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基础以上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E19基础以上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34.18K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E19基础以上钢筋绑扎技术交底

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绑扎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光伏幕墙施工方案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或槽钢块)、塑料卡、马凳筋等。

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规格、使用部位、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3)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10)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加工成型。

1.2钢筋除锈:钢筋生锈或染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鳞落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该批钢筋作退场处理,不得使用。

1.3钢筋调直:≤φ10盘条钢筋在使用前经过放盘、调直工序,>φ12以上钢筋在轧制、运输、存放过程中造成弯折,使用前进行调直处理。

1.4钢筋切断:根据配料单复核钢筋种类、直径、尺寸、根数,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时要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卡板,钢筋的断口要求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1.5.1节点放样:根据结构施工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好钢筋节点放样,主要包括梁、柱、墙、板钢筋的锚固构造;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梁与板之间钢筋的穿插顺序;板柱节点部位配筋构造;墙体截面突变部位的钢筋布置;洞口加强筋的设置以及特殊构造部位节点。节点放样时分部位对各节点进行编号,通过节点放样进一步熟悉图纸,使一些特殊构造部位变得清楚明了,重点突出,使钢筋配料时不至于盲目无章。

1.5.2编写配料单:根据配筋图及节点大样图,先绘制各种形状的单根钢筋简图并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配料单中标明钢筋部位。

1.5.3下料长度计算: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考虑弯起钢筋弯曲调正值的影响及弯钩增加长度,对于曲线构件钢筋,采用按理论公式计算和钢筋试加工校核的办法,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当外型比较复杂,采用理论计算比较困难时,用放足尺(1:1)或放小样(1:5)的办法求钢筋长度。

1.5.4试加工:所有钢筋在大批量加工之前先进行试加工,检查钢筋形状、尺寸是否与配料单一致。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核对。

1.5.5材料利用:钢筋短料注意长短搭配,尽量减少钢筋截留损失。

1.5.6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aⅠ级光圆钢筋末端要作180°弯钩,其弯钩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即弯钩内直径Ф12为30㎜,Ф10为25㎜,Ф8为20㎜。

b箍筋末端的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即Ф12为48㎜;平直段长度为钢筋直径的10倍,即120㎜。

c钢筋作不大于90°弯钩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钢筋绑扎质量控制要点

2.1钢筋保护层控制:根据钢筋混凝土规范及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保护层。

底板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马凳筋和与结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框架柱及墙体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定型塑料卡环;梁板钢筋保护层采用与结构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和定型马凳,间距600mm,呈梅花形布置。梁、板、柱钢筋交汇处,保护层厚度极难控制,施工前先做出放样图并定好绑扎顺序。

为了控制好楼板钢筋上下位置关系以及梁与梁之间、梁与板之间以及梁与柱之间的钢筋穿插,采取钢筋定位措施。

采用定位箍筋保证其位置,该定位箍筋在柱根部、顶板上表面紧贴梁上皮位置处设置,调整柱子纵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与定位箍筋绑扎牢固,并将定位箍筋与周围的梁纵筋绑扎;在柱子预留钢筋高度的顶端另设一组箍筋,调整柱子纵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绑扎牢固。

对于墙体钢筋,第一道墙体立筋距暗柱50㎜,第一道墙体水平筋距板面50㎜,连梁主筋伸入暗柱部分设箍筋一道,距暗柱边50㎜,暗柱第一道箍筋距板面30㎜。在墙体上口两侧绑通长钢筋,以保证砼浇筑完成后墙筋位置正确。

当墙体钢筋一次绑扎较高较长时,为解决钢筋过柔问题,在墙体顶部和中间部位加两道扶直钢管临时支撑,在支完模之后拆除。

对于楼板上铁的固定采用马凳,当上铁钢筋较粗较密时,采用钢筋马凳能充分利用加工剩余短料,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顶板马凳焊接制作,成倒“T”型马凳,马凳采用钢筋加工下脚料,直径不小于14mm,长度为1800mm~2000mm,间距为1200mm。具体做法如图:

也可采用直径10mm的钢筋直接制作“U”型马凳,间距800mm,梅花形放置。具体做法如图:

3.1工艺流程:下层顶板(底板)砼浇筑后楼层放线→矫正钢筋→套柱箍→竖向筋机械连接→画箍筋间距→绑箍筋→绑垫块

a放线:放出柱位置线,并在竖筋上抄测“50cm”线。

b矫正钢筋:如出现钢筋位移采用以下方案处理:

c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预留筋上。

d框架柱纵向钢筋接长全部采用机械连接,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大于50%。接头宜避开梁、柱端头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必须采用Ⅰ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超过50%。详下图:

f柱子纵筋采用定位箍筋保证其位置,该定位箍筋在柱根部、顶板上表面紧贴梁上皮位置处设置,调整柱子纵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与定位箍筋绑扎牢固,并将定位箍筋与周围的梁纵筋绑扎;在柱子预留钢筋高度的顶端另设一组箍筋,调整柱子纵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绑扎牢固。

g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时,多出的钢筋在上层楼面顶部处下插1.2laE;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时,多出的钢筋在上层楼面底部处向上伸出1.2laE后截断;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大时,下柱较大直径的钢筋伸至上层非连接区以上与上层较小直径的钢筋绑扎搭接或机械连接,并以50%错开;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大时,上柱较大直径的钢筋伸至下层非连接区部位与下层较小直径的钢筋绑扎搭接或机械连接,并以50%错开;

h箍筋加密区范围、箍筋弯钩构造、复合箍筋方式详见11YG002第27~31页;

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箍筋加密区范围为净高的1/3,其余楼层上、下部位的箍筋加密区范围为净高的1/6、柱截面长边尺寸、500mm三个尺寸中的较大值;箍筋的末端做135o弯钩,弯钩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弯钩长度不得超长1cm;复合箍筋应采用井字形复合箍,按箍筋支数采用外大箍内小箍的形式,以两箍复合箍为例,具体作法如下图,不可采用形状相同的两箍相扣形式。

i柱钢筋封顶处构造示意:

本工程墙体主要包括地下室外侧挡土墙及地下三层人防分隔剪力墙及战时通道剪力墙等。

4.1先绑扎剪力墙暗柱钢筋,施工方法同柱子钢筋。

4.2墙体钢筋绑扎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画水平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a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b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头搭接长度为50d,两接头中心错开65d。

c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用“八”字扣),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d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e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f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在墙体上口两侧绑通长钢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a剪力墙水平钢筋位于外侧,竖向钢筋位于内侧(地下室外墙除外)。

b未注明的剪力墙洞口补强钢筋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第55页,洞口补强钢筋详下表:

矩形洞口长边尺寸L,圆形洞直径D

4Ф12X2(HRB400E)

300<L、D≤800

4Ф14X2(HRB400E)

800<L、D≤1200

c剪力墙上半埋电梯呼叫盒或电表箱等的节点,详见结构总说明图9.7.3。截断的钢筋应封闭,并在墙体钢筋截断处附加一层钢筋网片,配筋同截断处的钢筋,每侧宽出laE。

d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在端部的锚固详见省标11YG002第45页。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锚固做法:端部为剪力墙暗柱时伸至剪力墙端部暗柱外侧弯折10d;端部为框支柱时伸至端柱外侧竖向钢筋内侧,直锚长度超过laE时可不做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竖向钢筋内侧,直锚长度不足laE时做900弯折,弯折长度15d;翼墙处直行墙钢筋贯通通过,丁字墙水平钢筋伸至直行墙外侧竖向钢筋内侧做900弯折,弯折长度15d;转角墙内侧水平钢筋伸至剪力墙外侧竖向钢筋内侧做900弯折,弯折长度15d,外侧水平钢筋可在转角处搭接绑扎,搭接长度≥llE,也可连续通过转弯,在暗柱范围外搭接绑扎,上下两排水平筋在转角两侧交错搭接,也可在转角一侧交错搭接,接头错开500mm,搭接长度≥1.2laE;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未变截面一侧的墙体水平筋直通通过,变截面处截面宽的墙体水平筋伸至端部弯折≥15d,截面窄的墙体水平筋伸入截面宽的墙体内≥1.2laE。

竖向分布筋连接及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第40~42页。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连接:直径≤14的钢筋采用搭接绑扎,直径≥16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楼面以上500mm高度范围内为非连接区,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搭接绑扎错开≥0.3llE,机械连接错开≥35d,同一截面钢筋接头不大于50%。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按较小直径的钢筋计算;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机械连接时,钢筋接头错开间距按较小直径的钢筋计算。变截面墙体竖向分布钢筋构造:向一侧缩小时收缩一侧下部截面宽的墙体竖向筋伸至顶部弯折≥12d,上部截面窄的墙体竖向筋向下伸入截面宽的墙体内≥1.2laE;两侧同时收缩时下部钢筋按1:6弯曲,不截断,也可使下部钢筋伸至顶部弯折≥12d后截断,上部墙体竖向筋向下伸入墙体内≥1.2laE。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当剪力墙顶部为楼面或屋面板时竖向钢筋伸至顶部弯折≥12d;当剪力墙顶部为梁时竖向钢筋伸至梁内≥laE。

e梁与等宽剪力墙的连接详见结构总说明中图9.7.4,剪力墙钢筋按≤1/25的坡度弯曲后从梁纵筋内侧通过。

f剪力墙其他构造详见省标11YG002。

g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位于外层,水平钢筋位于内层。外侧竖向钢筋连接位置在层高中部的1/3层高范围,内侧竖向钢筋连接在距支座1/4层高范围;外侧水平钢筋连接位置在跨中的1/3跨度范围,内侧水平钢筋连接位置在距支座1/4跨度范围。

h防雷接地要求:电气避雷引下线位置见平面图;避雷引下线钢筋应上下焊成通路;引下线数量:钢筋直径≥16时,2根,<16时,4根;引下线下端与基础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上端露出墙柱顶150mm,与屋顶避雷带连接;基础钢筋应与楼板梁柱钢筋连成通路,作为避雷使用,做法需配合电气图纸施工。

本工程梁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质量,此部分梁的钢筋加工,采取放大样加工,以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

南京市某机械生产车间改造工程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5.1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

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放置主次梁位置处吊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2)模外绑扎(先在梁模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放置主次梁位置处吊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5.2梁钢筋绑扎施工要点

①在梁侧模板上画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②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灰库基础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③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④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交错绑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