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施组)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施组)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270.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施组)

5.5施工期间风水电计划

5.5.1隧道供风采取洞外压风站集中供风的方式,空压机站内根据供风距离和用风量配备相应数量的空压机,配备2台22m3/min的空压机。

HJ 1146-2020标准下载5.5.2沿线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采用打井。

5.5.3施工用电从高压电力干线T接变压器及施工用电支线。设一台800KVA变压器,供施施工生产用电。

斜井长度725米,计划月进度100米/月,计划工期7.5个月。

斜井挑顶处工期预留一个月。

正洞长度1800米,分两个施工队伍同时进行施工,每个队伍各施工900米,计划月进度80米/月,计划工期12个月。

七、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案、方法

本隧道采用无轨运输、喷锚支护及湿喷技术,采用台阶开挖法施工,施工中加强对围岩及支护体系的监控测量及分析,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隧道开挖后仰拱、二衬紧跟,隧底先行施工,拱墙衬砌采用整体台车一次性立摸灌注,土石分界处设置变形缝。

隧道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开展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通过对地质系统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7.2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7.2.1、隧道进洞方案及施工方法

隧道位于浅埋偏压地段,主要为砂质黄土,滑坡堆积,进洞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结合地质情况,洞口施工尽量减少对周围地形的破坏,坚持强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快封闭、勤量测。

7.2.2、洞口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为防止冲沟的地表水冲刷隧道边仰坡,在洞口边仰坡外缘设环形截水沟拦截地表水,截水沟开挖线距边仰坡边缘5~10m,沟底以地形顺坡。

开挖前,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开挖时要避免大面积开挖,使临空面过大,造成边坡滑塌。开挖前,先进行测量放样,放出护桩,做好标高控制点,准确定出洞门位置,画出洞门边坡轮廓线,洞开挖采用先沿线路留斜坡开挖至洞口。采取挖掘机分层开挖法,拉成台阶形式,上台阶高为5~6m,坡度比为1:0.15,下台阶高为4~5m,坡度比为1:1(见附图1隧道洞口开挖示意图)。

附图1 隧道洞口开挖示意图

刷坡前先进行测量放样,放出护桩、开挖边线、开挖深度;洞口段侧坡及仰坡均应避免大挖大刷(边坡分两次刷坡),挖掘机分层开挖,维护好原有的生态地貌。

开挖边仰坡并及时进行防护,采用锚喷网支护。锚喷网防护应自上而下,采用L=4.0m的φ22砂浆锚杆,间距150cm×150cm呈梅花形垂直打入坡面,及时施做250×250mm的φ8钢筋网片,喷射15cm厚C25混凝土进行坡面加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坡顶喷砼防护层与原坡面的衔接。

隧道洞口均处于浅埋偏压地段、地质条件差,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m×1m。为保证长管棚施工精度,导向墙内设2榀I18工字钢架,钢架外缘设φ140壁厚6mm导向钢管,钢管与钢架焊接。

(6)洞口大管棚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洞口前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大管棚超前支护。

a管棚施工施工工艺框图(如下图)。

在拱部衬砌开挖轮廓外侧1m范围内设一环φ108mm壁厚6mm的管棚,长25m,向上倾斜角度1º,环向间距33cm,管棚导管采用每段长4~6m的热扎无缝钢管以丝扣连接而成,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钢管数的50%。钢管按跳孔设钢花管注水泥浆加固围岩。

7.2.3、洞身开挖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法

(5). 施工工艺流程

围岩段设计采用台阶法开挖施工,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隧道台阶法开挖工艺框图

(1). 施工工艺说明

采用台阶法开挖,在每一开挖循环中,利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出碴用ZL50C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至弃碴场;锚杆台车进行锚杆安装、钢筋网挂设和喷混凝土施工,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

1) ①. 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超前支护。

②. 人工配合机械分部开挖上台阶,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5cm厚混凝土封闭。

③. 分步施作上台阶周边的初期支护。

⑤. 钻设系统锚杆后进行喷锚。

2). ①. 在滞后于上台阶一段距离后,人工配合机械左右交错开挖下台阶。

②. 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③. 施作钢架,并设锁脚钢管。

④. 钻设系统锚杆后进行喷锚。

7.2.4、小导管施工方法及工艺

(2)超前小导管的施工工艺

钻孔、插小导管:导管孔钻打前,进行孔位测量放样,孔位测量做到位置准确,钻孔要按放样进行,并设方向架控制钻孔方位,使孔位外插角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完成后,要用高压风、水清洗,吹冲干净孔内砂尘及积水,所有钻孔完成均要进行检验。

注浆:采取跳孔施工或对串浆孔同时注浆。注浆前先喷砼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对于强行打入的钢管先冲洗管内的积物,然后再注浆。注浆先进行压水实验,注浆顺序由下向上进行,浆液用拌合机搅拌。采用水泥砂浆,其水灰比1:1,注浆压力为1.0~2.0Mpa。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

7.2.5、锚杆施工方法及工艺

7.2.6、钢筋网施工方法及工艺

针对开挖断面的形状,确定场外制作网片,网片与岩壁紧贴安装,预留保护层厚度。挂网利用简易台架进行。

①钢筋网施工工艺框见下附图10。

钢筋网材料采用Φ8、Φ6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铺设钢筋网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钢筋网在初喷混凝土4cm以后铺挂,使其与喷混凝土形成一体;采用单层钢筋网时,钢筋网环向、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附图10 钢筋网安装工艺框图

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型钢钢架连接牢固;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卡住时,应及时清除。

7.2.7、格栅(钢架)施工方法及工艺

安装前应清除各节钢架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为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将钢架与定位锚杆焊接在一起,沿钢架设纵向连接钢筋,钢架背后用喷砼填充密实。架立钢架后应尽快进行喷砼作业,并将钢架全部覆盖,确保喷射砼覆盖钢架厚度在3cm以上,以使钢架与喷砼共同受力。

①钢架施工工艺框见下附图11。

钢架在洞外按设计加工短构件,在洞内用螺栓连接成整体。开挖后在洞内进行安装,与定位锚杆焊接。钢架间设纵向连接筋,钢支撑必须安放在牢固的基础上,架立时垂直隧道中线,当钢架和围岩之间间隙过大时设置垫块。

③钢架制作:钢架在洞外按1∶1比例放样加工,按设计图冷弯成形,焊接完成后,先试拼再运进洞内安装。

附图11 钢架施工艺框图

④钢架安装:安装前先准确定出每榀钢架的位置,钢架安设前先喷不小于4cm的射混凝土,钢架必须置于原状岩石上,在软弱地段,可采用拱脚垫钢板,避免拱脚下沉。钢架安装完成后,应和锁脚锚杆或与之相接触的锚杆头焊接,使之成为整体结构。

⑤喷射砼:钢支撑架立后随即喷射砼,先将钢支撑与围岩间空隙喷满,然后将钢支撑全部覆盖,使钢支撑与喷射砼连成整体共同受力。

钢架施工质量要求:钢架应架设在与隧道轴线垂直的平面内,钢架安设正确后,纵向连接牢固,并与锚杆焊接成一整体。

7.2.8、隧道出碴运输方案

隧道洞内采用无轨运输,装载机配合自卸式运输车出碴,同时配备挖掘机一台,配合装载机出碴。运输车配备6台,供出碴、材料运送。

7.2.9、隧道衬砌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后仰拱和二次衬砌紧跟。仰拱距掌子面距离Ⅳ级围岩不大于50m、Ⅴ级围岩不大于40m;二次衬砌Ⅳ、Ⅴ级围岩不大于90m。

仰拱混凝土应及早施工,尽快与初期支护结构形成环状的封闭结构。仰拱应整幅模注,仰拱与仰拱填充一次性浇筑。为不影响洞内交通运输,仰拱混凝土施工采用防干扰栈桥平台作业。

拱墙二次衬砌采用液压衬砌台车衬砌,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内,一次性浇筑。

(3)隧道洞身防排水施工方案

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

7.2.10、水沟及电缆槽施工

沟槽施工在二衬混凝土完成后进行。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贴,对旧混凝土界面进行凿毛处理。水沟电缆槽采用槽钢和角钢制作支架,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施工时注意模板安装顺直、尺寸正确、支承牢固、捣固密实。拆模后及时洒水养护并防止损坏,盖板安装平稳。

通信信号过轨钢管在施工时提前预埋,按要求施工。

7.2.11、不良地质和特殊地段施工

隧道不良地质主要包括滑坡、断层等,施工时注意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1)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应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做出专门的施工设计。

(2)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应采取短进尺、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

(3)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岩层和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检查支护、衬砌的受力状态,防止突发事故发生。如有险情,即刻分析情况,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2.12、地质超前预报

(1)隧道洞口附近山前缓坡带,浅埋段落较长,隧道洞身地层主要为泥岩夹砂岩,具弱膨胀性,施工中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主动获取地质信息,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注浆参数及可靠的支护措施并严格实施,并将其纳入正常施工工序,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以便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安全。

隧道量测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及埋置深度等确定,Ⅴ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为5~10m, Ⅳ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为10~30m,开挖时刻注意围岩监控量测,准确掌握围岩状况,确保施工安全。针对本隧道的特点,在施工全过程中,建立地质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并将其纳入施工工序,施工中采用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即以工程地质法(图析法及地质素描法)进行超前宏观预报;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长距离(不小于100m)预报;地质雷达、地质素描进一步补充和验证,加强常规地质综合分析,多管齐下,力争把地质灾害的几率降为最低。

7.2.13、施工注意事项

(1)仰拱宜超前拱墙二次衬砌,施工前必须将隧底虚渣、杂物、积水等清楚干净,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仰拱施作应一次成型,严禁分幅施工。仰拱施工缝和变形缝应做防水处理,其工艺及要求同衬砌拱墙的施工缝。

(2)灌注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防止收缩开裂,振捣时不应破坏防水层,二次衬砌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并达到70%强度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

(3)衬砌背后的防水盲管应配合衬砌一次施工,施工中应防止衬砌混凝土侵入盲管内堵塞水路。

(4)为确保衬砌对围岩的支护效果,衬砌超挖回填应符合规范要求,墙角以上1m范围内和拱部的超挖应采用同级混凝土一次灌注,其他部位可用与衬砌同级的混凝土回填。墙角以上1m范围内和拱部的超挖严禁用水泥砂浆砌片石回填。

(5)洞口及浅埋段应避免在雨季施工,施工前应清理洞顶坡面,做好地表及洞顶的排水系统,使地表水远离隧道,封闭洞顶地表裂缝,夯填平整洞顶的低凹、空洞等,严防地表水下渗;洞口衬砌完成后,应及早修建洞门,尽可能保持洞口段边、仰坡的自然状态;同时应加强洞内施工用水管理,防止积水浸泡墙基。

(6)冬季施工应严格按照有关混凝土施工的规定,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7)施工期间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确定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性,及早发现不良地质、特殊地质情况,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以便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8)泥岩底层具有膨胀性,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采取短开挖、早封闭、并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资料适当加大预留变形量。膨胀岩地段开挖后,应及时封闭暴漏的岩体,必要时采用可缩钢架时,其滑动节的个数与整个布点的活动量,应满足膨胀岩的膨胀量和约束量;喷混凝土可采用逐次加喷或预留纵向变形缝,满足膨胀岩的膨胀。

(9)本隧道黄土地层洞口段具有湿陷性,应做好地表水引排设施,防止地基湿陷对隧道产生危害。隧道开挖时应坚决杜绝爆破。开挖进尺应严格控制在满足两榀钢架之间的距离,随挖随支,及时喷锚,约束围岩早期变形,防止隧道产生坍塌。衬砌紧跟,缩短衬砌与开挖距离,减少围岩暴漏时间,及时施作仰拱,形成封闭受力结构。

1.二次衬砌施工时,不能脱模过早,并要定期检查衬砌拱架和模板台车的刚度,以防止因其变形造成衬砌开裂。

2.黄土地段施工应密切观察垂直节理,并评价垂直节理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为控制初期支护的变形量应尽早对黄土隧道进行仰拱封闭,在初次开挖到仰拱封闭前,每天应进行两次量测,并根据量测动态调整支护参数。黄土地层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变形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设置临时仰拱或横撑以封闭开挖面,必要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以确保围岩和支护结构稳定。

(10)出口坡面陡峭,采用喷锚网封闭。

(11)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短进尺,及时支护、衬砌,确保施工安全。

(12)隧道主要通过泥岩夹砂岩,该地层岩层倾角较小,接近水平,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大面积掉块等,避免较大超挖回填。

(13)施工过程中应与设计密切沟通,隧道进洞前应核对地形及地质情况,确保进洞安全及洞口稳定,洞内应分段仔细核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如有不符及时变更设计。

8.1 围岩塌方前兆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中,在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征兆预测围岩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保证施工安全,防治隧道塌方。特殊和不良地质,如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有以下征兆:

⑴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塌方的前兆;

⑵拱顶不断掉下小块,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塌方;

⑶ 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

⑷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

⑸围岩或初期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出现反弹,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塌方。

8.2 隧道塌方预防措施

8.2.1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富泥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施工方案。

8.2.2加强围岩量测工作。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同时重视混凝土衬砌及时施作。

8.2.3严格控制开挖轮廓,尽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8.2.4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初期支护和混凝土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8.2.5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

8.2.6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塌方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8.2.7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上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

①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②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③初期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④初期支护发出异常响声。

九.工期及其它保证措施

10.1.1 生产要素保证

10.1.3 按照总工期目标,利用倒排工序法,制订详细的分段工期控制计划。运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实施动态管理。

10.1.4 充分细致地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0.1.5 按施工组织设计配齐生产要素。

10.1.6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把住物资供应关,保证物资供应满足进度要求。

10.2 使用先进设备、加快施工进度

10.2.1 采用先进设备及检测仪器。隧道施工采用挖、装、运、支护、衬砌机械化一条龙作业,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钢模液压衬砌台车,泵送入模。

10.2.2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加强围岩量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影响工期。

10.3.1 快速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资材料进场,按工作内容和进度配齐各项生产要素,保证“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抓住有利施工季节,实现施工进度良好开端。

10.3.2 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工期,突出重点、难点,实行动态网络管理,及时调整各工序的计划进度、劳力和机械设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10.3.3 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布置队伍,科学配套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工程施工赢得时间。

10.3.4 调遣精兵强将,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有特长的骨干人员,组成干练务实的工作班组。

10.3.5 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尤其是不良地质段施工,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加强围岩量测,防止坍方产生,确保工程顺利进展。

10.3.6 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靠前指挥,超前布局谋策,加强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重点项目或工序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速度和工作效率。

10.3.7 严密组织施工,精心安排工序,隧道内各分部工程采取平行流水作业,以获取时间的最佳利用,保持均衡生产。

10.3.8 备足动力设备和主要机械易损件,杜绝机械保障不力造成工期延误。

10.3.9 施工进度动态信息处理和工期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动态信息处理和工期控制:

⑴施工现场设专职计划检查人员,每日检查、监督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工程进度计划,遇特殊情况时及时对原施工计划予以调整和修正,保证工程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

⑵严密注视隧道各工序的进展情况,对各工序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停、窝工现象的发生,保证各工序施工的准时性和连续性。

⑶坚持实行施工进度快报制度,坚持每天报一次各工序的进度情况,每5天报一次隧道整体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对比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差原因,以便项目部和业主及时了解各分部工程的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⑷运用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对隧道施工实施动态管理,密切监视、跟踪现场的动态变化,及时把变化的情况归纳为计算机参数,经计算机运算,得出各种处理数据,如人员、设备台班、工作时间、材料供应等,运用其计算结果指导施工。

⑸积极主动地同当地气象预报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的动态信息,对收集的信息经处理后有效利用,发挥对施工现场的超前能动指导作用。

十.冬季和雨季施工安排

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的时间起,至次年最后一阶段室外气温连续5天低于5℃的期间,按冬季施工方法施工。在此期间,加强与当地气象台的联系,掌握气温变化情况,制定防止冻害措施并逐日作好气象记录纳入技术档案。

1. 混凝土施工及养护过程中,派专人按规定测试温度。掺用防冻剂混凝土的养护符合下列规定:

a负温条件下,严禁浇水,且外露表面必须覆盖。

b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时,采取保温措施。

c模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对混凝土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冷却至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和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采取使其缓慢冷却的临时覆盖措施。

2.混凝土浇筑时,预设测温孔。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测温表采取措施与外界气温隔离,测温表留在测温孔内的时间不少于3min。

凝土养护温度的测量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在养护期间至少每6h一次。

b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3.5N/mm2以前,每2h测定一次,以后每6 h测定一次,室外气温及周围环境温度在每昼夜内至少定时定点测量四次。

c凝土试件增设三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与结构件同条件养护的受冻试件解冻后方可试压。

d有各项测量及检验结果,均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

11.2 雨季施工安排

11.2.1 雨季施工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11.2.2雨季施工前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持现场排水的畅通和现场作业场地不被洪水淹没,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尽早安排施工,并备齐必要的防水器材。

11.2.3 雨季施工,对水泥库等进行重点加固并做好防潮处理。

11.2.4 雨季来临前,备足施工所需材料,以免雨天路滑进料难引起停工。

11.2.5所有喷砼原材料必须覆盖,避免受潮。

11.2.6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做好预防工作。

本工程质量目标是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不低于90%,达到创优规划目标。

为实现质量目标,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实行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消灭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

为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及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化、经常化。

① 隧道施工洞内设专人指挥调度,三管两线设专人管理,保证照明、通风、排水设施良好,道路平顺畅通、灯光明亮。设置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标志,确保洞内运输安全。

② 专职安全人员上岗佩戴安全人员袖标,凡进洞人员戴安全帽。

③ 重视洞口的稳定和排水,做好截水沟、边沟,经常检查洞顶边坡的稳定情况。

④ 把软弱围岩作为重点和防范对象,注重围岩监测和观察,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对目测观察予以足够的重视,随时注意围岩的岩质和分布情况变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质、涌水量,锚杆是否挖断,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拱架是否压弯,隧洞有无冒顶现象。当围岩变形量无变缓趋势或喷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剪切状态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辅助加固措施。做好隧洞监控测量,根据监测资料,判定围岩的稳定性,超前指导施工,保证安全。

⑤ 隧道开挖断面轮廓及时封闭,反坡开挖排水设置双电源和备用水泵。高压电线及风管通过衬砌台车时,设置绝缘活动装置和风管分节安装,防止挂断电缆和弄坏风管。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各种渠道严格控制,为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对林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的环保重点。

14.1林木、植被、土地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14.1.1 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教育,严禁随意砍伐树木。

14.1.2 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征迁办的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14.1.3 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盖。公路两旁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即使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有可能时也要尽量设法保护。

14.1.4 及时清运洞口段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方,不填塞河道。

14.1.5 充分做好开挖边仰坡、弃碴场地的植被恢复与绿化、临时施工场地的复耕还田工作。

14.1.6 隧道工程开挖的弃碴除能利用的外均在弃渣场内堆放,在堆弃过程中需先修好挡墙并作好地表水的引排疏导,坡脚采用浆砌片石防护,不得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碴。

14.1.7 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14.1.8 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14.1.9 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14.2 水环境保护措施

14.2.1 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14.2.2 隧道内施工污水经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河道。

14.2.3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14.2.4 生活污水采取二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准排放。

14.3 动物保护措施

14.3.1 全体职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懂法、守法。

14.3.2 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一经发现,立即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4.3.3 发现有受伤的动物或走失的幼畜,及时通知当地动物保护站,并予以妥善保护。

14.4 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

14.4.1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14.4.2 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篷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14.4.3 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14.4.4 对汽油等易挥发品密闭存放,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14.4.5 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作业,除洒水外,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劳保防护用品。

15.1 施工现场管理

15.1.2 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各种规章制度、施工形象进度图及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张挂上墙,各种图标注规范、醒目。

15.1.3 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到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施工现场挂牌施工,管理人员佩卡上岗;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堆码整齐,工地生活设施文明,施工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15.1.4 各类公告牌、标志、标识牌内容齐全,式样规范,位置醒目。

15.1.5 对堆料场场内地面进行硬化。现场材料分隔堆放,防止各种材料相互混淆。对水泥、钢材、木材等材料设置防雨设施和隔潮设施。

15.1.6 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排水畅通,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后排放。

15.1.8 严格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设置防火措施,定期对灭火器等防火设施进行检查,保证防火设施的使用性能。

15.1.9 施工便道派专人进行养护,保证晴雨天畅通,经常维护、洒水,防止尘土飞扬,保证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生产活动。

15.1.10 车辆在运料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篷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中,不得超载。

15.2 办公、生活设施

15.2.1 办公室干净、卫生、整齐。职工宿舍做到通风、明亮、保温、隔热DB41/T 1665-2018标准下载,地面用砖铺或水泥砂浆铺面,宿舍内物品摆放整齐。

15.2.2 职工食堂干净、卫生,锅台、锅灶用瓷砖或马赛克贴面,食堂工作人员经过健康检查,有健康合格证,穿戴工作服、帽,食物容器上有生熟标记,餐具经过严格消毒,设置防蝇、防鼠措施。

15.3 建设工地良好文化氛围

15.3.1 经常性对职工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经常性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文明意识。

15.3.2 工地设立阅报栏和宣传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3.3 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开办职工业余学校,使职工的技术素质全面提高。增强以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为主要内涵的职业道德。

15.3.5 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爱民活动DB32/T 3809-2020 防灾避难建筑设计标准.pdf,搞好与驻地政府、群众的关系,积极参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宽松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