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74.56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7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工业区及居住区等室外给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技术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水源选择、水质要求、水量计算、管道布置、水力计算、水泵站设计以及相关附属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旨在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规范强调水源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和取水方便等因素,并需满足国家现行水质标准的要求。其次,在水量计算方面,需根据用户类型(如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合理确定设计流量。同时,管道布置应遵循“短捷、经济、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原则,避免穿越地质不良区域。

此外,规范对水力计算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管网压力分布、流速控制及能耗优化等,以保证供水效率和稳定性。对于加压泵站的设计,需结合地形条件和用水需求,科学配置设备型号与数量。最后,规范还涉及消毒设施、阀门井、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设计要求,确保整个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体而言,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为供水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依据,促进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9.9.8 对供应空气的气源装置基本设备组成和设备备用作出的规定。供应空气的气源装置除了应具有供气能力外,还应具备对所供空气进行预处理的功能,所供气体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能满足臭氧发生装置的供气要求。空压机作为供气的动力设备,用以满足供气气量和气压的要求;过滤设备用于去除空气中的颗粒和杂质;除湿干燥设备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水份长宁某高校综合楼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达到降低供气露点的目的;消声设备则用于降低气源装置在高压供气时所产生的噪声。由于供应空气的气源装置需要常年连续工作,且设备系统较复杂,通常情况下每个装置可能包括多个过滤、除湿、干燥和消声设备,为保证在某些设备组件发生故障或需要正常维修时气源装置仍能正常供气,要求气源装置中的主要设备应有备用。

9.9.9 规定了供应氧气的气源装置的形式。据调查,目前国内外水厂臭氧处理设施中以氧气为气源的均通过设置现场液氧储罐或制氧机这两种形式的气源装置来为臭氧发生装置供氧气。

9.9.10 关于液氧储罐供氧装置设备的基本配置以及液氧储存量的规定。液态氧均通过各种商业渠道采购而来,其温度极低,在使用现场需要专用的隔热和耐高压储罐予以储存。为节省占地面积,储罐一般都是立式布置。进入臭氧发生装置的氧必须是气态氧,因此需要设置将液态氧蒸发成气态氧的蒸发器,蒸发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环境空气温度。通过各种商业渠道所购的液态氧的纯度很高(均在99%以上),而提供给臭氧发生装置的最佳氧气浓度通常在90%~95%之间,且要求含有少量的氮气,因此,液氧储罐供氧装置一般均应配置添加氮气或空气(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的设备。通常采用的设备有氮气储罐或空压机,并配备相应气体混配器。储存在液氧罐中的液态氧将随着水厂生产逐步消耗,其罐内的压力和液面将发生变化,为了随时了解其变化情况和提前做好补充液氧的准备,须设置液氧储罐的压力和液位显示及报警装置。

采购的液态氧均是由液氧槽罐车输送到现场,然后用专用车载设备加入到储氧罐中。运氧槽车一般吨位较大,在厂区内行驶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储存量越大,则对厂区的交通条件要求越高。另外,现场液氧储罐的大小还受消防要求的制约。因此,液氧储存量不宜过大,但储存太少将增加运输成本,带来采购液态氧成本的增加。因此,根据相关的调查,本条文只作出最小储存量的规定。

9.9.11 关于制氧机供氧装置设备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例行停运维护或故障检修时备用能力的规定。空气中98%以上的成分为氮气和氧气。制氧机就是通过对环境空气中氮气的吸附来实现氧气的富集。一般情况下,制氧机所制取的氧气中氧的纯度在90%~95%之间,其中还含有少量氮气。此外,制氧机还能将所制氧气中的露点和其它有害物质降低到臭氧发生装置所需的要求。为了保证能长期正常工作,制氧机需定期停运维护保养,同时考虑到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因此制氧机供氧装置必须配备备用液氧储罐及其蒸发器。根据大多数制氧机的运行经验,每次设备停役保养和故障修复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天,故对备用液氧储罐的最小储存量提出了不应少于两天的氧气用量的规定。虽然备用液氧储罐启用时其所供氧气纯度不属最佳,但由于其使用机会很少,为了降低设备投资和简化设备系统,一般不考虑备用液氧再配备加氮气或空气设备。

9.9.12 对气源品种及气源装置型式选择的规定。就制取臭氧的电耗而言,以空气为气源的最高,制氧机供氧气的其次,液氧最低。就气源装置的占地而言,空气气源的较氧气气源的大。就臭氧发生的浓度而言,以空气为气源的浓度只有氧气气源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臭氧发生管、输送臭氧气体的管道、扩散臭氧气体的设备以及臭氧尾气消除装置规模而言,以空气为气源的比氧气的大许多。就设备投资和日常管理而言,空气的气源装置均需由用户自行投资和管理,而氧气气源装置通常可由用户向大型供气商租赁并委托其负责日常管理。虽然氧气气源装置较空气气源装置具有较多优点,但其设备的租赁费、委托管理费以及氧气的采购费也很高,且设备布置受到消防要求的限制。因此,采用何种供气气源和气源装置必须综合上述多方面的因素,作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据调查,一般情况下,空气气源适合于较小规模的臭氧发生量,液氧气源适合于中等规模的臭氧发生量,制氧机气源适合于较大规模的臭氧发生量。

9.9.13 对气源装置设置地点的规定。由于臭氧发生装置对所供气体的质量要求较严格,过远的气体输送增加了管道中杂质污染气体的潜在危险,而且以氧气为气源时还存在着发生火灾的隐患,因此,本条文作出相应规定。

9.9.14 对气源装置设置地点的条件作出的规定。供应空气的气源装置中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多,因此应将其设在室内。而供应氧气的气源装置中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少,且储存液氧的储罐高度较高,并考虑到运送液氧的槽车向储罐加注液氧时的操作方便,因此一般设置在露天,并要求对部分产生噪声的设备采取降噪措施。

9.9.15 规定了臭氧发生装置最基本的设备组成。其中臭氧发生器的供电及控制设备,一般都作为专用设备与臭氧发生器配套制造和供应的。冷却设备用以对臭氧发生器及其供电设备的冷却,既可以配套制造供应,也可根据不同的冷却要求进行专门设计配套。臭氧和氧气泄漏探测及报警设备,用以监测设置臭氧发生装置处环境空气中可能泄漏出的臭氧和氧气的浓度,并对泄漏状况作出指示和报警,其设置数量和位置应根据设置臭氧发生装置处具体环境条件确定。

9.9.16 关于臭氧发生装置产量及备用能力设置的规定。为了保证臭氧处理设施在最大生产规模和最不利水质条件下的正常工作,臭氧发生装置的产量应满足最大臭氧加注量的需要。

用空气制得的臭氧气体中的臭氧浓度一般为2%~3%,且臭氧浓度调节较困难,当某台臭氧发生器发生故障时,很难通过提高其它发生器的产气浓度来维持整个臭氧发生装置的产量不变。因此,要求以空气为气源的臭氧发生装置中应设置硬备用的臭氧发生器。

用氧气制得的臭氧气体中的臭氧浓度一般为6%~14%,且臭氧浓度调节非常容易,当某台臭氧发生器发生故障时,既可以通过启用已设置的硬备用发生器来维持产量不变,也可通过提高未故障发生器的产气浓度来维持产量不变。采用硬备用方式,可使臭氧发生器维持正常工作时的产气浓度和氧气的消耗量,处于较经济的状态,但设备的初期投资将增加。采用软备用方式,设备的初期投资可减少,但可能会使装置正常工作时产气浓度不很经济,且消耗的氧气将增加。因此,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9.9.17 对臭氧发生装置的设置地点及设置环境作出的规定。臭氧的腐蚀性极强,泄漏到环境中对人体、设备、材料等均会造成危害,其通过管道输送的距离越长出现泄漏的潜在危险越大。此外,臭氧极不稳定,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将分解成氧气,输送距离越长,其分解的比例越大,从而可能导致到投加点处的浓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要求臭氧发生装置应尽可能靠近臭氧接触池。当净水工艺中同时设有预臭氧和后臭氧接触池时,考虑到节约输送管道的投资,其设置地点除了应尽量靠近各用气点外,还宜靠近用气量较大的臭氧接触池。据调查,在某些工程中,当预臭氧和后臭氧接触池相距较远时,也有分别就近设置两套臭氧发生装置的做法,但这种方式将大为增加工程的投资。

根据臭氧发生器设置的环境要求,其必须设置在室内。虽然臭氧发生装置中配有专用的冷却设备,但其工作时仍将产生较多的热量t/cscs 020-2021标准下载,可能使设置臭氧发生装置的室内环境温度超出臭氧发生装置所能承受的限度。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通风设备或空调设备,以保证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臭氧发生装置所要求的环境温度以下。

9.9.18 对设有臭氧发生器的建筑内的用电设备的安全防护类型作出的规定。

(4) 臭氧气体输送管道

9.9.19 关于确定输送臭氧气体管道的直径及适用材料的规定。

9.9.20 关于输送臭氧气体的埋地管敷设和室外管隔热防护的规定。由于臭氧泄漏到环境中危害很大,为了能在输送臭氧气体的管道发生泄漏时迅速查找到泄漏点并及时修复,输送臭氧气体的埋地管一般不应直接埋在土壤或结构构造中,而应设在专用的管槽内,管槽上设活动盖板,以方便查漏和修复。

输送臭氧气体的管道均为不锈钢管,管材的导热性很好,因此,在气候炎热的地区,设在室外的管道(包括设在管槽内)很容易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从而导致管道中的臭氧分解速度加快,因此,要求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对室外管道进行隔热防护。

9.9.21 规定了臭氧接触池的最少个数。在运行过程,有时需要停池清洗或检修,为不致造成水厂停产,故规定了臭氧接触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两个。

9.9.22 关于臭氧接触池接触时间的规定。工艺目的和待处理水的水质情况不同,所需臭氧接触池接触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设计采用的接触时间应根据对工艺目的、待处理水的水质情况的分析,通过一定的小型或中型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来确定。

9.9.23 规定了臭氧接触池的构造要求以及尾气排放管和自动气压释放阀的设置。为了防止臭氧接触池中少量未溶于水的臭氧逸出后进入环境空气而造成危害db23/t 2378-2019标准下载,臭氧接触池必须采取全封闭的构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