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pdf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22100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pdf

A.3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

DZ/T 02152020

大,夹研层数多TB 10062-201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变化大,夹研分层厚度在一定范 采中应做分层对比的煤层

夹研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的煤层,通常每米煤厚

对地层倾角平缓,不以煤层埋深水平划分,而采用分区开拓方式的矿井,满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利 相应服务年限的开采分区范围。当先期开采地段相当于按煤层埋深布置开采水平时,一般以一个生产水 平来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该水平服务年限,其最浅的水平。露天煤矿的先期开采地段是指首采区

达到矿井生产能力最先开采(或最先同时开采)

A.5煤的面积可采系数

是在一个勘查区内,通常是一个煤层的可采面积与其煤层分布面积之比,或与区内主煤层分布面积 之比。在使用时应具体说明。

A. 6 全区可采煤层

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并田或勘查区),符合工业指标的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 投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等全部或基本全部符合工业指标的煤 层。其面积可采系数一般在90%及以上。

DZ/T02152020

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由或勘查区),大致有三分之一分布比较集中的面积,符合工业 指标的煤层。指在勘查评价范围内(一般为一个井田或勘查区),大致有三分之一左右分布比较集中的面 积,煤层的采用厚度、灰分、硫分、发热量等全部或基本全部符合工业指标的煤层。

简称“普终”,属于勘探的一种特殊情形。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 巨不能圈定控制资源量,该报告即为普查最终报告。但对煤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 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简称“详终”,属于勘探的一种特殊情形。指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井田,钻探用375m或250m 线距最高只能圈定控制资源量,该报告即为详查最终报告。但对煤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 度等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指煤层顶板与底板之间所有煤分层厚度的总和,不包括夹研的厚度。

DZ/T 02152020

B.1.1普查阶段的煤质工作,除按5.2.2条的要求外,还应研究煤的原始物质、煤岩组分和煤的成因类 型,研究各主要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煤中有害元素的变化规律,对煤变质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B.1.2详查阶段要全面研究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煤类分布规律, 对煤的综合利用方向作出初步评价。 B.1.3勘探阶段应根据开发建设的要求,着重研究与煤的开采、洗选、加工、销售、环境保护等有关 的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1.4采样和测试是煤质研究的基础。 样点的代表性是指采样点的分布位置应与煤层情况和煤质研究的目的相吻合。用于评价煤的一般 征的采样点,应处于煤质的正常地段。受风、氧化,断裂、自燃烘烤,与岩浆接触等影响的采样 参与正常煤的质量评价。研究煤的可选性和工艺性能所选择的采样点,还应考虑煤层结构、煤类 灰分、硫分等主要指标能否反映煤的基本情况;样品的代表性是指采样方法和采样质量应符合国 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于煤心煤样,主要指煤心采取率符合要求,煤的原始结构清楚,煤心顺序 、不磨烧,未受污染等。

B.1.6各阶段都应充分收集和研究利 区内或邻近的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煤质资料。 B.1.7大孔径采样、群孔采样、探巷采样等专门性采样工作,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在详查或勘探阶 段进行布置

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B.2.1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与地质勘查工作结合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在研究地 质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把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补给排泄条件及向矿井充水途径视为一 个整体进行勘查和研究。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研究范围宜扩大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B.2.2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应根据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和勘查区的具体条件,明确本次工作应着重 研究的问题,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勘查技术手段(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探、水文地质钻探、钻孔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抽水试验、长期观测、采样测试及其他有效手段)。 B.2.3进入详查阶段后,一般应开展勘查区(井田)的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并不断完善地下水动态 长期观测网。

B.2.4勘探阶段的抽水试验钻孔,应结合矿并建设的需要,重点布置在先期开采

DZ/T02152020

B.2.5大流量、大降深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应布置在强富水地段,充分激发地下水流场 落漏斗形态,评价主要充水含水层补、径、排及边界条件,满足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矿井涌水 求。 B.2.6断裂带抽水试验应综合考虑勘查区(井田)断裂等构造发育情况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在并由内可能沟通各主要含水层或沟通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断裂带附近,以及对井由水文地 重要意义的补给边界断裂两侧,揭示或评价构造控水规律。

B.2.5大流量、大降深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应布置在强富水地段,充分激发地下水流场,控制降 落漏斗形态,评价主要充水含水层补、径、排及边界条件,满足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矿井涌水量预测要 求。

B.2.6断裂带抽水试验应综合考虑勘查区 断裂等构造发育情况及其水文地质特征。一般布置 在井田内可能沟通各主要含水层或沟通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断裂带附近,以及对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有 重要意义的补给边界断裂两侧,揭示或评价构造控水规律。

B.2.7矿并涌水量预测

a)勘探阶段应根据并由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边界条件和矿并充水方式,合理选择参数及计算方法, 预测先期开采地段的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及变化趋势。 b)预测矿井涌水量时,应充分估计到开采后自然流场的变化,某些岩层的渗透性能的改变等因素。 开采浅部煤层时,要考虑大气降水、地表水及老窑水沿塌陷区的渗入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调查 相邻矿井、相似水文地质条件、相同开采工艺矿井的实际涌水量。 c)对矿井地下水的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途径进行研究和评价,估算其可供利用的水量

B.3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B.3.1工程地质勘查的任务是查明勘查区(并由)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煤层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井巷围岩或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稳固(定)性,预测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 B.3.2工程地质勘查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观测及钻孔工程地质编录,还应充分发挥地面物探和数字 测井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布置采样测试工作。工程地质测绘应与水文地质测绘同时进行。除另有要求外, 测绘的比例尺应与同阶段水文地质测绘相同。

测绘的比例尺应与同阶段水文地质测绘相同。 B.3.3详查阶段一般应选择2至3条倾向剖面和一条走向剖面上的钻孔取心,做工程地质观测。在主要 可采煤层向上30m顶板及向下20m底板的范围内,系统地分层采取岩样。测量地应力,面积大于30km布 置2条工程剖面,小于30km布置1条工程剖面

B.3.5露天边坡勘查工作的重点是先期开采地段中的长久性边帮地段。露天边坡的分类及勘 置,可参照附录G进行。 B.3.6露天剥离物强度勘查的重点是先期开采地段,同时对全区做适当控制。露天剥离物的 查工程的布置应参照附录G进行

B.3.5露天边坡勘查工作的重点是先期开采地段中的长久性边帮地段。露天边坡的分类及勘 置,可参照附录G进行。

B.3.7露天边坡勘查和剥离物强度勘查,均应结合地质、水文地质勘查进行,以充分利用地质、水文 地质勘查钻孔,一孔多用。只是在没有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可供利用时,才布置专门勘查钻孔。露天工 程地质勘查应综合使用工程地质测绘、钻孔工程地质观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物探测井等手段; 综合研究各种物性参数和物理力学试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工程地质一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表》

DZ/T 02152020

进行岩石强度、弱层、弱面的分析对比。在地形条件较复杂的地区,应调查滑坡、崩塌等灾害地质现象, 研究自然边坡的稳定性。

B.4.1环境地质工作的任务

在综合研究勘查区(并田)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

B.4.2环境地质工作

B.4.2.1普查阶段要调查区域及勘查区的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现状,了解区域性历史地震及近代地震 烈度、新构造活动,了解已有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必要时可对污染源(物)采取少量代表性样品进 行分析化验。 3.4.2.2详查阶段应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了解勘查区内环境地质现状,了解造成环境污染 的主要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勘查区内已有的污染源(物)采取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对勘查 区环境地质作出初步评价

4.2.1普查阶段要调查区域及勘查区的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现状,了解区域性历史地震及近代 度、新构造活动,了解已有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必要时可对污染源(物)采取少量代表性样 分析化验。

4.2.2详查阶段应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了解勘查区内环境地质现状,了解造成环境 主要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对勘查区内已有的污染源(物)采取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对 环境地质作出初步评价。

B.4.2.3勘探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

a)区域稳定性调查,应着重收集矿区附近历史地震资料,调查矿区(并由)地震烈度和新构造活 动特征,对区域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 b 详细调查井田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泛滥)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开采后可能产生的滑 坡、塌陷、地面下沉、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污水倒灌及生态环境改变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 发展趋势进行定性预测,提出防治建议 c)基本查明井田内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煤层、研石和围岩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已存在的污染, 应查明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采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化验,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提出防治 建议。 当井田内有热水(气)时,应当调查其分布、水质、水温、水量、水中气体及其化学成分,了 解热水(气)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成因。 e 评价(预测)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煤炭开采可能引发 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含水层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评价固体废弃物堆放的环境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垫层条件、汇水和排水条件、预计堆放量及 稳定性,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或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价,并提出防范措施建议。

突出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又要将煤层瓦斯作为重要的气体能源矿产进行勘查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3.4.3.2普查阶段应有两条勘查线上的钻孔,分别在不同深度采取各可采煤层的瓦斯煤样,测定煤层 的瓦斯成分和含量,初步划出各主要可采煤层二氧化碳一氮气带的下限,

DZ/T02152020

B.4.3.4勘探阶段的瓦斯工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a)详查阶段初步确定属二氧化碳一氮气带,各种气体成分的总量不超过5m/t煤的井田,勘探阶段 可在先期开采地段及重要的构造部位适量采样,其他地段一般不再做补充采样, b)详查阶段初步确定属氮气一沼气带的并,勘探阶段在并田倾向上的控制应不少于三条勘查线 采样点密度为0.5点/km~1.5点/km,采样点应着重布置在第一水平。 c)详查阶段已初步确定属沼气带的井田、氮气一沼气带与沼气带并存的井田及二氧化碳含量大于 5m/t煤的井田,应对其沼气(或二氧化碳)含量高的主要可采煤层严格加密取样控制,采样 点数应占见煤钻孔数的50%以上,采样点应着重布置在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 d 属上述B.4.3.4b)条和B.4.3.4c)条情况者,勘探阶段应详细研究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成 分、含量及其变化梯度,进一步划分瓦斯带,结合井田构造、含煤地层岩性、煤层厚度及煤质、 水文地质、地温及其他地质条件,分析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对其中主要的含瓦斯煤层以 及背斜轴部、主要构造带附近、厚煤包等适于瓦斯富集的地段,应适当加密采样,必要时应采 取煤层直接顶底板样,了解围岩中瓦斯赋存情况

B.4.3.5瓦斯煤样分析测试项目的一般要求有三项:

a)所有瓦斯煤样均应做煤的工业分析,测定气体成分和含量。 b)属B.4.3.4b)和B.4.3.4c)条情况者,勘探阶段应增测下列项目,每个主要可采煤层不少于五 个点(对面积不足5km²的小井田,按实际需要确定),即煤的坚固性系数(f),瓦斯放散初 速度(△P),煤对沼气的吸附等温线试验(a,b),煤孔隙率和渗透率,煤层瓦斯压力(钻孔 中测定)。 c)所有瓦斯煤样均应进行煤体结构的详细描述。

B.4.4煤尘爆炸性的鉴定

在各勘查阶段均应采取30%的样品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测定其火焰长度及最低岩粉用量,作出有 无爆炸危险性的明确结论。在5次鉴定试验煤样中,只要有一次出现火焰,即为煤尘有煤炸性。有生产 矿井资料可供利用的煤层,可酌情少做采样试验工作

B.4.5煤的自燃倾向性试验

生各勘查阶段均应采取30%的样品,确定煤的自燃等级。结合并内或邻生产矿并或小煤矿的 料,对煤的自燃趋势和引起自燃的因素作出评价。

3.4.6.1普查际段应收集和分析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少部分钻孔进行简 测温钻孔的分布应尽量考虑对不同构

8.4.6.2详查阶段应在地温异 的地区,选择不少于5 进行简易测温,并在其中选择2至4个钻孔进行 似稳态测温。普查阶段未发现地温偏高,条件 邻地区亦未发现有高温的生产矿井, 日煤片 小于500m时,本阶段一般可不做地温工作

B.4.6.3勘探阶段的地温工作,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

a)前阶段已确定为无高温异常的地区,一般不再做测温工作

DZ/T 02152020

穿过断层或见岩浆岩的钻孔进行简易测温,并选择少量有代表性的钻孔做近似稳态测温,进 步了解地温变化。 在以地温异常为背景的高温区,勘查钻孔一般应做简易测温,并选择2至3个钻孔做近似稳态测 温,以查明区内不同深度以及各构造部位的地温变化和地温梯度,并圈定高温区的范围。 由地下热水引起高温的地区,应结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了解热水的水量、水质、水温及其补 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 )测温钻孔一般应布置在向斜或背斜轴部、大断裂两侧、含煤地层基底的隆起部位、岩浆岩侵入 体边缘和勘查区深部等不同部位,并注意在面上的控制和编制地温部面图、等温线平面图等的 需要。

B.4. 6. 4冲击地压

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坚硬岩层 b)初步评价勘探范围内冲击地压危险性

DZ/T021520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研究

C.1.1对煤层气勘查研究的重点在普查阶段。煤层气的勘查评价工作应与煤的普查同时部署 行。要着重了解勘查区内煤层气赋存的基本特征,了解煤层气资源状况,并对其进一步工作的 评价。

C.1.1对煤层气勘查研究的重点在普查阶段。煤层气的勘查评价工作应与煤的普查同时部署,同时进 行。要着重了解勘查区内煤层气赋存的基本特征,了解煤层气资源状况,并对其进一步工作的前景作出 评价。 C.1.2当发现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的煤层甲烷量等于和大于评价要求时(见表C.1),应选择钻孔进行 煤层气参数井施工,测试煤层的渗透率、储层压力及地应力,并采取煤心进行含气量测定、镜煤反射率 测定和等温吸附试验,以获得煤层甲烷地面开发可能性的数据。必要时还应进行泥浆录井(气测录井) 工作。 C.1.3发现具有一定资源前景的煤层气时,应在地质报告中加以评述;必要时应提交煤层气勘查的专 门性地质资料。估算煤层气资源量,估算要求及分类参见DZ/T0216,初步评价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和 勘查开发前景。对于煤层气达到共生矿产评价指标且有相关矿业权的,煤层气勘查应执行GB/T29119。 C.1.4对煤炭规划5年内开始建井开采的区域,按照煤层气开发服务于煤炭开发的原则,优先保证煤炭 资源开发需要,并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对煤炭规划5年后开始建井开采的区域,应坚持“先采气、 后采煤”,做好采气采煤施工衔接,

表C.1煤层气含量评价要求下限标准

C.2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C.2.1普查阶段,应在详细研究区内和邻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研究对已知的矿层和可能具 有某种工业意义的岩层,进行描述、鉴定和采样分析化验,大致了解有益矿产的种类及其分布范围、厚 度和品位。对具有含矿特征的岩层和可能用作建筑材料的岩层、松散沉积物等,进行详细的分层描述 并采取样品进行分析试验。选择部分探槽、探井、小煤矿和少量钻孔,对所有煤层(包括夹研和顶底板) 炭质泥岩进行系统采样,先做光谱分析,然后根据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还应选择1至2个钻孔, 对所有岩层分别采样作光谱分析,发现有价值的元素做定量分析。了解矿体层位、厚度、分布范围和品 立,有条件的应估算资源量。

C.2.3在勘探阶段,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有益矿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采样试验,圈定符合工 可采厚度要求的范围。根据实际达到的工作程度,估算其资源量,并对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途 价。若需要进行专门性的勘查工作,参照有关矿种规范研究确定。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采样及测试工作量 D.1各阶段煤样采取的种类和数量,参见表D.1。

D.1各阶段煤样采取的种类和数量,参见表D.1

段煤样的分析试验项目及数量,参见表D.2、D.

DZ/T 02152020

表D.1各阶段煤样采取的种类和数量表

表D.2各阶段煤样基本分析试验项目及数量表

DZ/T 0215202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建议的资源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建议的资源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建议的资源量比例及资源量估算指标

E.1详查阶段:控制资源量一般应占总资源量的20%~30%。详查(最终)参照表E.1对小型井的要求 确定。

深明和控制资源量比例参见表E.1。对于生产矿山延伸勘查未划分先期开采地段的,勘探 +控制资源量比例按与扩大区资源量规模相适应的井型确定

2勘探阶段探明和控制资源量比例参见表E.1。对于生产矿山延伸勘查未划分先期开采地段的, 段全井田探明+控制资源量比例按与扩大区资源量规模相适应的井型确定。

表E.1勘探阶段资源量比例表

DZ/T02152020

F.1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勘查工作量

a)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称孔隙充水矿床。 b)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称裂隙充水矿床。 c)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称岩溶充水矿床,并按其充水方式不同,分为两 1)第一亚类,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2)第二亚类,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F.1.2按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及补给条件,并结合煤层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等其他因素,

a)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煤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或季节变化带内,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0.1L/(s.m)。 b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0.1≤q≤1.0L/(s.m)。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01.0L/ (s.m)。 C)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q>5L/(s.m)。 2) 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1.0

F.2水文地质勘查工程量

各类型充水矿床在各阶段所需的基本工程量以满足相应的工作程度要求为原则,一般可参照表G.1. 表G.2具体布置工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多煤层、多含水层的勘查区(井田),应逐层分析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井充 水的影响,确定主要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并按其类型布置工程量,对其他直接充水含水层,可 适当布置工程量予以控制。 b) 表中所列抽水试验工程量为一般要求,对拟建大、中型井的勘查区(井田)所控制的面积,详 查阶段约为50~100km,勘探阶段约为10~20km,结合勘查面积的大小,可酌情增减工程量。 C 拟建小型井的勘查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一般可不布置抽水试验和钻孔长期观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可参照表中所列同类矿床的简单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可参照表F.1、 E.2中所列同类矿床的工程量酌情减少

DZ/T02152020

d)勘查区(井田)内或邻近地区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资料时,抽水试验工程量可适当 减少。 e)表中所列勘探阶段揭露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的钻孔数量,对大型并为初期采区范围的要求, 对中、小型并则为第一水平范围内的要求,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地段,可布置少量钻孔进行控 制。

表F.1孔隙、裂隙类充水矿床一般所需基本工程量表

DZ/T0215——2020F.3.1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需要专门疏干的矿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补给量极少。b)直接充水含水层q<1L/(s.m),无难于疏干的强持水岩层。F.3.2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易于疏干的矿床:a)直接充水含水层1

F.3.3第三型,地质条件复杂,难于疏于的矿床:

DZ/T 02152020

3.3第三型,地质条件复杂,难于疏干的矿床: a)直接充水含水层q>10L/(s.m),附近有较大的地表水体,并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或 给条件虽然不好,但q>20L/(s.m)。 b)露天直接充水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持水性强,易产生流沙等工程地质问题,不易疏

F.3.4露天煤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

某矿勘查的抽水试验工程量参见表F.3

表F.3露天抽水试验工程量表

DZ/T02152020

皮、剥离物分类及勘查工

G.1按构成露天边坡岩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露天边坡可分为三类。

G. 1.1 第一类一松散岩石类

G.1.1.1一型:岩性比较单一,不含水或者虽含水但易于疏干。 G.1.1.2二型:岩性组合比较复杂,各岩层的渗透性能差别较大,含水层不易疏干,泥岩遇水极易轮 化变形。

G.1.2第二类一半坚硬岩石类 G.1.2.1一型:岩性比较单一,构造简单,岩层不含水,或者含水但易于疏干,软弱夹层不甚发育。 G.1.2.2二型:岩性组合比较复杂,含多个软弱夹层,各类结构面发育,岩层含水,水压较高。 G.1.3第三类一坚硬岩石类 G.1.3.1 一型:岩层倾角平缓,各类结构面不发育,地下水位深,含水不丰富,软弱夹层(面)较少 G.1.3.2 二型:岩层倾角较陡,各类结构面发育,含水层含水丰富,水压高,软弱夹层(面)发育

G. 1. 2 第二类一半坚硬岩石类

G.2露天边坡勘查工作布置

G.2.1第一、第二类边坡地区,可垂直非工作帮走向布置勘查部面,其中一型地区可布置1至2条部面; 二型地区2至3条剖面,每条剖面上一般可布置2至3个钻孔;垂直于端帮可布置1至2条勘查剖面,每条勘 查剖面上2至3个钻孔。边坡勘查钻孔深度,一般应超过最下一个可采煤层底板50m,并有适量钻孔布置 在地表边坡线以外,以控制上覆松散沉积物及非工作帮煤层底板岩层的露头地段。 G.2.2第三类边坡地区,非工作帮可布置一条勘查剖面,或沿非工作帮走向布置三个钻孔,端帮布置2 至3个钻孔,

G.3按剥离岩层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剥

GTCC-112-2019 高速铁路道岔弹性铁垫板-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G.3.1第一类一松散岩层及软岩类

G.3.2第二类一中硬岩类 G.3.2.1一型,剥离物强度比较均一,岩层(岩组)对比比较容易,岩层强度在平面上变化较小,或 者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G.3.2.2二型,剥离物强度不均一,岩层(岩组)对比比较困难,岩石强度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且硬 岩含量较高。

G.3. 3第三类一硬岩类

岩层的抗压强度值一般均在15MPa以上NB/T 10115-20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不能采用连续开采工艺

DZ/T 02152020

勘查线应沿岩石强度变化的主导方向布置,勘查线距视岩石强度均匀程度决定。在先期开采地段内, 第一类地区可选择少量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取心,进行采样试验,必要时组成工程地质部面;二类一型 地区线距为800m~1200m,二类二型地区线距400m~800m,三类地区线距200m~300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