速度、采用热风速计或3维超声波风速仪时,检测点应选择在关 键工作区及其工作面高度。根据建设方要求需进行洁净室(区)的气流方向的均匀分布测试 时,应进行多点测试。

空调室内噪声来源众多,但在此空间环境的综合噪声要求不低,常常会发生验收时噪声高 于设计或人们的感觉要求。因此,我们应按科学的,大家公认的测试方法进行验证。本节方 法可用。低于等于或可容忍的噪声范围中在低环境噪声 D.8.1室内噪声测试状态应为空态或与建设方协商确定的状态,并宜检测A声压级的数据。 当工程需要时,可采用噪声倍频程的检测和分析。 D.8.2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²应设一点.测点应位于其中心,距地面高度应 为1.1m~1.5m或按工艺要求设定。 D.8.3噪声检测应符合本规范第E.6节的规定

本节对自净时间的检测进行说明,在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于大气浓度时,测取洁净室内靠近 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6s读数一次),直到回风口 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录下所需的时间(t)。这是实测自净时间 D.9.1非单向流洁净室自净时间的检测,应以大气尘或烟雾发生器等尘源为基准,采用粒子 计数器测试。 D.9.2应测量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稳定的含尘浓度作为达到自净状态的参照量。 D.9.3当以大气尘为基准时,应将洁净室停止运行相当时间,在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于大气 浓度时,测取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 6s读数一次),直到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录下所需的时间(t)。 D.9.4当以人工尘源为基准时,应将烟雾发生器(如巴兰香烟)放置在地面上1.8m及以上室 中心,发烟1min~2min后停止,等待1min测出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 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6s读数一次),直到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 定状态,记录下所需的时间(t)。 D.9.5由初始浓度、室内达到稳定的浓度,实际换气次数,可得到计算自净时间。将实测自 净时间与计算自净时间进行对比,当实测自净时间不大于1.2倍计算自净时间时,应判为合 格。 D.9.6洁净室的自净性能还可以采用100:1自净时间或洁净度恢复率来表示

17附录E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基本参数测定

1风管风量测量 本节对矩形及圆型风管平均风速的测定,规定了操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E2风口风量测量 风口风量测量方法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散流器风口风量,宜采用风量罩法测量: 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宜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当风口风速法测试有困难时, 可采用风管风量法。 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宜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 E3空调水流量及水温检测 水流量测量断面应设置在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倍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 经的长度的管段上。当采用转子或涡轮等整体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根据仪表的操 乍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10min。 当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按管道口径及仪器说明书规定选择传感器 安装方式。测量时,应清除传感器安装处的管道表面污垢,并应在稳态条件下读取数值。 水流量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E4室内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检测 对测点数量作出详细规定,并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或冷热源大于0.5m,离地面0.8m .8m的同一高度上:在恒温工作区,测点应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E4室内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检测

室内噪声测点应位于室内中心且距地面1.1m~1.5m高度处应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操作者 应为0.5m,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应小于1m;当室内面积小于50m²,应取1个测点, 每增加50m应增加1个测点。 噪声测量结果应以A声级dB(A)表示。必要时,测量倍频程噪声用于对噪声的分析与评 价。

E.6空调设备机组运行噪声检测

a.逆流式塔测点布置图

吹出口面 声级计或传声器位

四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用表填写示范

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质量验收记

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填写示范编

注:上述表格按实对号入座填写。

附录E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基本参数测定

风管内风量的测量宜采用热风速仪直接测量风管断面平均风速,然后求取风量的方 法。 E.1.2 风管风量测量的断面应选择在直管段上,且距上游局部阻力部件不应小于5倍管径 (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不应小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 的管段位置(图E.1.2)。

图E.1.2测定断面位置选择示意

麦E.1.3圆形风管截面测点

E.1.4当采用热风速仪测量风速时,风速探头测杆应与风管管壁垂直,风速探头应正对气 流吹来方向。 E.1.5断面平均风速应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风管实测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 = 3600xF×V(E. 1.5) 式中:F一风管测定断面面积,(m); V一风管测定断面平均风速,(m/s)。

E.2.1风口风量测量方法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E. 2风口风量测量

E.2.1风口风量测量方法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散流器风口风量,宜采用风量罩法测量; 2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宜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 3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宜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 4当风口风速法测试有困难时,可采用风管风量法。 E.2.2风口风量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风口出口平面上,测点不应少于6点,并应均 习布置。 2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风口风量时,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应与风口内截面尺寸相同,长

度不应小于2倍风口边长。辅助风管应将被测风口完全罩住,出口平面上的测点不应少于6 点,且应均匀布置。

度不应小于2倍风口边长。辅助风管应将被测风口完全罩住,出口平面上的测点不应少于6 点,且应均匀布置 E.2.3当采用风量罩测量风口风量时,应选择与风口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罩口面积 不得大于4倍风口面积,且罩体长边不得大于风口长边的2倍。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 罩口与风口所在平面应紧密接触、不漏风。 E.2.4风口风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风口风速法(或辅助风管法测量时,风口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3600XFXV(E.2.4) 式中:F一风口截面有效面积(或辅助风管的截面积)(m); V一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 2采用风管风量法测量时,风口风量应按本规范公式E.1.5计算,

E.3空调水流量及水温

E.3.1空调系统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流量测量断面应设置在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倍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 管径的长度的管段上。 2当采用转子或涡轮等整体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根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 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10min。 3当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按管道口径及仪器说明书规定选择传感 器安装方式。测量时,应清除传感器安装处的管道表面污垢,并应在稳态条件下读取数值 4水流量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E.3.2空调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温测点应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的进出口处。当被检测系统有预留安放温度 计位置时,宜利用预留位置进行测试。 2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胀式、压力式等温度计的感温泡,应完全置于水流中; 2)当采用铂电阻等传感元件检测时,应对显示温度进行校正。 3水温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E.3.1空调系统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E.3.1空调系统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E.3.2空调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温测点应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的进出口处。当被检测 置时,宜利用预留位置进行测试。 2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胀式、压力式等温度计的感温泡,应完全置于水流中; 2)当采用铂电阻等传感元件检测时,应对显示温度进行校正 3水温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E.4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

E.4.1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面积不足16m,应测室内中央1点;16m及以上且不足30m应测2点(房间对 角线三等分点);30m及以上不足60m应测3点(房间对角线四等分点);60m及以上不足 100m²应测5点(二对角线四分点,梅花设点);100m²及以上,每增加50m应增加1个测点(均 匀布置) 2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或冷热源大于0.5m,离地面0.8m~1.8m的同一高度上; 3测点也可根据工作区的使用要求,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数个平面上; 4在恒温工作区,测点应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E.4.2舒适性空调系统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检测应测量一次。 E.4.3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的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策D

4仕恒浴 .4.2舒适性空调系统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检测应测量一次。 E.4.3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的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D.6节的规定

E.4.3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的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D.6节的规定。

E.5室内环境噪音检测

E.5.1测噪声仪器宜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宜检测A声压级的数据。 E.5.2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噪声测点应位于室内中心且距地面1.1m1.5m高度处应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 操作者应为0.5m,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应小于1m; 2当室内面积小于50m,应取1个测点,每增加50m应增加1个测点。 E.5.3室内环境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系统应正常运行。 2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采用手持或固定在三角架上,应使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3噪声测量结果应以A声级dB(A)表示。必要时,测量倍频程噪声应进行噪声的评价。 4测量背景噪声时应关掉所有相关的空调设备。 E.5.4室内环境噪声应按下式计算:

GBT51129-2017标准下载表E.5.4噪声修正值

E.6空调设备机组运行噪声检测

a.逆流式塔测点布置图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b.横流式塔测点布置图

E.6.3空调设备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设备应正常运行; 2噪声检测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手持,也可固定在三角架上,传声器应指向被测声源; 3测量背景噪声时,应关掉所有相关的空调设备。 E.6.4噪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E.5.4条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