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无粘结预应力交底记录式中Lr——连杆露在端模外的尺寸(mm)
B——连杆拧入锚杯的规定长度;
某烟气脱硫工程电气盘柜安装施工方案 ⊿L——无粘结筋张拉后计算伸长值(mm);
C——端模板的厚度(mm)。
3.6.2甲型锚固系统固定端的安装:按设计要求的标高,将锚固端七孔锚板用铅丝绑在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并在其前区配置螺旋筋,以增强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钢丝镦丝应与锚板贴紧、齐平,不允许有错落现象。
3.6.4乙型锚固系统锚固端的安装:按设计要求固定在模板内,并配置螺旋筋。采用钢绞线固定端需要散发,钢丝为七孔板镦头。
2008年10月15日
3.7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并按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板端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绑扎时,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杯轴线重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杯能顺利拉出板端。
3.9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9.1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应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查部门,会同设计单位联合进行隐检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9.2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防锚具,确保无粘结筋束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
3.9.3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严禁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而影响张拉进行。
3.10甲型锚具张拉工艺:
3.10.1施工准备:张拉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
3.10.2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面上进行调整。
3.10.3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油压表达到5MPa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直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然后将锚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通油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
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间不能低于0.5min。
2008年10月15日
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2%,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
3.10.4测量记录:为了校核预应力值,在张拉过程中,应分级随机记录无粘结筋的伸长值。通常每级取油压表读数,以10MPa的倍数为宜。
开始张拉时,无粘结筋在塑料套管内是自由放置的,要用一定张拉力使之收紧,这样就难以测出张拉的开始点,即无粘结筋拉应力的零点,这一点在理论上是测量筋的伸长值的标记。
当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相差10%以上时,应进行分析研究。
实测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停止张拉,检查计量仪表是否有误,必要时,应重新校核及标定。
实测伸长值小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找出原因后可以继续加压或将无粘结束放松,进行第二次张拉,但张拉应力均不能超过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
3.10.5锚固及拆除设备:拧紧螺母后,可逐渐回油,放松无粘结筋,拆除千斤顶。操作中回油应缓慢进行,先切断电源,后搬运动阀把至回油位置,然后给油将活塞退回原处,拆除千斤顶。
锚杯埋放位置误差致使张拉力达到设计要求后,锚杯露出板端面过长(大于50mm)或过短(小于20mm)时,应采取增设螺母或连接锚杯进行锚固。
3.11乙型锚具张拉工艺:
2008年10月15日
3.11.1施工准备:张拉前应将板端面清理干净,剥去外露钢绞线(钢丝束)的外包塑料套管,对锚具逐个进行检查,严禁使用锈蚀锚具。并逐根测量外露无粘结筋的长度,记录下来作为张拉前的原始长度。
3.11.2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压力达到2.5MPa时,停止加压。调整千斤顶的位置,继续加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当千斤顶行程满足不了张拉所需伸长值时,中途可停止张拉,作临时锚固,倒回千斤顶行程,再进行第二次张拉。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张拉速度要保持一致,压力差不应超过10MPa。
3.11.3顶压及拆除设备:顶压有二种方法,液压顶压和弹簧自动顶压。液压顶压是用手动泵给顶压器加压。当张拉到控制应力时,停止加压,在保持所需压力下,用手动泵给顶压器加压,压力达到30MPa时,顶压器的千斤顶同时缓慢回油,最后拆除张拉设备。采用弹簧顶压时,当张拉到要求控制应力时,即可回油,由于用弹簧顶压器进行锚固顶压,锚具内缩量较大;应采取二次张拉。第二次张拉时,必须卸去顶压设备,换上支承架,将千斤顶支承在构件上。张拉时必须使千斤顶与锚具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加压值应取设计控制应力值。采用开口式垫片,垫在锚具与承压板空隙处。
3.12锚固区的防护必须有充分防锈和防火的保护措施,严防水气进入,锈蚀锚具或预应力筋。
3.12.2将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用环氧砂浆堵封。
3.13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由操作人员签名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丝或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套油
2008年10月15日
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筋张拉伸长值记录。
预应力原材料质量检验标准(I)
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场检验报告(按进厂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
观察和检查产品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每60t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
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场检验报告(按进厂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外观质量
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
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场检验报告(按进厂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2008年10月15日
预应力制作与安装质量检验标准(II)
预应力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观察和尺量检查(全数检查)
预应力筋切断方法和钢丝下料长度
观察和尺量检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
观察、尺量检查和检查镦头试验报告(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墩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墩头)
观察和尺量检查(全数检查)
尺量检查(同一检验批中,抽查总数的5%,且对各类构件,≥5束,每束≥5处)
2008年10月15日
预应力张拉、放张、灌浆及封锚质量检验标准(Ⅲ)
张拉或放张时的混凝土强度
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全数检查)
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
检查张拉记录(全数检查)
先张法: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抽查预应力总数的3%,且≥3根)
后张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抽查预应力总数的3%,且≥5束)
观察和检查张拉记录(全数检查)
观察和检查灌浆记录(全数检查)
观察和尺量(同一检验批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5处)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
尺量(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3束)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位置
外露预应力筋的切断方法和外露长度
观察和尺量(同一检验批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5束)
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泌水率
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
检查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每工作班留一组70.7mm的立方体试件)
5.1无粘结筋应按不同规格分类成捆、成盘挂牌堆放整齐。露天堆放时,需覆盖雨布,下面应加垫木,防止锚具及无粘结筋锈蚀,严禁碰撞踩压堆放成品,避免损坏塑料套管及锚具,供现场张拉使用的锚夹具,需涂油包封在室内存放,严防锈蚀。
5.2无粘结筋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严禁摔掷及锋利物品损坏无粘结筋表面及配件。吊具用钢丝绳需套胶管,避免装卸时破坏无粘结筋塑料套管,若有损坏应及时用塑料胶条修补,其缠绕搭接长度为胶条1/3
2008年10月15日
6.1无粘结筋用的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成型中每根钢丝、钢绞线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6.2无粘结筋选用时,筋长小于24m时,一般选用钢丝束;大于24m时,以选用钢绞线为宜。
6.3无粘结筋的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一般为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0%,必要时可提高到75%。为了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影响,施工时可采用超张拉法方法,但最大张拉力不应超过无粘结筋标准抗拉强度的75%。通常张拉方法可采用一次超张拉,即0→103%σcon,或二次张拉,即0→100%σcon再放松到0,将垫板紧压后再第二次张拉0→100%σcon(σcon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6.4无粘结筋曲线配置或长度大于24m采用两端张拉法时,两台设备张拉速度应保持一致。
6.5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7.1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
7.2无粘结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出厂质量证明。
某11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施工方案7.3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机械性能试验报告单。
7.4无粘结预应力锚具合格证及检验记录。
7.5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7.6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7.7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隐检记录。
隧道施工工艺框图7.8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7.9封端混凝土强度试件试压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