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钢筋施工质量技术交底.doc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并见证取样送检,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除泥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放线工作2019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弹好柱、墙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并将浮锈、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1.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单位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铁丝:扎丝规格不小于22#(钢筋直径大于18mm时不小于20#)。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垫块:采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的专用垫块,并应具有合格证,不得使用现场制作的砂浆垫块。
1.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塔吊配合吊运。
(一)、钢筋保护层厚度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3.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二)、钢筋接头方案的选择
1.地下室底板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50%。
2.特一级、一级、二级抗震等级及三级框架的底层柱的纵筋连接和直径≥28mm钢筋的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其它情况可采用搭接接头;框支柱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3.一级框架梁、框支梁及直径≥28mm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框支梁纵筋接头应避开梁上立柱部位。二、三、四级框架梁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
5.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6.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三)、保护层垫块选择
1.地下室底板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板底、梁底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垫块或大理石块;地下外墙外侧保护层采用水泥垫块,内墙、柱、梁侧面保护层控制采用加工的“F”型支撑棍以及塑料垫块相结合。
(一)、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划出绑扎间距→绑扎底板钢筋→焊接支撑筋→上层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一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一)、基础底板钢筋绑扎
1.根据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好的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注先铺下层钢筋,图纸未标注时短向钢筋在外皮。接着依次绑扎局部加强筋。直径25以上钢筋必须采用直螺纹连接。
2.底板底层钢筋绑完后,垫上40厚垫块,间距700㎜.垫块垫好后,再安装钢筋支撑、马镫。
3.钢筋支撑及马凳制作及安装详见底板钢筋支撑和马镫技术交底,钢筋支架应安装在垫块上方。
4.支撑焊接牢固,安装完成后铺设上层双向钢筋和附加钢筋,之后绑扎暗柱和墙体插筋
5.根据墙下弹好的线,用线坠吊到底板上层钢筋上面用红漆做标志,根据墙、柱筋外皮保护层尺寸进行插筋,保证墙、柱(暗柱)位置准确,墙柱钢筋与板面钢筋交叉处箍筋竖向钢筋和底板钢筋点焊牢固。
6.墙柱插筋错开搭接50%。
1.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3.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
(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拄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4)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问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100mm且不大于5d的要求(d为主筋直径)。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5)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水泥撑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6)墙体拉接筋或埋件,根据墙体所用材料,按有关图集留置。
(三)、剪力墙钢筋绑扎
1.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2.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本书中“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表”。
3.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4.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力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5.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4.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5.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7.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DB15/T 2425-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pdf,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图纸未标注时短向钢筋在外皮。
3.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4.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5.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盖铁下部安装马凳,位置同垫块。
改建铁路襄渝线安康至重庆段第七标段龙溪河2号右线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