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31-2016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采设计规范ICS 75.020 E 14 备案号:57294—2017
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B/T 100312016
Specificationsforcoalbedmethanewellproductiondesign withsuckerrodpump
GB/T 9089.1-2021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1部分:术语.pdf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设计依据 3.1基础数据 3.2生产预测 3.3地质要求 设计内容 4.1总体原则 4.2井口选择 4.3抽油泵选择 4.4抽油杆选择及抽油杆柱组合设计 4.5油管选择及管柱结构设计 4.6游梁式抽油机选型 4.7 有杆泵排采参数设计及工艺要求 资料录取要求 设计格式与内容 健康、安全与环保要求 录A(资料性附录) 煤层气井排采设计基础数据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采设计格式与内容
NB/T 100312016
本标准接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 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 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红星、王一兵、黄勇、赵增平、陈松鹤、周俊峰、张聪、王旱祥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并有杆泵排采设计的依据、内容、资料录取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的有杆泵排采设计
煤层气井有杆泵排采设计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SY/T5029抽油杆 SY/T5044 游梁式抽油机 SY/T5832 抽油杆扶正器 SY/T5873 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施工推荐作法 SY/T5903 抽油杆柱组合设计方法 SY/T6570 油井举升工艺设计编写规范 SY6921 煤层气井排采安全技术规范
设计数据包括: a)煤层基本参数,参见表A.1。 b)煤层气井钻完井数据,包括钻井参数、井斜数据等,参见表A.2和表A.3。 c)射孔、压裂数据,参见表A.4。
刺煤层气井产水、产气和出煤粉情况,预测结果
NB/T 100312016
地质方案对排采提出的要求。
a)满足地质配产要求,供排产协调。 b)可靠性高、工作寿命长,实现煤层气井长期、稳定、连续排采。 c)举升系统设计合理,运行效率高,经济性好
媒层气并口应符合GB/T22513的要求。
选型原则为: a)泵径选择应以煤层气井预测产水量为依据。 b)应根据井液的黏度、出砂、出煤粉情况选用泵间隙等级;对于出砂、出煤粉较少的井优先推 荐使用Ⅱ级泵。 c)对出砂、出煤粉较多和气液比较大的特殊条件井,可考虑采用特殊泵型
选型原则为: a)泵径选择应以煤层气井预测产水量为依据。 )应根据井液的黏度、出砂、出煤粉情况选用泵间隙等级;对于出砂、出煤粉较少的井优先 荐使用Ⅱ级泵。 )对出砂、出煤粉较多和气液比较大的特殊条件井,可考虑采用特殊泵型
泵径按公式(1)计算
式中: d—泵径,单位为米(m); qL——产液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冲程,单位为米(m); 冲次,单位为次每分(次/min); 泵效,量纲为一,建议初期泵效选值0.5~0.8。
深度按地质设计要求确定
4.4抽油杆选择及抽油杆柱组合设计
4.4.1.1应根据流体性质和载荷类型确定材质和级别,按SY/T5029执行,抽油杆等级和对 强度见表2。
NB/T 100312016
表2抽油杆的力学性能
4.4.1.2对有轻微腐蚀性的煤层气井,推荐D级抽油杆。 4.4.1.3特殊情况另行选择。
TB/T 2965-2018 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4.4.2抽油杆柱组合设计方法
表3杆柱强度计算和校
4.2.2斜井杆柱设计所采用的抽油杆扶正器按照SY/T5832执行。
4.4.3杆柱结构设计
4.4.3.1抽油杆柱组合基本结构:自下而上是柱塞、抽油杆(多级或单级)、光杆(见图1)。
3.1抽油杆柱组合基本结构:自下而上是柱塞、抽油杆(多级或单级)、光杆(见图1)。 3.2因煤层气井生产或管柱结构的需要可在杆柱上安装相关的井下工具(见图2)。 a)在油管内径小于泵柱塞直径时,应在杆和柱塞之间连接脱接器。 b)在可能或已经发生过偏磨井段或中和点以下,应安装抽油杆扶正器,必要时安装防脱器
DBJ/T 13-301-2018 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4.5油管选择及管柱结构设计
4.5.1.1应根据流体性质和载荷类型确定材质和级别。 4.5.1.2 根据产水量预测情况确定油管规格。 4.5.1.3根据下入深度进行强度计算与校核,参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