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01-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DB11T 1301-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301-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7.51K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198252
下载资源

DB11T 1301-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301-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气象、水文水质、 土壤和生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域范围内湿地的监测与评估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王壤动物 soil fauna 动物的一生或生命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定期在土壤中度过,而且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主要 主动物、扁形动物、轮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底栖动物 zoobenthos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动物群GWJ 001-2015 超短波监测管理一体化服务接口规范 平台架构部分,包括各类水生昆虫、蠕虫、底栖甲壳类、双 壳类软体动物等,

气象监测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度和引用方法见表1。可在监测场地内设置自动气象监测系 力气象监测系统按照QX/T61一2007 的规定设置。

表1湿地气象监测指标及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度和引用方法见表2。CO2和CH4可采用温室气体分析仆 续监测。

表2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及方法

DB11/I 1301—2015

表 2 环境监测指标及方法(续)

5. 1. 1地表水水文监测

表3湿地地表水水文监测指标及方法

5. 1. 2 地下水水文监测

地下水水文监测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测定方法和引用方法见表4,每年监测3次宜丰水期、平水 期和枯水期各一次。

表4湿地地下水水文监测指标测定方法

DB11/I 13012015

表5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DB11/I 1301—2015

表 5 地表水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续)

6. 1 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6. 2土壤物理性质监测

土壤物理性质的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率和引用方法见表6.

表6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6. 3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

表7土壤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

DB11/I 13012015

表 7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指标及方法(续)

7. 1植被和植物监测

植被和植物监测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测定方法见表8,应选择在生物量最高和开花结实的时 对于现场不能确定的植物种类,应拍照并采集标本,在室内分析鉴定。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 i积大于10hm²的应选择不少于10处样方,湿地面积小于10hm²的可每公顷选择1处样方,样方面 Jlm²(1m×1m)。监测记录见附录A,数据处理见附录B。

DB11/I 1301—2015

表8植被和植物监测指标及方法

7. 2. 1监测指标及方法

湿地动物监测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测定方法见表9。监测记录见附录C、D、E、F、G、H、 居处理见附录J。

表9植被和植物监测指标及方法

7. 2. 2鸟类监测

7. 2. 3兽类监测

可利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自动记录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的动物影像。也可设置样方,利用动物 活动痕迹(粪便、卧迹、足迹链、尿迹等)进行统计,样方应涵盖不同小生境类型,且每个小生境类型 应不少于3个样方,样方面积应不小于2500m²(50m×50m)

7.2. 4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

应选择在生长季节开展,每次监测时间宜为6d~10d。对于白天不易被发现的两栖类、爬行动 主夜间进行监测。

应选择在四个李节分别开展,每次监测时间宜为10d~20d。 可根据湿地水文条件设置监测断面,采用网捕法确定鱼类种类和种群数量,捕获后应原地放生

7. 2. 6 土壤动物监测

应选择在四个李节分别开展,每次监测时间宜为10d~20d。 大型土壤动物应在面积为625cm²(25cm×25cm)、深度为30cm的土壤内采集土样,手捡收集土 襄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应以50 mL土壤环刀分别在0cm~5cm、5cm~10 cm、10cm~15cm深度采集 土样,在实验室内分类统计。 实验室内可以方框法确定肉眼可见的大型土壤动物,另可以镜检法,即利用双筒解剖镜,直接检选 中小型土壤动物

7. 2.7底栖动物监测

可根据湿地水文状况、基质类型及水生植物分布特征,设置若干有代表性的断面或样线,在每个断 面上设置若干个样点,采用底泥采样器或25cm×25cm的定量框采集

7. 2. 8 浮游生物监测

应选择在春、夏、秋三季分别开展,一天中宜选择上午8:00~10:00期间进行。 可根据湿地水文条件设置监测断面,可在水面下0.5m、1m、2m、3m、4m处采取水样,混合均匀 后制成混合样,河流湿地可不分层采样,在水面下0.5m左右采样。在实验室内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分 类统计。

DB11/I 1301—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植物群落监测表

表A. 1 植物群落监测表

表A. 1 植物群落监测表

」群落描述(群落结构、自然环境、受干扰状况等):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植被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一项综合性指标,按式(B.1)计算: .......(B.1)

1.1 RCO = X100 2C (B.2) F RFE= X100 2E D. DE: X100 EDC. B.4

式中: P—物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物种种类总数。

式中: H—物种多样性指数;

表C. 1 鸟类监测表

注1:调查日期指在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 注2: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 注 3:小生境是某种野生动物取食、活动、营巢、隐蔽的具体地点,应以一定的地物特征加 如:林缘、养殖区、河滩、林下、溪岸、沟边、湖岸、河岸、草丛、芦苇丛、灌丛、泡沼等

表C. 2 鸟类迁徙监测表

表D. 1 兽类监测表

l:调查日期指在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 2: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 3:小生境是某种野生动物取食、活动、营巢、隐蔽的具体地点,应以一定的地物特征加以说明 林缘、养殖区、河滩、林下、溪岸、沟边、湖岸、河岸、草丛、芦苇丛、灌丛、泡沼等。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表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见下表E.1

表E. 1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表

注1:调查日期指在湿地进行野外工作的实际持续时间。 注2:序号按分类学上的目、科顺序进行编号。 注3:小生境是某种野生动物取食、活动、营巢、隐蔽的具体地点,应以一定的地物特征加以说明 如:林缘、养殖区、河滩、林下、溪岸、沟边、湖岸、河岸、草丛、芦苇丛、灌丛、泡沼等。

表F. 1 鱼类监测表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土壤动物监测表

表G. 1 土壤动物监测表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底栖动物监测表

底栖动物监测见下表H.1。

表H. 1 底栖动物监测表

SZDBZ 334-2018 政府服务企业满意度测评规范J. 1 遇见种群数量

式中: R——每种鸟遇见的百分率; d—遇见此种鸟的天数; D一一工作总天数。 平均每天遇见该种鸟数量按式(J.2)计算:

式中: B一一平均每天遇见该种鸟数量; S一一遇见此种鸟的总只数, RB>500 的为优势种,RB在200~500的为常见种,RB<200 的为稀有种

式中: ni 样方记录的个体数; 一样方面积; d—第样方的密度,只/m²; N——样方总数; D—种的种群密度,只/m²。

种群密度按式(J.5)计算:

GB/T 15224.2-2021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3 = S/D x 100..

[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2008. [2]崔丽娟等.北京市湿地空间布局研究初探.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 [3]陈伟民等.湖泊生态系统监测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吕宪国等.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监测规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6]]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监测规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7]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监测规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