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凿除软桩头技术交底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图中对弯曲半径未规定时,可按下表要求加工。
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筋,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10倍.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GB/T 39714.1-2020标准下载,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书上岗。钢筋的接头应采用电焊,并以闪光接触对焊为宜,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扎,普通砼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也可采用电弧焊如搭接焊、帮条焊、坡口焊、熔槽焊等。焊接接头在构件内应尽量错开布置,且受拉主钢筋的接头截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搭接长度双面焊为5d,单面焊为10d(d为钢筋直径)。
直径不大于25mm的受力钢筋,也可采用绑扎搭接。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按表规定),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3-7的规定。
表3-7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受拉区内I级钢筋绑扎的末端应做弯钩。HRB335、HRB400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且钢筋搭接处,就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及安装
钢筋骨架的焊接拼装工作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其操作要点是:
①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
②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③拼装时,在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住,防止叫焊时局部变形。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施焊。
④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⑤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钢筋的绑扎符合以下规定:
①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点焊焊牢。
②除设计的特殊规定者外,梁中的箍筋与主筋垂直。
③箍筋的未端向内弯曲,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绑扎牢。
④箍筋的接头(弯钩迭合处)、在梁中应沿纵向后方向交叉布置。
⑤绑扎用的铁丝要向里弯,确保不伸向保护层内。
⑥墩、台(身)、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和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和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保证位置准确。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另外,在浇筑砼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
为满足桥梁变形观测的需要,在承台上设置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混凝土由混凝土工厂集中供应。混凝土拌合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计量准确,保证拌合时间。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输至墩位入模。混凝土浇注水平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入模后及时振捣,承台浇筑一次完成。及时养护以防止收缩裂纹。
1、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⑴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⑵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
⑶将基础上松动的岩块及杂物、泥块清除干净,并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对干燥的非黏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有积水。
⑷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的位置、数量等,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不少于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⑸对于桥梁混凝土结构,应在不同季节选择有代表性结构进行试浇筑,并通过测温或计算分析,事先确定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参数的合理控制值。
2、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⑴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⑶在相对温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风速可采用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⑷浇筑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⑸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决定。表3-8中的数值可供参考。
表3-8混凝土浇筑层厚度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和振捣器的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底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⑹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水平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⑺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⑻新浇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部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⑼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变形、位移时及时处理。
⑽新浇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3、自高处向模板内倾斜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从高出直接倾斜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⑵当倾落高度超过2m,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
⑶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4、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①用人工凿毛时,须达到2.5MPa;
②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⑵经凿毛处理混凝土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在有积水。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应比新浇混凝土减少10%。
⑶对于素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mm。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应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
⑷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⑸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当结构物为钢筋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2.5MPa。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
5、浇筑墩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列要求:
⑴对墩台基底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润湿;
②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并铺一层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⑵对一般墩台及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⑶浇筑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时,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的平截面过大,不能在前面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
⑷采用滑升模板浇筑墩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宜采用低流动度或半干硬性混凝土。
②浇筑应分层、分段进行,各段应浇筑到距离模板上口不小于10~150mm的位置为止。若为排柱式墩台,各立柱应保持进行一致。
③在滑升过程中须防止千斤顶或油管接头在混凝土或钢筋处漏油。
④每整体结构的浇筑应进行。若因故中途停工,应按施工缝处理。
⑤混凝土脱模时的强度宜为0.2~0.5MPa。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混凝土较粘稠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分布。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当振动完毕须变换振动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⑵当振动器的移动距离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⑶附着式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和振动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与模板紧密连接。
⑷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和其他预埋件。
⑸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再出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寒冷地区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和暴露的干旱地区的混凝土,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按表3-9的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表3-9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
配送中心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胶凝材料掺有矿物掺合料
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合料
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混凝土除去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保湿养护时间。
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不宜超过20℃(截面较为复杂时,不宜超过1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18变电站口袋书.pdf,要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湿养护措施养护。养护时间应比表9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