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508-2021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程.pdf

DB35/T 508-2021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5/T 508-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270074
下载资源

DB35/T 508-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5/T 508-2021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程.pdf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摸清森林公园的资源本底,综合研究确定森林公园的性质、规模、空间发展布局,统筹规划分 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利用与发展

立足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充分发挥现有风景资源优势,坚持“重在宣教、精在特色、贵在 念,遵循省情、林情特点L15J113 外墙外保温构造详图(三)(胶粉聚笨颗粒浆料复合型保温系统).pdf,突出建设重点,规划承载能力和游客流量相适应的建设规模。编制过 分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与相关规划有效衔接

DB35/T 5082021

5现状调查、分析及评价

5.1 现状调查、分析

5. 1. 1一般要求

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座谈访问等调查方法,对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人文与社 基础工程与设施、土地与环境、可借景物等开展深入、全面的多学科综合调查,对所取得的现 基础资料进行分析。

包括地质资料、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生物资源、森林康养资源等现状资料。

5.1.3人文与社会经济

包括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历史与文化、森林

5. 1.4 基础工程与设施

5. 1. 5 土地与环境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现状资料

5. 1. 6 可借景物

包括森林公园周围具备观赏条件和影响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分布、数量、特征及可借用条 资料。

5.2森林风景与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5.2.1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应按照GB/T18005的要求,对现状调查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 附录A中的表A.1、森林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参见附录A中的表A.2。 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公式(1)计算:

息服务 式中: N一一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一一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一一森林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参见附录A中的表A.3

V一一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一一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一森林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

5.2.2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对现状调查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评价, 生态环境资源评价参见附录B中的表B. 态环境资源分级表参见附录B中的表B.2。

5.3森林游憩环境容量估算

DB35/T5082021

综合分析该地区的生态充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确定游客容量,包括一次性 游客容量(亦称瞬时容量,单位以“人/次”表示)、日游客容量(单位以“人次/日”表示)、年游客 容量(单位以“人次/年”表示)

.3.2游客容量计算方

线路法:按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长度计算,一般为5m/人10m/人。 面积法:按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算,可按50m/人~100m/人估算。 卡口法: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游客容量计算结果与当地的供水、供电、用地、相关设施及环境质量等进行校核与综合平衡,以确 定合理的游客容量

衣据森林公园的区位因素、典型特征、主要功能、发展前景等确定其性质

分析森林公园的资源、区位、产品、服务、文化背景和民众认知等特征,明确森林公园的主题形象, 规划相适应的游憩产品,丰富森林生态文化载体,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森林生态理念,提高森林公 园的知名度。

结合森林公园的性质和主题定位,提出森林公园在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并 根据规划期限,分解各阶段目标。

6. 4. 1功能分区原则

生态优先:优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突出特色:突出森林公园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分布特征,体现在保护、管理、科教、游憩、服务 等方面的地域空间关系和需求。 服 效益兼顾:兼顾森林公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序组织和开展自然宣教、观光 游憩、康养健身以及森林游憩配套服务等

6.4.2功能分区类型

6.4.2.1核心景观

有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应进行严格保护的区域

6. 4. 2.2一般游憩区

DB35/T 5082021

7.1. 1 规划要求

呆持森林植被的自然状态,按照保护为主、改造为辅方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植被多样 乡土原则,统筹规划森林景观。

7. 1. 2 规划内容

分析自然环境条件、植被现状,规划植被保护与修复措施。 结合主要视线区域、景观空间和节点、水际等,构建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 在宜林荒地营造风景林、游憩林;对残次、稀疏林分进行补植改造;对林相单一的人工林实施景 对天然林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7.1.3森林经营管理

7.2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2. 1 规划要求

7.2.2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

寸各类风景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明确需要重点保护的森林风景资源 名称、位置、规模、保护价值等

7.2.3生物资源保护

包括动、植物等生物资源保护规划。在物种多样性、动物栖息环境、珍稀动植物保护调查的基础上 敏感性分析,明确需要重点保护的生物资源种类、分布、范围、保护价值等。

7.2.5防灾减灾规划

7.2.5.1森林火灾防治

应按照LYJ127的要求科学规划森林防火工程,

7.2.5.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7.2. 5.3地质灾害防治

有地质灾害的范围,提出防治措施,规划防护设

7.2.6游憩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

DB35/T5082021

以确保游人安全舒适为前提,规划各项游想内容及设施。 构建游憩安全信息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制订安全应急处置预案,规划医疗急救站(点)和报警点 等。在危险及有潜在危险的区域,规划安全警示标志与安全防护设施等。不具备安全保障条件的区域, 不应对公众开放。 根据路段及地形具体情况,规划通行复线,适当设置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防护设施。

明确管护范围、内容及重点,利用道路系统、瞻望塔(台)、监控卡口等,构建完善的巡护 划合理的管护设施,配置必要的管护和监测设备,制定科学的管护制度。

7.3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确保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特性,赋予时代特征,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7. 3. 2 规划内容

科学定位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主题,明确建设重点、主要方向、功能布局,并融入其它各项规划建设中。 生态文化建设包括设施建设、产品规划、队伍建设等。设施建设有自然宣教基地、宣教设施、导览 设施、博物馆等;产品规划包括兼具森林公园特色和人文文化的游憩产品、自然教育课程以及音乐、诗 歌、剧目、绘画等文创作品等;队伍建设包括运营管理者、创作队伍、宣教队伍、合作伙伴等。 解说系统规划包括标识系统、解说载体等。

7. 4. 1规划要求

分析森林公园区位、主题定位、游客构成等,遵循资源永续、经济合理、以人为本、智慧管理原 合森林游憩环境容量,控制游憩行为强度,规划合理的游憩景区、组合恰当的游憩产品。

体现游憩景区资源特征。 包括:规划景区范围、容量、布局、内容等;组织景区多元化景观、游憩活动、游憩线路等。

7.5森林游憩服务设施规划

7. 5.1 规划要求

合理规划游憩服务设施的种类、 设施布局相对集中,选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用环保建筑材料,融入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建筑高度以不超过周边林木平均高度为宜。

DB35/T 5082021

DB35/T 5082021

除必要的保护、解说、游憩和安全、环卫等设施外,核心景观区内不应规划吃、住、购、娱等设施。

7.5.2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

筹规划森林公园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充分借助森林公园外部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

7. 5. 3医疗救护中心

7.5. 4 公共厕所

主森林公园内游客聚集区域或流量大的节点部位设置公厕;主要游览线路,公厕的服务半径不宜 Ⅲ 公厕建设参照GB/T18973执行。

7. 6 基础工程规划

7. 6. 1规划要求

基础工程的布置不应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低碳经济、安全卫生和便于维护的要求。 通信、电气、给排水工程的配套设施,设在隐蔽地段,不应造成视觉污染。 基础工程规划兼顾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需要

进行各类交通流量和设施的调查、分析、预测,提出各类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 避开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段,并结合原有林区道路,随形就势形成环路,有利于游憩、 防火、环保、生产、应急救援等开展:对景观敏感地段,提出控制要求。

7.6.3给、排水工程

水源选定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 护要求。

7. 6. 4 供电工程

包括:供电现状分析,用电负荷预测,供电等级、电源及供电方式确定,变(配)电所设置,供电 线路布设等。 供电电源就近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无现有电源可利用或利用现有电源达不到经济合理需求 时,配置自备电源。 服 高压线路不应穿越动物集中活动区

7.6.5通信网络工程

7. 7.1 规划要求

7.7.2编制士地利用平衡表

DB35/T5082021

分析土地资源的特点、数量、质量和潜力,合理划分森林公园内各类用地,编制森林公园土地 衡表参见附录C。 除道路建设外,规划用于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3%,

8.1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分析森林公园大气、水、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质量现状。

8.2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估

预测与评估建设项目在选址、设计、施工、运营等过程中对大气、水、声、土壤、生态等环境 生的影响。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提出合理建议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一致,分为近期规划(5年以内)、中期规划(610年)、远期规划 (10年以上)。若规划期不超过10年,分为近期(5年以内)、远期(5年)。 确定近、中、远期规划目标。重点做好近期规划,满足森林公园基本游憩功能;中、远期规划进 步完善森林公园主体功能,全面提升森林公园景观

10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投资估算由工程直接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构成。其中,工程直接费用包括景区景点 建设工程、植被与森林景观工程、资源与环境保护工程、森林游憩服务设施工程、基础工程等 根据建设时序,进行分期投资估算:根据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情况,提出资金筹措途径。

10. 2. 1 生态效益

分析规划实施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产 态效益。

DB35/T 5082021

10. 2.2社会效益

10. 2.3经济效益

分析规划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阐述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等保障措施, 确保森林公园规划建设能协调有序地进行。

DB35/T5082021

附录A (资料性)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表单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理想值计算见表A.1,森林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见表A.2,森林公 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见表A.3。

表A.1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理想值计算

DB35/T508—2021表A.2森林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评定因子评定标准赋值公园面积森林公园规划面积>500hm。1. 0 ≥240天/年。1. 5 适游期150~240天/年。1. 0 <150天/年。0. 5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km,或以公园为中心、半径100km内有100万人1. 5 口规模的城市,或100km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区位条件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100km~200km。1. 0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超过200km0. 550km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1. 0铁路50km内通铁路,不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0. 5 国道或省道,交通车随时可达,客流量大。1. 0公路外部交通省道或县级道路,客运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0. 5 水路较方便,客运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1. 0 水路水路较方便,有客运。0. 5航空100km以内有国内空港或150km内有国际空港。1. 0 园内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1. 0 内部交通园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0. 5 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1. 0基础设施条件游憩接待服务设施较好。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0. 5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森林公园游憩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L)表A.3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评价级别评价指标分值范围一级资源价值和游憩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加强保护,台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30≤≤40二级资源价值和游憩价值较高,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20≤<30三级在开展森林游憩活动的同时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10≤<20三级以下进行资源的质量和环境的改善。息服务平台K10W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10

DB35/T508—2021附录B(资料性)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表单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见表B.1,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分级见表B.2。表B.1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达到GB3095一级标准10 大气质量达到GB3095二级标准6(10分)未达到GB3095二级标准1达到GB3838I类标准10 地表水质量达到GB3838II类标准6(10分)未达到GB3838II类标准1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以上,局部地段达到60000个/cm以上17~20空气负离子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以上,局部地区达到30000个/cm以上13~16生态环境水平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以上,局部地区达到10000个/cm以上9~12资源(20分)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以上,局部地区达到3000个/cm以上5~8(H)主要景点平均浓度700个/cm以下0~4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200个/m9~10空气细菌含量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300个/m7~8(10分)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600个/m4~6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1000个/m1~3天然照射贯穿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之内10 辐射剂量水平允许个别地段超标,但超过剂量不超过国家标限的20%,且超标地段不在景区7(附加10分)允许局部地段超标,但度假地应在安全范围内4表B.2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分级表级别分值范围适用范围优H> 45森林医院、森林康养中心等良38≤K45休闲度假区、森林浴场、森林康养中心等中30≤H<38休闲度假区、森林游憩区、野营地等劣H<30森林浴场、野营地、森林游憩区等H为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11

DB35/T 5082021

附录C (资料性) 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平衡来 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平衡表见表C

附录C (资料性) 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平衡表

表C.1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平衡表

DB35/T5082021

GB/T 15331-2020 压敏胶粘带水蒸气透过率试验方法.pdf附 录 D (资料性)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写提纲及图件

(资料性)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写提纲及图件 D.1编写提纲 1 基本情况 1. 1 自然资源 1. 2 人文与社会经济 1. 3 基础工程与设施 1. 4 历史沿革与经营管理现状 2 现状分析与环境容量估算 2. 1 现状分析 2. 2 环境容量估算 3 森林风景与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3. 1 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3. 2 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4 总则 4.1 指导思想 4. 2 规划原则 4. 3 规划依据 5 总体布局 5. 1 范围 5. 2 性质、主题定位、发展目标 5. 3 功能分区 5. 4 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6 森林景观规划 6. 1 规划原则 6. 2 植被规划 6. 3 森林景观规划 6. 4 7 资源与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7.1 规划原则 7. 2 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规 7. 3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7. 4 环境保护规划 7. 5 防灾减灾规划 7. 6 游憩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规划 7. 7 管护体系规划 8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8. 1 规划原则 8. 2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8.3 森林生态文化设施规划 8. 4 解说系统规划

335/T508—2021 9 森林游憩与服务设施规划 9. 1 森林游憩规划 9. 2 森林游憩服务设施规划 10 基础工程规划 10. 1 道路交通规划 10. 2 给、排水工程规划 10. 3 供电工程规划 10. 4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11 土地利用规划 11. 1 土地利用现状 11. 2 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 12 社区共建规划 12. 1 社区发展现状分析 12. 2 社区共建发展规划 13 环境影响评价 13. 1 环境质量现状 13.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13. 3 应对措施 13. 4 结论与建议 14 规划期 14. 1 规划分期 14. 2 近期规划 14. 3 中、远期规划 15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5. 1 投资估算 15. 2 效益分析 16 实施保障措施 16. 1 政策保障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6. 2 组织保障 16. 3 资金保障 16. 4 技术保障 16. 5 人才保障 2图件 1 图纸规格 图纸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10000 2 基本图类 a) 区位图(对外关系图) b) 土地利用现状图 c) 森林风景资源分布图 d) 功能分区图 e) 土地利用规划图 f) 总体布局图

g) 森林景观规划图 h) 环境保护设施规划图 i) 森林游憩规划图 j) 森林游憩服务设施规划图 k) 道路交通规划图 1) 给、排水工程规划图 m) 供电工程规划图 n)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图 ) 分期建设布局图

DB35/T5082021

DB35/T 5082021

16-城市规划中的文化策略与作为.pdf[1]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1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