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路面改造工程质量监督技术交底材料二、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
⑴搅拌及自动计量设备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标定和试拌。在标定有效期满或设备搬迁安装后,均应重新标定。
地面水泥砂浆施工工艺⑵混凝土拌和各类材料计量允许偏差见下表(%):
高速、一级公路累计每车
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⑶混凝土拌和物应均匀一致,不得有生料、干料、离析或外加剂成团结块现象。应每工作班测3次坍落度,允许偏差为±10mm。
⑷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减小颠簸,防止离析、漏浆、漏料。
三、施工各环节控制要点
在立模前,应先检查基层顶面标高和横坡等技术指标,如局部达不到要求的应及时处理。
模板的高度应与路面厚度一致。要求采用钢模板(槽钢),模板表面应光洁,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杂物,立模位置应准确、支撑应牢固。立模标高调整时不得采用石子、砖头、木块调整,模板不得悬空,局部标高调整可采用高标号砂浆找平(或用塑料薄膜隔离),同时不得采用油毛毡等材料防止面板侧面漏浆。如水泥砼路面施工无半刚性基层或基层表面平整度较差时,更应注意。
拉杆及传力杆要求采用托架等材料固定,位置控制在1/2板厚,外露长度及相邻间距应均匀一致。
浇筑前要求对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湿润,并对基层表面出现的收缩裂缝进行处理(如在裂缝处垫两层油毛毡);对模板的位置及支撑稳固情况,拉杆及传力杆的安设等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需进行空模拉线检查,以保证路面厚度符合要求。
浇筑中人工布料应用铁锹反扣,严禁抛掷或使用钉耙;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时应确定合理的振捣次序,可采用多根振捣棒沿横断面连续作业,并应注意板底、内部及边角部不得欠振或漏振;振动提浆机施工使表面泛浆均匀、平整即可,不得过度提浆;为保证砼外观质量,应注意整平饰面工作,及时清除粘浆,修补缺边、掉角,要求表面无抹面印痕。雨季或烈日下工作,应备有工作棚。
要求通车路段半幅面层施工时,对通车路段及时洒水,以免扬尘影响面板表层砼强度。
及时进行刻槽压纹及切缝处理,为提高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磨擦系数,可采用先拉毛再切缝的工艺。但部分线型差、纵坡大的三、四级公路,宜优先采用表面压纹(方纹)的方法,提高面层的磨擦系数。
横向缩缝的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切缝方式的选用,应由施工期间该地区路面摊铺完毕到切缝时的昼夜温差确定。
附表:根据施工气温所推荐的切缝方式
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h
硬切缝1/4~1/5板厚
软硬结合切缝,每隔1~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硬切缝补切。
软切缝深度不应小于60mm;不足者应硬切补深到1/3板厚,已断开的缝不补切。
宜全部软切缝,抗压强度约为1~1.5MPa,人可行走。软切缝不可超过6h。
软切缝深度大于等于60mm,未断开的接缝,应硬切补深到不小于1/4板厚。
混凝土路面拆模时间应根据施工季节气温决定,可参见下表:
面层规范养生,养生期间应禁止开放交通,并加强交通管制,以免人畜及车辆等损坏混凝土板表面。养生宜使用麻袋(或养护毛毯)洒水覆盖,保持覆盖物湿润。
应先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水泥浆及其它杂物,灌缝前,应保证缝内清洁、干燥;灌缝的深度应符合要求。
四、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1、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场地未硬化;
2、基层(路基)标高控制不严,造成路面厚度不均匀;
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如材料未分档,或虽分档但分档范围不符合要求,骨料含水量不及时或未测定,计量设备虚设,造成计量不准确等;
4、漏振、过振,侧面漏浆造成蜂窝;表面提浆过度或收浆抹面时间掌握不准确,造成表面收缩裂缝较多及过早露砂;切缝不及时或未分段分块切割,造成部分板块断裂。
5、横向拉杆设置随意,长度不一,甚至局部不设拉杆;
6、没有采用麻袋覆盖养生及养生不及时;表面压纹不均匀、边线不顺直;灌缝不及时,填灌不密实,灌缝后局部砼面层污染较严重。
第四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要点
成型的沥青砼总体应做到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粗细集料明显离析等现象;搭接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与路缘石及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拌和及堆料场地要求同水泥砼路面。
一、透层及下封层施工控制要点
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浇洒透层油或铺筑下封层,沥青及矿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⑴浇洒透层前,对路缘石等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
⑵透层乳化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mm,并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若局部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予以清除,对遗漏处应进行人工补洒。
⑶透层沥青的浇洒应按设计用量一次均匀洒布。
⑴基层施工后不能及时铺筑沥青面层而需通行车辆时,应铺筑下封层。下封层的厚度不宜小于6mm。
⑵应在干燥的情况下施工,采用层铺法施工时,矿料用量为5~8m3/1000m2。
下封层施工时应确保骨料撒布及沥青喷撒的均匀性;洒布的小石子应控制粒径≮4.75mm,并减少粉尘含量。
面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满足规范要求等级,如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要求,应掺加消石灰,未掺加之前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得低于3级。
粗、细集料应严格分档配制拌和,确保均匀性。对于路面面层使用的集料,必须采用合理的规格料分档配制,集料分档不得重叠叉档配置。
AC-13:13.2~4.75、4.75~0
AC-16:16~9.5、9.5~4.75、4.75~0
加强原材料检验,进场的各种原材料必须按要求逐批进行抽检试验,报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严格控制混合料配比,矿料和沥青用量不准,易使路面产生推拥、油包、松散等问题。
三、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要点
1、铺筑沥青层前,必须检查基层或下层沥青层的质量,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缺陷,应认真处理,同时做好施工测量放样工作。
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对局部基层外露和下封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按下封层施工要求补洒封层料;对下封层表面浮动的矿料,应清扫到路面以外,表面的其他杂物亦应清扫干净。
2、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筑层厚度确定。
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9个温度:
①沥青加热温度;②矿料温度;③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④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⑤运输到现场温度;⑥摊铺温度;⑦碾压温度;⑧碾压终了温度;⑨开放交通温度。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参见下表(℃):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应注意,矿料加热温度不应过高,否则沥青会被矿料高温灼焦,使沥青老化,影响路面强度,出现松散等;碾压温度不可过高,否则混合料会产生推移,而难以碾压密实,并会产生推挤裂纹。
根据各类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生产、运输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适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数量及施工方案等。
⑴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拌和场(站)采用拌和机械集中拌制,拌和场与施工现场距离应确保混合料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
⑵料场堆放的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或覆盖,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⑶沥青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及自动计量设备必须按规定的周期检定。
⑷回收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
⑸按要求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应的检测(矿料级配、沥青用量、马歇尔稳定度、混合料温度等)。
沥青砼拌和前对集料的烘干时间必须充分,并加强检测。要求拌和前应每天对集料进行含水量试验,及时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同时,要求对已作烘干处理的材料加强抽检,确保含水量不超标。
每天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前,应对集料进行含水量测定,并根据集料实际的含水量及时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防止由于集料没有完全烘干,而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性。同时,要求定期对已作烘干处理的材料加强抽检,确保含水量不超标。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稳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输混合料宜覆盖保温、防雨,保证运输到摊铺现场时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
⑴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速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根据省厅质监站《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温度控制的几项要求》(浙交监〔2001〕199号文)规定:①高速、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它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不得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②原则上每年的11月15日以后,不得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③必须在11月15日后施工的,施工、监理单位应对各个施工环节温度做好详实的记录。确保摊铺温度不低于120℃,碾压温度不低于110℃,否则作返工处理。
⑵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弯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的转速应根据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的离析。
⑶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一般下面层摊铺采用钢丝绳引导,上面层施工采用平衡梁的方式控制高程。
⑷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验路段的工艺数据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横坡。
6、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⑴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要求。
⑵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并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造成混合料推移,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速度及温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⑶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通常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⑷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对密级配的沥青砼宜优先采用25t以上的重型轮胎式压路机,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当采用三钢轮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得小于12t。
⑸终压应紧跟复压进行,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印时可免去终压。可选用双钢轮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印为止。
⑹碾压时不得为防沥青粘轮而洒少许柴油(可洒少量肥皂水),否则将使沥青粘结力降低,出现松散、露骨及坑洞。
⑴纵缝处理:要求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热接缝)或30~40cm(冷接缝)以上。
⑵横缝处理:应与路中线垂直,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缝分为平接、斜接两种。
冷接缝施工时,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15cm,再跨缝挤紧压实。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拌和水泥砂浆。
1、应合理安排相邻层间施工时间。路面面层的施工间隔时间应尽可能缩短,尽量保持施工的连续性,以减小对层间的污染影响粘结。各面层间应喷洒粘层沥青,下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采用乳化改性沥青。
2、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各结构层表面清洁。施工期间应加强交通管制,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运行路径;路面各结构层施工前,其下层面均必须进行清洗并确保清洁、干燥。
3、部分路面砂改油工程由于老路基局部宽度不足的,需进行适当加宽,必须保证路面宽度。两侧路肩应尽量采用砂砾或级配较好的宕渣填筑,并按要求碾压密实。
4、局部水沟断面不足的应进行处理,以保证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水沟砌筑质量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5、路面改造后沿线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部分必要的标志及护栏。
第五部分施工监理质量检查要点
一、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施工监理检查要点
1、下承层必须经过承包人自检,在监理抽检合格的基础上CDB国际新城售楼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可进行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的施工。
2、对承包人的施工放样,进行测量复核,直线段每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m或15m设一桩,严格控制路中心高程和横坡度。
3、严把原材料关,水泥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所用土及水泥必须符合前述有关的标准要求,方可允许进入工地。
4、混合料的拌和无论是路拌法施工还是厂拌法施工,必须控制水泥剂量符合设计要求,拌和一定要均匀,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均匀性。
5、对混合料的摊铺应严格控制,摊铺后不应有离析和粗集料窝等不良现象,必要时应及时处理。厚度、宽度、摊铺后的平整度,应达到施工规范的规定与设计文件要求。
6、水泥稳定土的整形和碾压,严格按试验路段的成果数据来指导施工。不平整处应进行找补,然后进行碾压。碾压时应保持潮湿,对于个别“弹簧”部位责令承包人及时有效地处理。
7、严格控制水泥稳定土从拌和到碾压成型的时间GB∕T 17468-2019标准下载,严禁在水泥终凝后,再进行碾压。
8、碾压结束后,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严禁忽干忽湿,影响强度的增长,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