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DAQI 018-202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规范.pdf

T/SDAQI 018-202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8448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SDAQI 018-2021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规范.pdf

山东质量检验协会发布

I/SDAQ|018202

T/SDAQI0182021

T/SDAQI018202

抗浮锚杆施工工艺及抗拔验收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选型、设计、安装、调试、验收、运行和维护的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在既有建筑上改造增设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除应符合本文件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的法律、法规和 有关标准的规定。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用于本文件。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 GB/T14821.1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 GB/T16803供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GB/T19232风机盘管机组 GB/T23888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控制器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SDAQI0182021

GB/T12936、GB/T16803界定的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采暖系统综合能效比coefficientofperformance 采暖系统供热量与系统总耗能量(包括热泵机组的耗电量、耗气量、水泵的耗电量及系统其它耗 电量等)之比表示。

4.1.1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施工安装和运 行维护的要求,符合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 4.1.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所处地区太阳能资源、气候特点、安装场所、热负 荷需求、投资规模等因素综合确定,宜做到全年综合利用,在采暖期为建筑物提供采暖,在非采暖期 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或其他用热。 4.1.3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满足建筑 结构和其他相应的安全性及建筑一体化要求,方可实施。 4.1.4设置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供暖建筑宜为节能建筑。 4.1.5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选型设计、工程安装应符合本文件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SDAQI0182021

1.6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供热运行宜遵循优先并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原则,尽量减少 组的运行时间。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系统、空气源热泵机组、储热系统、供热循环系 统、采暖末端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a)串联式 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空气源热泵机组串联而成,一种是直膨式,制冷剂吸收太阳辐射热于集 热蒸发器部件中蒸发,作为空气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另一种以太阳能作为低位热源,提高空气源热泵 机组蒸发器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

图1直膨串联式供暖系统

T/SDAQI0182021

图2作为低位热源串联式供暖系统

b)开联式 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空气源热泵机组并联而成,可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运行的系统,两个系统 既可以同时运行,也可以各自独立运行、互为辅助。

1一太阳能集热系统:

T/SDAQI018202

图4并联式供暖系统(续)

图4并联式供暖系统(续)

c)混联式 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空气源热泵机组串、并联组合而成,采用双热源式热泵系统,可根据环 境条件的不同,有多种组合方式;根据系统运行需要,既可以同时协调工作,也可以各自单独运行, 实现系统COP最优。

5.2.1太阳能集热系统

5.2.2空气源热泵机组

应按设计规范、使用需求、使用时间及工作环境,选择相适宜的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一般划分 为以下几类。 a)按结构型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 b) 按机组功能分为:单热型;冷暖型;

5.2.3.1储热水箱应根据太阳能集热系统形式、系统性能、系统投资、供热负荷和太阳能保证 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取适宜的储热系统,可按表1选取

T/SDAQI0182021

5.2.3.2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储热水箱容积,宜根据设计蓄热时间周期和蓄热量等参类

5.2.4采暖末端系统

采暖末端系统应根据热源系统供热量、建筑物的供暖负荷及用户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末端系统。 采暖末端系统一般分为: a)地面辐射供暖; b)散热器供暖; c)风机盘管供暖; d) )直接冷凝式供暖。

表2不同气候区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设计参数推荐值

6.1.1民用建筑供暖的热负荷应按GB5073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6.1.2工业建筑供暖的热负荷应按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6.1.3 3采用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时,应考虑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SDAQI0182021

1.4 当采用辐射供暖末端时,用于确定供暖地面加热管间距和水温的单位地面面积所需向上日 量、 供应房间的热媒供热量、建筑热源总供热量,应按JGJ142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6.2.1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GB50015、GB50364、GB50495的相关规定。 6.2.2太阳能集热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電、抗风、 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 6.2.3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应考虑气候条件、采光、建筑允许的安装条件、朝向等,应满足太阳能 集热器有不少于每日4h日照时数的要求,朝向宜为正南。 6.2.4集热器的安装倾角,宜根据冬季采暖的使用季节和地理纬度确定。

式中: θ 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 集热器安装地的地理纬度(°

6.2.5集热器的布置应避开建筑物的遮挡。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集热器与前方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 之间的最小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6.2.5集热器的布置应避开建筑物的遮挡。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集热器与前方遮光物

之间的最小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D一一集热器与前方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之间的最小距离(m); H一一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采光面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差(m); XS 建筑物所在地太阳高度角(。),从附录A查得,宜取当地多

D一一集热器与前方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之间的最小距离(m); H一一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采光面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差(m); Xs一一建筑物所在地太阳高度角(°),从附录A查得,宜取当地冬至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6.2.6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可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成集热器组 集热器组的串联和并联的管路应同程布置,当采用异程布置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循环效果。 6.2.7集中式的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可采用强制循环方式、定温放水的非循环方式或者强制循环 定温放水组合的方式。

集热器的总面积应符合下

6.2.8.1直接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需要安装的总面积可根据设计负荷、建筑物允许的安装面积 和热水温度要求以及当地太阳能辐射量计算,按下式确定:

T/SDAQI0182021

式中: A一一直接加热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 Q一一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负荷;(W); f一一太阳能保证率(%),根据系统使用期内的太阳辐射量、系统的经济性及用户要求等因素综 合考虑后确定; Jr一一当地冬至所在月集热器采光面上日均辐射量[kJ/(m"·d)],按附录A选取; Ⅱc一一基于集热器总面积的全日集热效率(%),无量纲,具体数值根据集热器产品的实测结果 确定; Ⅱ一一管路及储水设施热损失率(%),无量纲:根据经验取值,对于真空管型集热器可取0.30 0.45;对于平板型集热器可取0.45~0.55。 6.2.8.2间接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可根据专业软件进行计算。 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也可按下式计算:

Ain=Ac·(1+ UL·Ac UhAh

式中: Ai一一间接加热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m); Ac一一直接加热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m); UL一一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m·C)];对于平板型集热器,U.宜取4~6W/(m·C);对于真空管 集热器,U宜取1~2W/(㎡·C);具体数值应根据集热器产品实际测试结果确定; Uhx一一换热器传热系数[W/(m·C)],查看产品样本得出; Abx一一换热器换热面积(㎡),查看产品样本得出。 6.2.9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太阳能保 证率不宜低于30%。

式中: f一一太阳能保证率(%); Qi一一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MJ); Q一一系统总热量(MJ)。

/SDAQI0182021

6.2.9.2采用长期测试时,设计使用期内的太阳能保证率应取测试期间平均太阳能保证率。 2.10 2 采暖系统的太阳能集热效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采暖系统的太阳能集热效率Ⅱ应 计算得出:

a)在实际供暖设计工况下,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应能够满足冬季供暖负荷; b)应根据设计工况确定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热量,当设计工况与机组的标称工况不符时,应 根据室外温、湿度及结、除霜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修正; c)热泵机组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 6.3.2供暖系统中选用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空气源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制热性能系数最低COP应满足T/CECS564的相关要求;燃气空 气源热泵的COP不低于1.2; b)在最初融霜结束后连续制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一个连续制热周期的20%。 6.3.3空气源热泵机组产生的噪声、振动应符合现行GB50118的规定。 6.3.4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间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 b)多台室外机宜分散安装; c)避免受污浊气流影响; d)噪声和排热符合周围环境要求; e)便于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 f)室外机应防积雪措施:

a)在实际供暖设计工况下,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应能够满足冬季供暖负荷; b)应根据设计工况确定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有效热量,当设计工况与机组的标称工况不符时,应 根据室外温、湿度及结、除霜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修正; c)热泵机组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 6.3.2供暖系统中选用的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空气源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制热性能系数最低COP应满足T/CECS564的相关要求;燃气空 气源热泵的COP不低于1.2; b)在最初融霜结束后连续制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一个连续制热周期的20%。 6.3.3空气源热泵机组产生的噪声、振动应符合现行GB50118的规定。 6.3.4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间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 b)多台室外机宜分散安装; c)避免受污浊气流影响; d)噪声和排热符合周围环境要求; e)便于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 f室外机应防积雪措施:

T/SDAQI0182021

9) 1 应采取可靠措施,对化霜水有组织排放。 3.5 当室外机组集中布置时,应在室外机组周围留有充足的散热空间预应力土层锚杆工程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doc,以防止进、排风的气法 或吸入其它室外机组的排风

6.4.1储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合理布置太阳能集热系统、生活热水系统、供暖系统与储热水箱的连接管位置,实现不同 温度供热/换热需求,提高系统效率。 b)储热水箱一般为常压水箱,水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适当的位置设有通气口、溢流口、 排污口。 c)应有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储热水箱内的热量回流。 d)系统储热水箱材质应满足防腐要求,衬里材料和内壁涂料,应确保水质在运行稳定的情况下 符合卫生标准,热水应无异味、铁锈或其他有碍人体健康的物质。 e)储热水箱不应与消防水箱合用。

6.4.2在确定季节储热系统的水箱容量时,应计算储热水箱内热水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宜利用计 算软件模拟全年运行性能,进行计算预测。水箱的最高水温应比工作压力下对应的工质沸点温度低 10℃

建筑工程钢板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季节储热水箱应有避免池内水温分布不均匀

4.4对于容积小于0.6㎡的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储热水箱热损系数应不大于16W/m”·K;容积 于0.6㎡的储热水箱,其保温性能应满足GB/T20095中温降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